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經典家庭電影---《如父如子》

2021-02-08 王大夫談心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8.3,平時我看電影,首先會關注豆瓣的評分,8分以上的話必看,偶然撞到這部《如父如子》,讓我驚嘆日本對家庭類電影製作的高水準,也開啟了我假期尋找日本製作的經典家庭電影的浪潮。

     這部電影推薦所有人都可以看看,我強烈建議:在電影天堂等網站上下載《如父如子》並專心看完以後,再看我今天的這篇觀影談心,如果你說我想先看了你寫的,再去看這部電影,那麼我會極力的阻攔你,不僅是因為我有劇透,更是因為你這樣做很可能會錯過了一次難得的心靈純淨之旅。

      看完了電影再看這篇談心,我想你會對這部電影有更多的理解和讚賞,甚至像我一樣,有空的時候會再多看一遍。

電影部分劇情解析

     先解析一下影片中很多劇情,因為全劇看似無心的很多鏡頭,其實都大有意義。

     很多片段,將精英家庭和藍領家庭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進行著鮮明的對比,劇中宮良多家是圈養型,齋木雄大家是散養型。而且有個對話很有意思:當齋木雄大提醒良多應該多陪陪孩子時(「我這6個月陪慶多的時間,比你這6年來加起來的都還多」),宮良多不屑一顧的反駁:我得去做很多只有我才能完成的工作。齋木雄大接著說:陪孩子本不就是一個爸爸該做的工作嗎?

      很多片段都是在表達著父母對非親生孩子的愛,以及非親生孩子對父母的愛,絲毫不遜於親生父母與親生孩子之間的愛,例如,宮良多面對那個可惡的護士,作為一名少年的繼母,當少年覺察出護士可能受人欺負時,挑釁著說「這管我事」;隨後宮良多在車子裡終於頓悟到自己對繼母一直以來的虧欠,他居然連剛才那個孩子都不如,他從來沒有叫繼母媽媽,但是繼母卻一直視其為己出。正是這些片段,慢慢讓宮良多積累著不換孩子、要回慶的衝動,其實,這也是我下面所觸動的所有的愛,對宮良多和慶多的救贖,和滋養出兩個充滿著深深愛的家庭的幸福。

我的第一觸動:愛的不對稱

      我的最大觸動,是父母和孩子對彼此愛的強烈不對稱!

      整部影片讓最多人淚奔的是宮良多翻看攝像機裡的幾張照片,那幾張照片是慶多偷偷拍照爸爸留下的,照片完全是以一個不到6歲孩子的視野來拍的,感動至極!我想不管是哪個父母,這時也會影片中的爸爸一樣,飛奔著接慶多回家,不換孩子了。

       談心:低年齡段(尤其6歲以內)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要遠遠高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在他們幼小的世界裡,父母是他們的全部,而在大人的世界裡,孩子只是大人眾多世界裡的一部分。當慶多被爸爸媽媽換到另一個所謂親生父母那兒,他在體驗著強烈的分離、強行被割斷了依戀,可以這樣試著來體會一下慶多的感受:想想(曾經/現在)你滿世界只有的那個他/她,你深深的愛著的那個人,突然離你而去,你是什麼感覺?崩潰、絕望、恐懼、仇恨,,,所以我深切的有了下面的第二個觸動:慶多的愛和包容、愛和寬恕,他居然能夠原諒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好像不是父母教孩子如何去愛,而是孩子,在教父母如何去愛。

      我兒子經常無助的哭訴:

      你們(父母)看電腦,我怎麼就不能看電視啊?

      你們一個看手機,一個看電腦,我怎麼就不能看IPAD?

      你們喜歡吃香蕉、吃柚子、吃橙子,在超市裡買一大堆東西,我就只愛吃蘋果,你們卻沒給我買?

     你們一個在打電話,一個在用手機發簡訊,我做什麼啊,你們都不陪我玩。

       ,,,,,,

      是啊!孩子不是我們的唯一,但我們,卻是孩子的唯一。

我的第二觸動:愛的包容、愛的寬恕

     影片結尾,是全劇的高潮,爸爸來接野野宮慶多回家,但他卻自顧自的向前走,逃開爸爸,然後和爸爸在分叉的兩條小道並行的走著,爸爸滿懷歉疚甚至罪感的不斷乞求慶多的原諒,終於兩人在兩條路的匯聚點上,慶多寬恕了爸爸,家庭重新彌合。

     談心:我們經常會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而且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認為孩子打擾了我們,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情緒本來就沒有管理好,當孩子反覆的犯了同樣的錯誤以後,大部分家長可能都會失去對孩子的包容,會不斷的指責和數落。我曾經好幾次在被兒子打擾以後,衝他發脾氣,結果當我想要陪孩子玩的時候,已經到了他該睡覺的時間了,我又心存愧疚,當我坐在他的床邊表達爸爸的愧疚和不安時,兒子經常會以不同的說法來安慰我:

    爸爸,沒事兒咱們可以明天再一起玩啊;

    爸爸,沒事兒我明天晚上教你怎麼玩;

    爸爸,沒事兒我自己玩也挺高興的;

    爸爸,沒事兒我知道你不喜歡玩我的玩具。

   ,,,,,,

    記不清有多少次,相比我對他的呵護,他更寵著我!

如果您覺得不錯,歡迎轉發我的文章和我的公眾號名片,分享給更多可能會受益的朋友。如果您想和我交流,可以給我留言,歡迎批評指正。         

     您對心理幸福類(婚姻、戀愛、育兒等)感興趣的話,可以翻看下面的文章

                孩子的病,都是父母的錯?

                過年、一個判斷年後婚嫁與否的難得機會

                相親擇偶,和感性戀愛,和理性結婚

                擇偶和育兒,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您對心理健康類(抑鬱、焦慮、失眠等)感興趣的話,可以翻看下面的文章

                是精神疾病,還是心理疾病,差別巨大!

                出現這種情況,需要高度警惕抑鬱症!

                心理醫生是怎麼判斷人心理有病的?

                正常抑鬱和異常抑鬱的區別

      均可以通過對以下掃碼,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王大夫談心》

        

相關焦點

  • 《如父如子》電影推薦
    來自家庭吧。2015年4月17日,迎來了我們家的第一個孩子。自那天起,有句話到哪都沒停過:「這孩子長的真像你」。「瞧那眼神」 「講話的語氣」 「走路的姿勢」 「.」沒人可以像我們的父母那樣影響我們。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如父如子》
  • 電影《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的故事,可以說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所有電影裡最「狗血」的:多年前,由於在醫院生產後抱錯了孩子,一個都市中產家庭與另一個開雜貨鋪的小市民家庭發生了劇烈的交錯。福山雅治扮演的野野宮良多是一個勤勞、努力又富有才華的建築設計師,他出身鄉野,通過自己的奮鬥在市區有了一套高檔住宅,娶妻生子,家庭和睦,事業蒸蒸日上,算得上是一個成功人士,有點像我們常說的鳳凰男。在這個春風得意的當口,老天跟他開了個玩笑——他養育了六年的兒子不是他親生的,需要他必須在下個季度開學前最終作一個抉擇。 野野宮良多在片中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
  • 是枝裕和必然的《如父如子》
    ▲ 《如父如子》海報電影《如父如子》【劇情簡介】普通上班族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飾)和妻子野野宮綠(尾野真千子飾)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慶多(二宮慶多飾)但從他近期的作品來說,特別是電視劇《回我家》以及最新的電影作品《如父如子》,這種「小津感」更強烈。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解釋這個現象。首先是他的影片趨向平和。
  • 《如父如子》:然後,成為父親
    他導演的電影就像是一篇和雅的小說,他撰寫的小說就像一幀幀流動的電影。對親人之間的羈絆,是枝裕和有著非常細膩的解讀。平靜的敘述下藏著一波波暗湧,殘酷中有溫情,溫情中有遺憾,他總能把情感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故事架構有一點狗血,講了關於抱錯小孩的兩個家庭的故事。在父子關係中,到底血緣更重要還是陪伴更重要。故事裡的人在糾結,讀故事的人也在糾結。
  • 《如父如子》,一部為人父前必看的電影,道出親情陪伴的重要性
    《如父如子》改編自導演是枝裕和自己的同名小說,用他獨有的細膩給觀眾描繪出了我們東方家庭中父子關係普遍存在的問題。《如父如子》於2013年上映,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6分,曾榮獲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同年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提名,影片娓娓道來的故事和人物細膩的情感也令電影節上眾影人感動不已。
  • 如父如子,亦父亦子
    而今年上影節最具話題的莫過於主競賽單元「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姜文和日本影片《小偷家族》,姜文,不必說,自帶話題,到哪兒都是焦點,而電影《小偷家族》則剛拿下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次是在國內首映。
  • 《如父如母》不如《如父如子》,豆瓣評分差太遠,細微之處見真情
    兩部家庭劇從標題到劇情都幾乎一樣,最後的評分卻不在一個檔次,巴西劇情電影《如父如母》兩代人之間恆久的愛恨交織,所有人都擺脫不了父母的影響,越是想逃開越是否認越是不停被裹挾著走上老一輩曾走過的路。日本家庭劇情電影《如父如子》,一部教你如何為人父親的電影。
  • 豆瓣評分8.9《如父如子》:多陪伴,少點遺憾
    01《如父如子》一書給你答案!這是一本日本文學小說,也是一本關於親情的書籍。這本書豆瓣評分8.9分,1.8萬人讀過,3.4萬人想讀,15743人參與評分,主要講述了父子親情與血緣之間的關係問題。本書在2013年拍成同名電影《如父如子》,獲得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是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的經典代表作品。
  • 電影賞析 | 《如父如子》:一個父親的成長
    本月電影賞析《如父如子》,跟隨著晶晶的述說,帶我們走進如父如子的世界——《如父如子》,編劇和導演都是:是枝裕和。男主是演過經典日劇《同一屋簷下》的福山雅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追過鳳凰衛視中文臺日劇的經歷,如果有,應該對福山雅治不陌生。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是上個月漠子忽然發給我一個影評,說這個影評寫的非常好,下個月電影賞析可以做這個。說起來,這是一部跟爸爸有關的電影,如果要給今天的電影賞析起一個名字,也許我們應該叫它《一個父親的成長》。
  • 慢賞電影丨《如父如子》: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電影裡的良多一家生活優越,孩子受高等教育,談吐舉止高雅得體;齋木一家五口人住在破舊的電器行裡,孩子玩的遊戲機都是過時的,夫妻倆出門遲到每次都要找藉口,買東西都會開發票好找醫院報銷……如此種種,是不是覺得選擇和良多一家生活是最完美的?
  • 娓娓道來的真實生活——《如父如子》
    最近看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先看了小說,又補了電影。是枝裕和的作品,是一種娓娓道來又觸動人心的感覺,是被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溫情底下那道暗湧擊中內心的感覺。《如父如子》,初見這個名字,我只能淺薄的直譯,「既像父親又像兒子」?暗自猜想應該講述的是某位父親成長的故事吧。
  • 《如父如子》親子關係的核心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そして父になる》,中譯名叫《如父如子》。然而就在孩子滿六歲,準備要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家接到一通來自醫院的電話,讓原本穩定的中產家庭生活一夕之間大變了樣。至於這個電影的結局如何,我不會在這裡對沒看過這部電影的各位做進一步的劇透,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自己找來看一下。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日本版《如父如子》1905電影網訊 據外媒報導,《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英語版《如父如子》,該片由焦點影業出品,Sarah Ruhl擔任編劇。原版影片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陽子、中川雅也等主演,講述了兩個日本家庭發現他們6歲的兒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影片在2013年榮獲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 《如父如子》:何時為父,如何為子?
    用了一下午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如父如子》,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平靜之下,波瀾四起,字裡行間中或細膩柔軟,或平淡瑣碎,或暗潮洶湧,或支離破碎,卻又自然流溢令人動容的溫情,或許是初為人父的共鳴吧,直抵內心,久久迴響。與懷胎十月而天然適應母親角色不同的是,父親這一角色似乎總要經歷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才會有切實的身份認同的轉變。主人公良多如此,你我亦然。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日本版《如父如子》1905電影網訊據外媒報導,《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英語版《如父如子》,該片由焦點影業出品,Sarah Ruhl擔任編劇。原版影片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陽子、中川雅也等主演,講述了兩個日本家庭發現他們6歲的兒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影片在2013年榮獲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 好萊塢翻拍版《如父如子》確定導演
    時光網訊 坎城金棕櫚導演是枝裕和電影《如父如子》翻拍權被好萊塢拿下多年,如今有了進展,確定了導演。王子逸通過《別告訴她》展現出了處理家庭題材的能力,被認為是執導該片的合適人選。據悉該項目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並無更多信息。
  • 《如父如子》:先為人子,再為人父
    小說《如父如子》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給了我這個答案:先為人子,再為人父母。《如父如子》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職場精英,他有一個溫柔的妻子和一個乖巧的兒子。可是一通來自兒子出生醫院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良多的兒子和雄大的兒子竟然抱錯了!隨後,良多一直在血緣和朝夕相處的親情中搖擺不定,痛苦不堪。最後他終於意識到,日夜沉澱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就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 如父如子:當親情遇上血緣關係,是選擇日久生情還是血濃於水?
    對於中國人來講,在傳統意義上,傳宗接代是一個家庭的延續,是一個家庭必經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未來。中國人重情,對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來講是任何都不可取代的。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夫妻間最強的羈絆就是孩子,因為這是兩個人共同孕育的一個新生命,有著兩個人共同的基因,孩子也是兩人生命的延續。
  •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將被好萊塢翻拍 華裔女導演執導
    是枝裕和執導《如父如子》日本版海報著名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將被好萊塢翻拍。據悉,該電影翻拍權被好萊塢拿下多年卻一直未有進展。如今,好萊塢版《如父如子》確定了執導該片的導演為華裔導演王子逸,莎拉·魯爾擔任編劇。
  • 如父如子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如父如子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2019-01-18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