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龍紋玉佩「賨人」貴族有多顯赫?

2020-12-25 瀟湘晨報

四川盆地東部山區,曾有一個古老的王國。一支勇猛彪悍的民族在渠江東岸紮根,他們修建房屋、種植糧食、野外狩獵、鑄造兵器、繁衍生息。歷史上,他們被認為是巴人的一支,稱為「賨人」。兩千多年後,「賨人」仍有大量未解之謎。他們到底是誰?從何而來,去向何處?

近年來,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達州渠縣土溪鎮城壩村開展了系列考古工作。3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今年1月,城壩遺址考古再次取得重大進展。考古工作人員在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發現了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代西南少數民族「賨人」貴族船棺墓葬,出土了包括龍紋玉佩、蜻蜓眼琉璃珠、金劍格柳葉形劍等高等級文物。

巴人與蜀人

均採用船棺葬習俗

渠縣城壩在春秋戰國時代,曾是古賨人所建賨國的國都,屬於古代巴文化範疇。據史料記載,「賨人」勇猛彪悍,且善歌舞,曾參與武王伐紂。

2019年10月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渠縣歷史博物館對城壩遺址進行第六次考古發掘,本次考古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在城址區、津關區和東周墓葬區取得重大進展。

「特別是東周墓葬區,稱得上2020年巴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現場考古發掘領隊陳衛東介紹,本次發掘共清理東周墓葬4座,其中3座墓葬保存較好,1座墓葬僅殘存一件陶罐。這批墓葬均為狹長方形土坑墓,大型墓葬的葬具為船棺,墓主人均為屈肢葬或二次葬。

陳衛東說,發掘出土時,這批墓葬的葬具船棺用已基本腐朽碳化,能夠看出墓葬底部的弧形船棺。考古學家最初認為船棺是巴人的喪葬習俗,隨著成都平原一系列早期船棺的發現,學術界又認為船棺是蜀人的喪葬習俗。城壩船棺葬的發現說明巴人與蜀人均採用這種喪葬習俗。

巴人器物坑

放置有11件青銅器

陳衛東介紹,在3座保存較好的墓葬中有1座(編號為M45)墓葬規模較大,長7.9米,寬1.8米,深1.6米,且在墓室的一側下部設置有器物坑,內放置有11件青銅器。

陳衛東說:這是巴文化之中首次發現墓葬底下的器物坑。我們認為它應該與腰坑的性質是一樣的。其位置在頭端一側,可能是巴人在埋葬過程中的一個奠祭坑而形成的。」

M45出土器物較多,主要包括銅器、陶器、玉器等。其中銅器主要包括浴缶、缶、錞於、編鐘、鉦、鍅、劍、鍪、釜、釜甑、印章等;陶器主要為罐和豆;玉器主要是龍紋玉佩、蜻蜓眼琉璃珠、料珠等裝飾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器物坑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一批禮器。「我們從前不太清楚巴人用什麼作為禮器,這次的發現為研究早期巴人使用何種禮器提供了實物資料。」陳衛東說。

城壩遺址

首次發現東周墓葬

M45共出土70多件銅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包括虎紐錞於、編鐘、銅鉦等古代巴人獨有的器物,也不乏龍紋玉佩、蜻蜓眼琉璃珠、金劍格柳葉形劍等精美文物。陳衛東認為,「虎紐錞於、編鐘、銅鉦等高等級文物,昭示著M45墓主人顯赫的貴族身份,應為高等級「賨人」墓葬,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M45墓葬規模較大,出土文物較多,且等級較高,這是繼涪陵小田溪和宣漢羅家壩之外,巴文化核心範圍內新發現的中大型墓葬,填補了戰國中晚期巴國大中型墓葬的空白。該墓地也是城壩遺址首次發現東周墓葬,為研究川東地區巴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目前,該項目仍在考古發掘過程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古玉鑑賞|戰國龍紋玉佩
    龍佩透光觀察圖戰國龍紋玉佩藏品規格:寬9.3cm,高5cm,厚0.5cm。說明:此龍佩和田白玉琢制而成,鏤雕,雙面工。黑沁與龍眼部放大圖此處是龍首部位放大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受沁是比較嚴重的,黑褐色沁延著玉質的肌理沁入到內部。
  • 璜是古代重要禮玉,西周時期玉璜多作組玉佩構件,是必佩之玉
    璜是古代重要禮玉,西周時期玉璜多作組玉佩構件,是必佩之玉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件典型的西周玉器。1.西周龍紋玉璜特徵非常明顯的西周玉璜,美國博物館有不少精彩的收藏,芝加哥藝術中心收藏的兩件龍紋玉璜,可以說是西周玉璜的代表作。
  • 沒想到,現代人經常佩戴的翡翠玉佩,古代竟然是貴族才能用的
    現在人都特別喜歡佩戴翡翠玉佩,覺得這是一種很美麗的裝飾品,和其他那種晶瑩的首飾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多每個人都能夠買得起,但是翡翠尤其是高端的翡翠就不一樣了,好多人在一眼看到這個人佩戴了碧綠的翡翠玉佩之後就知道,他應該是相當富裕的,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大家甚至通過翡翠來判斷這個人的實際經濟實力走到哪一步
  • 走進賨人故地|孤舟蓑笠翁(四川廣安)
    東闕之內側有青龍浮雕,呈掙紮上仰之勢,幾欲騰雲而去。西闕之內為白虎浮雕,尾長體健,躍躍似將狂奔也。在闕身周圍,雕刻有獨輪車、農商貿易、獵射、戲兔以及牛、羊、馬諸畜和果樹、水草等反映漢代社會生產、生活的人物、動物和作物。透過這些浮雕,兩千年前的社會畫卷,恍若就在眼前,不得不讓人感嘆古人的智慧——他們用這樣一種方式,不僅記錄著自己的日常,也向後人傳達著信息——這便是傳承。
  • 人文渠縣,在這裡尋找賨人文化,品嘗美酒
    遠古時期,這裡有一個古老多民族,他們勤勞智慧,在川東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一來到渠縣,我們就來到了距離渠縣二十多公裡的賨人谷。當年的賨人們正是生活在這個有著奇山怪石的地區。這裡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地方。我們沿著山腳下的樓梯一直往上面爬,在樓梯的旁邊是山石,整個建築都是依山而建的,氣勢宏大。在賨人谷中在高約一百米的懸崖峭壁上,分布著數百個古代賨人居住過的洞穴。
  • 戰漢古玉賞析——漢代龍紋斧形玉佩
    漢代龍紋斧形玉佩,長7.3cm,寬5.2cm,厚0.5cm。
  • 賨人谷杯 旅遊學術研討會在渠縣舉辦
    四川在線達州消息(吳濤 記者 嚴衡玬 實習記者 曾輝)9月24日至25日,「2016渠縣賨人谷杯 旅遊研討會」在渠舉行。縣委副書記、縣長王飛虎表示未來五年渠縣將圍繞「建成四川文化強縣」的奮鬥目標,把賨人谷打造成國家5A級風景區。
  • 背後有故事,古代這些玉佩美到令人驚嘆
    擁有它的人是有權勢者或為顯貴,也可能是負有通神職責的巫覡,佩戴它來與神靈溝通。 此鳳造型秀美,構思巧妙,姿態活潑,非常注重細部的刻畫,以鏤空透雕並採用減地凸起陽線的雕刻技法,線條流暢,雕刻絕妙,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鳳雕刻的最高水平。 腰佩寬柄器玉人 ●商 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出土。黃褐色,圓雕。
  • 賨人谷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龍潭鄉老龍村,四川省風景名勝區
    賨人谷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龍潭鄉老龍村,屬於華鎣山脈的支脈,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四川省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而且是全國唯一的一個賨人穴居部落遺址,還建有全國唯一的一個專門展示賨人文化的陳列館。
  • 達州人!今天,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賨人谷恢復對外開放
    按照國家、省、市、縣推進有序復工、復產的指示精神,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賨人谷景區決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為有效防控疫情,確保遊客和工作人員的安全,賨人谷景區每日消毒2次,並對遊客實行進門必檢體溫、必帶口罩,實時遊客總量控制。諮詢電話:0818-7432111。
  • 美輪美奐的古代玉佩
    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龍鳳紋重環玉佩玉佩,又稱「玉珮」,泛指用玉製成隨身佩掛的裝飾品,古時多系在衣帶上。例如1976年進行考古發掘的河南安陽商代殷墟婦好墓,就出土有玉器佩飾755件,其中裝飾玉器數量最多,大部分為佩帶玉飾,少部分為鑲嵌玉飾,另外還有少數觀賞玉器。婦好墓出土玉器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造型多樣、品種齊全、工藝精湛。這一方面說明商代治玉工藝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殷商時期的玉器品種仍然以玉佩飾最為主流。
  •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玉佩有什麼用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玉佩有什麼用 在旅行青蛙中國之旅手遊中玉佩有什麼用呢?
  •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四川省賨人谷恢復對外開放
    按照國家、省、市、縣推進有序復工、復產的指示精神,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賨人谷景區決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恢復對外開放。每日開放時間:上午9:00——下午17:00。為有效防控疫情,確保遊客和工作人員的安全,賨人谷景區每日消毒2次,並對遊客實行進門必檢體溫、必帶口罩,實時遊客總量控制。圖說:賨人谷 來源:網絡賨人谷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四川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 賨人谷通過評審 達州有望再添一國家級森林公園
    渠縣賨人谷   達州市林業和園林局供圖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徐莉莎)12月7日,記者從達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獲悉,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7年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評審會上,達州市擬設立的四川賨人谷國家森林公園全票通過評審
  • 古代的金銀器紋飾繁多,但要說第一的話還當屬「龍紋」
    刻有龍紋的金銀器在古代,我們所熟知的五大器中,紋飾皆有龍紋,可以說每個時代都會用到。在金銀器製作中,當然龍紋也成了使用最普遍的一種紋飾。為什麼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喜歡崇拜龍呢?古代工匠製作金銀器的時候首選又為什麼是龍紋呢?
  • 《凡人仙界篇》紫靈給韓立的玉佩有什麼用?真的是韓立的孩子嗎?
    《凡人仙界篇》紫靈給韓立的玉佩有什麼用?真的是韓立的孩子嗎?在《凡人修仙傳仙界篇》中的大虛副本裡面,韓立終於是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佳人紫靈仙子,本來讀者以為這一次的紫靈仙子會和韓立一起離開魔域前往仙域之中的。
  • 玉佩與玉墜,還傻傻分不清嗎?
    戰國 青黃玉S龍佩玉佩、玉墜挑選攻略:古代有錢人上到帽簷前飾,中至玉腰牌、玉佩,下至玉鞋扣,幾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佩玉已逐漸成為時尚,許多人都非常喜愛。玉佩一定要是扁平狀的形象,它往往是掛在脖子或腰間的一種玉制配飾品。我們隨身攜帶的玉佩,尤其是胸前佩戴的,一般要求分量儘可能的輕,體積儘可能的小,形狀儘可能的薄,才能貼身佩戴。從戰國到漢代大量的組佩被人掛在身上。到了清代,貴族佩戴玉佩已經非常流行。古時常有男方將貼身佩戴的玉佩作為定情信物送給女方,以此表達陪伴之意,以解相思之情。
  • 故事:寡嫂去世後,我拿她玉佩去還債,卻意外發現她死得蹊蹺
    孫掌柜點點頭,嘆道:「聽說陳寡婦跟許多人有染,被人知道後,擔不住流言蜚語就自縊了。這龍紋玉佩還是陳家小姑子給送來抵債的。」朱牧點頭道:「幾日不來,竟發生這樣的事。我看這陳寡婦平日裡也不像輕薄之人,哎!許是三人成虎也未知,以至發生這等慘事。」朱牧嘆了口氣,回到府上。
  • 達州的賨人谷真佛山巴山大峽谷都很美,但是我更喜歡徐鴨子手撕鴨
    賨(cóng)人谷賨人谷風景區地處達州市渠縣城東26千米,被譽為川東小九寨,景區內景觀眾多。
  • 中國玉佩之美,養眼!
    玉佩中的中國傳統圖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體有吉祥如意、長壽多福類、家和興旺類、安寧平和類、事業騰達類和闢邪消災類等,其中以吉祥如意類圖案為多。但有很多人對此並不了解,也看不懂,那麼就一些比較普遍的圖案作一些簡單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