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伊日常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 -
感覺最近我對自己的要求有點兒高,凡事都要問個為什麼,求知慾仿佛和我那念幼兒園中班的侄子一樣,上不封頂…
比如前兩天收到一個粉絲留言:「求一個萬能塔皮配方,可以做各種塔」,對伊粉們十分溺愛的我必須滿足這個要求啊。
資料書籍查閱一番後,發現了一個問題:沒有萬能塔皮配方,不同塔皮麵團配比、口感、用途都會有差異。
為什麼不同塔皮麵團口感、用途會存在差異?它們彼此之間有什麼聯繫嗎?不同塔皮麵團配方是什麼?
翻閱好多資料後,我找到了答案。
塔皮麵團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餅底脆皮麵團、甜酥麵團、法式塔皮麵團。
這三種麵團的做法、基礎配比、用途及口感都存在著各種差異,接下來跟著名科普·尼古拉斯·小伊一起走進塔皮麵團的世界吧。
餅底脆皮麵團是鋪於塔模之麵團的總稱,一般不具甜味,可以用於基本揉搓的派皮麵團稱之為餅底脆皮麵團。
和甜酥麵團以及法式塔皮麵團最大的區別在於,前兩者配方中含有較多糖、具有甜味,而餅底脆皮麵團則不具甜味。
餅底脆皮麵團烘烤出的糕點香脆,具有入口即化、入口即碎的特性,這也是塔派類甜點的最佳口感狀態。
它是用麵粉加水揉搓而成的基本塔皮麵團,在製作麵團時,必須小心操作不要形成麩素(麩素:麵粉的蛋白質與水結合時所產生的粘性及彈性之物質,烘烤時變硬就回讓入口即化的口感消失)。
餅底脆皮麵團是利用黃油儘可能地分散麵粉加以製成的。
黃油粒子會填充在麵粉和水分子之間,使得麵粉和水分之間無法緊密結合,因而抑制麩素的形成,所以可以烘烤出酥脆的口感(黃油的作用即稱為阻絕性)。
在製作過程中,當黃油融化並失去其可塑性時,就無法均勻分散於材料之中,因而無法發揮其阻絕作用。
所以製作餅底脆皮麵團時為了不使麵團的溫度過於升高,材料都預先放置於冷藏室,並儘快完成麵團的製作。
餅底脆皮麵團配方
▼
低筋麵粉
黃油
蛋黃
鹽
水
手粉(高筋麵粉)
250g
125g
20g(1個)
一小撮(約1~1.5g)
60ml
適量
tips:手粉,基本上適用高筋麵粉。因為粒子較粗大,所以可以撒的薄且均勻;低筋粉粒子較細,用力握住後會形成固體的硬塊,因此不適合做手粉使用。
準備工作:
> 過篩低筋粉,備用
> 所有材料都放置在冷藏室中,備用
> 黃油冷凍至手指按壓不留痕狀態,切成小塊,備用
1. 將低筋粉與切碎的黃油塊加入攪拌缸中用平板頭攪拌混合(手作時,在低筋粉中加入切小塊的黃油,用刮刀切拌)
2. 攪打至黃油分散於低筋粉中,到看不見油脂、呈鬆散狀為止(手作時,若有大塊黃油,可用手指壓薄,用兩手揉入麵粉中)
3. 打散蛋黃並加入鹽和水後,倒入2的材料中
4. 攪拌至所有材料混合均勻(手作時,使全部材料與低筋粉混合,成鬆散狀)
5. 取出放置於工作檯上,撒上手粉,用雙手輕輕揉搓(手作時,取出放置於工作檯上,用刮板將麵團切分,將切開的麵團重疊後再以手按壓;重複如此動作至麵團合而為一;待麵團大致合而為一時,用兩手揉搓使其平整)
6. 用保鮮膜包裹,將其壓至扁平狀置於冷藏室中,至麩質變差以及麵團被延展出來的部分收縮還原為止
餅底脆皮麵團應用案例:
櫻桃塔、蘋果派、黑乳酪蛋糕
▼
甜酥麵團是利用黃油的可塑性製造出來的麵團,不添加水分、不容易產生麩素(彈力、黏性)、口感酥脆且易溶於口。
另外,因為添加了砂糖,所以很容易烘烤出漂亮的焦色。
黃油的可塑性就像黏土一樣,可以藉由外力而自由地塑造出各種形狀的特性,在13~18℃是最容易發揮的狀態。
一般的甜酥麵團,是以在黃油具有可塑性的狀態下,拌入砂糖,再加上雞蛋混拌的方法來製造。
借著混拌黃油和砂糖,將黃油中的砂糖分散,利用糖分的吸水使雞蛋(水分)可以溶入於油脂中。然後加入麵粉,則無法與水分直接結合,因此不產生麩素。
甜酥麵團沒有麩素,所以也沒有彈力及黏性,麵團之間的黏結性也不高。
甜酥麵團配方
▼
黃油
糖粉
雞蛋
鹽
低筋麵粉
手粉(高筋麵粉)
125g
100g
50g(1個)
一小撮(約1~1.5g)
250g
適量
準備工作:
> 將低筋粉過篩,備用
> 除了黃油外,其他原料全部冷藏,備用
> 黃油13~18℃,狀態柔軟,更具可塑性(可自由改變形狀)
1. 將柔軟的黃油放入攪拌缸中,攪拌至整體為均勻的硬度
2. 加入糖粉,攪拌至完全混合均勻
3. 在打散的雞蛋中加入食鹽,再將蛋汁分次少量的加入2的材料中
4. 攪拌至黃油和蛋的混合物呈乳化狀態即可
5. 在工作檯上放置低筋粉,將麵粉的中央空出來,使麵粉像圍牆般形成圈狀,在中央放入4的材料
6. 以刮板將周圍的分類撥至中央,再以手掌按壓
7. 重複摺疊操作至粉類完全混拌,整合成麵團
8. 用手掌將麵團以少量推壓的方式,推壓在工作檯上,待確認材料完全混拌後,使材料整體混合均勻
9. 用保鮮膜包裹後,將其形狀調整成扁平狀,放至冷藏庫冷卻固定
tips:因為甜酥麵團是以黃油結合而成的麵團,所以一旦溫度升高時,麵團就會變得鬆散。使用時可調成自己方便操作的硬度,最重要的是快速的進行擀壓、入模等操作
甜酥麵團應用案例:
法式松子塔、焦梨派、法式檸檬塔
▼
比餅底脆皮麵團以及甜酥麵團更酥脆的派皮麵團,就是法式塔皮麵團。
多為砂糖、雞蛋以及黃油配方,烘烤後入口即化、口感酥脆,除了和甜酥麵團相同的能夠作為塔餅的底部外,還可以印模等烘烤成法式甜餅乾。
這款塔皮有著豐富的黃油及雞蛋風味,以及酥脆的口感。
法式塔皮麵團因風味更好,所以被廣泛使用;被用於製作各種餅乾類小點心也是常見的做法之一。
法式塔皮麵團配方
▼
低筋麵粉
泡打粉
糖粉
黃油
雞蛋
鹽
手粉(高筋麵粉)
250g
2.5g
125g
125g
50g
1.5g
適量
準備工作:
> 低筋粉、泡打粉混合過篩,備用
> 材料全部放入冷藏室備用(黃油必須凍到以指頭按壓時也幾乎不會留下指印的硬度)
1. 混合過篩的粉類和糖粉,再加上切成小塊的黃油,放入攪拌缸中
2. 將黃油放入至粉類當中,直至看不見並混拌至成鬆散狀態為止(使用料理機可以更快更好的製作出麵團;如果以手工作業時,使用刮板將黃油切成小塊,撒上粉類,再以手掌按壓在工作檯上的方式加以搓揉,使其成為鬆散的狀態)
3. 將蛋打散後加入食鹽,加入2的材料中
4. 攪打至蛋汁融合於所有材料之中
5. 取出放置於工作檯上,再少量逐一的在工作檯上以手掌推壓,確認所有的材料是否完全混拌,成均質狀態
6. 撒上手粉,以兩手輕揉使其成麵團狀,用保鮮膜包裹,呈扁平狀後放入冷藏室冷卻
tips:因為是水分較少的麵團,因此幾乎不會有麩素的形成,利用黃油的可塑性來整合全體麵團,一旦溫度升高時,麵團就會變得鬆軟,完成好的麵團必須充分冷卻,使用時再調整成方便自己操作之硬度,儘速的作業也是十分重要的
法式塔皮麵團應用案例:
弗羅倫丹焦糖杏仁餅乾、果味薄塔、
▼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以往看師傅們做各種塔,我也覺得麵團都是一樣的。
最多有的加的糖多有的加的少,有的加了香草籽有的加了檸檬皮,有的是巧克力味有的是抹茶味兒…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烘焙是一個很神奇的行業,不管入職三年還是三十年,都同樣學無止境,永遠有知識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像看似平平無奇的塔皮麵團,門門道道也有很多。
So,看完今天的科普,你有收穫到什麼嗎?記得留言告訴我呦;或者最近親愛的伊粉們對啥感興趣,也可以留言分享哈~
- 月度好文 -
原料在麵包中的作用 | 「抖音女神」作品更新
模製巧克力上色技巧 | 三伏天賣它剛剛好
君度酒的美味密碼 | 吐司麵包不失敗秘訣
喜歡這篇科普記得戳一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