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大遼接棒唐文化

2020-12-28 瀟湘晨報

王綿厚談唐朝對遼代的深遠影響。 遼瀋晚報主任記者 張松 攝

遼朝的文學深受唐代文學的影響,特別是遼詩,在風格、技法上主要是模仿唐詩。

契丹人喜愛漢文詩歌,尤其喜好唐詩,如遼聖宗寫詩就主要是學習白居易,他有詩云:" 樂天詩集為吾師 ",他還親自用契丹文翻譯白居易的《諷諫集》,給大臣們閱讀。

日前,"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在遼博盛大開幕,原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綿厚、資深遼史學家馮永謙強調,年終歲尾欣賞此次特展,不僅要看文物,更要知光陰、理脈絡、懂內涵,藉此源遠流長的歲月傳承,樹立能量充沛的 " 遼寧自信 ",讓歷史指導今生,讓歷史告訴未來!

大遼王朝是唐文化接班者

王綿厚表示,言及唐代,就不得不提之後的遼代,這個在古代遼寧區域崛起的塞外王朝。因為,這個由契丹人創建的遼土王朝,承繼的是大唐衣缽,是唐文化的忠實接班者。

起源遼西、東蒙一帶的契丹族,其歷史從公元 389 年的登臺亮相至公元 916 年大契丹國的奠基確立,歷經 527 年的反覆整合,才於亂世中艱難崛起。在這一漫長的動蕩期內,從古八部到大賀氏聯盟再到遙輦氏聯盟,契丹族國祚長達 289 年、歷 21 帝的唐王朝交集甚深。對馳騁塞北的驍勇契丹,唐朝統治者心情複雜,採取既打又拉的 " 羈縻之策 ",期待將其納入中原秩序;而對代表先進中原文明的唐帝國,契丹則在 " 親唐與反唐 " 的曲折線路間矛盾取捨,最終化蛹為蝶,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質變一躍!

" 大唐剛亡九年,大遼便接班而起,遼太祖去世時(926 年),宋太祖才出生(927 年),宋朝的建立(960 年)晚於遼朝建國 ( 916 年 ) 整整 44 年,契丹人所建的大遼王朝一派唐風唐韻,純講大唐風骨,今日遼寧與大唐王朝有著更近的精神血緣。" 王綿厚說。

王綿厚具體闡述道,遼代對唐代的承繼關係是全面的、全方位的,或者說,是一種帶有鮮明地域特色、草原民族特色的 " 唐文化翻版 ",在法律制度、監察制度、科舉制度、政務制度等方面,唐朝的政治體制幾乎被遼朝不打折扣地全盤照搬了。

如官吏制度,遼朝機構的設置,尤其是南面官的設置,大都仿唐制而設。遼太祖從先輩繼承下來的官爵名號,如太師、太保、司徒、司空、南面三省、六部、臺、院、寺、監、諸衛、東宮之官,都是唐制。中央南面朝官是唐制,地方官的設置也一樣採用的是唐制,節度、觀察、防禦、團練、刺史、縣令,大略採用唐制。在遼代的南面官中,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級機構的設置,無一不是唐制。

遼朝的監察制度基本上承襲唐制。例如在中央設置最高監察機構御史臺,負責對朝廷百官和地方官的監察,在監察準則上遼朝主要沿用唐代的 " 六條問事 ",以此為依據發展為後來的 " 六察法 "。

遼朝選拔官員,除世選外,就是集成了唐朝的科舉制度。遼朝在禮部設貢院沿襲的是唐制,在貢舉年限上,遼朝開始也是沿襲唐制,從聖宗統和六年(988 年)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科舉考試開始,到興宗景福元年(1031 年),除部分記載不詳或未記載外,都和唐制一樣是一年一次。景福元年以後,才仿宋制,三年一次。

遼朝繼承了唐朝的禮制。有些禮制,宋朝都是受遼朝的影響而加以繼承的,如皇帝上尊號就是如此。遼朝以繼承唐朝制度為己任,這可以從遼朝人避唐諱得到證明,遼朝人焦習於遼穆宗應歷九年(959 年)的《駙馬贈衛國王娑姑墓志銘》有句云:" 以恩及眾,使民忘勞。" 其 " 民 " 最後一筆缺筆以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

在處理政務上,遼朝依唐制而行。唐代的《貞觀政要》這本治國理政的參考書在遼朝很受重視,例如遼聖宗 " 好讀《貞觀政要》";遼興宗時,蕭韓家奴 " 欲帝知古今成敗 ",將《貞觀政要》翻譯成契丹文;天祚帝的兒子耶律雅裡,很愛讀此書,常令侍臣給他講解。

不僅政治制度全面接盤唐代,在學術、文學、藝術方面,遼代也承繼唐代,遼道宗自稱 " 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 充滿文化自信。就連宋人也不得不承認:" 北虜多有文籍,亦以文化相尚。"

參加科舉考試的漢族士人,都必須以詩文應考。遼朝貢舉中,一項主要的科目就是 " 詩賦 "。

從《遼史》記載看,遼朝文人大多善於寫詩。遼代初期的契丹皇族耶律倍,會寫詩,留傳下來的有《樂田園居》和《海上詩》;遼聖宗耶律隆緒是一位文學藝術修養很高的皇帝,他懂音樂,能作曲," 幼喜書翰,十歲能詩 " 有詩作五十餘首;遼興宗擅長詩賦,在宴飲、遊玩中常與臣僚以詩唱和;遼道宗耶律洪基在遼代帝王中堪稱最具詩才,其作品結集為《清寧集》。從保留至今的遼朝詩作來看,遼詩學習、模仿唐詩的痕跡,灼然可見。

據《遼史 · 樂志》記載,遼朝的音樂大部分來源於唐樂。遼初直接用唐《十二和》樂,後來的遼《十二安》樂,只是 " 改樂名而已 "。

唐人的繪畫藝術對遼人的繪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唐畫流傳到遼,成為遼人學習模仿的資本,如契丹人蕭融具有很高的中原文化素養,據清代王毓賢《繪事備考》記載,遼代蕭融 " 尤善丹青,慕唐裴寬、邊鸞之跡。凡奉使入宋者,必命購求;凡遇名跡,不惜重價,裝潢既就,而後攜歸本國,建小樓以貯之。鳳日晴和,焚香展卷,臨摹所至,鹹有法則。" 可以想見,遼人蕭融的繪畫必然帶有唐畫的風格與氣韻。

遼國館驛牆上刻著東坡的詩

遼宋 " 澶淵之盟 " 籤訂後,史載 " 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髮長者),不識於戈。" 遼宋兩國結束了長期的戰爭狀態。

遼與北宋關係正常化後,使節來往頻繁。據傅樂煥先生統計,自澶淵之盟籤訂到北宋毀約,共 118 年,北宋出使遼的使者,史載多達 1600 多人。有時,北宋派出的不同使者在道路上相遇了," 他鄉遇故知 ",大家同朝為官,有的還是至交,又都是大文人,見面就有詩詞互贈,在後人看來,這也是一大文化幸事。北宋出使遼國的使節,都是文化精英,在出使大遼的行程中,或感懷物象,或寄情詠嘆,留下大量佳作,這些詩統稱為 " 使遼詩 "。

隨著遼宋兩國間的政治關係正常化、經貿往來健康化,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自然蓬勃興起,遼文化隨之南下,宋文化強勢北進。如在宋代民間 " 多歌蕃曲 ",宋朝雖多次禁止 " 聲音亂雅 ",但胡聲、胡服、胡俗、胡食仍廣為流行,從而豐富了宋代的市民文化。又如遼代中後期,蘇軾在遼朝境內聲名鵲起,宋使張芸叟出使遼國,竟發現遼國館驛的牆壁上,都刻著蘇東坡的詩,遼國 " 粉絲 " 們搜集編纂的蘇東坡詩集,火熱暢銷許多年。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 年)八月,遼朝皇帝耶律洪基生日,蘇軾的弟弟、" 唐宋八大家 " 之一的蘇轍作為北宋使節,前去祝賀遼朝皇帝的生日。蘇轍到了遼國,遼國君臣上下熱情招待,還不停地問蘇轍:" 大蘇學士安否?(你哥哥蘇東坡先生還好嗎?)" 蘇轍說我哥哥很好,謝謝各位關心。

蘇轍出使回國,途經河北涿州,將出使的情況寫成了一首詩,派人寄給哥哥蘇軾,詩是這樣寫的:" 誰將家譜到燕都,識底人人問大蘇。莫把聲名動蠻貊,恐妨他日臥江湖。" 這首詩的意思是:哥哥你名聲太大了,連遼國之人都爭著問候,有這麼高的人氣和知名度,看來哥哥你日後是無法享受歸隱田園的清淨了。

" 只有了解千年前遼宋兩國的真實狀況,理解遼宋王朝為中華文明所做的卓越貢獻,才能更深刻地體會遼博舉辦的『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的創辦心意與題旨精髓,才能更生動地欣賞書畫文物之外的無窮妙味。因為這不單是一次高品級的書畫鑑賞,更是對遼宋歷史的一次深入的梳理與解讀!" 追思悠悠遼韻,今年 86 歲的馮永謙慨嘆連聲。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主任記者 張松 編輯 王琳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宋靠盟約就能夠與大遼維持百年和平,大遼之後為什麼不可以了
    可以說,中原和草原能夠保持百年和平的,也就宋遼期間。其他歷史階段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要不就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戰爭變成絞肉機。所以,這個特殊歷史階段的值得我們深刻反思。01.草原得有一個穩定的博弈對手非但北宋和大遼之間,西漢與匈奴之間也保持了一段時間的相對和平。
  • 《燕雲臺》:大遼皇帝的孩子為什麼以「奴」為名?
    11-30 06:38:16 來源: 爬行的小壁虎 舉報   《燕雲臺》:大遼皇帝的孩子為什麼以
  • 對於大遼,我們是不了解,還是不想了解?
    《遼史》中提到,蕭燕燕奉遺詔攝政,詔諭諸道,也就是說她掌握了遼的最高權力。我們可以注意一下「柴冊禮」的舉行問題,這是大遼皇帝的即位儀式,按以前的傳統,老皇帝去世之後,新皇帝一登基,立馬就要舉行柴冊禮,相當於宣告掌握了實權。但是蕭燕燕的兒子是在他當了27年皇帝之後,蕭燕燕去世的前一個月,才舉行的柴冊禮。這說明,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蕭燕燕才放權。
  • 第486期 | 電視劇《燕雲臺》與大遼的「一國兩制」
    故事是以中國古代大遼這段歷史為背景,我們對大遼的了解,更多的是從楊家將、穆桂英掛帥這些戲曲和評書中知道的,它們作為忠君愛國的典範被後人口口相傳至今。 如果我們和電視劇中的角色一樣,從大遼國的視角去看待歷史的話,它是歷史上少有的能夠維持百年以上的遊牧帝國。這個政權存活了219年,經歷了中國的五代十國和北宋王朝兩個歷史時期。
  • 大遼皇族是耶律氏,皇后為何一直是蕭氏?
    在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建立起的遼朝,皇族便由耶律氏一直延續著,但是遼朝有一個區別與其它朝代的特點,那就是皇后始終由蕭氏所出任,這是為什麼呢?要分析這個原因,就要從遼朝的開國皇后述律平說起,述律平在14歲的時候,按照部族的習俗,嫁給了20歲的表哥耶律阿保機。
  • 耶律阿保機的三個嫡子:次子繼位,長子流亡後唐,最可悲的是他
    阿保機班師回朝時,對耶律倍說:「得汝治東土,吾復何憂。」耶律倍嚎啕大哭,為父皇送行。誰料,東丹國一別竟成了永訣。耶律阿保機駕崩後,身為皇太子的耶律倍並沒能登上皇位,這是因為推崇漢族文化的他,並不符合述律皇后的心意。
  • 大遼傳國九代,皇后皆出蕭氏,契丹為何用漢姓,蕭氏又從何而來?
    老蕭家的公眾號無論您在哪,只要您姓「蕭(肖)」,都是一家人;天下蕭氏同心同德,弘揚蕭氏文化
  • 大遼帝國哪來那麼多蕭太后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好太后,不像楊家將故事裡說的那麼不堪。實際上如果你只要仔細查查遼國歷史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皇后都是蕭皇后,於是幾乎所有的太后都是蕭太后。蕭太后不僅僅指蕭綽,因此當提到遼國的蕭太后時,必須指明是哪位皇帝的皇后,否則容易引起誤會。為什麼這麼多遼國皇后都姓蕭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皇后都是一家子,她們都來自述律氏家族。
  • 大宋和大遼建交始末
    到了大宋,北方是亞洲第一大國大遼。由於後晉皇帝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大遼,繼承中原國祚的大宋和大遼就有了領土糾紛。而且,中原小國北漢做了大遼的附屬國,大宋的一統天下又勢在必行。所以,和大遼的軍事衝突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 《燕雲臺》:歷史上更真實的蕭綽,數次擊敗大宋,帶大遼走向巔峰
    可以說,蕭燕燕的手段比起歷史上著名的三大女強呂雉、武則天以及慈禧都是不遑多讓,甚至隱隱有超出一頭。因為在蕭燕燕主持下的遼國是大遼最巔峰時期,這個時候大遼的版圖擴張到了巔峰,而對外戰爭也是數次擊敗宋朝,逼得宋朝籤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 《燕雲臺》唐嫣原型:比武則天還牛的大遼太后
    父母都是大遼上流社會的名人,父親蕭思溫是當朝宰相的侄子,母親是皇帝的姐姐,燕國大長公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蕭太后當然自小就熟讀詩書,學識出眾。蕭思溫沒有兒子,只有三個女兒,蕭太后是第三個女兒,自小就極得寵愛。
  • 千年歷史玻璃瓶亮相「大遼五京展」
    波斯玻璃瓶銀鎏金冠七佛貼金彩繪法舍利小塔首都博物館「大遼五京展」開幕,270件套遼代文物展現契丹王朝300年歷史,包括產於古代波斯地區的玻璃瓶等新京報訊 (記者倪偉)《大遼五京——內蒙古出土文物暨遼南京建城1080年展》昨天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 大遼哥說 啤酒裡泡蒼蠅?!啥功效?
    想和大遼哥互動,聊段子,秀節操。可加QQ群-大遼哥全球後援團:313802106。點擊下方閱讀全文,進入微社區開聊!
  • 耶律德光倉皇南顧、其但大遼夢斷中原,五代繼續血色暗黑
    正月初一,耶律德光車駕入開封;二月一日,改國號大遼,改元大同。自五胡亂華和北魏稱雄後,中原天下再次迎來胡人雄主。遼主耶律德光雄心萬丈,勢要坐穩中原天下。以趙延壽為大丞相兼政事令、樞密使、中京留守,中外官僚將士爵賞有差。面對百官朝賀,耶律德光止不住的內心興奮:從現在開始不修甲兵、不市戰馬,輕徭薄賦,天下真正太平了。
  • 蕭太后死了多少年遼國沒了 肖燕燕攝政期間是大遼鼎盛時期嗎
    據悉,大遼國是蕭太后去世14年後滅國的。契丹是公元1125年滅亡的,遼國實際上共存在209年,遼滅亡後,阿保機第八世孫耶律大石又於1124年建立了西遼,存國90多年,1218年為元朝所滅。  據悉,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後來大遼不敵被滅。完顏阿骨打建國的時候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 。」
  • 【衛視熱播】《燕雲臺》唐嫣演繹大遼鐵血紅顏蕭燕燕傳奇一生
    故事背景發生在大遼前中期該劇根據蔣勝男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大遼鐵血紅顏蕭燕燕,憑藉敢作敢為的性格、深謀遠慮的眼界,在韓德讓、耶律賢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將大遼推上興盛之路的故事 。她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不僅深得父親喜歡,也深受大姐蕭胡輦、二姐烏骨裡的寵愛和照顧,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蕭燕燕也從小養成了敢想、敢說、敢做的性格,對於追求的事物充滿執著,不輕言放棄。
  • 情愛二字太小,絕非是大遼「武則天」蕭燕燕的格局|燕雲臺
    好多人會說,人家也要一步步成長啊,什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我很贊同,同樣說蕭燕燕,她能成為大遼「武則天」,一代女梟雄,她必定從小就顯露了她與眾不同的優秀品質!你電視劇拍的她是個傻白甜,我不信!」蕭燕燕的格局韓德讓帶蕭燕燕上燕雲臺,兩個人說的一番話應該就是整部劇的中心思想了吧。
  • 唐代墓志銘上為什麼要書「唐故…賜金魚袋」?
    那麼,唐代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魚符呢?當下的我們崇尚「錦鯉文化」,大家在各大網絡平臺上轉發膜拜錦鯉,以求好運。唐代魚文化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高峰,據新唐書記載,唐高宗曾頒布過這樣的法令:「閏五月丁卯,禁作捕魚,營圈取獸者」,後繼唐玄宗時也有「已卯,禁捕鯉魚」的法令。
  • 淺析後唐,最接近統一,為什麼最終不能統一了
    唐朝亡國後,那些割據勢力紛紛稱王稱霸,建立屬於自己的小朝廷,他們分別是定都中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還有在中原之外的「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小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時代,史稱「五代十國」。這些先後建立的政權,為什麼卻沒有一個能實現天下一統的了??
  • 陳思誠居然真的搞出了「唐探文化」
    2015年由陳思誠執導的《唐人街探案》起,才幾年的功夫,主演王寶強和劉昊然就從泰國曼谷一路玩到紐約,今年繼續踏往東京破解謎題,一個煞有介事的原創IP起來了,號稱「唐探文化」。說「文化」兩個字,最初當然戲謔的成分多點(畢竟誰又能忍住,不去吐槽陳思誠),但不那麼言過其實的部分是,這系列確實在成長為自成一派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