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賞電影丨《如父如子》: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2021-03-03 慢書房


『閱讀本是尋常事,繁華靜處遇知音』

中國和日本都是很傳統的國家。很多時候,傳宗接代大於婚姻的意義,不像歐美國家,沒有愛情便不能生活在一起。夫妻本是沒有血緣的兩個人,最後卻要相互扶持過完一生,孩子是這個世界上和父母最親的人,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互不了解。

電影裡的良多一家生活優越,孩子受高等教育,談吐舉止高雅得體;齋木一家五口人住在破舊的電器行裡,孩子玩的遊戲機都是過時的,夫妻倆出門遲到每次都要找藉口,買東西都會開發票好找醫院報銷……如此種種,是不是覺得選擇和良多一家生活是最完美的?


編劇: 是枝裕和
主演: 福山雅治 / 尾野真千子 / 真木陽子 / 中川雅也 / 風吹淳 /

上映日期: 2013-9-28(日本)

對於福山雅治最初的印象那必定是曾經紅極一時後來又翻拍的多田燻的作品《一吻定情》,劇中人物植樹就是以福山雅治為原型創作的,福山桑(masa)的電視劇、電影都是低產,但是卻很優質。

比如《神探伽利略》的爆紅已經不用多說,他在劇中每集都有耍酷情節——揮舞著可以利用的資源羅列出一系列看不懂的方程式(吐槽)。後續作品演繹了東野圭吾推理劇作中尤其出彩的《容疑者X的獻身》,甚至《盛夏方程式》以及家庭片《如父如子》都取得了票房第一的紀錄。前面幾部大家抽取可以利用的時間趕緊去觀賞下,慢師傅現時只推薦一部看了5,6遍還是意猶未盡的溫情片《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

該劇的導演是是枝裕和。Masa當時是首次要求出演家庭類的劇本,於是導演是枝裕和就為他拿出了《如父如子》的劇本,故事很簡單,一對中產階級夫妻和他們的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往前行駛,然而生活並非風平浪靜,當年兒子出生的醫院的一個電話打破了一家三口平靜的生活。原來自己養育了六年的孩子是別人家的,而自己的親生骨肉則一直在別人家。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不是一天兩天培養的出來的,遇到這樣的問題,是立即換回自己的孩子,還是要繼續養著自己已經養育了六年的孩子?這是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家庭題材,開放式結尾,劇中很多鏡頭都非常克製冷靜,卻是又平凡感人的故事。(題材狗血不狗血,每個人的角度不同)


良多(福山飾)在一家一流企業做中高層管理人員,是家裡的頂梁柱,他非常優秀也自視甚高,處事作風又很強硬,妻子和孩子都必須聽從他的話,無論是把慶多換走還是逼著慶多學鋼琴。他一直瞧不起換錯孩子的那齋木一家,覺得被「賣電器的」教育是很不可理喻的。

而齋木家呢,電器店很寒酸破舊,一家人擠在一個屋子裡,齋木沒有什麼上進心,像個大孩子,市井,愛貪小便宜,但是卻又是一個真正肯將時間、耐心、心血花在孩子身上的好父親,比如:他可以陪孩子玩「中槍」的遊戲,和孩子一起洗澡,帶孩子放風箏……齋木的妻子初初見面會顯得有些兇, 而且很顯然是在家說話做主的人。可是當慶多接觸下來卻也可以發現,她是個很溫柔的媽媽 : 她會耐心地給每個孩子擦頭髮,會在發現慶多不開心的時候,假裝修機器人似的逗慶多開心。在本片的末段,她對良多說的:「如果孩子在你們那住的不習慣,可以先讓他回來的。我們兩個孩子一起撫養也是完全沒問題的。」是啊,只要一家人團結、開心生活,物質上的缺乏又算什麼呢?在慢師傅看來,齋木妻子的話,無異是給良多一記響亮的耳光,將良多一直自恃驕傲的精英教育觀擊得粉碎。 

試想一下,日本為何會把這樣題材的故事講述的這樣溫情呢,如果這個劇情置換到國內,那大約是孩子互換後,在對方的家庭生活裡,富有家庭裡的曾經的窮孩子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另一個家庭的曾經富有的孩子變得憎恨以前的父母和社會,然後劇情繼續狗血……

另外,這部電影在平淡的敘事基礎上有很多小細節刻畫的讓人心顫,比如良多在單反機裡翻出慶多拍攝的他的許多照片,那個鏡頭慢師傅是被猛猛的刺到了,而從頭板著臉的良多也哭了,仿佛他在傾訴著:對不起,慶多,你真的拍了很多照片呢,您的鋼琴也很努力,我們的交換任務結束了。片尾,良多在一明一暗的小路上對著慶多傾訴著,當他傾訴完的時候父子兩人正好踏上了一條匯合的大路,這也喻示著他們合好了,彼此都有了新的認識了。

慢師傅覺得,天底下最難做的工作莫過於為人父母了,相較於生,父母二字的重量好像更多集中在養育的過程。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為人父母啊。是枝裕和在電影裡提供了一種視角:當孩子汲取父母教育的養分,父母也同樣得到來自孩子的、精神上的反哺,這兩種成長,在親子關係裡是非常重要。

 

這部劇裡的慶多是日本小正太的典型代表,他在劇中是很有靈魂的人物呢,他的大眼睛表達著喜悅、害怕、渴望與難過,真的萌化了慢師傅的心。

慢師傅第七期「30本-寄書予你」活動已啟動,如需寄書給最重要的人,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則可進入微店進行選購圖書,我們期待為你包書。

撰文/蕎麥(Kiou Buei) 導言/德維 排版/甌南 策劃&編輯/Hienwey Lin 

相關焦點

  • 《如父如子》:然後,成為父親
    ——這是我看完合上書時,腦袋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他導演的電影就像是一篇和雅的小說,他撰寫的小說就像一幀幀流動的電影。對親人之間的羈絆,是枝裕和有著非常細膩的解讀。平靜的敘述下藏著一波波暗湧,殘酷中有溫情,溫情中有遺憾,他總能把情感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故事架構有一點狗血,講了關於抱錯小孩的兩個家庭的故事。在父子關係中,到底血緣更重要還是陪伴更重要。
  • 電影賞析 | 《如父如子》:一個父親的成長
    本月電影賞析《如父如子》,跟隨著晶晶的述說,帶我們走進如父如子的世界——《如父如子》,編劇和導演都是:是枝裕和。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是上個月漠子忽然發給我一個影評,說這個影評寫的非常好,下個月電影賞析可以做這個。說起來,這是一部跟爸爸有關的電影,如果要給今天的電影賞析起一個名字,也許我們應該叫它《一個父親的成長》。
  • 《如父如子》:是枝裕和靈魂發問,如何做一個好父親
    而《如父如子》這部電影,看來溫情脈脈,實則是一個父母想都不敢想的問題,如果你的子女在六歲時發現在出生時被調換了,你該怎麼辦?《如父如子那一瞬間,他們應該會更加明白,什麼是「如父如子」。貓小姐的貓,願和你分享我追劇,看電影和繪畫的最真實感受,感謝你的閱讀。
  • 《如父如子》:何時為父,如何為子?
    用了一下午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如父如子》,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平靜之下,波瀾四起,字裡行間中或細膩柔軟,或平淡瑣碎,或暗潮洶湧,或支離破碎,卻又自然流溢令人動容的溫情,或許是初為人父的共鳴吧,直抵內心,久久迴響。與懷胎十月而天然適應母親角色不同的是,父親這一角色似乎總要經歷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才會有切實的身份認同的轉變。主人公良多如此,你我亦然。
  • 【父親節快樂】--《如父如子》父親節全家一起看的電影
    只是電影院沒有強制觀眾戴口罩,在封閉的空間裡看電影,大家還是多注意做好安全防護。希望疫情在全球早日結束,大家可以過正常的生活,包括無所顧忌地去電影院看電影!父親節到了,今天向大家推薦一部父親節裡適合全家一起看的電影。祝大家節日快樂,全家幸福安康!
  • 娓娓道來的真實生活——《如父如子》
    最近看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先看了小說,又補了電影。是枝裕和的作品,是一種娓娓道來又觸動人心的感覺,是被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溫情底下那道暗湧擊中內心的感覺。《如父如子》,初見這個名字,我只能淺薄的直譯,「既像父親又像兒子」?暗自猜想應該講述的是某位父親成長的故事吧。
  • 如父如子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如父如子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2019-01-18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拍不是電影,我講的是整個人生——關於《如父如子》的啟示錄
    電影本身並不有趣,一幀一幀毫無樂趣可言,可傑出的日本電影人卻在這種枯燥中完成對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傳承,這可能才是他們在電影這種年輕的藝術中找到的最大意義。繼上次日本電影《入殮師》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後,2013年在坎城電影節上映的《如父如子》無疑是日本電影人在國際影壇上的重磅炸彈,這是導演是枝裕和在繼2009之後4年苦心打造的精品,也是在2013年上映的電影中卡司最強大的一次。
  • 《如父如子》電影推薦
    我想3成(恩賜、DNA、性別)天生,7成(長相、性格、習慣、世界觀、價值觀、婚姻觀、信仰、人生觀.)來自家庭吧。2015年4月17日,迎來了我們家的第一個孩子。自那天起,有句話到哪都沒停過:「這孩子長的真像你」。「瞧那眼神」 「講話的語氣」 「走路的姿勢」 「.」
  • 《如父如子》,一部為人父前必看的電影,道出親情陪伴的重要性
    《如父如子》改編自導演是枝裕和自己的同名小說,用他獨有的細膩給觀眾描繪出了我們東方家庭中父子關係普遍存在的問題。《如父如子》於2013年上映,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6分,曾榮獲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同年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提名,影片娓娓道來的故事和人物細膩的情感也令電影節上眾影人感動不已。
  • 豆瓣8.6分電影《如父如子》:撫養孩子,亦是在撫養內心的自我
    ——席勒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如父如子》,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標題。「像父親,像兒子」,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於是,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來欣賞這部豆瓣8.6分的佳作。但很顯然,這部電影探討的中心議題是父子關係。長期以來,在亞洲文化中,父親被定義成在外打拼事業的角色,母親的職責是相夫教子,撫養和教育孩子主要由母親來承擔。
  • 《如父如子》:先為人子,再為人父
    小說《如父如子》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給了我這個答案:先為人子,再為人父母。《如父如子》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職場精英,他有一個溫柔的妻子和一個乖巧的兒子。可是一通來自兒子出生醫院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良多的兒子和雄大的兒子竟然抱錯了!隨後,良多一直在血緣和朝夕相處的親情中搖擺不定,痛苦不堪。最後他終於意識到,日夜沉澱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就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 是枝裕和必然的《如父如子》
    ▲ 《如父如子》海報電影《如父如子》【劇情簡介】普通上班族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飾)和妻子野野宮綠(尾野真千子飾)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慶多(二宮慶多飾)但從他近期的作品來說,特別是電視劇《回我家》以及最新的電影作品《如父如子》,這種「小津感」更強烈。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解釋這個現象。首先是他的影片趨向平和。
  • 電影《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的故事,可以說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所有電影裡最「狗血」的:多年前,由於在醫院生產後抱錯了孩子,一個都市中產家庭與另一個開雜貨鋪的小市民家庭發生了劇烈的交錯。但是枝裕和畢竟不是人間慘劇製造商,也不是靠煽情賺取眼淚的國產大片導演,甚至在我看來,故事本身的悲與喜,在他那裡並不重要,如何像抹掉窗戶玻璃上的落灰一樣抹掉現實的表象,看清生活內部的真相,才是他一貫的做派。
  • 如父如子:當親情遇上血緣關係,是選擇日久生情還是血濃於水?
    今日給大家推薦這部《如父如子》。也許有人看到上面一句簡介就會覺得這個聽著好狗血,抱錯孩子這種橋段會出現在家庭苦情戲裡面,然而同樣的情節,這電影《如父如子》中所表達的主題是截然不同的。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與朝夕相處的養育之情,兩者之間如何選擇。這是圍繞電影的一個核心問題。兩個家庭,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環境,觀念的不同也造成的是否交換孩子和如何交換孩子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 電影鑑賞——《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
    《如父如子》導演是非常擅長寫家庭劇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劇情的主線是針對兩戶人家因為生產醫院的護士再婚生活不幸福,故意抱錯良多的孩子,而引發的一系列糾紛
  • 豆瓣評分8.9《如父如子》:多陪伴,少點遺憾
    01《如父如子》一書給你答案!這是一本日本文學小說,也是一本關於親情的書籍。這本書豆瓣評分8.9分,1.8萬人讀過,3.4萬人想讀,15743人參與評分,主要講述了父子親情與血緣之間的關係問題。本書在2013年拍成同名電影《如父如子》,獲得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的經典代表作品。
  • 豆瓣8.6《如父如子》:兩段親情的艱難抉擇,三重觀念的激烈碰撞
    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講述的便是兩個「抱錯了」孩子的家庭面對這一難題時的經歷與選擇。福山雅治飾演的野野宮良多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他與妻子綠和兒子慶多生活在東京一處高檔住宅裡,「家裡就像賓館一樣」。父親良多是一個野心勃勃、幹勁十足、說一不二的精英人士,但兒子慶多卻並不像父親那樣咄咄逼人,反而是一個溫柔善良、敏感體貼、經常會被誤以為是小女孩的男孩子。
  • 豆瓣8.6《如父如子》:兩段親情的艱難抉擇,三重觀念的激烈碰撞
    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講述的便是兩個「抱錯了」孩子的家庭面對這一難題時的經歷與選擇。福山雅治飾演的野野宮良多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他與妻子綠和兒子慶多生活在東京一處高檔住宅裡,「家裡就像賓館一樣」。
  •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父親,是別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嗎?
    ——《請回答1988》德善父親 之前,木魚姐寫過一部溫情家庭電影,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此次,想為大家推薦他的另一部佳作《如父如子》,講訴一段超越血緣羈絆的父子情深。但齋木反駁道:「這半年來,我陪伴慶多的時間,恐怕比你以往都要多,對孩子,不就是要花時間的嗎?」沒想到良多理直氣壯地回答道:「還有許多只有我才能做的工作,在等著我。」「父親也是無人能取代的工作吧?」齋木直接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