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母》不如《如父如子》,豆瓣評分差太遠,細微之處見真情

2021-01-07 得心電影

兩部家庭劇從標題到劇情都幾乎一樣,最後的評分卻不在一個檔次,巴西劇情電影《如父如母》兩代人之間恆久的愛恨交織,所有人都擺脫不了父母的影響,越是想逃開越是否認越是不停被裹挾著走上老一輩曾走過的路。日本家庭劇情電影《如父如子》,一部教你如何為人父親的電影。極少有電影能夠帶來如此深刻的父子關係的探討,這部無比溫暖的家庭電影做到了。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如父如母》很現實的片子,與此同時,還特別誠懇。每個人別管懷著什麼心思,想得到什麼,都特別坦誠地把自己暴露出來。這大概就是以人而非情節為主的故事的優勢吧。接受罪行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真的嗎?真的。女兒本身的心路歷程更如同《玩偶之家》的一次續寫或變奏。某些地方的確比較做作,見父親那段好生硬,但整體思路和主旨的傳達完成得很不錯。

母親年輕時外遇的對象是內閣總理,這種對劇情完全沒幫助的狗血梗還是不要的好。和《玩偶之家》互文的結構雖然老套,但拍的還挺清新,用大量中景固定鏡頭注視這一家人確實這樣的題材。傳統家庭模式遭遇挑戰,單純鏡頭記錄不怎麼玩形式的戲劇衝突有時候是那麼地看著鋒利和實則無趣,巴西不可能一直晴朗和熱情,對有收拾好自己人生的說教野心的電影必須挑剔,但是跟《如父如子》比起來就差遠了。

《如父如子》第一個層面上看到的是中產階級和低一層階級之間的區別和比較。第二個層面看到的是身為成功人士的野野宮先生面對普通人的一種優越感。第三個層面看到的是大都市成功人士和小城鎮普通人生活方式之間的區別。第四個層面是野野宮先生和齋木先生對「父親」定義的一種比較。其實影片中還有第五個層面暗藏著沒怎麼著重表現,即孩子有沒有自己的選擇。

所謂父子是一種微妙而奇怪的情感,一邊拒絕成為父親那樣的男人,一邊又期待著兒子能夠成為第二個自己,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心理狀態;血緣的存在不是維繫親情的根源,朝夕相處的情感才是,基因的力量讓彼此的外貌漸漸相似,但情感的力量卻讓靈魂貼近彼此。溫情脈脈的生活流敘事,緩慢的鏡頭推進和瑣碎的細節堆砌依舊將情感娓娓道來;故事太狗血,但結尾扳回一城。

其實故事本身相當類型化,兩代人間的輪迴,兩個階級間的諒解,都被講述的非常工整。在這個基礎上,是枝裕和依舊用考究的細節強調著自己濃烈的個人風格,人物這種看似漫不經心的設計中漸漸走向豐滿,於是出色的表演也在這個語境中錦上添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劇本的匠氣。哥德堡變奏曲一次次的響起,心也跟著皺成一團。喜歡是枝裕和最大原因是,他總是可以將一件聽起來不那麼叫人吃驚的故事拍出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感覺來。

電影人用巧妙含蓄的電影語言將一個親情故事娓娓道來,不僅沁入人心,而且還撥動我們的思緒,來反思親情、家庭、血緣等人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作為一個受小津傳統和新臺灣電影影響很大的導演,是枝君的電影善於用這種風格講述節奏更明快,更為當代人欣賞慣習所接受的「小清新」故事。表面看似波瀾不驚,內裡實質蘊藏暗湧。是枝裕和很清楚劇本的每一段落需要傳遞什麼有效信息給觀眾,在正中觀眾的期待的時候,又不經意間製造始料未及的驚喜,溫婉地呈現家庭矛盾和刺穿中產階級的偽善。

親情和血緣孰輕孰重,雖然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拍的細膩不狗血,人物反應真實可信,沒有哭天搶地,但是真實面臨的殘酷狀況一件不少,本以為爛俗到好拍的一個題材,看著看著卻發現切入角度和發展方向可以很多樣,是導這一部算很豐富了,有始有終,對照強烈。飽含溫情,卻不刻意煽情,人性的鄙陋與光輝交替閃現,對血緣與親情認同度的轉變以及情感皈依的過程有層級的漸次推進。平實、冷靜的影像風格,緩慢、深沉的敘事手法,看似波瀾不興,實則意味久長。最終,並未給出大團圓式的結局,但這也正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9《如父如子》:多陪伴,少點遺憾
    01《如父如子》一書給你答案!這是一本日本文學小說,也是一本關於親情的書籍。這本書豆瓣評分8.9分,1.8萬人讀過,3.4萬人想讀,15743人參與評分,主要講述了父子親情與血緣之間的關係問題。本書在2013年拍成同名電影《如父如子》,獲得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的經典代表作品。
  • 如父如子,亦父亦子
    雖然是玩笑話,但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之高。如此場面實屬難見,這一切除了電影本身優秀之外其導演功不可沒,是枝裕和,一位真正的大師級導演,是現今日本導演、甚至亞洲導演中為數不多的既能保持高產還能保持高水準的電影導演。 其導演的大部分電影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可以說逢他出品,必屬精品!
  • 娓娓道來的真實生活——《如父如子》
    最近看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先看了小說,又補了電影。是枝裕和的作品,是一種娓娓道來又觸動人心的感覺,是被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溫情底下那道暗湧擊中內心的感覺。《如父如子》,初見這個名字,我只能淺薄的直譯,「既像父親又像兒子」?暗自猜想應該講述的是某位父親成長的故事吧。
  • 《如父如子》,一部為人父前必看的電影,道出親情陪伴的重要性
    《如父如子》改編自導演是枝裕和自己的同名小說,用他獨有的細膩給觀眾描繪出了我們東方家庭中父子關係普遍存在的問題。《如父如子》於2013年上映,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6分,曾榮獲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同年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提名,影片娓娓道來的故事和人物細膩的情感也令電影節上眾影人感動不已。
  • 是枝裕和必然的《如父如子》
    ▲ 《如父如子》海報電影《如父如子》【劇情簡介】普通上班族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飾)和妻子野野宮綠(尾野真千子飾)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慶多(二宮慶多飾)但從他近期的作品來說,特別是電視劇《回我家》以及最新的電影作品《如父如子》,這種「小津感」更強烈。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解釋這個現象。首先是他的影片趨向平和。
  • [獨家影評]《如父如子》:批判物質社會的親情淡漠
    《如父如子》海報《如父如子》在編劇獎上大有作為片名:《如父如子》(日本)導演: 是枝裕和編劇: 是枝裕和主演: 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陽子/利利-弗蘭克/風吹淳/國村隼/樹木希林/夏八木勳類型: 劇情評分:8分觀影反應:在結尾字幕剛出現的一剎那,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 《如父如子》:先為人子,再為人父
    初為人母,我一直很難適應這個身份。我看了很多文章,買了很多書,像在學校念書時一樣,對著書本一點一點摸索。三年過去了,我從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樂在其中,不知不覺中竟然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對此我不禁有了一個疑惑:從孕育了小生命的那一刻起,我們開始被稱為父母,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才真的成為了父母呢?小說《如父如子》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給了我這個答案:先為人子,再為人父母。
  • 如父如子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如父如子,愛,只有在「懂得「的那一刻才最深刻。記憶中,父親的臂彎寬闊如天空,總能扛起一地波折,給你一個美好的童年。時光飛逝,他的烏髮變白頭,挺拔的「軀幹」被風霜打彎,歲月靜好是一種幸運,「變故」讓你感嘆「時間都去哪了」。有人說,父親是無可取代的工作。我說,子女亦如是。如父如子,愛,只有在「懂得「的那一刻才最深刻。
  •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簡單地把小叔子當兒子養
    我們今天要講的需要與時俱進的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也就是所謂的「長兄如父,長嫂如母」。01「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舊時的理解有失偏頗,因為舊時很多人條件都差不多,並不富裕,所以總是主觀認為做哥哥嫂子的,在照顧小叔子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 強烈推薦經典家庭電影---《如父如子》
  • 《如父如子》:然後,成為父親
    雄大的話裡並沒有責備的語氣,他只是單純將心中所想之事付諸口舌罷了。他說得沒錯。不知不覺間,良多在模仿著那個令他厭惡的父親。短短的一段描述,將不同背景下的兩代父親的截然不同教育風格呈現了出來。城市精英野野宮良多和鄉下電器店店主齋木雄大屬於完全不同的兩類人,育兒理念自然也完全不同。
  • 《如父如子》親子關係的核心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そして父になる》,中譯名叫《如父如子》。《如父如子》的導演是枝裕和,在講述起這部電影的時候曾經表達過,他說這部電影比起其他的作品我投入了許多自己的日常感情,不能和孩子在一起之後會發現生活當中很多細節都被我忽視了,孩子除了我睡覺的臉之外都幾乎見不到。
  • 豆瓣8.6《如父如子》:兩段親情的艱難抉擇,三重觀念的激烈碰撞
    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講述的便是兩個「抱錯了」孩子的家庭面對這一難題時的經歷與選擇。福山雅治飾演的野野宮良多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他與妻子綠和兒子慶多生活在東京一處高檔住宅裡,「家裡就像賓館一樣」。父親良多是一個野心勃勃、幹勁十足、說一不二的精英人士,但兒子慶多卻並不像父親那樣咄咄逼人,反而是一個溫柔善良、敏感體貼、經常會被誤以為是小女孩的男孩子。
  • 豆瓣8.6《如父如子》:兩段親情的艱難抉擇,三重觀念的激烈碰撞
    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講述的便是兩個「抱錯了」孩子的家庭面對這一難題時的經歷與選擇。福山雅治飾演的野野宮良多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他與妻子綠和兒子慶多生活在東京一處高檔住宅裡,「家裡就像賓館一樣」。
  • 《如父如子》:是枝裕和靈魂發問,如何做一個好父親
    ——塞萬提斯是枝裕和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中生代導演之一,一向以平易近人的作風,真情流露的態度提示人們最深刻的問題。而《如父如子太殘酷的問題,對父親亦或是對小孩,簡直是發自靈魂的拷問。身為人父,當明白血緣關係和朝夕相處的珍貴兩個孩子,慶多和齋木何去何從慶多並非良多和綠的兒子,而是由齋木雄大和尤加利的愛情結晶。是朝夕相處的感情珍貴,還是血脈相連的羈絆重要?面對多年前一個小小誤會所釀成的後果,良多和綠不知該何去何從。
  • 電影《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的故事,可以說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所有電影裡最「狗血」的:多年前,由於在醫院生產後抱錯了孩子,一個都市中產家庭與另一個開雜貨鋪的小市民家庭發生了劇烈的交錯。是應該把親生骨肉換回來,還是以養育之情為重將錯就錯,成了兩家人共同面臨的(確切地說是男主角野野宮良多面臨的)問題。這類故事表面上充滿戲劇張力,但往往由於太過「平常」和「庸俗」(可參考國內一些法制尋親類節目),反而顯得有點突兀,至少與我們熟悉的、風格近乎平淡的是枝裕和有些不搭。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時間:2020.08.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日本版《如父如子》1905電影網訊據外媒報導,《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英語版《如父如子》,該片由焦點影業出品,Sarah Ruhl擔任編劇。當時的評委會主席史蒂文·史匹柏非常喜歡《如父如子》,後來也拿下這個項目的翻拍權,有望接手執導英語版,時過境遷,現在轉由焦點影業出品製作。
  • 《如父如子》讀後感
    花了兩天時間讀完《如父如子》,想說幾句。這本書講了日本的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養了六年的兒子不是親生的之後,一系列心理反應和所採取的行動。更重要的一點是,這本書講了一個「父親」成長為「父親」的過程。
  • 《如父如子》:何時為父,如何為子?
    用了一下午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如父如子》,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平靜之下,波瀾四起,字裡行間中或細膩柔軟,或平淡瑣碎,或暗潮洶湧,或支離破碎,卻又自然流溢令人動容的溫情,或許是初為人父的共鳴吧,直抵內心,久久迴響。與懷胎十月而天然適應母親角色不同的是,父親這一角色似乎總要經歷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才會有切實的身份認同的轉變。主人公良多如此,你我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