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影評]《如父如子》:批判物質社會的親情淡漠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如父如子》海報

《如父如子》在編劇獎上大有作為

片名:《如父如子》(日本)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主演: 福山雅治/尾野真千子/真木陽子/利利-弗蘭克/風吹淳/國村隼/樹木希林/夏八木勳

類型: 劇情

評分:8分

觀影反應:

在結尾字幕剛出現的一剎那,就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不少記者表示看得有笑有淚,當然也有耐不住日片的絮絮叨叨而睡著的「無緣人」。

預測:

早在片單出爐時,我們就曾根據評委的喜好進行過猜想,《如父如子》當時就是金棕櫚的熱門之一。因為是枝裕和與幾位評委有良好的關係,加之題材上容易引發主席史匹柏的好感,而最終我們看到,影片質量也令人滿意。

另外,如此細膩闡述親情的電影也值得一個編劇獎。演員方面,福山雅治的角色雖然非常適合他,但對於這位偶像大叔來說,表演上的創造性終究不大,要摘取影帝比較困難。而幾位小演員雖然賣萌有餘,但畢竟年紀太小,不太可能重現柳樂優彌的輝煌。

相關焦點

  • 娓娓道來的真實生活——《如父如子》
    最近看了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先看了小說,又補了電影。是枝裕和的作品,是一種娓娓道來又觸動人心的感覺,是被平淡的日常生活的溫情底下那道暗湧擊中內心的感覺。《如父如子》,初見這個名字,我只能淺薄的直譯,「既像父親又像兒子」?暗自猜想應該講述的是某位父親成長的故事吧。
  • 如父如子,亦父亦子
    他的電影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讓小編形容的話就是「靜水流深」,如紀錄片般的平鋪直敘,內容克制內斂,卻又能帶給你很深的震撼。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是枝裕和在2013年導演的電影《如父如子》,此片當年榮獲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一個略微狗血的題材,兩個小孩出生的時候抱錯了!
  • 《如父如母》不如《如父如子》,豆瓣評分差太遠,細微之處見真情
    兩部家庭劇從標題到劇情都幾乎一樣,最後的評分卻不在一個檔次,巴西劇情電影《如父如母》兩代人之間恆久的愛恨交織,所有人都擺脫不了父母的影響,越是想逃開越是否認越是不停被裹挾著走上老一輩曾走過的路。日本家庭劇情電影《如父如子》,一部教你如何為人父親的電影。
  • 《如父如子》:先為人子,再為人父
    小說《如父如子》用一個戲劇化的故事,給了我這個答案:先為人子,再為人父母。《如父如子》的主人公良多是一個職場精英,他有一個溫柔的妻子和一個乖巧的兒子。可是一通來自兒子出生醫院的電話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良多的兒子和雄大的兒子竟然抱錯了!隨後,良多一直在血緣和朝夕相處的親情中搖擺不定,痛苦不堪。最後他終於意識到,日夜沉澱下來的父子親情,早就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 《如父如子》:一個俗套的故事,隱喻著親情中時間與血緣深刻含義
    電影《如父如子》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電影獲得6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提名,並獲得電影節評審團獎,豆瓣評分8.6分。是枝裕和對於家庭溫情的刻畫可謂精妙絕倫,而這部《如父如子》把他的一貫家庭溫情描述,展現的淋漓盡致。
  • 《如父如子》讀後感
    花了兩天時間讀完《如父如子》,想說幾句。這本書講了日本的一個普通三口之家,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養了六年的兒子不是親生的之後,一系列心理反應和所採取的行動。更重要的一點是,這本書講了一個「父親」成長為「父親」的過程。
  • 電影賞析 | 《如父如子》:一個父親的成長
    本月電影賞析《如父如子》,跟隨著晶晶的述說,帶我們走進如父如子的世界——本月的電影賞析是《如父如子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是上個月漠子忽然發給我一個影評,說這個影評寫的非常好,下個月電影賞析可以做這個。說起來,這是一部跟爸爸有關的電影,如果要給今天的電影賞析起一個名字,也許我們應該叫它《一個父親的成長》。
  • 電影《如父如子》的故事,說明長久的陪伴勝過真切血緣
    2013年上映的一部日本電影《如父如子》就講述了這樣一個劇情,他並不是單純講述這個故事,而是深入故事的背後揭示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孩子對家長的感情,如父如子這個標題就說明了這一層的含義。
  • 豆瓣8.6分電影《如父如子》:撫養孩子,亦是在撫養內心的自我
    ——席勒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電影《如父如子》,最先吸引我的是它的標題。「像父親,像兒子」,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於是,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來欣賞這部豆瓣8.6分的佳作。但很顯然,這部電影探討的中心議題是父子關係。長期以來,在亞洲文化中,父親被定義成在外打拼事業的角色,母親的職責是相夫教子,撫養和教育孩子主要由母親來承擔。
  • 《如父如子》:難離難捨想抱緊些,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父如子》如今的時代,過分溫柔是要吃虧的。——《如父如子》01當意識到孩子也在注視著自己時,那一瞬間,便懂得了什麼是如父如子。相比中文譯名,日語裡的《そして父になる》顯得更直白貼切。父母也是第一次做別人的父母,有的人天生就可以做好這個角色,有的人卻需要慢慢學習。
  • 《如父如子》:何時為父,如何為子?
    用了一下午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如父如子》,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平靜之下,波瀾四起,字裡行間中或細膩柔軟,或平淡瑣碎,或暗潮洶湧,或支離破碎,卻又自然流溢令人動容的溫情,或許是初為人父的共鳴吧,直抵內心,久久迴響。與懷胎十月而天然適應母親角色不同的是,父親這一角色似乎總要經歷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才會有切實的身份認同的轉變。主人公良多如此,你我亦然。
  • 《如父如子》電影推薦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如父如子》整部影片最令人佩服的一點就是導演沒有帶著任何偏見或批判去塑造每一個角色。而是靜靜地、客觀地將故事如實地呈現在我們的  眼前。「我是你爸,所以你必須聽我的!」
  • 如父如子:當親情遇上血緣關係,是選擇日久生情還是血濃於水?
    中國人重情,對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來講是任何都不可取代的。對於一個家庭來講,夫妻間最強的羈絆就是孩子,因為這是兩個人共同孕育的一個新生命,有著兩個人共同的基因,孩子也是兩人生命的延續。「六年以來朝夕相伴的可愛兒子竟然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而這一切開始於當年在醫院陰差陽錯的誤抱。」今日給大家推薦這部《如父如子》。
  • 《如父如子》,一部為人父前必看的電影,道出親情陪伴的重要性
    《如父如子》改編自導演是枝裕和自己的同名小說,用他獨有的細膩給觀眾描繪出了我們東方家庭中父子關係普遍存在的問題。《如父如子》於2013年上映,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6分,曾榮獲第6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和同年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提名,影片娓娓道來的故事和人物細膩的情感也令電影節上眾影人感動不已。
  • 《如父如子》:血緣關係和父子親情,該怎樣抉擇?
    《如父如子》這部電影是導演是枝裕和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兩個原本美好的日本家庭突然得知他們孩子在醫院出生時因醫院失誤導致抱錯而陷入家庭倫理困境的故事。六年來朝夕相處的孩子竟然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血緣關係和父子親情兩者該如何抉擇?經過三方商量,偏向於選擇血緣關係的良多同意通過讓兩個孩子交換留宿的方式來換回彼此的親生孩子。但是久處之時、分離之後,良多發現了自己的內心,也發現了孩子的內心。故事最後,良多遵循了自己的內心,因為經年累月積累的父子親情早已超越了血緣的羈絆。
  • 《如父如子》: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
    是枝裕和是日本大師級導演,電影與小津安二郎一樣聚焦於家庭瑣事,是枝裕和很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親情和友情是他電影中最常出現的主題,《如父如子》就是這樣一部感情色彩濃烈的作品。丟失孩子在世界上多有發生,有時候是因為貧窮,有時候是因為意外,《如父如子》便是因為醫院護士的「不小心」導致兩個家庭錯抱了對方的孩子,這並不是有意為之,卻對兩個家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究竟親情能否抵得上長久的陪伴,考驗著父親的決心和智慧,也決定兩個家庭將以何種方式面對人生
  • 是枝裕和必然的《如父如子》
    ▲ 《如父如子》海報電影《如父如子》【劇情簡介】普通上班族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飾)和妻子野野宮綠(尾野真千子飾)結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兩人共同養育著聰明乖巧的兒子慶多(二宮慶多飾)但從他近期的作品來說,特別是電視劇《回我家》以及最新的電影作品《如父如子》,這種「小津感」更強烈。我們或許可以從兩個方向來解釋這個現象。首先是他的影片趨向平和。
  • 《如父如子》: 血緣關係or情感羈絆,我們該如何抉擇
    從《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到《小偷家族》,都往往用平淡瑣碎的敘事來講述人之常情。很多導演一生只在拍一部電影,是枝裕和便是其中一位,永恆的家庭題材,但並未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的不適感。是枝裕和本人曾言,他不喜歡塑造英雄人物或者大開大合的戲劇張力,而更願意看到&34;。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日本版《如父如子》1905電影網訊據外媒報導,《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英語版《如父如子》,該片由焦點影業出品,Sarah Ruhl擔任編劇。當時的評委會主席史蒂文·史匹柏非常喜歡《如父如子》,後來也拿下這個項目的翻拍權,有望接手執導英語版,時過境遷,現在轉由焦點影業出品製作。
  •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別告訴她》導演王子逸將執導美版《如父如子》 時間:2020.08.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