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一員,私立學校有效增加了教育服務供給,推動了教育現代化。而面對日益多元化的教育市場需求,近年私立學校的收費亂象逐漸成為社會焦點。特別是優質私立學校受市場化配置的推動,學費也隨著需求水漲船高。
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今年上半年很多學校採取了網上課堂的方式進行授課,學期受疫情影響變得更短,教學質量也因不可抗力下降。然而一些私立中小學校疫情期間學費不減反增,收費明細中甚至帶有放學後的託管費,令人不得不懷疑這種不道德的收費行為。為此,國家教育部曾於今年4月10日發布《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學校收費有關問題的預警》,針對亂收費問題發出預警。
今天就來欣賞一部印度教育影片《快樂上學去》,感受一下在印度上私立學校到底需要花多少錢?到底是怎樣的感受?
電影 · 《快樂上學去》
雖說山川異域,這部在2010年由米林迪·烏克Milind Ukey執導的印度教育影片《快樂上學去》,卻在很多方面折射出了與我們私立學校相同的問題:學費收費不停加價,迂腐的院方高層,不受尊重的學生……
好在還有一群不忘初心,熱血為孩子們謀求權益的好老師,才讓這部電影走向一個圓滿的結局。
▲《快樂上學去》鳳凰衛視電影臺12月29日 21:15/12月30日 17:45播出
男主演沙希德·卡普是寶萊塢最有前途的演員之一,他曾憑藉電影處子作《尋尋覓覓》贏得印度電影最佳新人獎。
IndiaFM的影評專家Taran Adarshfrom 曾寫到:「沙希德·卡普是一個值得青睞的好演員。他有衝擊一線演員的所有潛質。不單外表英俊,還極具表演天賦。他簡直就是為表演而生,這個年輕人成功營造了影片的喜劇氛圍,抓住了人物感情,他的舞蹈也很出彩。」
女主演阿耶莎·塔姬婭是古吉拉特、英國與馬哈拉施特拉的混血兒,這使她天生看起來便自帶一股多元的性感,而她本身散發出來的純淨魅力與鄰家女孩的特質,加上精湛的演技更令她快速躥升為最受歡迎的寶萊塢女明星之一。
▲阿耶莎·塔姬婭是目前寶萊塢相當有發展潛力的女明星
影片故事發生在孟買郊區的一所私立小學。影片的一開始,一個小學生遲到了,面對校門口不苟言笑的校長的質詢,他居然嚇到尿褲子。似乎從這個畫面開始,就奠定了校長的大魔頭形象。
學校裡來了一位新英文老師拉胡爾,兼職教授音樂課。他陽光朝氣,與學生們相處怡然。每逢他上課的時候,學生們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歌唱。傳道受業之餘,他也會特別留意每個孩子面對的個人問題,並教導他們交友之道。
▲除了傳授課業,拉胡爾也會教孩子們如何與人共處
然而,快樂的歌舞喜劇氛圍被突如其來的學院改革方案打破了。
某日校長外出三天,一位得到施令的屬下在學校胡作非為,在學校進行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收費改革:
他提出體育課學生們練習用的籃球需要自己購買,否則就不準使用;他將學校菜單改為成本低廉卻沒有營養價值的垃圾食品,餐費卻相對提高;他提出音樂課只有購買樂器的學生才能玩樂器,卻不好好教導學生如何使用樂器,因而導致有人彈吉他時掛了彩。
那些因家庭不富裕無法繳付這些附加費用的學生,只能在課堂上寂寞地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其他人使用設備,更為嚴重的則會在大太陽底下被罰站。如若老師們對體罰學生有異議,就用工作崗位威脅他們。
整個校園瀰漫起不尋常的氣氛,校長回學校那天,老師們群起抗議,卻沒有想到這些政策改革都是校長的授權。老師們打算以集體離職作為反抗的資本,卻不想校長早已安排好新員工。事已至此,這些老師們是這個學校最後的救星。
校長表示,學校需要牟利,而私立學校可以自由調整收費,所以他藉此增加收費。而老師們卻認為可以通過別的方法為學校獲得新生源。
最終老師與校長商議出的結果是:學校可以派學生參加真人秀電視節目,藉此機會出名為學校增添名聲,吸引更多學生報名。於是學生們在應對學校繁重課業的同時,開始學習各種才藝。
然而前來取材的各大節目組人員卻對孩子們沒有分毫尊重:體育老師訓練同學疊成人牆,再三請求下,攝影師依舊磨磨蹭蹭不拍照。同學們最終支撐不住跌倒受傷,體育老師指責攝影師,攝影師竟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音樂選秀的導演無心挑選真正有實力愛唱歌的學生,他選中了臉上有胎記的孩子,想要藉此製造噱頭提高收視率。拉胡爾不滿導演對學生們的不尊重,卻引發了導演對孩子們的進一步羞辱。
廚藝節目選拔過程中,一個女孩努力背誦菜餚準備步驟,卻因沒能說出臨時附加的冠名商名字被導演大罵「太笨了,滾!」;也有女孩在拍攝時被辣椒粉迷了眼,導演的第一反應竟不是幫女孩脫離困境,而是多拍一些這種話題畫面。
這些真人秀的拍攝取材與同學們想像的大相逕庭,甚至來的導演都直說真人秀就是「真人在作秀」。他們不在乎真實,只在乎話題,有話題才有收視率,才能為電視臺賺錢。
原本對上電視節目懷有憧憬的學生們,一個個每晚累得人仰馬翻,學校功課也落下了。
拉胡爾覺得校長的舉措不太對勁,於是他拜託學校工友到校長室找資料。第二天拉胡爾與全校同學在操場列隊拒絕上課,其它老師知道後也紛紛趕來支持,以抗議校長連日來的一系列行為。
是次大型罷課事件驚動了家長與媒體,各大電視臺開始報導罷課事件,教育部湧入大量關切的電話,連總統都不得不打電話給教育部部長。
諷刺的是,這個千方百計試圖讓學生們通過真人秀在電視節目裡一鳴驚人的學校,居然用這種方式博得廣泛關注。
校長接到了教育部長的電話,旋即到操場宣布辭去校長一職。拉胡爾卻不讓他走,因為他發現了校長的難處。
原來,學校董事長以利益為考量,威脅學校如果不進行改革獲得更多利益,董事長將不會再給學校支付半毛錢。校長嘗試進行私人借貸卻處處碰壁,只好違心地接受學校商業化。
經過媒體的報導,民眾也開始反省學校改革的弊端與方式。有一位路人提到:改善學校是必要的,但更重要在於提升想法。
故事的最後,校長繼續留任,一天巡邏的時候,一群孩子圍繞住他。一個小女孩說某人(電影一開始尿褲子的孩子)今天沒有尿褲子了!校長聽完噗嗤一笑,孩子們都驚異於鐵面校長居然笑了,於是和校長打成一片。
商業化 · 不僅是學校
隨著高新科技與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發展,學校的商業化似乎是教育走向現代改革的必經之路。然而當學校為了利益而進行商業化改革,那麼它面臨的結局終將是慘敗。
正如影片最後映出的一句話——每一代人都需要一位英雄,為之答疑解惑。學校需要的,首先是有良知的教育家。
影片中,校長的最後一段獨白道出了每個教師都應銘記的初心:
我從沒把教師看作是商業,對我來說它只是個職業,也是我一直堅信的。如今這職業已經成了商業,到處充滿銅臭,有了競爭就得改進,不管你思想有沒有與時俱進,但學校必須改進。不幸的是,我得說,家長們也深受其吸引。學習環境當然舒適一點更好,但這畢竟是學校,不是五星級酒店。
當一個學校逐漸商業化時,學校的盈利目的大於教育目的,教師這個職業便不再高尚了,也不再受歡迎了。當教師職業的神聖被褻瀆之後,最終受到傷害的是單純的學生。
不稱職的老師會將教課視為一項牟利活動,只為拿薪水而將教育本職置於腦後,教課時應付甚至忽悠學生。而學生學不好,又迫於激烈的競爭升學壓力,不得不被家長送到各輔導班去繼續被忽悠。
於是,孩子就這樣在競爭與壓力中被外界忽悠來忽悠去,學習的知識不夠統一也不夠系統,卻又浪費了家長的財力、物力和精力。而孩子享受到的不是汲取知識的快樂,而是攀比之後的富餘;承受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學習,而是方方面面。
然而有需求才有供應,看了這部電影,我們也不禁陷入反思,為什麼商業化學校如今如此受歡迎呢?
當校長告訴校方股東,學校資金運轉並沒問題,聲譽也良好。股東吼道:「我不要聲望,我要錢!」
當校長想將精力專注於教育,吸引生源。家長們卻紛紛奔向設施精良的學校,哪怕這些學校的收費高出數倍,在他們眼裡:貴的就是好的!
當校長去銀行以自己的信貸記錄借貸,期望通過提升學校硬體設施,抬高學費增加利潤,抵制股東拆除學校的計劃。銀行卻認為學校缺乏盈利能力,不值得發放貸款,因此屢屢碰壁。
唯利是圖的股東,崇尚物質的家長,錙銖必較的銀行......
整個社會都被視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凡事都以物質衡量價值,教育何以獨善其身?一籌莫展的校長,只得屈從市場經濟,求援於商業運作,開始對學校進行商業化改革。
這已經不是教育者單方面的問題,甚至可以擴大到影視、音樂、生活的方方面面。影片中的商業化學校,僅僅是對於社會中眾多價值觀淪陷的一個影射,它絕不是單純批判某一個人、某一群體、某一機構。
校長在四面楚歌之下不得不商業化學校,他的沉默折射出道德無處立足的窘境,點出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他所對抗的不只是校方股東的阻撓,而是一種更為宏大、更為根深蒂固的困難,一種急功近利的社會價值觀。
影片中出現的真人秀,又何嘗不是這種拜金享樂主義的載體之一。
家長認為孩子能上電視是莫大的榮譽,並感謝學校讓孩子出名,於是學校強迫學生參加電視節目與比賽來提高學校競爭力。家長有這樣的虛榮心,學校就滿足家長這樣的虛榮心。
市場充斥著愛看話題節目的群眾,導演就秉承這些原則選角,從而拍出一些譁眾取寵的東西。
國產綜藝也是如此,過度浮躁的商業利益導致綜藝的低質,噱頭,甚至為了利益去侵權。各大平臺以及一些上市公司追求「現象級」爆款綜藝成為了幕後推手,加大投入打造爆款IP吸引廣告資源力求盈利。
一檔好節目應具有的原創、內容、真實、質量等這些可貴的因素成了次要,真人秀漸漸從茶餘飯後供人休閒娛樂的節目變成了譁眾取寵的劇本與作秀,不斷透支著公眾的信任度。
影片中音樂選秀導演專門挑了一個臉上有胎記的男孩上節目的行為,令人不禁想到曾有相聲演員在段子裡諷刺中國某選秀節目,都快成為苦難秀的吐槽。
參賽者不是通過展示才藝技能獲得觀眾喝彩,而是上來展示自己的悽慘博得同情關注。反正只要被更多人認識記得就能晉級,而節目選拔的初衷,或許是歌喉,或許是舞技,逐漸被觀眾淡忘得一乾二淨。
看到影片中的孩子們為了上電視被折磨到哭的時候,不禁會陷入沉思:這樣的真人秀有什麼意義?綜藝究竟該如何發展?
在此引用SMG東方衛視中心黨委書記李逸的話:「原創綜藝要以回歸節目本身為本質,以人民為中心,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當下老百姓的痛點。」
一昧追求流量紅利的真人秀只會將人的眼界禁錮在舒適圈,而我們的社會本應是多元、有趣、又值得深思的。
這部影片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從學校投射入社會的驚人一瞥,崇尚物質文明的社會,不僅僅使學校沉淪為一個商業機構,也讓常規的商業領域變本加厲,直到喪失職業道德。
沒有底線地追求利益之下,是社會道德的整體覆滅。更可怕的是,當這種問題滲透教育,這一切將發生在孩子們身上。
在最後,校長擁抱的不僅僅是年輕的拉胡爾老師,還有他年輕時的理想,表達了對教育工作者的期望——你們的堅持將照亮孩子的夢想:快樂上學去。
影片預告:
《快樂上學去》
12月29日 21:15
12月30日 17:45
文:Skylar
編輯:Skylar、林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