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必然的《如父如子》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每個熱愛電影的人最終都會抵達小津安二郎的視界。」這是羅傑·伊伯特在他《偉大的電影》前言中最後的結語。

▲ 《如父如子》海報

電影《如父如子》

【劇情簡介】

普通上班族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飾)和妻子野野宮綠(尾野真千子飾)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慶多(二宮慶多飾),但一通來自慶多出生的醫院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小家庭的平靜——慶多並非良多和綠的兒子……該片在今年第66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評審團獎。

「每個熱愛電影的人最終都會抵達小津安二郎的視界。」這是羅傑·伊伯特在他《偉大的電影》前言中最後的結語,或許對某些電影「創作者」來說這句話也是合用的,是枝裕和就是一例。過去人們經常以為是枝受到小津影響很深,但是,不但是枝本人強調受到成瀨巳喜男的影響更大,而且我們也確實在他作品中(特別在形式面)看到更多成瀨的影子;所以把小津冠在是枝的頭上總是不免尷尬。但從他近期的作品來說,特別是電視劇《回我家》以及最新的電影作品《如父如子》,這種「小津感」更強烈。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解釋這個現象。

首先是他的影片趨向平和。熟悉是枝作品的人大概都不難預見,他每一部片總要死個人:《幻之光》裡頭由美子的丈夫意外死亡,《無人知曉》中小妹妹的意外死亡,《空氣人形》中意外被充氣娃娃殺害的店員,還有《步履不停》中被交代死亡的老父親,更不用說充斥死人的《下一站,天國》,至於《距離》以及《花之武者》則是以死亡為前提。於是當我們看到《奇蹟》無人身亡倒有些不習慣,而《回我家》死去的父親則太過安詳以至於觀眾與劇中人一樣對這場喪禮毫無真實感。

是枝過去的作品憑藉片末的高潮來推動影片總體的戲劇張力,一方面他的作品仍以「藝術電影」為製作模式,較少依賴戲劇性起伏來感染觀眾,另一方面則是他所挑選的議題本身就有張力,特別像是直接改編自社會事件的《無人知曉》、《距離》,或者在紀錄片時代取得的社會事件資料而衍生的《幻之光》。但總之,影片所採用的結構直接左右了全片的基調,這種平和性暗藏的暴力,在《步履不停》消失了,這裡也首度出現了「良多」這個角色,據導演表示,當他將自身投射到劇中角色時,就自然會用上「良多」。仿佛取材於自身經驗的偏向,長期追蹤導演的觀眾在面對《空氣人形》時多少有點不習慣。最近的三部作品更確切且堅決地脫離早期明顯的批判力道。是枝與欣賞他早期作品的觀眾如是分道揚鑣,卻擁抱了從中期開始愛上他的影迷。

在臺宣傳期間不少觀眾問到《如父如子》這類題材若是來到臺灣肯定成了灑狗血的煽情劇,對此,導演明言反對大喜大悲的情緒表達;但他卻對買下影片改編版權的史匹柏強調,請用力改成美國的調調。克制的情感明顯就是導演有意為之,雖然與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時候類似,但觀眾清楚兩種淡化的情感實質大不同。

然而觀眾可能會發現,《如父如子》的是枝似乎也同時壓抑了形式。特別是在《奇蹟》這部幾乎是為了考量小孩演員而派生出來的形式感,曾如此讓觀眾驚豔,或如《步履不停》中透過時間的集中,將時間包覆成一個結晶的同時,散射出記憶之光,不具象卻具體地指涉了逝去的時間,再不然就是為了捕捉一種「漂浮感」而讓浮動攝影機全程拍攝充氣娃娃及她周圍的世界。《回我家》已經非常恰如其分地回應「電視劇」這一體裁,是枝並不打算塞入過多的東西,整出了長達近510分鐘像是擴充的電影或稀釋的電視劇,節奏悠哉,內容非常貼近日常,真可謂是「生活的漸進線」。

今次《如父如子》卻反過來,在表達形式上仿佛是壓縮的電視劇或說是飽和的電影。這部近120分鐘的影片要講的事要比題材給人的預期還要複雜,以至於情節推動非常快速。在我尚未看到這部作品時,我曾根據簡介猜測影片起碼在開始時要花20分鐘來交代父子間的互動情況,結果影片甚至連5分鐘都捨不得給,這種敘事速度同時也造成影片大量依賴省略。然而影片追趕著故事,像是顧不得發展過去那些叫人心動的形式。影片維繫在「血緣」問題上,有如論文般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嚴密性發生在人物關係在意義上的重疊而非呈現出來的形式,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看來,對觀眾的渲染力仍依賴形式,仿佛消失的形式也像小津晚期作品的走向:給自己限定素材、題材以趨向更集中於要傳達的意念上。

可是畢竟是枝並沒有真的要走小津的路線。《回我家》還看起來有那麼一點像小津的敘事,透過分別描述劇中人的不同敘事軸線,以「有」(拍出來的)來推導出「無」(沒有呈現出來的),但那或許也就是因為電視劇的篇幅足夠讓是枝塞下良多一家人個別的行程(但也只是因為兩夫妻工作性質基本上適合被分開描述)。然而在《如父如子》中更不可能如此進行,是枝不會刪減福山雅治的戲份,首先是考量到明星因素,二來影片合作的肇因也是福山主動詢問合作可能性。當然,在與導演面對面訪問時,我也提到過關於另一家庭的一些細節,導演直言若交代清楚則影片會過於膨脹,並且他更希望觀眾集中在福山所飾演的良多一家,以此去推敲由Lily Franky飾演的雄大一家。從有推論無的做法仍是與小津相近的。但真正讓是枝看起來那麼像小津的還在於對一個命題展現其立方體、多重面,並列但不落判斷,小津的副軸敘事多走這個策略;而是枝雖聚焦在一個家庭,但這家庭中關於主題本身就有各種變奏,同樣是呈現了多面卻不給予結論。

觀眾會發現,當影片從一個必然走向最終的開放性,只是因為觀者偶然對應上了其中一個立場;但為了讓觀眾必然地對號入座,整個過程是需要多大的力氣來經營。

(作者系臺灣影評人,現供職於臺北電影資料館)

相關焦點

  • 《如父如子》:是枝裕和靈魂發問,如何做一個好父親
    ——塞萬提斯是枝裕和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中生代導演之一,一向以平易近人的作風,真情流露的態度提示人們最深刻的問題。而《如父如子身為人父,當明白血緣關係和朝夕相處的珍貴兩個孩子,慶多和齋木何去何從慶多並非良多和綠的兒子,而是由齋木雄大和尤加利的愛情結晶。是朝夕相處的感情珍貴,還是血脈相連的羈絆重要?面對多年前一個小小誤會所釀成的後果,良多和綠不知該何去何從。而對於雄大、尤加利和兩人亦非親生的孩子琉晴來說,他們已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
  • 電影《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的故事,可以說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所有電影裡最「狗血」的:多年前,由於在醫院生產後抱錯了孩子,一個都市中產家庭與另一個開雜貨鋪的小市民家庭發生了劇烈的交錯。這類故事表面上充滿戲劇張力,但往往由於太過「平常」和「庸俗」(可參考國內一些法制尋親類節目),反而顯得有點突兀,至少與我們熟悉的、風格近乎平淡的是枝裕和有些不搭。 但是枝裕和畢竟不是人間慘劇製造商,也不是靠煽情賺取眼淚的國產大片導演,甚至在我看來,故事本身的悲與喜,在他那裡並不重要,如何像抹掉窗戶玻璃上的落灰一樣抹掉現實的表象,看清生活內部的真相,才是他一貫的做派。
  • [獨家影評]《如父如子》:批判物質社會的親情淡漠
    《如父如子》海報《如父如子》在編劇獎上大有作為片名:《如父如子》(日本)導演: 是枝裕和編劇: 是枝裕和主演: 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陽子/利利-弗蘭克/風吹淳/國村隼/樹木希林/預測:早在片單出爐時,我們就曾根據評委的喜好進行過猜想,《如父如子》當時就是金棕櫚的熱門之一。因為是枝裕和與幾位評委有良好的關係,加之題材上容易引發主席史匹柏的好感,而最終我們看到,影片質量也令人滿意。另外,如此細膩闡述親情的電影也值得一個編劇獎。
  • 好萊塢翻拍版《如父如子》確定導演
    時光網訊 坎城金棕櫚導演是枝裕和電影《如父如子》翻拍權被好萊塢拿下多年,如今有了進展,確定了導演。《別告訴她》預告片《如父如子》為是枝裕和2013年導演作品,由福山雅治和尾野真千子等主演,講述兩對社會階級懸殊的夫婦,互相抱錯孩子的故事。該片曾拿下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 娓娓道來的真實生活——《如父如子》
    最近看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先看了小說,又補了電影。是枝裕和的作品,是一種娓娓道來又觸動人心的感覺,是被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溫情底下那道暗湧擊中內心的感覺。《如父如子》,初見這個名字,我只能淺薄的直譯,「既像父親又像兒子」?暗自猜想應該講述的是某位父親成長的故事吧。
  • 《如父如子》:然後,成為父親
    不愧是是枝裕和啊。——這是我看完合上書時,腦袋裡冒出的第一個念頭。他導演的電影就像是一篇和雅的小說,他撰寫的小說就像一幀幀流動的電影。對親人之間的羈絆,是枝裕和有著非常細膩的解讀。平靜的敘述下藏著一波波暗湧,殘酷中有溫情,溫情中有遺憾,他總能把情感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 《如父如子》:先為人子,再為人父
    小說《如父如子》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給了我這個答案:先為人子,再為人父母。《如父如子》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職場精英,他有一個溫柔的妻子和一個乖巧的兒子。可是一通來自兒子出生醫院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良多的兒子和雄大的兒子竟然抱錯了!隨後,良多一直在血緣和朝夕相處的親情中搖擺不定,痛苦不堪。最後他終於意識到,日夜沉澱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就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 《如父如子》,一部為人父前必看的電影,道出親情陪伴的重要性
    《如父如子》改編自導演是枝裕和自己的同名小說,用他獨有的細膩給觀眾描繪出了我們東方家庭中父子關係普遍存在的問題。《如父如子》於2013年上映,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6分,曾榮獲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同年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提名,影片娓娓道來的故事和人物細膩的情感也令電影節上眾影人感動不已。
  • 是枝裕和《如父如子》將被好萊塢翻拍 華裔女導演執導
    是枝裕和執導《如父如子》日本版海報著名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如父如子》將被好萊塢翻拍。據悉,該電影翻拍權被好萊塢拿下多年卻一直未有進展。如今,好萊塢版《如父如子》確定了執導該片的導演為華裔導演王子逸,莎拉·魯爾擔任編劇。
  • 《如父如母》不如《如父如子》,豆瓣評分差太遠,細微之處見真情
    兩部家庭劇從標題到劇情都幾乎一樣,最後的評分卻不在一個檔次,巴西劇情電影《如父如母》兩代人之間恆久的愛恨交織,所有人都擺脫不了父母的影響,越是想逃開越是否認越是不停被裹挾著走上老一輩曾走過的路。日本家庭劇情電影《如父如子》,一部教你如何為人父親的電影。
  • 《如父如子》:難離難捨想抱緊些,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父如子》如今的時代,過分溫柔是要吃虧的。——《如父如子》01當意識到孩子也在注視著自己時,那一瞬間,便懂得了什麼是如父如子。相比中文譯名,日語裡的《そして父になる》顯得更直白貼切。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別人的父母,有的人天生就可以做好這個角色,有的人卻需要慢慢學習。
  • 《如父如子》: 血緣關係or情感羈絆,我們該如何抉擇
    從《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到《小偷家族》,都往往用平淡瑣碎的敘事來講述人之常情。很多導演一生只在拍一部電影,是枝裕和便是其中一位,永恆的家庭題材,但並未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的不適感。是枝裕和本人曾言,他不喜歡塑造英雄人物或者大開大合的戲劇張力,而更願意看到&34;。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日本版《如父如子》1905電影網訊據外媒報導,《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英語版《如父如子》,該片由焦點影業出品,Sarah Ruhl擔任編劇。原版影片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陽子、中川雅也等主演,講述了兩個日本家庭發現他們6歲的兒子出生時,在醫院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影片在2013年榮獲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時間:2020.08.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慢賞電影丨《如父如子》:誰調換了我的父親
    編劇: 是枝裕和主演: 福山雅治 / 尾野真千子 / 真木陽子 / 中川雅也 / 風吹淳 /上映日期: 2013-9-28(日本)後續作品演繹了東野圭吾推理劇作中尤其出彩的《容疑者X的獻身》,甚至《盛夏方程式》以及家庭片《如父如子》都取得了票房第一的紀錄。前面幾部大家抽取可以利用的時間趕緊去觀賞下,慢師傅現時只推薦一部看了5,6遍還是意猶未盡的溫情片《如父如子》。
  • 電影鑑賞——《如父如子》 是枝裕和
    《如父如子》導演是非常擅長寫家庭劇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劇情的主線是針對兩戶人家因為生產醫院的護士再婚生活不幸福,故意抱錯良多的孩子,而引發的一系列糾紛
  • 《如父如子》:何時為父,如何為子?
    用了一下午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如父如子》,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平靜之下,波瀾四起,字裡行間中或細膩柔軟,或平淡瑣碎,或暗潮洶湧,或支離破碎,卻又自然流溢令人動容的溫情,或許是初為人父的共鳴吧,直抵內心,久久迴響。與懷胎十月而天然適應母親角色不同的是,父親這一角色似乎總要經歷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才會有切實的身份認同的轉變。主人公良多如此,你我亦然。
  • 如父如子,亦父亦子
    而今年上影節最具話題的莫過於主競賽單元「金爵獎」評委會主席姜文和日本影片《小偷家族》,姜文,不必說,自帶話題,到哪兒都是焦點,而電影《小偷家族》則剛拿下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次是在國內首映。
  • 解析《如父如子》,面對親情和血緣如何抉擇?事業和家庭如何抉擇
    小說《如父如子》的作者是是枝裕和。講述了野野宮良多對父子情的理解轉變。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因發現被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主人公野野宮良多,是一位名校高材生,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妻賢子孝,是人人羨慕的對象。但是有天醫院打來電話,說他們的孩子抱錯了。這讓他一度陷入為難,六年朝夕相處的兒子和自己竟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這讓他陷入了從所未有的痛苦抉擇當中。
  • 電影《如父如子》的故事,說明長久的陪伴勝過真切血緣
    2013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如父如子》就講述了這樣一個劇情,他並不是單純講述這個故事,而是深入故事的背後揭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孩子對家長的感情,如父如子這個標題就說明了這一層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