「學歷和編劇能力的關係並不大!」資深動畫編劇俞真淺析行業現狀

2020-12-22 好劇邦影視
圖源網絡

最近,因為工作原因,面試了很多編劇,加上影視寒冬,好多影視編劇轉行來到動畫圈,給動畫編劇帶來了一些衝擊,基於這些事實,我說下最近觀察到行業變化。

先說下我,我現在服務的公司是一家獨角獸企業,具體名字就不說了,基本上是很多上班族想來的地方。目前,因為項目需求,需要招大量編劇,特別是動畫編劇,所以,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編劇簡歷。

前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在看編劇簡歷和作品,最多一天大概看了十來份,粗算了下,目前至少看了兩百多份簡歷,面談過五十多位編劇吧。通過這些,我了解到了目前中國編劇的大致情況,因為這些都是一手的信息和最直觀的感受,在此,我做個小總結,希望能幫助大家窺視下中國編劇市場的情況。

1 編劇分析

從年齡上看,現在90後的編劇居多,其次是80後的,70後基本沒什麼編劇了,說明主力軍發生了變化,已經從五年前的80後是絕對主力,變成了現在80後領軍,90居多的情況,90後主要集中在90—95之間。

從性別來看,男女對半開,這個好像沒怎麼變過,男的稍微多一點點,說明這個職業對性別的要求極低,基本不存在性別歧視。

另外,有一點要注意,之前80後當主力軍的時候,編劇的學歷普遍都是本科,研究生較少,但是現在研究生畢業的編劇明顯增多,而且,北京有大量來自中戲、北電和中傳這三所學校的畢業生,比例相當大。

不過,有一點始終沒變,就是從編劇的能力上來看,畢業學校和能力高低之間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就是既有實戰,又懂理論的編劇,大部分都是個人修養,和他是哪個學校畢業的關係不大,一句話概括就是:學歷和編劇能力的關係並不大,關鍵看個人。

2 行業現象

現象一:大量影視編劇湧入動畫行業,對動畫編劇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這點雖然大家都能猜到,但是沒有親身親歷你是體會不到的。之前,影視圈過的那個爽啊,吃香的喝辣的,雖然影視編劇分的少,但至少生存是沒問題的,現在可倒好,寒冬,結結實實的寒冬。

這些「無家可歸」的影視編劇四處尋覓生存之路,突然,他們發現了一條活路——動畫編劇。

動畫編劇,這個影視編劇的孿生兄弟,一直都過著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生活,發不了財,但也不至於餓死,圈內就那幾個人,能力強的我這裡都有名單,因為之前做過製片,基本都聯繫過一遍,加上我們老華強的那些動畫編劇,全國真正能寫出合格動畫劇本的都不超過100人。

這下可倒好,影視編劇飢不擇食,大量湧入了動畫編劇圈,一個個把電影夢改成了動畫夢,當然,我覺得大家本來就是一家,怎麼都好,主要是看能力。不過,總體上來看,影視編劇和動畫編劇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可以這樣說,絕大多數影視編劇是搞不定動畫編劇這一套東西的,就我面試進來的影視編劇,現在都還沒有習慣,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根本區別在於,動畫編劇和影視編劇的表現方式和思維方式非常不同,可能只有極少數影視編劇能夠駕馭動畫劇本,反正我沒碰到過,而且他們大部分不但能力不達標,心理上的準備也沒做好。

那需要什麼心理準備呢?

舉個例子吧,我面試過一個原來自己開公司的影視編劇,從作品和談吐上來看,基本功是可以的,但是內心對影視還是念念不忘,對我們現在要做的東西也知之甚少,閱片範圍也非常局限,最後只能遺憾落選,其實根本原因還是他自己沒想明白。

現象二高學歷的編劇逐漸變多。

中戲、傳媒、北影佔比越來越大,這點上面已經提過,這裡就不囉嗦了。

現象三:資歷與能力不匹配。

這點其實特別正常,很多名校畢業的編劇理論基礎特別好,談吐和邏輯也很好,但是偏偏就是作品很一般,真的挺可惜。我在想,是不是好編劇大部分都不需要靠好學校來培養呢?或者,他們其實培養了一些理論的巨人,實戰的矮子(可能是我接觸到的大部分是這樣,不代表客觀事實,希望不要誤解)。

還有一個點讓我挺意外的,就是有些人資歷很深,但能力卻很一般的人,這點我是真沒想到的。舉個例子,某廠來了一個編劇,名校畢業,工作十年,但作品真的一般,毫無亮點,真不知道是怎麼在大廠裡混了這麼多年,並且,他不但實戰能力差,理論也很差,作為一個從業十年的編劇,連麥基的《故事》都沒看過,問起大情節、小情節,都一臉懵逼,完全不懂。看來我們都太高估某廠了,這其實也不全是他的問題,因為只有領導是個外行,才會讓這種事發生!這種事是不是聽上去很熟悉呢?

現象四:很多亂七八糟的人混跡在編劇圈裡。

我看過的簡歷中,有很多人原來是製片人、導演,這個來投編劇,算是很正常的,但是還有一些原來是什麼導遊啊、雜誌編輯啊等等,這些人大部分是沒有編劇基礎的,而且他們很多都認為編劇只是寫寫字而已,也跑來搶編劇的飯碗,對於這點,我是不認同的,因為隔行如隔山,你至少要尊重下專業啊,如果能力還好沒問題,但是太業餘了。

但凡碰到這種的,呵呵,對不起,我會一本正經的考到你懷疑人生為止,雖然我一直是一個友善低調,和藹可親的人,但是我生平最反感的就是門外漢冒充大佬。

現象五老編劇生存壓力環境差。

其實,現在行業裡還有一些老編劇,他們基本功比較功紮實,為人也很低調,沒有打過廣告,也沒賣過光碟,老老實實寫稿賺錢,但是現在突然變了天,網際網路大風車呼啦啦的轉,他們很難適應這種變化,似乎都快被時代給拋棄了。其實不能怪他們,是時代的問題,現在中國職場對中年人很不友善,這點和日本美國真的很不同,這一波衝擊,確實讓一些人不得不離開了。

現象六:待遇稍微好一些了。

這點就不說了,這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3 給編劇們的話

如果你是編劇同行,又是自由職業者,那沒所謂了,請繼續過你的神仙生活,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坐班,不妨聽一聽。

不繞彎,舉個例子。

一天,我面試一位老編劇,這位好像混跡江湖多年,牛逼哄哄的,我們照常發了試寫,結果你猜怎麼著?

這位大神竟然回了一句,不行,我沒靈感,三天是寫不出來的,聽到這話,我心裡一萬個草泥馬在奔騰,雖然這句網絡用語有些過時,但足以夠表達我此刻的心情。

他似乎還沒搞明白是誰在找工作,或者也不知道編劇行業的基本要求吧,作為坐班編劇,至少應該知道最起碼的一點,所有坐班的編劇都是有任務量的,一周兩集劇本是很正常的,如果沒靈感,那等於交不了貨,交不了貨,那公司招你來幹什麼呢?

所以,對這種幾天沒靈感的,我也只能說好好好,等你有靈感再說吧!

另一方面,我也想對準備入行的編劇朋友們說。真心的:你需要找個師傅先帶你入門。

我碰到過一些編劇,他們很有熱情,人也不錯,但就有一點不好,基本功太差,這種編劇,真的特別需要找一個有經驗的人帶帶,至少先入個門,然後再求發展,不要莽撞來面試,因為編劇看編劇還是挺準的,至少我這裡是挺準的,兩三五個問題就能辨真假,除非你運氣特別好,碰到一個不懂的面試官,像上面那位某廠的,但別人至少也是名校畢業啊,你可能沒這種籌碼吧!?

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事,但是很遺憾,都不太方便說,所以,這次就先分享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俞真

2020年3月

相關焦點

  • 國產動畫行業中的「動畫編劇」是怎樣一種玄妙的存在?
    然而我國動畫工業基礎薄弱的現實條件不可迴避,其中第一個躲不開的就是人才儲備的問題。在故事內核頗為重要的成人向國產動畫中,「編劇職責」是由哪些人履行的?他們從業的現狀如何?帶著疑問,骨朵分別走訪了推出《畫江湖》系列的北京若森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從業者關心,以及推出《血色蒼穹》的中影年年 (北京) 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從業者郭勇。
  • 為什麼在娛樂圈,學歷與能力好像關係不大?
    ,為什麼在娛樂圈這些學歷不高的明星成就都如此大呢?第一:學歷和能力實際沒有必然的聯繫。我們現在各行業各單位太看重學歷了,但很多時候學歷真不代表能力,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閃閃發光。娛樂圈更看重演員的演技和號召力以及演員的人品和教養,和學歷真沒多大關係。
  • 在劇組沒話語權、薪酬少得可憐,知名編劇聊國內編劇行業現狀
    「編劇是沒上過班嗎?職場根本不是這樣的好吧!」而《我的真朋友》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本以為該劇是以房產中介切入社會問題的視角展開,結果跟大多數國產行業劇一樣,劇中的中介跟我們平時裡認識的中介根本不一樣。男女主角邵芃橙和程真真不僅很「閒」,忙著在辦公室插科打諢,而且還很不專業,接連犯了跳單、擅自修改買賣合同等低級錯誤。
  • 娛樂圈能力低高收入,明星學歷與能力好像關係不大?
    但看看我們的明星,他們學歷大多也不高,為什麼也能如此耀眼,取得很大的成就呢?,為什麼在娛樂圈這些學歷不高的明星成就都如此大呢?第一:學歷和能力實際沒有必然的聯繫。我們現在各行業各單位太看重學歷了,但很多時候學歷真不代表能力,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閃閃發光。娛樂圈更看重演員的演技和號召力以及演員的人品和教養,和學歷真沒多大關係。他們一般也不靠任何行政事業單位,都是自力更生,自謀出路。危機意識可能更強,因為沒有實實在在的本事,在這個個行業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 現代化經濟體系下我國電影編劇的創作現狀
    對編劇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使得電影編劇逐漸成為了一個具有相當高度專業人才組成的行業,也對他們的編劇技巧有著極其嚴格的考驗,而這些卻恰恰是我國電影編劇人才所面對的困惑、窘境與制約。現代的電影產業發展,離不開優秀電影編劇的參與和支持,如何改善我國電影編劇隊伍的創作現狀與理念,已是當務之急。
  • 行業劇的成敗關鍵在哪?青年編劇們這樣說
    「當觀眾說,想對一個行業劇有更深了解,往往是指行業背景、行業生態的了解,但這是很難的。就說醫療劇,你要去講講一些醫學知識,人情倫理,這是相對簡單的。但它的行業現狀、醫療體制,是需要你去深耕,才能有所體會的。你不扎進這個行業裡三四年的時間,你是根本就不了解情況,只能浮於表面的。第二,你說醫療體制有沒有漏洞?有沒有問題?有的醫院和醫療器械公司有沒有非常深入的交易?
  • 編劇付強:原創能力是試金石,亦是衡量劇作功力的唯一標準
    「劇本故事背景原定在抗戰時期,因為涉及一些日本與國共兩黨的關係,題材過於敏感,我只好更改設定為軍閥混戰時期,當時為了出版發表,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多少有些遺憾。」作者付強談到新近發表的這本小說,解釋是由原創劇本改編而來,讓筆者頗感意外。
  • 華語編劇黃金周大會•《戰狼2》編劇劉毅:編劇工作很不穩定,我們...
    電影《戰狼2》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北京喜多瑞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總裁劉毅;淘夢創始人兼CEO陰超;北京造夢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電影《影》製片人劉軍;留白影視副總裁趙曦玉參與了討論。首先,劉翠萍提到了目前國內編劇市場的現狀,14萬名職業編劇,但只有3%的編劇每年能有作品播出,每年市場容量10億-20億元等等。對此,四位嘉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編劇聚集廈門湖裡共話行業發展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1月2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林泓通訊員徐曉曦)《金剛川》、《隱秘的角落》、《八佰》等熱播影視劇成功的背後,離不開電影創作源頭的編劇環節。昨天下午,以「中國·故事·力量」為主題的本屆金雞獎配套活動——華語國際編劇主題論壇在湖裡區舉辦,各路知名編劇共話行業發展。
  • 一劇之本,專業動畫劇本編劇怎麼找?
    但為何國產動畫編劇一直在「隱姓埋名」?這個問題,或許各有因由。但從實際上來看,它與國產動畫的前期創作所在的大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動畫編劇都在哪?行業人士都知道,目前中國動畫出現了專業動畫編劇稀缺的狀況。那麼,曾經的那些大產量動畫作品的編劇從何而來?在一段時間裡,國產動畫的編劇團隊基本來源於四種類型。
  • 下一個郭帆和餃子在哪裡?中國青年導演和編劇生存狀態一覽
    通過對近400位中國影視行業青年創作者的線下訪談和線上問卷的形式,這兩份報告為讀者描摹出一幅生動鮮活的中國影視行業青年創作者群像。 中國影視行業工業化發展至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遠遠大於人才的供應和儲備,而工業化建設的核心人才——編劇、導演、製片等,需求遠遠大於供給。
  • 致敬編劇的力量 愛奇藝主辦2020編劇之夜表彰13部電影、動畫、劇集...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建華,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中廣聯電視劇編劇委員會會長劉和平,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中國第五代導演李少紅,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廖祥忠,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等眾多行業專家出席現場。當晚,共有13部電影、動畫、劇集等優秀作品、23位優秀編劇獲得編劇之夜頒發的榮譽。
  • 致敬編劇的力量!愛奇藝主辦2020編劇之夜表彰13部電影、動畫、劇集...
    當晚,共有13部電影、動畫、劇集等優秀作品、23位優秀編劇獲得編劇之夜頒發的榮譽。編劇之夜是愛奇藝面向編劇從業者開展的首屆編劇榮譽活動,旨在鼓勵和表彰優秀的編劇創作人才,攜手行業夥伴共同構建健康的內容創作環境,助力更多優秀影視作品的誕生。
  • ...愛奇藝主辦2020編劇之夜表彰13部電影、動畫、劇集編劇-國際在線
    編劇之夜是愛奇藝面向編劇從業者開展的首屆編劇榮譽活動,旨在鼓勵和表彰優秀的編劇創作人才,攜手行業夥伴共同構建健康的內容創作環境,助力更多優秀影視作品的誕生。現場,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發表了致辭,他表示:愛奇藝始終尊重編劇行業和創作人才,編劇作為影視內容創作的源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愛奇藝希望攜手更多編劇人才為行業輸送優質內容。
  • 兩岸三地編劇召開研討會:一個小鮮肉3000萬有人搶,給編劇100萬都嫌多
    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和上海戲劇學院還未來自香港、臺灣和內地的各位嘉賓贈送了內地編劇宋方金的新書《給青年編劇的信》,本書論及了中國影視的亂象和現狀,跟論壇主題形成呼應。、楊曉林、周冬瑩、劉藩、陳家樂、張冰巖、蔡駿、賀子壯、李建強、杜紅軍等30餘位影視行業資深專家共同出席了這次華語編劇界的盛宴
  • 「魔改」《成化十四年》背後的署名之爭:編劇內訌抑或行業警鐘
    一個剛入行——或者說「準」入行的草根小編劇方怡,在微博以依依Heily的暱稱發出萬字長文詳述參與《成化十四年》初稿經歷,希望向合作的編劇工作室索要署名,表達受到不公待遇的種種心酸苦悶。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編劇工作室負責人程曦聲明辯解,並結合法律方式進行澄清,認為他們沒有欺負新人。雙方來回辯駁,引發行業內和網友的各種聲音。
  • 關注編劇丨僅3%編劇有作品落地,新老編劇收入差距過100倍
    ,在影視行業的提及率卻遠不及藝人以及同為幕後創作團隊的導演、製片等,編劇工作模式、生存環境、行業規範、話語權等議題鮮有受到關注。相比美國和韓國的編劇中心制,國內影視行業對流量的盲目追求,也導致國產影視劇故事不足的現狀。1月8日下午,在第一屆編劇黃金周大會的閉幕儀式上,藝恩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劉翠萍發布了《中國編劇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 「魔改」《成化十四年》背後的署名之爭:編劇內訌抑或行業警鐘
    一個剛入行——或者說「準」入行的草根小編劇方怡,在微博以依依Heily的暱稱發出萬字長文詳述參與《成化十四年》初稿經歷,希望向合作的編劇工作室索要署名,表達受到不公待遇的種種心酸苦悶。自然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編劇工作室負責人程曦聲明辯解,並結合法律方式進行澄清,認為他們沒有欺負新人。雙方來回辯駁,引發行業內和網友的各種聲音。
  • 專訪知名編劇、製片人梁振華|影視繁榮與「編劇困境」
    其中有種種原因,要麼是因為項目需要彼此協助,把編劇們的能力、知識、才華進行聯手,達到互補共贏的效果;要麼是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當然也有題材的原因,某些特定題材需要把很多人的智力和才華去疊加。 因此,聯合編劇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客觀原因。因為這樣一些客觀原因,需要編劇用聯合的方式來作業去完成。
  • 年度編劇大獎連中三元,優酷內容原創能力獲行業認可
    12月26日,由編劇幫主辦的第二屆編劇嘉年華年度行業大會在京舉行。優酷劇集《假如沒有遇見你》、《瘋人院》和網絡電影《齊天大聖·萬妖之城》同時獲得「年度關注編劇」榮譽。2018年,優酷累計攬獲86項表彰,其中包含67項政府類評優表彰和19項行業類大獎,其持續推出優質內容的能力獲得了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