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慈生第三胎了。她在Instagram上曬出全家福,踩著高跟鞋、抱著寶寶、兒女環繞、甜笑著靠在男友懷裡。照片上的她身著白色薄紗長裙,已經瘦了下來,產後休養半個月終於公開喜訊。
生完孩子坐月子似乎是中國女性人生完滿的關鍵環節,月子坐得好不好,在老一輩眼裡,似乎是關係到能否讓糟糕人生成功翻盤的關鍵。因此各種「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應運而生,並且每一條都是反人類的存在,比如不準洗頭、不準洗澡、不準刷牙、不準出門,不一而足。
很多新新女性認為坐月子是陋習。真的如此嗎?坐月子到底是在做什麼?為什麼凱特王妃生完小公主十個小時就能光彩照人地走出醫院謀殺菲林?
恩,科學坐月子很有必要。六朵雲撩起劉海,翩翩而至。
坐月子,首當其衝是幫助產婦恢復體能,畢竟當媽是個體力活,如果不在月子期間快速恢復,必然會在今後某個時間點快速崩潰。除此之外,還有一大關鍵任務是讓產婦的各個器官儘快恢復到之前非孕的狀態,尤其是子宮的收縮恢復。
觀察惡露情況就可以較為直接地判斷子宮復舊狀態。
請允許我先吃口烤麵筋補充體力,畢竟這是人生的重要一課。
什麼是惡露?
嚴格來說,月子並不像字面所示,僅有一個月時間,而是指分娩後所經歷的一段機體各器官由妊娠狀態逐漸恢復到非孕狀態的過程,一般為42天,醫學上稱為「產褥期」。
胎兒娩出後,胎盤也會隨著子宮收縮跟隨娩出,從而在子宮宮壁上留下血管斷端;繼而子宮快速收縮,封閉血管斷端。至此,子宮不會再有大量出血,但仍會有少量血液緩慢排出,這些自宮腔流出的血液混合其他宮壁上脫落的組織,共同被稱為惡露。惡露是分娩後出現的正常生理現象,會伴隨子宮的逐漸恢復及宮壁創面的不斷修復日漸減少,最終消失。
惡露的變化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產後3天~6天,由於惡露中血液成分較多,故呈紅色,稱為血性惡露;第二階段為產後7天~2周,由於此期惡露中所含血液量較之前減少,主要成分是蛻膜組織和粘液,故呈粉紅色,稱為漿液性惡露;第三階段為產後2周~3周,此期惡露中含有白細胞及其他壞死脫落的組織,呈白色,故稱為白色惡露。正常的惡露帶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排出量不應超過月經量,不汙濁。產後每天觀察惡露的排出量、色澤和氣味的變化,就可以及時了解子宮的恢復情況。
是的,我經常接到這樣的急診,尤其在吃飯的時候。病人帶著剛換下來的衛生墊衝過來(嗯,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忐忑不安驚天動地哀嚎不已:大夫,我怎麼還在出血啊?
影響惡露排出的因素有哪些?
惡露的排出天數有時並不呈現固定的模式,個體之間差異巨大。世界衛生組織曾在1999年做過一個統計,順產產婦惡露天數最短的22天,最長的34天,平均27天。我國學者也做過類似的研究,惡露平均天數為27±21天,剖宮產者為31±12天。
影響產後惡露時間長短的因素很多,目前亦尚無較為統一的結論,較為公認的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因素:分娩方式和餵養方式。
分娩方式是影響惡露時間的重要因素,即剖宮產手術產婦的惡露時間明顯較順產者長。其可能原因主要是由於缺乏順產的自然過程,導致宮口未開、泌乳素等分泌不足,惡露排出不暢。同時,手術易引起感染和內膜損傷,也不利於內膜修復。
在不同的餵養方式中,純母乳餵養較人工餵養和混合餵養的惡露時間要明顯縮短。在母乳餵養過程中,嬰兒吮吸可引起母體內多種激素的釋放,有助於產後的子宮復舊。
產後惡露不淨的病因有哪些?
雖然惡露持續的時間差異巨大,但一般學者仍持有「產後42天血性惡露仍未停止排出情況為惡露不淨」的觀點,這一現象在剖宮產女性中尤為常見。並不是所有的惡露不淨均需要積極幹預,關鍵是辨別產褥期女性究竟是正常惡露還是病理現象。
什麼叫做病理現象?就是剛生完孩子後的子宮並沒有按照預想乖乖復原,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尤其是遇到以下幾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至於怎麼治療——聽醫生的,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來解決。
1.蛻膜殘留和胎盤組織殘留
胎兒娩出後,胎兒的附屬物並沒有徹底、完整地排出,部分殘留在宮腔內,可能導致出現惡露時多時少、腹痛等症狀。絕大多數由殘留引起的出血時間較長,所以在產褥期即會明確就醫。
2.子宮頸內外口粘連
在分娩時由於宮頸高度擴張,如既往患有慢性宮頸炎或產時有人工破膜、機械擴張宮頸等操作,頸管黏膜就容易受損。產後頸管逐漸閉合,受損的黏膜可因炎症等原因形成狹窄和閉鎖,導致惡露流出不暢。
3.剖宮產疤痕修復不良
剖宮產以後,很多人特別關心刀口長得好不好,真是個看臉的社會呀!其實,相對於表面,裡面更關鍵。剖宮產後,子宮疤痕創面如果癒合不良,會出現惡露不絕的情況。由於血液內含豐富的營養,陰道長時間流血,更容易引起產褥期感染。
4.胎盤滋養細胞疾病
是的,本來懷孕生育是件非常喜慶的事,結果極個別的情況卻是懷著懷著或者生完了以後才發現,除了懷了小孩——還養了個腫瘤!雖然概率低於一般彩票的中獎率,卻扎紮實實地存在著。
5.其他
除了上述情況外,還會有合併了炎症感染等情況。若惡露量多且有腐臭味,色澤汙濁,同時下腹部疼痛明顯,甚至發熱,那麼往往可能存在宮腔內感染的可能,必須及時就診。
如何預防產後惡露不淨的發生?
預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比如老一輩人的月子禁忌,說到底也是因為生孩子實在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那個年代又缺乏足夠的知識和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因此,基於當時的認知出現了各種滑稽的禁忌,以規避產後的危險。
所以,關於如何坐月子,作為現代女性,怎麼也得有點知識儲備,不能任人擺布。以下是你們可以做到的,一起來看看。
1.做好產檢,積極治療各種合併症
產檢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早期發現可引起妊娠風險的情況,如妊高症、陰道炎等,儘量降低分娩時和分娩後的風險。
2.堅持母乳餵養
分娩後應儘早開始母乳餵養,新生兒的吸吮過程本身可以刺激母乳分泌,同時也可改善母親體內的激素分泌,引起惡露的排出和子宮的復原。
3.注意個人衛生
在產褥期,特別需要注意外陰的清潔,這對預防產後生殖道感染十分重要。產後應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上、下午各一次,或者使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以去除外陰部的惡露和汙垢。同時,勤換衛生墊、內衣內褲,確保外陰清潔、乾燥。
4.適當產後鍛鍊
一般情況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第二天就應該下床活動,根據自己產後體能的恢復,可以適當增加活動量,這些行為都有助於促進子宮的復舊。特別是那些希望產後迅速恢復身材和保護皮膚緊緻的辣媽們,更是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鍛鍊,比如產婦操等。
產後鍛鍊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勞累!有一個朋友認為坐月子是陋習,身體力行向西方學習,生完孩子一周就踩著單車去郊遊了。一般而言,歐美國家的年輕人有長期鍛鍊健身的習慣,而我國不少孕產婦在未孕和懷孕後一直保持著「醫生我吃什麼好」的狀態,所以產後活動必須量力而行。
以上是我從書本上學習來的內容,理論性比較強——學醫,很容易就學成了大齡未婚女青年呀……以個人的觀察經驗來看(對,你們生育完以後,醫生喜歡靜靜地觀察你們的家庭和寶寶),月子期間吃喝活動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從心理上適應新的身份。畢竟,就算母性本能再強大,要完全照顧一個小傢伙的吃喝拉撒,也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