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你會發現,陪伴我們國家五千年最久的文化其實是飲食文化,我們國家是一個美食大國,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人民就已經在乎料理的烹飪方式,這也才造就了我國八大菜系,總共十幾萬種菜式的分支。
相信看過電視劇或者電影的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美國人在感恩節的時候,都會烹飪一隻又大又肥的火雞,火雞剛取出來的時候,不僅汁水多,而且看起來肉非常多,對於愛吃肉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福音,但是你是否發現了?火雞這樣東西在我們國家幾乎沒有人吃,這是為何?
火雞原產於美國和墨西哥,主要生活在溫帶還有亞熱帶的森林當中,火雞的個頭十分的巨大,通常比家養的雞還要大上3-4倍左右,按理來說,用這種雞去做菜的話,應該會更加受人歡迎,也能夠降低一些成本,為何在我們菜市場很難見到有火雞的身影呢?其實原因大概有三點。
首先就是因為價格,雖然說火雞又大又肥,但是火雞肉同樣是十分貴的,要是按照普通的雞肉十塊錢一斤來算的話,那麼火雞大概需要十五塊錢一斤,若是沒有經過十分細緻地去分配食材,火雞不僅不會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反而會增加成本,所以對於這個價格,在我們國家很少人也不會去買。
其次就是因為飲食的習慣,美國人在感恩節吃火雞,其實就好像是我們國家的人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粽子,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一樣,這是我們國家才有的習俗,同樣,美國人吃火雞也已經有了近400多年的歷史,感恩節吃火雞象徵著豐收以及團圓,所以在美國才會這麼盛行。
但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因為火雞肉並不好吃,對於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可能沒有吃過火雞,但是身邊吃過火雞的朋友,無一例外的都說這東西根本不好吃,火雞肉雖然又大又肥,但是口感類似雞的雞胸肉一樣,口感不僅柴而且汁水很少。
若是你按照美國的方式去做的話,那你會更加的絕望,在感恩節當天,美國人做火雞的方式很簡單,把材料塞進火雞肚子裡然後塗抹均勻塗料,就直接往烤箱裡塞,這樣的烤法不僅讓火雞的皮變得很硬,而且還會損失一大部分的汁水,口感更加柴。
而美國人之所以喜歡吃火雞,據了解,這是因為對於美國人來說,只要有肉吃他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而對於我們這種挑剔的嘴巴來說,火雞肉實在是有點不夠看。
其實我們看很多美食都是如此,之所以我們不吃,大多數原因都是因為不好吃,或者說不能吃,不知道你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還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