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天烏烏》能否讓你想起小時候?漳州新聞網《童聲童謠》帶你...

2021-01-18 閩南日報

《新正歌》、《天烏烏》、《雨哩來》、《漳州好》、《拍轎坐橋》、《一的炒米芳》、《食子仔歌》、《天公伯仔緊好天》·······

這些熟悉的聲音,你有沒有想起小時候?

多方努力 讓閩南文化傳承弘揚

「天烏烏,欲落雨。阿公仔舉鋤頭,巡水路。 巡到一陣魚仔蝦仔欲娶某……」漳州新聞網《童聲童謠》欄目裡稚嫩的童聲,是否喚起您心底的漣漪?今年三月以來,漳州新聞網開辦《童聲童謠》欄目,邀請我市小學、幼兒園的小朋友為大家朗誦閩南童謠,讓市民朋友與主持人一道,參與到閩南童謠錄製中,從而更加關注閩南文化的傳承。欄目播出以來,引發市民的廣泛關注與共鳴。以此形式傳播閩南童謠有何好處?又該如何傳唱好閩南童謠,保護傳承閩南文化呢?今天,記者帶您一起了解。

薌城區實驗幼兒園小朋友們表演閩南童謠《嘀嘀嘀》

當前,閩南語保護前景不容樂觀。特別是青年一代中,有不少人不太會說閩南方言。採訪中,許多父母表示在家很少和孩子講閩南話,甚至有些父母對閩南語並不熟練,雖支持孩子們講閩南語,但卻並不懂得如何教會、教好孩子說閩南語。家長林先生是「90後」,上小學時,正是普通話推廣最熱的時候。「普通話學得太好了,現在即便用閩南話聊天,很多時候還需要普通話進行輔助,不然就覺得很難表達清楚。」林先生笑著說。

閩南語被喻為中國古代漢語的「活化石」,漳州人對閩南語更是有著特殊的情感。一段段朗朗上口的閩南童謠承載著漳州人兒時的記憶,在大力倡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今天,閩南童謠作為閩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需要代代傳承下去。

記者了解到,許多年輕人對閩南童謠、閩南戲曲(如南音、高甲、木偶) 等以閩南方言為載體的文化藝術形式的熟悉度不高且缺少關注。不少幼兒園青年老師表示,在閩南童謠課程的備課過程中,經常遇到不熟悉的閩南方言詞彙,要向老一輩請教相關念法。

漳州民俗專家鄭惠聰認為,閩南方言的傳承可以從閩南童謠、戲曲等以閩南方言作為載體的文化藝術形式推廣和普及入手。把閩南方言與閩南文化藝術納入學校地方文化教學中,讓學生從小習得閩南方言,接觸閩南文化,從小培養對閩南文化的情感。「例如在音樂課上,把閩南歌謠作為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部分,組織開展以閩南方言為載體的文化競賽活動和文藝表演活動等,使方言的傳承擁有自己的文化載體。從閩南童謠、歌謠入手助推閩南文化教育進校園。」鄭惠聰說。

漳州新聞網總編賴雄偉表示,漳州新聞網開辦《童聲童謠》欄目,不僅僅是讓受眾追憶和欣賞,同時也是喚醒更多的人找回曾經的生活感受。「對閩南童謠的挖掘與全新呈現,正是我們著眼當下,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用新媒介、新平臺傳承和弘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探索。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賴雄偉說。

漳州新聞網主持人韓靚錄製《童聲童謠》

傳唱童謠 讓閩南文化紮根心底

近日,在薌城區實驗幼兒園,一期《童聲童謠》欄目在錄製。操場上,各班級的小朋友們在老師有序的安排下,開始了換裝、化妝等一系列的準備。現場還有許多前來幫忙的家長,從置辦演出服裝到準備道具、布置場景,許多家長紛紛自發參與其中。

漳州新聞網記者拍攝孩子們表演童謠視頻

錄製前,家長為小朋友們化妝。

此次的童謠錄製得到了許多家長的大力支持。學生家長許雯婷表示,童謠中融合了許多閩南風俗習慣,其內容豐富多彩,充滿童趣。孩子們在學習閩南童謠能認識許多新事物,在潛移默化中不僅增長知識,也加深了對家鄉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前來接孫女放學的黃阿姨認為,閩南童謠是許多閩南文化的精髓,她經常教孫女閩南童謠。「上幼兒園之前即使我們老兩口講閩南語,孫女也很少主動開口說,但通過幼兒園老師的教育引導,她更加願意使用閩南語,經常脫口而出幾句。」

「閩南童謠傳唱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及表現力,還有利於保護和傳承閩南文化,增強孩子語言的敏感度,激發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感情。」薌城區實驗幼兒園年段長陳超英說。

在活動室創設遊戲情景,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邊玩邊學閩南語,這樣的活動在薌城區實驗幼兒園內已開展了半年多。薌城區實驗幼兒園教師張雅華認為,幼兒園作為兒童的啟蒙之地,對於孩子語言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課程中融入閩南文化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薌城區實驗幼兒園開展閩南文化課程,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們學習閩南小吃童謠。

為了讓孩子們對閩南傳統文化感興趣,幼兒園老師們甄選符合兒童生活經驗、朗朗上口、風趣幽默的閩南童謠作品,在教學活動中採取遊戲、說唱、表演等形式,結合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在玩中學習閩南語,從小培養幼兒對閩南傳統文化的興趣。幼兒園在開展特色主題活動中,也會有機地滲透,將閩南語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與孩子們的交流中來。

此外,薌城區實驗幼兒園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將古城各種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中,帶孩子們探訪古城,吟唱閩南童謠,在濃鬱的古城文化氛圍中,傳承閩南傳統文化。

來源:閩南日報 本網記者 王琳雅 王心如 李立平 文/圖

漳州新聞網

本期編輯 @曾周嵐

值班主任 @吳榮光

值班總編 @賴雄偉

相關焦點

  • 童聲童謠|今日請聽《天黑黑》
    前言:1分鐘前你有多久未曾聽過身邊人唱閩南童謠了?閩南童謠貫穿著多少孩子的童年。它可不是普通的兒歌,早在2008年,它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閩南童謠承載著咱們土生土長的漳州人兒時的回憶,咱們是不是隨口也能哼上幾句呢?
  • 2020童聲童謠 討海人
    大家好,每期一首閩南童謠,用稚嫩的童聲和古早味道的方言,帶你感受地道的漳州味。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富有閩南沿海特色的童謠《討海人》。「討海人」是閩南語對漁民的稱謂。下面,我們就來感受下討海人的生活。《討海人》討海人,看魚冬,有時出大海,有時停內港。
  • 2020童聲童謠 風吹半天搖
    大家好,每期一首閩南童謠,用稚嫩的童聲和古早味道的方言,帶你感受地道的漳州味。 閩南民間有句俗語: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在漳州,有很多茶農以採茶制茶為生。短暫的採茶時光,留下了美好的採茶童謠。下面,我們就來聽聽採茶歌——《風吹半天搖》。
  • 2020童聲童謠 ⑦|阮是好囝仔
    大家好,每期一首閩南童謠,用稚嫩的童聲和古早味道的方言,帶你感受地道的漳州味。今天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認為什麼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這期與大家分享的閩南童謠《阮是好囝仔》,講的就是應當如何做個好孩子。我們一起來聽由漳州二實小李子維帶來的《阮是好囝仔》——各位觀眾逐家好!
  • 【閩南童謠】天烏烏,欲落雨,那些年你聽過的童謠要失傳了!
    原標題:【閩南童謠】天烏烏,欲落雨,那些年你聽過的童謠要失傳了! 漳州的童謠 是每個漳州人記憶中最柔軟的部分 小時候聽奶奶哼著一首首童謠安然入睡 如今我們已經長大 或紮根漳州 或異鄉打拼 但當那一首首童謠重新哼起 似乎兒時的歲月就在眼前 童年就如同畫卷般徐徐展開
  • 童聲童謠 | 今日請聽《紅蝦紅丟丟》
    摘自李麗玲編著的《幼兒園閩南童謠》一書 【注釋】①紅丟丟[áng diū diū]:紅豔豔。②搵[ùn]豆油:蘸醬油。③捻鬏[liǎm ciū]:捻去蝦須。④目聶目睭[nì bbak ziū]:眨眼睛。【簡析】本首童謠根據漳州民間傳誦張嘉星老師《漳州方言童謠選釋》中的《紅蝦》主要內容整合而成,描寫不同人物對鮮蝦的不同吃法,生動、有趣地展現祖孫倆的有趣場面。
  • 方言與童謠(音頻)| 天烏烏(多地閩南話版)
    天黑黑,是很多人知曉的孫燕姿的一首歌,而對於閩南方言區的人來說,歌曲中出現的外婆唱著的童謠「天黑黑」是細漢時(小時候)的記憶,是一條與童年連結的時光隧道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
    /隱秘的角落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愷哥不用說,童謠中天真稚嫩的童聲,與詭異的歌詞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感,營造出恐怖的氛圍。刷完《隱秘的角落》,相信不少朋友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在腦海裡把這首歌單曲循環一整天。在第6集的最後,三個小孩坐在漁船上望向天空。
  • 陳永鑫臺灣歌謠主題練習曲--天烏烏
    《天烏烏》是一首臺灣的漢族童謠。
  • 童聲合唱《景頗童謠》(1981)音頻、歌詞、樂譜、創作手記
  • 聽純美童謠《蟲兒飛》,再一次懷念小時候
    由飾演聶風的鄭伊健演唱,因為類似於童謠的風格和浪漫的歌詞廣受大眾喜歡,後出現很多翻唱版本。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蟲兒飛,花兒睡一雙又一對才美不怕天黑只怕心碎不管累不累也不管東南西北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原創
    如果這一首童謠就讓你不寒而慄,那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首童謠,恐怕會讓你夜不能寐。小白船算什麼,帶你看看推理界的恐怖遊輪。你這輩子見過這樣的東西嗎?你可能想不到,這些童謠,都出自同一本書——《鵝媽媽童謠》。恐怖童謠的「萬惡之源」:鵝媽媽童謠《鵝媽媽童謠》是一部英國民間童謠收錄集。
  • 閩南童謠,歇後語你記得幾條!
    編者按:時過境遷,因網路遊戲盛行、外來文化傳入等諸多原因,許多本地早期傳唱的童謠已經殘缺,甚至失傳。故本期部分輯錄,以留遺存。各位讀者若還記起昔日童謠,煩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處錄入,以期挖掘、傳承更多的本地童謠作品!
  • 親子學府胡娟老師帶你回憶那年童謠
    深圳新聞網訊 「老大抗獵槍,老二打灰狼,老三去燉肉,老四吃得香,可憐小老五,只能喝點湯。」這再熟悉不過的童謠,不知你是否還記得?7月4日下午,育兒講堂講師、「深圳實驗幼教」親子學府親子教師胡娟走進深圳新聞網視頻演播室,和家長們聊聊記憶中的童謠,以及和孩子遊戲互動的方法。
  • 2020兩岸好聲音美麗童聲演唱大賽落幕
    小選手獻唱閩南語童謠《真正港》。 張金川 攝小選手在總決賽現場盡展歌藝。 張金川 攝小選手在總決賽現場盡展歌藝。 張金川 攝小選手在總決賽現場盡展歌藝。 張金川 攝小選手在總決賽現場盡展歌藝。 張金川 攝「最美童聲」頒獎活動現場。 張金川 攝2020兩岸好聲音美麗童聲演唱大賽總決賽小選手合影。 張金川 攝9月20日,2020年兩岸好聲音「小浣熊杯」美麗童聲演唱大賽落幕。「兩岸好聲音」是福建省漳州電視臺從2019年開始傾力打造的一個傳播閩南文化,繁榮閩南語音樂,構建兩岸文化交流平臺的品牌。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刷完《隱秘的角落》,有人拒絕爬山,躲避老師,不唱兒歌!
    ,童謠中天真稚嫩的童聲,與詭異的歌詞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感,營造出恐怖的氛圍。1950年,這首歌被翻譯成《小白船》傳入中國,歌詞大意沒有變化,但傳達出的意境卻不相同:在《小白船》中,桂花樹、白兔、晨星,無一不描繪了孩子們對天空的美好想像;而在《半月》中,晨星是一座燈塔,指引亡靈飄向西天,靜謐緩慢的旋律,也處處流露出安撫的氣息。如果這一首童謠就讓你不寒而慄,那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幾首童謠,恐怕會讓你夜不能寐。小白船算什麼,帶你看看推理界的恐怖遊輪。
  • 漳州幼兒園將設閩南語課程 30首閩南語童謠進校
    時隔一年之後,漳州市教育部門終於有了動作:從今年9月1日起,漳州全市的幼兒園將逐步推廣閩南語童謠課程。舉措:幼兒園將設閩南語課程漳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調查研究室的李老師介紹,由其參與編寫的《幼兒園閩南語教學活動選集》已經完成,而下一步即9月1日起將在全市幼兒園逐步推廣開展課程,「全市19所課改試點園將首先執行,然後在漳州全市逐步推廣。」
  • 聽說你得了《小白船》PTSD? 恐怖童謠不止這一首
    聽說你得了《小白船》PTSD?恐怖童謠不止這一首 The Creepiest Nursery Rhymes That Shouldn't Be Read to Kids China Daily 2020-07-04 09:00
  • 聽說你得了《小白船》PTSD?恐怖童謠不止這一首
    《隱秘的角落》海報「恐怖」和「童謠」這兩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組合在一起立即產生一種詭異的暗黑感。雙語君(微信ID: Chinadaily_Mobile)為大家盤點幾首經典的黑暗童謠(提示:膽小者謹慎瀏覽)。
  • 重溫20首經典童年歌曲:總有一首歌,讓你回到童年
    重溫20首經典童年歌曲:總有一首歌,讓你回到童年 2020-06-02 05: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