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帶了9年孩子,能在兒子家養老嗎?」72歲的老人說:別做夢了

2020-12-22 優美而低回

俗話說:養兒為防老。

可很多老人說,現在是養孫為防老。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夫妻一方放棄工作,或者全程僱保姆帶孩子,都不現實。

大部分的情況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分擔帶孩子的壓力。

正好退休的年齡,身子骨也還硬朗,孫輩繞膝,盡享天倫,仿佛是很美好的畫面。

可誰帶孩子誰知道,那是最難、最累的活。

很多家庭,都是在舉全家之力,養一個或者兩個孩子。

等到孩子長大了,老人也歲數大了,身體不好了,行動不便了。

這時候,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出現了:誰來養老呢?

很多老人說,當然得住在兒子家養老了。

理由很簡單:自己養大了兒子,帶大了孫子,難道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嗎?

現實是:養老還真的和帶不帶孫子沒啥關係。

王姨72歲,有兩個兒子。

最開始大兒媳懷孕生孩子,王姨從孕期開始幫忙,一直照顧到孫女3歲上幼兒園。

大兒媳做點小生意,並不很忙,孩子大點以後,生意也不太景氣,就乾脆停業回家一心照顧孩子了。

孩子上學後,哪能兩個女人同時閒在家呢,雖然大兒媳沒強硬趕人,但王姨還是自己收拾東西回老家了。

一年後,小兒媳又懷孕了,王姨又住進了小兒子家幫忙。

小兒媳有正式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家務活和孩子全推給了王姨。

王姨在小兒子家一住就是9年,從花甲住到了古稀。

有高血壓和腰腿疼的王姨,漸漸感到了體力不支,一家子的家務活,再加上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王姨覺得這幾年自己真是累壞了。

王姨和兒子商量,兒子和兒媳幾天之後給王姨答覆:讓她回老家歇著,讓孩子的姥姥過來接王姨的班,住兒子家。

王姨有苦說不出,老伴沒了,她現在也一身病,實在不想回那個孤單冷清的老家。

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大兒子家不能去,嫌棄她現在一身病幫不了忙,還埋怨她偏心小兒子。

小兒子家去了也是吃閒飯,而且親家在,她連住的房間都沒有了。

就這樣,當年被村裡人羨慕去城裡兒子家養老的王姨,如今又回到了村裡開始了一個人的生活。

有人問她:「幫忙帶了9年孩子,還不能在兒子家養老嗎?」

72歲的王姨悲傷地說:別做夢了。

王姨的例子,也說明:並非所有付出都是有回報的,帶大了孩子,也不代表會體恤老人,給老人一個踏實的養老照顧。

我們每個人終將老去,都會有「被養老」的那一天,時代在發展,「養老」的觀念也應該與時俱進:

一、存一筆養老的錢,防範於未然。

很多老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是老了之後沒有經濟收入,一切都要依靠兒女。

不信,你看那些退休金高的老人,普遍都有一個好的老年生活。

有錢,有經濟能力,兒女沒有太大的壓力和經濟負擔,只需要常回家看看,自然關係就簡單很多。

二、住養老院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小區裡,有一個曾老太太,說她與兒子兒媳同住,不如說是賴在兒子家不走。

兒媳從不掩飾對老太太的嫌棄和厭惡,鄰裡街坊都看不下去,勸老太太住養老院算了。

養老院距離只一街之隔,條件也好,她兒子也願意出錢,可曾老太太就是不去,原因是:自己有兒子,為什麼要住那種地方去,讓別人看笑話。

很多老輩人都有這種觀點:老了,理所應當住兒子家。

可現在時代不同了,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老人住進去跟著瞎摻和,只會把婆媳矛盾越鬧越大,徒增煩惱。

老了,就服老。需要人照顧,兒女沒時間,就花錢住養老院,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後,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養,安度晚年。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帶孫子不出錢不出力,不用你養老!」一位63歲高情商老人不贊同
    60歲的李阿姨晚年生活過得很瀟灑,退休以來,她和老伴旅遊的腳步已經走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外出旅遊的時候,不是去老年大學就是去跳廣場舞。李阿姨說:「辛苦了一輩子,總算可以盡情地放鬆放鬆了。」能有這麼自在的晚年生活,李阿姨總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幫兒子帶孫子,她一天孩子也沒帶。為此,李阿姨直接和兒子兒媳說:「帶孫子不要指望我,我既不會出錢,也不會出力。
  • 64歲阿姨:在兒子家做了8年免費保姆,讓我曉得了養老能靠誰
    原本老人以為子女付出那麼多,以為好了之後能夠依靠子女,他沒想到到頭來卻是一場空,甚至還不會被待見,導致自己的晚年過得苦不堪言。 一位64歲阿姨坦言:他兒子家做了8年免費保姆後,讓我曉得了晚年該靠誰養老?
  • 老人搬家難:今天不幫忙買房,明天就沒有養老?
    所以他們渴望老年人賣掉房子,幫他們買在上海的房子,搬到上海並幫助他們帶孩子。二、老年人生活狀況大多數老年人成為祖父母時年齡在50到6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經常面臨退休和養老焦慮。許多老人一直努力撫養孩子直到退休,他們正準備開始一個美好的晚年,但他們必須照顧他們的孩子。
  • 養老能靠隔代人嗎?76歲老人:想法上沒問題,生活起來有麻煩
    關於如何養老的問題,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生活中,從傳統的兒女養老、居家養老到如今常見的養老院、敬老院以及社區醫養結合機構養老,還有媒體報導的抱團取暖式養老等,不同方式都適應著不同人群。對於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來說,這個問題更是尤為重要。一對夫妻要贍養幾個老人的現象不斷增多,無論哪種方式養老,其壓力之大都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有人問,養老能否依靠隔代人呢?
  • 「我生娃公婆一分錢不給,現在帶娃還要我給錢,養老別想指望我」
    她還說:「我生娃公婆一分錢不給,現在帶娃還要我給錢,養老別想指望我。」在她看來,自己生孩子的時候,公婆一分錢都沒出,現在給自己帶娃應該是一種補償,結果還問她要錢,真的太過分了。所以,她就想以後公婆養老不要找她,找她就得給她錢。這位寶媽說的還理直氣壯的,周圍還有好多人附和,覺得老人不幫著帶孩子,給他們養老太吃虧了。當然,也有人說帶娃和養老沒啥關係。
  • 「我不要你們養老」,老人拒絕幫子女帶娃獲網友支持:為自己而活
    自從幫兒子兒媳帶娃以來,他們從來沒有對自己表示過感謝,反而是經常挑剔。最近王阿姨生病了,沒辦法照顧孩子,兒媳為此還冷言冷語,話裡話外說王阿姨病的不是時候。一場病讓王阿姨和老伴看清了很多事情,當天晚上,他們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回老家了。跟兒子兒媳說明情況後,兒媳非常著急:「爸媽,你們走了,那孩子怎麼辦?」
  •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拒絕給子女帶娃: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越來越多已經退休的老人,甚至還在返聘工作的老人,肩膀上突然多了一份給子女帶孩子的責任:要麼來幫我帶孩子,要麼定期給錢補貼,我去用這筆錢找個靠譜的育兒嫂,當然,既能出錢又能出力那肯定是最好的。自從有了孫子孫女,老人再像從前一樣,拿著全部的退休金舒舒服服自己過日子,是不太可能的了。
  • 兒女義務養老人,老人幫忙帶孩子不是義務?寶媽經歷很多人都相似
    兒女有義務養老人,老人幫忙帶孩子卻不是義務?這寶媽經歷很多人都相似婆媳關係自古來說是中國家庭的一大難題,許多人都無法解決。同婆媳問題相掛鈎的是帶孩子的問題,要是處理不當,就會弄得家裡雞飛狗跳了。那麼到底婆婆幫帶孩子是應當的,是義務性的,還是這些都是老人家的自由呢?
  • 父母不想買房,57歲就要養老也不想帶孫子,兒子:獨生子有錯
    一、前言 都說獨生子女的壓力大,因為他們要一個人贍養兩個老人,如果獨生子女互相結婚,那就是兩個年輕人要贍養4個老人。 若獨生子女在年輕時得到了父母的幫助還好一點,若沒有得到幫助,父母又想要提前養老的,這樣的老人對於獨生子女來說,壓力會非常大。
  • 老人退休後的「養老潛規則」,正在很多家庭上演,父母有苦難言
    但因為兒子的一句「您兒媳婦要生了,到時候就麻煩您帶」,李阿姨的旅遊願望落空,內心覺得很失望,好不容易退休了有點自己的時間,如今兒子的一句話,又被套住了,而且孫子出生後還要幫忙帶,這可就是幾年的光陰。李阿姨跟兒子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想法,自己並不想幫忙帶孩子。
  • 北京:養老床位「搬進」家老人享「升級」版居家服務
    常年的臥床讓老人原本就不靈便的腰腿更加僵硬,經常會因磕磕碰碰讓身上出現皮外傷。作為2019年首批「養老床位搬進家」的體驗者,姜大媽的家裡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還安裝了呼叫器、腕錶、紅外線測試儀、定時藥盒、血壓計、扶手、夜燈等智能化用品。特別是根據老人實際需求,配備了可升降的養老床位和棕色的「助起沙發」。
  • 「別拿養老威脅我!」,60後父母既不帶娃不出錢: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終於有一天婆婆爆發了,她不顧兒子媳婦的挽留,執意離開他們的家。 "別拿養老威脅我",作為60後的年輕婆婆,小李婆婆自然也不甘示弱,我們只想對自己好。 她和老伴既有退休工資,身體又沒什麼不適。
  • 60歲老人心聲:在兒子家帶娃6年,一次意外,我想再找個老伴
    院區裡60歲的範阿姨說,自己在兒子家帶娃6年,因一次意外,現在很想再找個老伴,這樣將來身邊有個伴,總比自己長期在兒子家的好。02、傾訴人:60歲的範阿姨我今年60歲了,退休10年了,獨生兒子在外地成家,我現在跟著兒子一起居住,幫忙帶娃,老伴在我52歲那年一場意外走了。
  • 積蓄都給了兒子,晚年還有臉面找女兒送終嗎?6旬老人的話太理智
    老人也不是說重男輕女就一直是愛護著自己的兒子,在一些小節上還是偏袒女兒的,但是如果在家庭的大事上,很多時候都是照顧自己的兒子的。那麼人都會老,當老人到了晚年需要養老的時候,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自己的兒子,那麼還有臉面去找女兒幫養老送終嗎?小區裡有個老奶奶,現在已經72歲了,一直都是一個人在生活,每當出去時都會看見她跟別的老人,在樓下聊天。
  • 為啥老人說:女兒別嫁有倆兒子的,娶妻別娶獨生女,原因你了解嗎
    在結婚前,爸媽操勞孩子的學習工作,而長大後,又關心他們的婚姻大事,希望兒子能夠娶到一位賢妻,女兒能嫁給一個良人,擁有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對於兒女的婚姻大事,老人們經常說:嫁女兒不能嫁有兩個兒子的家庭,娶妻不能娶獨女戶。這看似不靠譜的忠告,實際上有一定的道理,子女最好要聽進心裡,別不信。女兒嫁給雙兒戶容易有下列弊端。
  • 解困獨居老人養老難題:「養老床位」搬進家,可實時監測
    需求獨居老人曾服藥後暈倒 擔心萬一出事無人知曉家住高家園小區的周阿姨今年79歲,平日裡都是獨自一人生活。「跟同齡人比起來,我身體還算可以,沒什麼大毛病,但有時候還是會害怕,擔心萬一在家裡出點事也沒人知道。」
  • 83歲老人被保姆悶死:揭開養老保姆內幕,老有所依只能靠運氣嗎?
    女兒四年級的時候,她離開家去廣州打工,開始時給人做育兒嫂,每年回家一兩次。 十幾年下來,陳宇萍存了17餘萬。她把錢放在妹妹那兒幫忙保管,說要留給小孩讀書用。 這個聽起來平凡無奇的陳宇萍,正是2015年轟動全國的「毒保姆」案中,心狠手辣的犯罪嫌疑人,人稱「雞萍」。
  • 84歲痴呆老人被兒子「虐待」,孫媳婦說:哪怕離婚也要安頓好老人
    之前也跟公婆提過,希望能改善奶奶的處境,但是,公婆特別強勢,對我不屑一顧,還對我兇:「你要走趕緊回廣東,別沒事挑事,瞎管。」更令我驚異的是,奶奶窩棚裡,那張摺疊床上,還有一根鐵鎖鏈。在我的「逼」問下,奶奶說,那是公公把她鎖起來的鏈子。
  • 85歲老人,8子女照應下的養老,告訴我們養兒該否養老
    情到了,關係到位了,還差錢嗎?  所以說,歸根結底,養兒就是用來養老的。如果孩子靠不住,錢也有不靠譜的時候,外人,你想都別想。  評價對比,哪個最能靠得住呢?  其實,這個「靠」字,不是人老了就非往兒女身上貼,反過來說,兒女主動照應父母,意思不就徹底改變成:我不養生養我的爹媽,誰來養?  挑挑別的人選,七大姑八大姨?
  • 封閉兩個月見不到閨女兒子,北京這些養老院裡的老人怎麼樣了?
    度過了一個個見不到家人、期盼團聚的日夜,養老院的老人們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精神依靠。他們既是心頭放不下兒女的父母,也是不忘尋開心的「老小孩」。善意的謊言緩解老人思念最近幾天,在誠和敬養老驛站八千平站裡,88歲的焉爺爺時不時會摸著牆走到前臺,卻不說話。而當站長陳麗問焉爺爺有什麼需求時,老人有時候搖搖頭,有時候欲言又止。「老頭是想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