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埼
昨天看了《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埼的一個視頻,覺得很受啟發。
他說20多歲的年輕人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他們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做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的事情。
他拿自己舉例子,他在年輕時候想成為一名專業投資人,因為投資人可以給政府最少的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歡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寫書,事實上,他討厭寫書。
羅伯特·清埼還說過:
passion is for greedy,purpose is for people.(熱情是針對自己的,而目標是服務別人的)
很多人做事情只有熱情,但是他們沒有目標,這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看到這幾句話的時候,我回想起過去一些經歷,發現的確是這樣。
我做過一些我喜歡或者說感興趣的事情,比如寫小說,風光攝影。但後來發現光靠喜歡並不能當飯吃。喜歡一件事情,還要考慮對別人的價值。
總體來說,年輕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沒有錯,錯在太理想主義,喜歡一根筋思考問題,遇到點困難就打退堂鼓,做事情沒有恆心。
如果一個人長期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有什麼後果?
這個社會只會為一個人的專業和價值買單,如果他喜歡的事情不能為別人產生價值,那麼這個人很難在社會存活下去。
還有一種可能,他喜歡做的事情,同時也是他擅長的、社會迫切需要的,他做這件事情可能很早就取得了成功。比如韓寒在不到20歲就發表了小說《三重門》,賺了200萬版稅。
但是現實中,第二種可能性很低很低。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習慣抱怨眼前的工作,總相信世界上會有第二份更合適的工作。
很多人不喜歡做飯,但是做飯這件事情是有價值的。有人靠做飯賺錢,比如那些開飯店的。
有些人喜歡打遊戲,但是打遊戲如果不去當一名專業主播,或者是專業電競運動員,基本不產生價值。
而從喜歡一件事,到靠喜歡的這件事養活自己,這個過程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喜歡的這件事情,自己不夠擅長怎麼辦?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笨辦法,不擅長就去努力學,直到擅長了再說。
另一種辦法是最現實的辦法,直接放棄,去做自己擅長同時對別人有價值的事情。
在《午夜巴黎》這部電影裡,男主人公喜歡寫小說,但是他的本職工作是寫電影劇本。當時好萊塢對電影劇本的需求很大,雖然這件事情可以賺錢,但是他很厭倦,覺得和自己的定位不符合。最終男主人公堅持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寫小說,並且得到行業專家的認可。(很雞湯)
張愛玲有句名言:人出名要趁早。
在這個浮躁的網際網路時代,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名利雙收,比如脫口秀演員李雪琴。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取得成功,真的很讓人羨慕。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李雪琴曾有抑鬱症,所以我相信她在成為一名公眾人物之前,一定克服了不少困難。
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光靠喜歡是遠遠不夠的。
人在年輕時候,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對,多做有價值的事情。這樣才會帶來真正的成就感。
以上,就是江少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感謝閱讀,明天再見。
2021.2.3 星期三
END
關於作者
江少,職場作家,擅長寫職場分析文章,終身學習者,寫作初心是追求傳播普世價值。v:j65614
喜歡文章,歡迎👍分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