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導演是非常擅長寫家庭劇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劇情的主線是針對兩戶人家因為生產醫院的護士再婚生活不幸福,故意抱錯良多的孩子,而引發的一系列糾紛。
主線是如此的狗血,但是劇情的陳述又好像風吹水面。
沒有爭執,沒有喧嚎,只是通過男主人公良多的視角講述。
兒子慶太性子過於柔和,不夠出眾,雖然按照自己的要求每天練習的鋼琴,但很明顯表現出沒有任何的天賦,一首《 溫柔的花》彈了多年仍然是不夠連貫。
這對於做事主張「踩著油門向前衝」的良多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在得知兒子是被人報錯時良多沉默良久,還是說出了那句,「果然還是這樣嗎。」
但是良多心中針對是否要換回孩子這件事情還在猶豫不決,後來上司提點,反正不是養不起,為什麼不兩個一起養。良多心動了。
雙方家庭在醫院的指導下開始一步步的接觸:共同出遊、換宿,雙方都在不斷地熟悉中。
弗蘭克幸福地抱怨說家中孩子太多時,良多隨即提出把兩個孩子都交由自己和妻子撫養;
被弗蘭克先生狠狠地敲了頭,弗蘭克妻子尤加利更是激動。
好在有妻子綠的打圓場,當天的劇聚會也算不太難堪的結束了。
是了,一個是跟自己有血脈傳承的孩子,一個是6年時間全身心投入當做親生孩子撫養的孩子,誰又能這麼輕鬆地做出決斷呢。
良多去看望父親,良多跟父親的感情一直都不好,即便是繼母跟兄長不斷圓場,但是良多的話還是不多。
父親一再強調血緣的重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慶多只會越來越像弗蘭克,而自己真正的兒子琉晴也會越來越像自己。
雖然良多說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但最終還是決定交換回自己的兒子琉晴。
與慶太的溫柔聽話相比,琉晴明顯要讓人頭疼。
對於不願意的做事情會不停的問問什麼;
會通過鋼琴不斷製造噪音;良多有點無法招架。
琉晴終於在一天不告而別,良多跟妻子焦急尋找,後來被尤加利告知回到了自己的家。
良多隻身前去接人,卻被弗蘭克跟尤加利堵在門口,「你要是沒有辦法照顧孩子的話,我們可以同時撫養兩個孩子。」
當初良多說出這句話時是何等底氣,現在卻只能硬著頭皮說不用了。
良多還是帶著琉晴回去了,不知是有意無意,他並沒有看慶太一眼,即便他一直翹首以盼著。
回去以後的慶多夫婦跟琉晴關係升溫,會一家人玩「槍戰」遊戲,慶多會單獨帶琉晴去公園玩耍,會相互拍照,仿佛一切都很美滿。
但是妻子晚上卻默默地抽泣,
「我越來越喜歡琉晴了」
「那你為什麼哭」
「感覺,很對不起慶太,好像背叛了那個孩子」
良多在回看白天照片時,翻到了自己的照片,拍攝者是慶太,看著畫面中的自己,溫柔,高大,是兒子慶太眼中的自己,沉默溫柔的慶太在用這種方式來展現對自己的愛。
良多哽咽了。這個孩子,再用自己的方式,偷偷愛著良多。
慶多一家驅車趕往弗蘭克家,所有人都在熱情歡迎,只有慶太在良多喊他時委屈到了極點,含淚跑開了。
下面的場景就是就是本片的高潮,父與子的對話,父與子的內心獨白,
電影的最後是導演精心安排的小彩蛋,兩家人等著父子兩人的歸來,琉晴跟著綠欣喜地喊著「 歡迎回家」迎接上來;
最小的孩子大和在母親的示意下上前擁抱琉晴大喊「歡迎回家!」然後再次上前擁抱躲在父母身後的慶太。
兩家人相擁著進去,鏡頭拉遠,夕陽西下,晚餐會是煎餃還是和牛火鍋呢,都不重要。
電影的最後不僅代表著兩家人對兩個孩子的態度,也代表著導演想表達的心聲,這部電影的結尾並不是像其他人所說開放性結局,其實是在我看來導演已經很明顯的表現出自己的態度。
兩個家庭之間的矛盾其實有很多,不管是兩個爸爸的行事風格,教育方式,或者是兩個家庭的生活水平,各種我們能想到的問題導演都沒有呈現出來。
而是別具心裁的帶我們走進父親的內心世界。
尤加利代我們發出疑問,「像不像什麼的,只有沒有感受到與孩子羈絆的男人,才會糾結於這種事情。」
或許真是這樣,因為在良多眼中的兒子是不合格的,孩子的交換也是他一手督促而成的。
但是,如若真是如此,他又何必在看到照片時不止哽咽呢。或許只是他自己沒有發現吧。
相信這部電影的上映,也能喚起一些爸爸們不為己知的父愛。
是枝裕和的電影風格似乎一直都是這樣,好像什麼都沒講,留下一大堆疑問,但是又好像什麼都講完了,留住無限滿足。
希望屏幕前的你能夠主動發現家庭的小確幸,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