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總在做無意義的事情?

2021-02-25 張良計


今天的文章來自日常工作的思考,聊聊做事情的技巧。

大家工作的時候一定有過這樣的體會:

為什麼我在這件事上花了這麼長時間,卻還是沒有成果?

為什麼我老在一個地方兜圈子,項目沒有任何進展?

為什麼大家開了一天的討論會,最後啥都沒討論出來?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毫無價值?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困惑,說明你做的事情,很可能是無意義的。

而無意義的事情,全都是不確定的事情。不確定目標,不確定條件,不確定邊界,不確定標準。

為了清楚說明這個問題,下面我舉個例子。

做新媒體做廣告做營銷的同學,一定聽到過你的老闆或者客戶說過這樣一句話:

「給我做個爆款出來。」

並且通常這話緊接著還會有一句:

「花錢越少越好。」

我知道很多人已經開始跳腳了,但我們把這個事情簡單捋一遍就會明白,這其實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情。

首先,爆款這個東西屬於買彩票撞大運。

根據我過去採訪的經驗和身邊朋友的案例,99%做出爆款的團隊,他們在事先根本沒想到這東西會成為一個爆款。

即使你讓他總結方法論,總結成功心得,這也是事後諸葛亮。你讓他再按原來的經驗操作一次,十有八九會失敗。

為什麼?

很簡單。爆款這個東西,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而其中,「天時」是最難把控的。你不知道明天會突然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你精心設計的爆款會不會遇到突發狀況。關於這點,有個鮮活的例子,大家去看看汪峰老師這些年被搶了多少熱搜頭條就知道了。

當你不能完全掌控一件事情的時候,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所以如果你還在要求你的下屬琢磨研究怎麼造爆款,還在想著怎麼用少預算花出大價錢的效果,我勸你趁早放棄。

因為,這都是無意義的事情。

與其把時間精力花在這上面,不如去找那些確定的,你可以掌控的,有多次被事實驗證可以成功的東西。

學商科的朋友一定知道「波特五力模型」。大家別覺得這個東西老土,在我看來,這個上世紀80年代的經典模型放到現在來用一點也不過時。

當我們分析一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時,有5個維度幫助我們思考,這就是波特5力(如下圖):

來看看這裡面都有啥:

1. 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

2. 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

3. 行業競爭者的競爭能力;

4. 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

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今天不細講這個模型,我想說的是另外一點:

為什麼是這5個「力」?為什麼不是6個「力」?能不能換掉其中一個「力」?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繼續思考,如果現在你是一個企業家,你想要在市場上好好存活下去,會遇到哪些問題:

首先,你總要有個產品去賣給客戶吧,不管這個產品是啥,你肯定要賣個什麼東西才能帶來收入。

所以客戶買不買單你生產出來的產品,願意花多少錢買你的產品,就決定了你能不能賺錢,能賺多少錢(購買者討價還價的能力)。

然後,你生產產品總歸需要生產資料吧,不可能憑空造一個東西出來。既然需要生產資料,那勢必就有人要給你提供這些東西,所以供應商的角色就出來了。

供應商能給你提供什麼質量的生產資料,你要花多少成本購買到這些合格的生產資料,就決定了你的產品最終售價會是多少,你的盈利水平最終如何(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

接著,這個市場上不光你一家在做這個產品吧。

同樣的東西,你的同行做出來質量比你好,價格比你低,你的銷量就會受影響,你的收入就會下降(行業競爭者的競爭能力)。

而且不止是同行,其他行業的公司保不齊哪天看到你這個賽道有機會,也來橫插一腳,帶著大資本大資源進入,到時候也是個不小的威脅。

你看現在網際網路造車新勢力對傳統汽車廠商的打擊就知道了(潛在競爭者的競爭能力)。

再狠一點的,壓根不跟你在一個水平線上玩兒。人家用降維打擊的思路直接生產你的替代品,讓你沒有生意可做。

比如線上電商對線下實體店的衝擊,就是一種替代思維。阿里京東不是做一個更好的沃爾瑪或家樂福出來,而是把商品全部搬到電腦上手機裡,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購物(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所以你看,這5個力基本上把一家企業要在市場上立足會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想到了。多一個重複,少一個不夠,完美符合邏輯上的MECE(完全窮盡,互不幹擾)原則。

這就是確定性。

波特5力模型的本質,就是把企業面臨市場競爭時遭遇的所有「不確定」性,儘可能想辦法讓它變得「確定」。

重點是這6個字,儘可能想辦法。

換句話說,它把「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盡力去變得人為可控。大家做事情不要盲眼抓瞎,不要完全聽天命,而是我們有跡可循,我們有方法有手段可以來分析。

回到前面講到的爆款問題。

怎麼造爆款也許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論,但是,做爆款怎麼失敗的卻有大把鮮活的例子給你去總結經驗和共性。

把這些東西拎出來,然後想辦法避免前人踩過的坑,這才是確定性。

或許你不能做一鳴驚人的爆款出來,但這樣一點點小步積累到最後就會發現,比起每一次賭博撞大運來說,這種辦法更加穩妥踏實,聚沙成塔。

而這,才是有意義的事情。

推演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裡,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自己遇到的無意義的事情,那些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的事情,究竟是因為什麼?

比如,在不知道客戶要什麼的情況下,就盲目開始寫方案。提了一輪又一輪,頭髮掉了一堆又一堆,項目進度卻壓根沒動;

比如,在核心問題沒搞明白的前提下,就召集各部門同事一起開大會,大家奔著解決問題的目的而來,卻漸漸發現問題本身是什麼都沒想清楚;

再比如,在現有資源條件下根本不可能達成的目標,卻異想天開畫各種大餅,最後執行起來才發現一地雞毛;

一開始種在土壤裡的種子就錯了,後面再怎麼施肥澆水也長不出好果子來。這樣的做事方法,無異於盲人摸象,亂槍打鳥。

如果此時此刻你看到這裡,我強烈建議你暫停手中的工作,反思一下今天到現在你做過的所有事情,有哪些是這種無意義的浪費生命,把它們一個個寫下來。

結果說不定會讓你嚇一大跳,原來自己一天居然做了這麼多無意義的工作。

那麼我們該怎麼避免,或者說,怎麼把無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義,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呢?

最後提供一個建議,也是我一直在實踐的,親測有效才推薦給大家的方法。很簡單四個字:

確定起點。


做事的起點很重要。一旦起點定的不對,非常影響後面的工作效率。下面3個定起點的思路,你可以馬上用起來:

第一,知道的事情,不要再說。

比如開會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的項目背景,就不必反覆說。著重去講大家不知道的事情,講你的獨特發現,講你新的思考,講昨天開會時沒有提到的重點。

努力推動大家向前思考,不要卡在一個地方兜圈子。保證自己和所有人在一個信息理解的水平面上,再開始行動,這才是正確的起點。

第二,目標不明確的事情,不要去做。

好的目標,一定是所有人都能有感知的,可以預見的,並且能立刻從上到下列出行動計劃的。

努力成為行業第一,這個不是目標,而是願景,是浮在上層很虛無縹緲的東西。

銷售業績同比增長30%,這個是目標,是可以把30%往下拆解到不同職能部門的KPI任務。

比如負責渠道的部門,可以在哪些地方提升消費者觸達效率;負責產品設計的部門,可以用什麼方法吸引更多人關注你的產品;負責市場營銷的部門,可以在全年哪些重要節點布局營銷活動。

你的目標如果能讓人看到以後腦子裡大概知道可以怎麼做,就是一個成功的目標設定。反之,如果你定的目標充滿了空話套話,就是無意義的目標。

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就可以根據目標來反推每個人的具體行動,層層分解到不同責任方身上,成為可感知的計劃。

目標既可以是終點,也可以是起點。

第三,從當下你能解決的問題開始。

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不要忽略時間的力量。

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個月減肥10斤,那麼第一天就不要奢望能減掉5斤。當前無法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過多去思考,反而給自己徒增壓力影響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做無意義的事,完全是因為情緒導致的。比如一上午收到4個項目需求,任誰腦袋都要炸掉。

但你如果仔細傾聽需求,拆解細節,也許就發現這4個項目並不是要你今天立刻就做好,也並不是讓你全部搞定,而只是讓你幫忙其中一部分,又或者只是讓你提供一些意見,並不需要你動手做什麼。

假如你是一個擅長做計劃的人,很快就能把這4個項目按照重要緊急的優先級進行排序,然後分門別類來規劃自己的時間:

什麼是你能做的?什麼是需要別人幫忙的?什麼是現在做不了的?什麼是需要等別人給到信息後你才能開始動手的?

打個比方,這就是把揉成一團的亂麻鋪開拉長,一根根一條條都理順。這才是做事情的正確思路。而不是一看到亂麻就感到頭大,情緒上來了現在手上做的事也做不好了。

記住,從你能解決的問題開始做起,這才是有意義的。那些你不能解決的,學會交給別人,交給時間。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感謝你能看到這裡。

祝大家工作愉快 =)

相關焦點

  • 你為什麼總要做那個老好人?
    身邊總有這樣一個讓人又氣又愛的朋友:每次聽到她說在職場上受盡委屈,像一個保姆似的,還不討好。我總是氣憤地說:「你為什麼總要做那個老好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綜藝節目《四大名助》中的一期,一個來自廣州的網絡技術公司的人事職員趙佩佩,講述自己在這家公司遭受各種折磨手段,比如半夜找模特跳舞給技術員工娛樂、端茶倒水、甚至連他們家的狗都要幫忙照顧。
  • 《敦刻爾克》: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知道為什麼而活
    當你作為一個普通士兵,在這樣明顯的生存壓力下,你會怎麼做?當你作為掩護士兵順利逃離的飛行員,得知自己燃油即將耗盡應該返程時,面對敵機對撤退艦艇的一再肆虐,你會怎麼做?當你作為剛因為戰爭失去愛子的普通老人,聽到號召需要開往戰區去幫助士兵撤離的民船時,你又怎麼做?
  • 男人過了60歲,不要做哪幾件沒有意義的事情?過來人告訴你3件事情
    做的事情要套用趨利避害的策略,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才能演繹有意義的後半生。 一、跟親戚一起去旅遊,旅遊期間就會朝夕相處或者形影不離,原本旅遊的主要目的就是散心,在旅遊期間可以隨心所欲,可是跟親戚摻和就必然費神外加揣摩親戚的感受,旅遊期間不得不攜帶或者佩戴逢場作戲的面具,隨時隨地需要強顏歡笑,有些親戚就愛佔各種各樣的便宜,小便宜要佔,大便宜更加不會放過,無論是油費、零碎的開支、門票還是住宿之類的費用,親戚都會能不出就不出,特別是你組織旅遊
  • 斷舍離:不要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糾纏,生命不值得被浪費在瑣事上
    人的一生最怕與無意義的事情糾纏。一個人一生最大的失敗,就是跟沒用的東西糾纏太久。 人很多的苦惱都是來自於比較。
  • 「回憶過去」是極其沒有意義的事情
    回憶過去的事情是一個極其沒有意義的事情,不管你做得好與不好,那都是你自己的人生,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你就該承受這條路所帶來的一切好的或者壞的結果。相信我們的父母在我們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規劃好我們以後走的路,他們生怕你走彎路誤入歧途,但是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他人安排好的人生恐怕不太適合大多數人的設想。可是父母就是喜歡這樣,他們還怕他們的孩子太苦太累,可是他們不知道」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在社會發展的今天已經不再適用,孩子寧願走些彎路,體驗屬於他們的人生也不願意遵從父母的意願。
  • 如何克服人生的無意義感?
    在豆瓣刷到一個話題:你是如何克服人生的無意義感的?什麼是人生的無意義感呢?是指生活沒有快樂,不知道想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活,簡單點來說,就是行屍走肉。之前我也曾出現過重度的無意義感,對任何事物都提不上勁,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拒絕跟人交流,甚至看搞笑的綜藝都難以快樂。
  • 《心靈奇旅》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故事裡也許會向你提問,我們為什麼而生,因什麼而活,但只是輕輕的提醒,就好像有人在和你說:今天天氣很好,記得曬太陽呀。我們每日都是為了瑣事忙碌,那些平日裡遺忘和忽視的東西:樹葉,陽光,天空,溫柔的微風。那些我們曾經為它們感到快樂的,比現在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容易滿足。
  • 孩子總問為什麼時,只去回答遠遠不夠,這樣做更有意義
    「媽媽,為什麼天氣會下雪,你知道嗎?」「媽媽,你看看,那樓頂的字是什麼?」他拉著媽媽,指著小區外的一棟公寓樓。媽媽一邊拿手機回著信息,一邊微微側頭,跟孩子說「等一下,媽媽有事。」孩子不聽,去拉著媽媽的衣服。
  • 無釐頭和無意義
    我說你應該看我的創意、我的思想、我的原創想法,而不是去看我做的模型。所以我覺得廣告界是很務實的,雖然我最後也進了一個很好的廣告公司,然後一直工作到我創業之前。我講我這段在4A廣告公司的經歷,因為它跟我為什麼要畫我的一日一畫有關。我覺得做廣告這個行業,看上去很有創作的條件,但其實廣告人的生態就是不斷服務於客戶的意志,然後你會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 曹衛宇:對抗無意義
    也許或早或晚的,走到人生某一個階段,我們都會開始自問:「我怎麼成為了今天這個樣子?」我為什麼在這個年齡要看這個書呢?我總會回想,到今天為止,我的這個性格是怎麼養成的?我怎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為自己感到過悲哀。你問我為什麼當時在中戲可以做班長,還是有道理的,那個時候可以當班長,首先得人品正,還有一個就是專業課得好,我當時在這些方面都是還不錯的。
  • 本尊回應網友: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戴眼鏡、比剪刀手的女孩,嫁了一位頂級富豪老公,家中做生意、開會所。站在baby右邊的是紅蜻蜓集團的兒媳婦,baby曾代言過這個品牌,在某平臺發布宣傳照片。兩個人關係匪淺。如果是按照財富的多寡來站位,這樣的畫面也算合情合理。
  • 無意義感折磨著年輕人,人生究竟為什麼而來?
    在職場中,50.89%的人都在經歷「無意義感」。迷茫缺乏目標、情緒低落抑鬱、自信心受挫和自卑,也是較多的心理困擾。3. 「不想工作,只想躺平」。有6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正在經歷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 1) 情緒耗竭:冷漠、撲克臉,再也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替別人想想,因為自己已經照顧不好自己了。
  • 男人過了60歲,不要做哪幾件沒有意義的事情?過來人告訴你3件事
    做的事情要套用趨利避害的策略,多做有意義的事情才能演繹有意義的後半生。一、跟親戚一起去旅遊,旅遊期間就會朝夕相處或者形影不離,原本旅遊的主要目的就是散心,在旅遊期間可以隨心所欲,可是跟親戚摻和就必然費神外加揣摩親戚的感受,旅遊期間不得不攜帶或者佩戴逢場作戲的面具,隨時隨地需要強顏歡笑,有些親戚就愛佔各種各樣的便宜,小便宜要佔,大便宜更加不會放過,無論是油費、零碎的開支、門票還是住宿之類的費用,親戚都會能不出就不出,特別是你組織旅遊
  • 「總有一個人的出現,會讓你的孤單都有意義」
    ▼每一段都是如此,曖昧得無疾而終。是那種你會跟朋友提前講「我可能要戀愛了」的親密,是那種周圍所有人已經拿你們倆開玩笑的親密,但在快瓜熟蒂落之時,總會出一個非常小、非常微不足道的問題,然後兩個人開始彆扭,再然後便是逐漸斷聯。戀愛幻想融化得無形,成為無知妄念。
  • 我做遊戲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想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沒有白...
    有一天我打了一個電話給我哥哥,我說:「我以前讀過很多的書,畫過很多的畫,甚至寫過一些我認為比較動人的詩歌,但其實在我現在看來,這些東西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要去做什麼事情才會覺得未來的人生更有意義。」我哥哥告訴我:「每個人都會找一座山去爬,你也需要找到這麼一座山,哪怕是一座小山。」所以那幾年我做了很多事情。我賣自己設計的T恤。
  • 有意義 or 無意義
    讓我忽然想到縱使酒瓶上雕刻的作品再好也不是原作,酒瓶做得再有文化也不過是瓶酒,我懷疑這麼做是否真有意義?思忖再三,我覺得不僅有意義,而且意義還非同小可!鐫刻早在甲骨文時代就已出現,看過很多書畫作品,因年代久遠而被侵蝕,但一些鐫刻在石頭上的詩文,即使經過歲月的洗禮仍然能保存下來,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記憶。
  • 《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美、荒唐、無意義--青春
    它是如此無意義的一部劇。沒有『二胎』,『高考對人生的意義』這樣偉大而宏觀的說教主題,更強調把視角放在個體的成長體驗和思考上面。『那些註定要高飛的人』,『魚和熊掌我都要』,這些都是個體的感受,卻又有著某種共性,拋出一個吸引人的多面體,不同的觀眾又能在其中看到不同的生活特色。如果要說這個劇,它有什麼意義,它有什麼作用,可能我說不出。
  • 曾經讓你哭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
    看到這個待遇他有過退縮,但是看到這裡的規模和專業,讓他產生了另外一種思考,為什麼這裡的人都是這麼熱情,他們為什麼可以做的這麼好。並且這裡的大多數人都不是高學歷的人,而自己的學歷還是不錯,既然他們可以做好,我比他們優秀,我應該比他們做的更好才對。
  • 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最大的意義
    但對於一個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來說,如果口口聲聲談人生之意義,那近乎於自欺欺人的笑話。現在,人類的視野越來越深遠,沒有人不知道碩大的地球在茫茫宇宙間小得像一粒塵埃。試想想,一粒塵埃的意義在哪裡?地球這粒塵埃沒有意義,作為地球上的人又談得上什麼意義?有人會問:既然沒有意義,你寫文章又有何意義?這正是我要說的——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什麼是錯的?
    他說20多歲的年輕人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他們總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做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的事情。他拿自己舉例子,他在年輕時候想成為一名專業投資人,因為投資人可以給政府最少的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歡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寫書,事實上,他討厭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