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邏 鄭軍傑(實習生)
自四季度以來,碳酸鋰市場價格正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在此背景下,相關企業資本市場表現亮眼。11月以來,截至12月7日,贛鋒鋰業(002460,股吧)上漲31.2%、融捷股份(002192,股吧)上漲39.9%。相比之下,永興材料(002756,股吧)上漲更高達70.3%,且11月23日、12月4日,永興材料兩次觸及漲停。
一個主營不鏽鋼的企業此番大漲,背後原因即是公司碳酸鋰項目的投產。
據悉,目前公司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兩條生產線均已投入運行,1-9月銷量6320噸,產量5518噸,其中7-9月銷量3722噸,產量2776噸,第三季度月均產量已超過900噸,產能釋放好於市場普遍預期。
對此,中泰證券表示,產能達產說明公司產品有能力承受三季度極低的碳酸鋰價格,在行業多數企業現金虧損的環境下,公司鋰鹽成本競爭力突顯,雲母提鋰路線前景可期。
永興材料自2017年起切入碳酸鋰業務。2019年,永興材料取得鋰礦資源的採礦權,並逐步實現了自礦產資源開採至滷水生產至電池級碳酸鋰製備的完整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
對於公司,各大券商普遍認為,公司鋼鐵板塊基本面面臨下行壓力,相比之下,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日益繁榮,碳酸鋰的需求將成為公司未來業績的主要看點。
那麼,作為公司的新業務,碳酸鋰能否成為永興材料業績的突破口?
首先,永新材料重點開拓碳酸鋰業務,不過鋰業未來發展重心是氫氧化鋰。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高端鋰產品市場需求主流漸漸從電池級碳酸鋰向電池級氫氧化鋰轉變。實際上,受高鎳三元材料拉動,電池級氫氧化鋰迎來需求爆發期。
例如,國泰君安就曾表示,未來整體鋰鹽行業發展趨勢更側重於氫氧化鋰細分行業,氫氧化鋰未來在鋰鹽中佔比將逐步提升。未來5年內氫氧化鋰行業增速42%,整體CAGR遠快於整個鋰行業22%的增速。而根據五礦證券的測算,預計2022年鋰電池對於氫氧化鋰的需求量將超過碳酸鋰。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碳酸鋰產品將轉向大宗化,相比之下,氫氧化鋰包括微粉、無水等品類,更能滿足差異化、定製化需求。五礦證券認為,未來氫氧化鋰將保持精細化工品屬性以及定價方式。因此,相比碳酸鋰,氫氧化鋰更容易獲得產品溢價。
目前,永興材料主要採用鋰雲母生產碳酸鋰,但是轉向生產氫氧化鋰目前還是比較困難。中泰證券表示,在生產上,碳酸鋰向氫氧化鋰轉化並不存在多少技術上的難點,但是氫氧化鋰對原料的規格有更高的要求,並且由於高鎳三元材料多對接海外車企巨頭,其產品認證門檻及認證周期較碳酸鋰明顯更為嚴苛,這提升了兩者在生產上直接轉化的門檻。
此外,雲母提鋰的技術和成本穩定性或許是公司未來業績的另一個風險因素。
今年10月,處於同一賽道的*ST江特與贛鋒鋰業終止鋰鹽生產線合作。一機構投資者表示,「贛鋒鋰業拒絕跟其合作,主要是認為對方技術的不成熟。」實際上,目前錦輝石提鋰技術悠久,應用比較成熟,是目前碳酸鋰生產主流技術。相比之下,鋰雲母提鋰長期以來是一個產業難題。鋰雲母提鋰由於面臨技術的不足,長期以來在國內碳酸鋰的市場供應中佔比不超過5%。
「這個項目短期可能會有價值,但長期來看存在環保問題」,上述投資者補充道。對此,中泰證券研報中提到,鋰雲母礦所含其他物料與雜質較多,若按照鋰雲母到碳酸鋰18:1的冶煉比例測算,每生產一噸碳酸鋰便會產生17噸廢渣,大量廢渣的堆積若得不到妥善處理,不僅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而且會危及雲母提鋰產線的正常運行和進一步擴產。
而從成本角度來看,由於生產設備容易受到腐蝕侵襲,開開停停造成其維護成本過高。同時,據調研顯示,碳酸鋰主要取自江西宜春的鋰雲母礦,不過該地區有客觀缺陷:由於該地區不能燒煤,進而只能使用天然氣,在這種情況能源成本幾乎是翻倍。
對於公司股價近期的大漲,一位機構投資者認為,背後主要原因是市場關注點由一線龍頭到二三線公司的轉變。「龍頭企業如贛鋒鋰業今年前10個月已上漲75.5%,相比之下同期永興材料僅上漲4.95%,這導致了部分機構與遊資將價格因素置於基本面因素之前」,該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