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影評,再來罵《邪不壓正》

2021-02-22 Mtime時光網

姜文,或許是華語電影圈裡最特殊的一位導演。

24年前他因《陽光燦爛的日子》一鳴驚人,又因那部諱莫如深的《鬼子來了》封神。

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第一次走進電影院裡看這位本國導演的作品,其實是2007年的《太陽照常升起》。

然而,《太陽照常升起》雖然口碑不錯,但票房慘澹,這是姜文首部按照商業院線運作模式發行上映的電影。

影片只有1800萬票房,投資規模卻超過5000萬,可謂慘不忍睹,但姜文在乎嗎?

粗一想他應該會在乎,畢竟虧了這麼多錢,自然在乎;但細一想,他應該不在乎,否則怎麼後來又拍了《一步之遙》和這部《邪不壓正》呢?

姜文曾說過,《太陽照常升起》是上天送給他的一個禮物,而《讓子彈飛》,是他送給觀眾的一個禮物

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其實可以看出姜文個人的電影觀念:非線性的敘事,個體與時代的互動,詩意的表達。

而踏踏實實完完整整的給觀眾講一個一本滿足的故事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他拍電影從來都只想滿足自己,骨子裡跟侯孝賢、婁燁們一樣是個作者導演,是給小眾們拍電影的。

《讓子彈飛》其實讓觀眾誤讀了姜文和姜文的電影,他只是證明了自己有駕馭商業類型敘事的能力,事實證明他的確有,而且很強。

但這只是姜文的劍走偏鋒。他的電影,其實始終都執著於一件事,那就是重回歷史,展現歷史背景下個體的生態。

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邪不壓正》,姜文二十多年只拍攝了六部長片,每部電影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但姜文都用自己的角度進行詮釋。

1994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對準的是半個世紀前的特殊時期,但姜文並沒有對其進行歷史性的定論,反而獨闢蹊徑的從一個少年的角度重新詮釋——一部混亂卻充滿生命力的成長史。

2000年的《鬼子來了》有多「離經叛道」在此不細談,對於戰爭的詮釋和人性的挖掘在國產電影中僅此一部。

2007年,《太陽照常升起》的故事背景比《陽光燦爛的日子》稍晚幾年,講的依然是那段特殊時期不同人的境遇,但依然不是反思、定論,而是重新挖掘出詩意和生命力。

2010年是《讓子彈飛》,它在姜文電影裡最為特殊。故事搬到了民國,但鵝城是個封閉的舞臺,人物與影片時代背景的互動最為匱乏,可能靠過度解讀才能發現更多。

民國三部曲第二部《一步之遙》是姜文的「口碑滑鐵盧」,改編自民國奇案「閆瑞生案」,但基本上重塑了一段上海灘往事。

到了《邪不壓正》,影片改編自小說《俠隱》,許多人以為姜文要變老實了,但他卻背靠「七七事變」前後的歷史時期,講了一個復仇故事。

言重的說,姜文最喜歡做的就是「歪曲」歷史,然後抒發自己的情懷。按照這種套路,如果他來寫公眾號的話,那時光君可以下崗了。

在《邪不壓正》中,姜文做的不僅僅是「歪曲」歷史,而是在重新解構所謂的「歷史」,我們腦海中既定的這個概念。

我們常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回到影片中的那個北平,表面上是口碑良好的警察局長朱潛龍,其實通敵賣國,又暗中答應蘭青峰殺死日本特務頭子。

蘭青峰表面上是個北京土著,買醋的功夫順便收收房租,隱藏身份是李天然的養父,但更深的一層是個革命者,他為了殺死特務頭子根本一郎不惜以李天然為籌碼。

李天然表面上是婦產科大夫,真實目的是回到北京尋仇,但他肩膀上還扛著一項秘密任務。他是個滿腦子復仇、見誰叫誰爸爸的深度中二青年。

如果按照普通的類型敘事套路,一伙人各懷鬼胎,三幕敘事形式明朗,廝殺個你死我活,正義的一方最終獲得勝利,觀眾被動作戲催出荷爾蒙,因報仇雪恨而酣暢淋漓,爽完這120分鐘回家睡覺就好。

但姜文不是這樣,他將敘事線一再斷亂、偏離,讓李天然在剛剛回到北平就與仇人面對面,卻始終無法按部就班的執行復仇計劃。

鏡頭跟隨李天然,在胡同中偶遇關巧紅,給唐鳳儀的臀部蓋了章,在北平的房頂上跑酷,這些敘事上插科打諢的橋段反而是姜文著墨最多的。

姜文真正的目的,是想展現亂世下的人物生態。而這群人沒有誰是真正意義上的「正」。

為日本侵略中國做好前哨站的根本一郎自然不是;懷揣「反清復明」理想依靠日本人勢力的朱潛龍不是;蘭青峰實為美國勢力代理人,為了目的濫殺無辜不眨眼,更不是。

而李天然呢?正如蘭青峰所言,他是個滿腔怒火的好苗子,練就一身本領,是顆最好的棋子。在影片中,他心中並無大義,更不了解時局,被人左右,壓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銀幕英雄。

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盤大棋,但從沒有哪個角色的棋子能夠順利落定。他們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在城牆外的火炮聲鳴中,互有合作,又互相拆臺,時而把酒言歡,時而你死我活,荒誕感十足。

姜文如加繆般對這一歷史背景下的人物進行荒誕性的透視,這讓時光君想起另一部日本電影《殺手烙印》

這部日本老片由電影大師鈴木清順拍攝,講述的是黑幫殺手間的你死我活,但影片並沒有快意恩仇,沒有激烈廝殺,沒有美化暴力,反而全然進行荒誕性的處理,前衛十足。

鈴木清順在《殺手烙印》裡展現了黑社會體制下的暴力,極度不合理的一面,而姜文筆下的角色則背靠著北京城,書寫著歷史荒誕的一面。

有趣的是,鈴木清順的《殺手烙印》上映時被製片人批評為「讓人看不懂的電影」,並在日本影壇封殺他,這位導演整整十年沒拍長片。與《邪不壓正》得到的主流評價異曲同工。

姜文很清楚,邪與正不是簡單二元的,現實是複雜多義的,歷史是在一幕幕荒誕戲碼中盤旋發展的。

而歷史恰好又是由人書寫的,誰是邪,誰是正,後來人局外人又哪說得清呢?就如同片中跪在師父墓前的那條名叫「李天然」的狗。

再來看看影片的片名「邪不壓正」,邪當然是壓不了正啊!

是不是恰到好處呢?

點擊小程序,答題贏大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託馬斯桑斯特寫真曝光

相關焦點

  • 《邪不壓正》到底值不值得看?看完這篇影評你就知道了
    四年磨一劍,姜文帶著《邪不壓正》來了,上映8天,票房4.6億,這個票房姜文導演應該是不滿意的。當然,同期有大熱的《我不是藥神》和《動物世界》,在這兩部影片的夾擊下,這個票房表現尚算可以。(數據來源於貓眼電影,截取時間為2018/7/20/13:30)《邪不壓正》豆瓣評分7.1,比起他的兩部神作《鬼子來了》和《讓子彈飛》是肯定比不過的。《鬼子來了》豆瓣評分9.2,處於豆瓣電影Top250的第28位。《讓子彈飛》豆瓣評分8.7,處於豆瓣電影Top250的第74位。
  • 不僅僅是喜歡-《邪不壓正》影評
    其實再講細一點,就是最討厭不喜歡他電影不買票進電影院的還要罵他的觀眾,以及文盲級別不懂得什麼叫電影藝術總是針對他批判他的影評人,於是,他把觀眾比喻成「鵝」,影評人是「豬」。自己經常幹的是「包餃子餵豬」的事情。
  • 《邪不壓正》最佳影評
    這僅僅是一篇影評!
  • 看完這篇文章,所有的《我不是藥神》的影評都不用看了
    sir電影為這部影片寫了5部影評,烏鴉電影為這部影片寫了2部影評,如果是我,我會為這部影片寫上10篇影評。哈哈。當你還在為你應該如何寫影評頭痛的時候,自媒體的文章類型已經突破百餘種。一個電影究竟能寫出多少篇影評呢?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烏鴉電影為《我不是藥神》寫的介紹型影評是《不知怎麼過得審!這部國產電影值得全民自來水!霸屏朋友圈!》
  • 高水準or姜郎才盡《邪不壓正》首映影評
    一向自信的姜文肯定不會信這個邪,但電影的豆瓣評分卻出人意料的來了一個高開低走。 按朋友開玩笑的說法,進電影院前這電影還8.2分,看完就跌到7.2了。 那麼《邪不壓正》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呢?姜文這次又想向觀眾表達了什麼? 下面1900就通過三個關鍵詞來做一個分析。
  • I影評 | 邪不壓正
    《邪不壓正》是一部非常難以評價的電影,許多看過的影評人也只能道一句:「這很「姜文」。」 這些年來,「姜文」從一個人名,演變成形容詞。那麼被評價成很「姜文」的《邪不壓正》,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儘管講得是北平城裡發生的故事,但「姜文」肯定要給你來點新東西。
  • 【文末福利】《邪不壓正》沒有預算,也不太講究 | 影評
    雖說姜郎還遠未才盡,但《邪不壓正》真的讓人看的暈頭轉向,除了復仇這個簡單的脈絡之外,其他都是不知所云的高高在上。  如果面對一個糠蘿蔔或者凍白菜再討論誰的口感更佳,那這不是無聊的惡趣味就是盲目崇拜後的病入膏肓。
  • 《邪不壓正》影評!
    馮小剛和姜文的電影多數都帶黑色幽默,《邪不壓正》也不例外;說起來『段子』也應該歸結為北京人民發明的,所以北京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多數都愛講段子,久而久之,這種段子被應用到電影裡也就不奇怪了。《邪不壓正》其中有一段調侃蔣介石的:「您覺得能把一個國家交給一個寫日記的人手裡嗎?當然不能,誰閒的無事天天寫日記呀?就是,寫日記放著給別人看,都是裝的!」
  • 電影《邪不壓正》上映2周年,再看姜文的野望
    我們看到的也的確如此,當藍青峰帶著女兒回到府邸,發現門旁已經被朱潛龍掛上了「北平市警察局」的標牌。再大的家業,在亂世之中也無完卵可存。都是姜文對老北京的還原與再塑造。2.萬國城頭吹畫角1937年7月,北平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殺人案件,英國女孩帕梅拉·維納慘死在狐狸塔下,這名年僅19歲的少女被發現時金黃色的頭髮沾滿了血汙,而她的頭蓋骨被敲碎,心臟、腎臟、肝臟和膀胱均被割走。一名60歲的白人男子聞訊後趕來,看到這一幕當場昏厥。
  • 《邪不壓正》:為什麼這回觀眾對姜文不買帳?
    在姜文的電影序列裡,《邪不壓正》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它所暴露出的風格與表達的失衡又是如何發生的?雖然姜文狠狠諷刺了一把「影評」,但我們還是試圖用這篇「影評」來解答疑惑,畢竟拍了這麼洋洋灑灑的一部電影出來,說明導演還是想和大家溝通的。
  • 看完姜文的《邪不壓正》,懷念他18年前拍的這部片子……
    喜歡的人說太爽太嗨了,就像看了場包袱不斷的群口相聲,而且還是4倍速的。《鬼子來了》的故事發生1945年的華北,抗日戰爭已經打了8年。一個黑燈瞎火的晚上,自稱「我」的人敲開馬大三的門,扔下兩個麻袋就走了,說年三十兒再回來。
  • 看完邪不壓正,感覺姜文再也拍不出來讓子彈飛這樣的電影
    4年前看了《一步之遙》覺得很失望,今年看了《邪不壓正》感覺更失望。是我對姜文及其作品要求太高了?還是姜文已經江郎才盡?難,姜文有能力再拍出子彈飛那樣的電影,但是很難再拍出類似的電影很多觀眾都太拿導演當回事兒了
  • 我不喜歡《邪不壓正》,就是政治不正確嗎?
    實際上想看這種解讀的可以移步網上很多牛人的解析,不用專門看影評。 第一天上映,影評還不多,但是就已經看到了很多人完全聽不得不同意見,只要有人說《邪不壓正》不好,就是這些人「膚淺,沒內涵,看不懂姜文的深意」的時候,我就有點無奈了。
  • 《邪不壓正》觀感不佳,豆瓣評分持續走低,票房或不及預期
    《邪不壓正》的預告片確實剪得好。正式看《邪不壓正》之前,以為那個拍《讓子彈飛》的姜文又回來了。看完《邪不壓正》,感覺很失望。與《讓子彈飛》相比,《邪不壓正》在觀賞度以及深度上要差太多。既然已經看了這部電影,簡單的說一下觀感和看法吧。
  • 論直男的癌變——《邪不壓正》影評
    論直男的癌變——《邪不壓正》影評
  • 從《邪不壓正》看演員的cp感有多重要
    帶著好奇心去影院看了看,電影一如既往的姜文:講究、過癮、任性。個人今天不去評論導演的水平,導演這個角色註定有爭議,特別是一個任性的導演。竟然買了票,進了影院何不好好感受他帶給你的感官世界和世界觀呢?本人今天討論的是演員的cp感,《邪不壓正》站在觀眾的角度看還是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復仇、愛情、陰謀、暴力美學、誘惑……這些元素撲面而來。
  • 不懂這5個梗,《邪不壓正》你算是白看了
    》,終於來了!看完片子,條姐只能說,這部《邪不壓正》作為「北洋三部曲」的「終章」,把「姜文」式的狂歡推上了極致。照著姜文自己的話來說,年輕的時候喜歡裝老成,等到老了,還真不想再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在這兒拘著了。
  • 《邪不壓正》:看不懂,因為不正經
    大部分觀眾看完走出影院,都感覺看不太懂。但可能太過期待了,又不好大大方方承認看不懂,總覺得是不是自己理解的問題,於是再去看看分析劇情人物細節的文章,了解下影片涉及的歷史背景,小心翼翼在心裡咂摸一下影片的滋味。然而最後還是很懵懂。有點像皇帝的新衣。隱隱覺得受騙上當卻又猜自己應該沒上當的這種感覺,是無法跟別人直說的。
  • 《邪不壓正》:好看!還要多看!
    終於等來《邪不壓正》。首先解答所有人都想問的問題:電影好看嗎?好看!值得多看!姜文的電影我都看很多遍。我覺得很多人和我的感受一樣,對於姜文的電影總是充滿了期待和想像。因為他的獨特性,他的才華橫溢,他和所有華語導演都不一樣。
  • 看完這篇影評,才算真正看完《頭腦特工隊》
    而且,這回的創意也不是擅長烹飪的老鼠大廚,或者靠一堆氣球飛到南美的房子,《頭腦特工隊》的創意甚至比前兩者更有野心,它潛入人體最神秘的器官,帶來了一套天馬行空卻又邏輯自洽的大腦理論。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用這個理論來解釋自己腦袋裡想過的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