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深夜讀書館(Midnight_Reading) 已獲授權轉載
《餘罪》這部不按常理出牌的國產警匪劇,是眼下當之無愧的電視劇爆款。故事講的是一個面臨開除的警校學員餘罪,因為「痞子接地氣」,被選中潛伏進了毒窩當臥底,從此開啟了「無間道」生涯。《餘罪》5月23日上線,第一季播放量超過6億,第二季上線不到一天,播放量就接近1個億,豆瓣評分高達8.6分(滿分10分)。
在成為網劇爆款之前,《餘罪》原著小說在網絡上就積攢了大量粉絲,甚至實體書還沒出來時,《餘罪》就蟬聯騰訊創世中文網連續兩年總榜冠軍。去年年底《餘罪:我的刑偵筆記》實體書第一部出版,兩個月內就加印三次,銷量超過了20萬冊。
很多粉絲把《餘罪》的爆紅原因歸結為「小說太真實」。從混跡人群的扒手,到躲藏在深山中的悍匪,再到穿梭於海岸線上的毒梟……這些普通人不熟悉的人的生活,原著作者常書欣卻信手拈來。隨著網劇大火,這位隱藏在幕後的「寫手」也浮出水面。
記者通過出版方讀客公司,聯繫上了「隱居」在山西晉城一個叫沁水的小縣城裡的常書欣,人稱「老常」。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刑偵題材寫作專業戶,非但從來沒有做過網友猜測中的「刑警」一職,早年還因為搶劫犯罪蹲過監獄,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街頭痞子。
▲原著作者常書欣
電話那頭,老常聊起自己的過往,落落大方,毫不掩飾。他說,如果不是因為網文寫作,說不定現在他還是山西小縣城裡一個「摳腳大叔」,每天為著房貸和生活費發愁。而他粗糙、真實又充滿煙火氣的經歷,恰恰為他的寫作提供了最好的養分。老常說,餘罪的原型,其實就是他自己。
流落廣州,因搶劫進了牢房
《餘罪》第一季開頭有一段堪稱中國版「飢餓遊戲」的情節:以餘罪為首的幾個警校學員被上級扔到了一座魚龍混雜的城市中進行選拔,身無分文,還要經歷長達40天的生存考驗。於是,為了「活下去」,這些學員不得不去當人肉出氣筒,有人設賭局街頭行騙……
這些看似啼笑皆非的情節,都是老常自己的親身經歷。
1993年,1975年出生的常書欣正好滿18歲,高考落榜,就想學人家南下淘金,於是跑到了廣州討生活。哪知錢沒賺到,混到連生活費都沒了,飯都吃不飽。他腦袋一熱,冒出個念頭,搶劫!
他蹲守在廣州鬧市區的火車站,看著人家從兜裡掏出人民幣,正準備遞給收費窗口買票,他衝上去一把奪過對方的錢包就跑。結果,第一次作案就失敗了,沒跑出多遠,他就被警察逮住了。就這樣因為搶劫罪被判了8個月監禁。
常書欣說,「這不是好事,我一般都羞於說出來的。」他在牢裡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毒販、小偷、造假的、殺人放火的等等。這也是常書欣後來寫小說描述案情能如此惟妙惟肖的很大原因,「警察講述案情一般不會那麼細緻,有時候需要保密。但是罪犯不一樣,尤其在牢房。」
這次人生的失足,讓常書欣在年紀輕輕時就深刻意識到,原來普通人走向邪惡,跨過那條線,僅僅只是一步之遙。在那段為生計所迫的歲月裡,他常常可以見識到一個人最赤裸的渴望,以及最原始的人性。他把後來的小說取名為《餘罪》,就是借用了法律上的一個概念,「餘罪」指隱瞞未交代的罪行。「別說普通人,哪怕是警察,都有可能去觸碰人性的底線。警察要維護正義,打擊犯罪,特殊情況下又不得不碰觸紅線。餘罪就是時時處在十字路口的這樣一位警察。」
常書欣自幼愛讀武俠小說,最喜歡金庸筆下的「韋小寶」,他心裡的「餘罪」,也是韋小寶這樣一個普通人,不想做英雄,只想做混吃等死的小市民。
被大學開除,找不到好工作
常書欣出獄回到山西後,補習一年,考上了當地一所大學,哪知在學校裡,他因和同學打架鬥毆,被開除。加上有案底,他一直很難在社會上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謀生,他做過不下三四十種職業,「有時我同時做好幾種工作,什麼掙錢就幹什麼。比如賣菜,季節性很強,秋冬賺錢,夏季就一般了。比如賣書報,就是學校開學一兩個月的時間做。」
唯一算做得比較久的工作,是在當地的電信公司當臨時工,起先是扛著梯子到處裝電纜。工作結束後都要寫工作日誌,結果常書欣的工作日誌總是乾淨工整、語句通順,和其他人錯別字連篇的日誌大相逕庭。一來二去,他被調往辦公室做文員。那時候,他自學了打字和在電腦上寫作。可惜由於一直轉正無望,最終他選擇了離職。
從電信公司出來後,常書欣跑去賣電腦,沒事做的時候,他就泡在店裡上網,看網絡小說。那時候家裡剛買了房,房貸壓力很大,他想著總不能靠做教師的老婆一個人養,看人家在網上寫小說挺賺錢,就尋思著也練練手。
他第一部寫的小說倒不是刑偵題材,而是都市類的《紅男綠女》,最開始訂閱用戶也就幾千人,第一個月寫了十幾萬字,常書欣拿到了900多元的稿酬,他很激動:「這個活兒能幹!」
從2008年開始在網上碼字,到今天他一共完成了7部作品,1500多萬字,其中4部作品被買走了影視版權,根據《黑鍋》改編的另一部警匪題材電視劇《警察鍋哥》也已開拍。
《餘罪》是他寫的第五部小說,「總共300多萬字,從2013年開始寫,寫了一年半,不過才完成十多萬字的時候就被買走了影視版權。當時版權費也不高,差不多60萬元。」由於體量太大,《餘罪》實體書目前出版到了第四部,預計今年能全部出完。現在常書欣正在以自己的本名「常舒欣」創作第八部小說《第三重人格》,講的是警察身邊一個線人的故事。
全縣刑偵大隊都是他的書迷
常書欣回憶,自己最初在網上連載《餘罪》時,很快就擁有了大量粉絲。2013年10月,有20多位網上聊得來的粉絲來晉城聚會,除了山西的,還有來自山東、河南、河北的等等。讓他大吃一驚的是,這些粉絲中居然有一半職業就是警察。當然,這些警察也很吃驚:「我們還一直以為你是同行呢。」
老常說:「最開始,我對警察的態度是:尊敬,但敬而遠之。我是被逮過的人啊,萬一查出案底來,多難為情。曾經公安廳下屬一個內部發行的刊物聯繫過我,他們以為我是省警校畢業的,想讓我寫專欄,但我謝絕了。」
老常記得,去年《餘罪》剛出版那會,縣裡刑偵大隊裡的一些警察居然開著車,抱著一堆書來找他籤名:「他們說,整個縣的刑偵大隊都是我的書迷。」有時候這些警察朋友還參與小說劇情討論,為情節發展出謀劃策,提供一些現實案例,比如警銜設置錯了,他們會馬上指出來;偵破方案不對了,他們會跟常書欣討論很久。像《黑鍋》裡的銀鼠案、《餘罪》裡製藥廠製毒案、偷牛案,還有餘罪偵破的滅門案等等,都是老常從警察朋友那聽到的真實案件。
身在小縣城,常書欣身邊,除了親戚朋友和一群警察,很少有人關心他的寫作,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光靠碼字已悄然躋身年入百萬的暢銷書作家行列。為了專職寫作,2010年後,常書欣獨居到了縣城附近村裡的老宅裡,深居簡出。每日前半夜在煙霧繚繞中更新作品,次日睡到自然醒,然後去給縣城裡的老婆孩子做飯,日子輕鬆愜意。
他戲稱自己的主業是網絡寫手,副業是「家庭煮夫」:除了接送孩子、幹家務,就是閉門碼字。他的業餘愛好是看小說,聽聽音樂,散散步,以及和周圍的人下棋、吹牛。他老婆和正在念高二的女兒,都不讀他的小說:「老婆愛看家庭倫理劇,警匪小說這類從來不看的。女兒嘛,喜歡韓劇,她是個追星族,但對我的書一點都不感冒,我看女兒唯一不愛追的星,就是我。」
汲取生活的養分,再用文字表達出來,給老常點個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