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滬上法院評十佳青年:揭秘法官審判的幕後故事

2020-11-18 人民網上海站

這些天,關注中國司法的人都在談起一個數字:9月,中國裁判文書網文書總量突破1億篇,成為司法公開的標誌性事件。

每一份裁判文書,都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文件,記錄案件始末,陳列當事雙方證據和意見;同時也是一件獨特的司法作品,透視法庭的理解和判斷,考驗法官的能力和良心。

幾乎同一時段,23個法院青年走進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大法庭,輪番上臺,不是審案,而是闡述對法律的思考,接受近百評委的審評。

2020年第三屆「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最終,其中10位當選 「上海法院十佳青年」。在大江東工作室看來,兩年一次的評選,重要的不是結果,就像司法文書的公開一樣,透過他們深入的自我剖析,可以感知法官心中的公平正義、眼中的法治中國。

「不忘初心」,是讓公平正義落地生根

法官沈竹鶯發表演講

「如果當時進不了一中院,那我可能就不做法官了。」

作為「十佳」之一,上海金融法院法官沈竹鶯工作12年,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仍記得研究生畢業時的單純和「專一」。

「銀河賓館賠償案」,是很多法學生課堂上的教材。2001年,上海一中院在無先例可循、法律無明確規定、理論界也沒有現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出合情合法的判決,讓未盡到安全防範義務的賓館對受害者予以賠償,最終登上《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至今在中國法院網上作為典型刊載。

這個傳奇,讓20多歲的沈竹鶯熱血沸騰,早早錨定人生方向,向紅圈律所、大公司法務部揮手作別,住進了上海一中院單身宿舍,「是良法的魅力,讓我走上法官之路。」

很多年後,沈竹鶯被選派進上海金融法院,那時,她「專一」的目標,從一家法院轉到整個司法事業。大法庭上,她代表金融法院發聲,目標高遠:要樹立金融審判的中國標準和上海規則。

演講臺上,像她一樣,被法律「至正」追求吸引的不少,一中院她的後輩吳亞安是其中一個。

「選擇刑法,因為它在自由和安全之間保持理性平衡。」吳亞安在自述中提到了鄧玉嬌案和孫偉銘案。2009年,還是學生的他和同學們組織了一場辯論,討論司法裁判應偏重法理還是情理。

這讓吳亞安記了十幾年。他覺得,判案要體現兩種善:一是維護樸素公正的善,無論何時、何地,正義永不妥協。二是維護理性公正的善,無論行為人惡行多大,刑法也不會放棄理性,通過程序設置來保障被告權利,通過邏輯推理準確定罪量刑。

法官房素平發表演講

23個候選人裡,上海松江法院的法官房素平審理了超過1000個刑事案件,她對法律的理性、有限性和邏輯性有切身體會,「刑事法官判案,只能依據現有證據查明的事實,根據法律規定判決,法官擁有的,是有限的自由裁量權。」

回復諮詢時,她往往會說,「如果你描述的情況屬實,可能會涉嫌某某犯罪行為」,這樣「不痛快」的回答,提問的人未必滿意,但在她看來,這正是法律權威和嚴肅——不在司法者的態度有多剛硬、神態有多威嚴,而是對在案證據嚴謹審查,對訴訟程序嚴格遵守。

演講臺上,「不忘初心」一詞頻頻出現,那是青年法官談起追尋法律信仰的激情,但回到臺下,翻閱一份份卷宗,查閱一條條法律時,固守程序、謹小慎微、繁複瑣碎,是「公平正義」落在現實世界中的常態。

善用司法資源,讓贏面最大化

法官,裁判者,讓很多民事審判當事人「又愛又恨」。

愛,是希望判罰對自己有利,否則一定不夠「公正」,可能由愛轉恨……「愛」「恨」之間,如何讓雙方皆服,是對法官智慧的考驗。

上海青浦法院民事審判庭副庭長徐冬梅,經歷過立案信訪、人身損害賠償、勞動爭議、房地產案件等審判工作,她提及一個故事,一位單身母親因房屋質量與開發商爭議,對方態度強硬,這位母親一氣之下說要跳樓。

徐冬梅以為人母的立場和她談心,還帶著法院的裝修師傅去現場查看,研究修複方案和費用,最終作出了雙方信服的判罰。很長時間之後相遇,這位母親仍清楚地記得她。

很多法官都說,裁判決不是安坐法臺聽完陳述,一紙判決就能定紛止爭,需要對案件事實、當事人情況有深入了解,善用手上的裁判資源。

法官白雲發表演講

白雲,上海靜安法院民事審判庭涉老審判團隊法官,東北人,普通話、上海話切換自如,最終當選「十佳」。涉老審判是靜安法院一大特色,60歲以上當事人的合同、侵權、離婚、監護、贍養等民事案件都由他們負責。

老人背後,往往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上了法庭,是把體面都撕碎、把過去都推翻,露出其中最隱秘的角落……白雲說,辦這類案子,一定要能走進他們心裡。

身有殘疾的孫老伯,房子在2019年迎來舊改。正在姐姐家過渡的他得知,養女到徵收事務所要求代領300多萬元安置款,還帶著一紙他被鑑定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證明。而此前,孫老伯已辦理意定監護公證,將侄女指定為自己的監護人。

整個大家族炸鍋了,但在法律領域,這是意定監護和法定監護的衝突,最後要由老人決定。「幾次溝通,他明確說,絕不讓養女做監護人」,白雲說,最終,在外圍實地走訪和深入了解基礎上,法院將監護人變更為他的侄女。

在白雲辦理的案子中,有些看起來不合常理,但充滿生活智慧:一起住宅漏水的糾紛,樓上漏水的人家死活不配合,絕不肯開門,最終在調解下,樓下居民請樓上人家去住了幾天賓館,幫著把漏水衛生間修好……

「更靈活的處理,是為了真正解決問題」,白雲說,很多民事糾紛,法官判案是容易的,但一判了之有時沒法破解難題,帶著對後續影響和結果的考量,需要法官更多思考:如何讓贏面最大化。

保護每一方的合法權利,讓當事人心服口服

法官曲勁松發表演講

上海寶山區法院的曲勁松,是23個候選人當中唯一的執行法官,最終當選「十佳」的他腦子裡的案子一件接著一件,「比武俠小說還精彩」。

1000多個執行案件中,他對夜間查控遇到的最深,這可能和他辦的第一個案子有關。那起勞動爭議案件,被告欠了3000元,原告申請強制執行。兩方當事人在超市相遇,原告電話請他到場執行,「那時剛進法院,一腔熱血,想著3000塊錢的事,怎麼也調解得了。」

沒成想,一直從晚上9點調解到12點,工作硬是做不通,被告就是不付。無奈,曲勁松只好把她帶到拘留所,司法拘留第二天,被告就付了。「那是我拘留的第一個人,但是到現在我還挺後悔的」,這個案子總是「吊」著他,讓他不斷地思考,工作能否再委婉一點,再細緻一點,促成矛盾以最低成本的方式來解決。

「從法律上講,這個決定沒有任何問題,但對被告來說,一天的拘留,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忘懷。」曲勁松說。

隨著過去三年舉國對執行工作的重視,技術應用與失信、限高手段的介入,財產類的執行越來越順暢,行為類的執行卻更凸顯難度,「可能只是一個道歉,但當事人就是不願意,執行法官要做的,就是讓他心服口服」,他說,這樣才能讓不可控行為變得穩定。

「當事人越是『鬧』,越是激動,我們越應該保護他們的權利」,沈竹鶯遇到過不少「難搞」的案子,有的當事人把案件放在社交網絡上直播,會有片面的看法,也會有對法院和法官的質疑,「面對質疑,我們要做的,是讓辦案全流程都合理合法,保護每一方的合法權利。」

工作十幾年,沈竹鶯對法官角色的理解不斷更新。一開始怕露怯、怕被當事人質疑,坐在庭上,一直繃著,很嚴肅,把自己弄得好像完全不能侵犯,權威性特別強,但後來,又柔軟下來,「沒必要跟當事人成對立狀態,尤其對方是律師時,我們的目的應該是一致的:把事情查清楚,法律適用準確。法官,應該讓理性、沉靜成為常態,靜水深流。」

兩年一次的評選落幕,青年法官們告別舞臺,回到辦公室或辦案現場,祝願他們永守司法公正,用每一次的公平裁判,築牢法治社會根基。

(本文圖片均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供)

(責編:葛俊俊、韓慶)

相關焦點

  • 點讚閔法人|上海閔行法院法官吳瑞益獲得上海法院「十佳青年」提名獎
    點讚閔法人|上海閔行法院法官吳瑞益獲得上海法院「十佳青年」提名獎 2020-09-04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投票】選出你心目中的第三屆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 庭前獨角獸
    前期,庭前獨角獸已陸續推送23位候選人的成長故事,他們展現了法院青年「奮鬥為本,追求卓越」的精神氣質,傳遞了榜樣的力量。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行十佳青年微信投票活動,後續還將進行現場評選活動,敬請期待。本次微信投票結果將作為評選結果的參考,票數排名不等同於最終評選排名。請在23位候選人中為你心目中的TOP10投票。
  • 嘉興中院舉行首屆」全市審判業務專家」「十佳青年幹警」頒證儀式
    嘉興中院舉行首屆」全市審判業務專家」「十佳青年幹警」頒證儀式 2020-08-21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高院機關「十佳青年」出爐 用切身經歷詮釋「後浪」擔當
    評選會持續了近3小時,最終,在綜合考量候選人主要業績、現場表現以及網絡投票的基礎上,上海高院機關「十佳青年」名單出爐。 上海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劉曉雲出席評選會並頒獎,上海高院院領導出席,上海高院機關黨委委員、各部門負責人、機關團委委員、往屆「十佳青年」獲評者等80餘人參加評選會。 據悉,本次評選活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精神內涵,以「奮鬥為本,追求卓越」為價值追求,選樹在高院機關各項工作中做出突出業績和貢獻的優秀青年。
  • 十佳青年|吳瑞益:數與速
    有理想、有擔當在閔法這片沃土上揮灑熱血奉獻青春他們如奔流不息的後浪在平凡的崗位上激蕩出朵朵浪花為引導和激勵青年幹警堅定理想信念,牢記使命,立足本職,傳遞榜樣力量,上海閔行法院組織開展了首屆「十佳青年」現場評審活動。
  • 上鐵法院「後浪」風採——以夢為馬,青春無悔!
    ★ 「十佳青年」參評候選人評審會 ★為進一步激勵我院青年幹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深入開展向鄒碧華學習活動,選樹優秀青年典型,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加強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更好地落實市高院黨組「辦好案、服好務、改好革、建好隊」工作要求,根據市高院統一部署和要求
  • 旌陽區法院 「同階審判」入選旌陽區第一屆關愛明天「十佳工作品牌」
    旌陽區法院 「同階審判」入選旌陽區第一屆關愛明天「十佳工作品牌」 2020-12-08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家口法院「十佳優秀庭審」獲得者揭曉
    面對雙方當事人的唇槍舌戰、劍拔弩張,法官循序漸進、舉重若輕,既引導原被告充分行使辯論權,又保證整個庭審有序流暢,隻言片語間,功力盡顯。2019年是「執法辦案規範提升年」,在院黨組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市員額法官不懈努力,兩級法院的庭審質量顯著改善。經審管辦組織,由院領導帶領8個評審小組,分別到基層院和中院業務庭實地觀摩,再提交各專業法官會議複評,推選出2019年「十佳優秀庭審」。
  • 東北姑娘3個月學會上海話,審判中好幾次「差點哭出聲」
    「十佳青年」評選在萬眾矚目下圓滿落幕。對於法院青年們而言,這是一個新的起點。 10月13日,上觀新聞客戶端發布《東北姑娘為何要3個月學會上海話,在滬當法官又為何好幾次「差點哭出聲」?》一文,今天,讓我們走進「十佳青年」——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涉老審判團隊法官白雲,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 謝琴錚:專業、理性,變革時代不變的堅守 | 庭前 · 十佳青年評選
    第三屆上海法院十佳青年評選活動如期而至。庭前獨角獸每日將陸續推送23位候選人的成長故事,之後將進行十佳青年網絡投票和現場評選活動,敬請期待。2019年11月,我參加了高院組織的赴港培訓。成為法官,是每一個法律人心中的夢想,我也一樣。2009年我進入黃浦法院,成為初創期的黃浦金融庭的一份子,從此紮根,開始了12年的金融審判。「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我的法官生涯是從金融庭書記員開始的。
  • 義安區法院出臺法官審判權力與責任清單
    義安區法院出臺法官審判權力與責任清單 2020-08-11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官看法官| 陳潤娥——審判席上書寫公平正義
    法官看法官| 陳潤娥——審判席上書寫公平正義 2020-05-09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3家法院14名法官獲最高法院表彰
    ,為表彰先進、激勵隊伍,最高人民法院決定,授予83個單位「全國優秀法院」稱號,授予97名同志「全國優秀法官」稱號,追授2名同志「全國優秀法官」稱號,授予198名同志「全國法院辦案標兵」稱號。其中,廣東3家法院、14名法官獲表彰。
  • 【法官故事】青年法官曹志:掛職基層一線 公心依法辦案
    【法官故事】青年法官曹志:掛職基層一線 公心依法辦案 2020-07-03 0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遷安法院「一站式」建設讓審判走上「快車道」
    2016年至2018年,遷安法院年受理案件均超過7000件,其中民商事案件收案更是連創新高。  案件數量在攀升,法官員額在減少。如何科學管理案件,挖掘法官潛能,讓審判走上「快車道」?  思路確定後,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提速:從原來訴前委託鑑定和訴前調解兩項職能,完善為集司法輔助、繁簡分流、多元調解、類案審判、涉訴信訪等多功能、綜合性審判服務機構。
  • 法官看法院 | 看看這些年欽北區法院家事審判的變化【2020年第71期】
    讓司法變得有溫情欽北區法院家事審判變化「謝謝法官,我並不熟悉白話,你們能夠用壯語給我們講道理,這是對我們少數民族的尊重,我們聽得懂,覺得有道理,所以信服。」。一起離婚案件成功調解和好後,當事人這樣對大寺法庭負責人李欽城說道。
  • ...法院年均結案200+的辦案能手——記長豐法院優秀青年政法幹警金勇
    走近長豐法院年均結案200+的辦案能手——記長豐法院優秀青年政法幹警金勇 2020-12-09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肥東法院 |【媒體報導】法官張錦娣:每一份判決,先得說服自己
    無一件信訪申訴無一件投訴舉報她獲得過合肥市「十佳法官」並授予「個人三等功」「肥東縣婦女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她對職業的理解是公正司法、司法為民辦好每一起案件今年6 月,肥東縣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系列案件,涉案原告多達62人,原來,業主購買了房屋後,卻未能辦下房產證,將開發商告上了法庭。張錦娣是該案的承辦法官,開庭審理後,她積極組織雙方調解,為儘快調解好該起系列案件,端午節期間,張錦娣還通過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在微信群中進行調解。
  • 東北姑娘3個月學會上海話,在滬當法官為何好幾次「差點哭出聲」?
    幾輪「背對背」調解過去了,聽著對面當事人還在車軲轆話來回說,坐在調解席上的靜安法院法官白雲忍不住敲了桌子,緊接著是連珠炮似的一番話語。「吵夠了伐?你們兩家樓上樓下這麼多年鄰居,大頭都出了,為200塊錢差價吵到現在有意思伐?」不等當事人說話,年輕女法官手一揮,「這200塊錢我出了,你們都別吵了。」
  • 吳亞安:案說正當防衛|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上海法治報記者就正當防衛認定採訪了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獲得者——上海一中院吳亞安博士。吳亞安博士結合具體案例詳談了自己對防衛權的認識與理解,以供參考。吳亞安■ 上海法院「十佳青年」■ 上海一中院刑庭法官助理■ 上海交通大學法學博士 「法律只有學得精,才能對得起那些在最困難時刻與我們相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