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雞啤酒」借電視劇《來自星星的你》掀起的熱潮風靡中國。維基百科中也出現了「Korean-style chicken(韓式炸雞)」的詞條。韓國政府一直將拌飯、泡菜、烤肉視為韓餐全球化的主角,但笑到最後的卻是炸雞。
20世紀60年代初期養雞業正式形成後,雞肉成為大眾飲食。揭開序幕的是1961年在明洞開業的「明洞營養中心」。當時的電烤雞是針對中上流社會的營養、保健食品。食用油1971年普及後,「炸雞」開始落戶大小市場。炸雞分為整雞和雞塊兩種。韓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從日本引進壓力炸鍋後,出現了裹著面衣加入調料的「肯德基式炸雞」。《每日經濟》1980年10月28日報導說:「首爾市內炸雞店大幅增加,尤其是大學城一帶盛況空前。把整雞分為六塊,每塊賣600韓元。這樣一來,覺得一隻整雞太貴的顧客可以根據需求購買,所以非常暢銷。在新村附近的大學城,這種炸雞店每隔10米就有一個,就連普通娛樂場所也準備出售這種『山寨肯德基』。」
舉辦1986年亞運會和1988年奧運會之前的1984年,炸雞的始祖「肯德基(KFC)」在韓國落戶,很多「山寨肯德基店」只能更換招牌。1982年在大田誕生的「Pelican炸雞」推出了甜辣味的「調味炸雞」,以及「混搭(一半原味炸雞、一半調味炸雞)」的新炸雞文化。20世紀70年代開始風靡韓國的生啤也為「炸雞熱」推波助瀾。涼爽的啤酒和油膩的炸雞成為夢幻組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韓式炸雞連鎖店正式亮相。調味炸雞、BBQ炸雞、醬油炸雞、蒜蓉炸雞、燒烤味炸雞等新穎獨特的烹飪方式陸續登場,從而使炸雞成為韓國代表性飲食。
起初,首爾「明洞營養中心」憑藉電烤雞這種創新性烹飪方式,成為坊間的熱門話題。隨後,電烤雞打著「營養中心」的招牌走出首爾在全國各地流行起來。「盤浦炸雞店」1977年推出了在電烤雞外表抹上一層蒜蓉的蒜蓉炸雞。20世紀70年代是電烤雞和炸雞的共存時期。樂天利(Lotteria)1979年誕生後,雞塊時代拉開帷幕。20世紀80年代初,KFC式炸雞在首爾打敗了電烤雞。KFC於1984年正式登陸韓國後,全國各地的炸雞佼佼者紛紛進駐首爾,從而使首爾地區進入整雞和雞塊的混戰期。20世紀80年代中期,「金剛BBQ」推出「BBQ炸雞」並備受追捧。盤浦金剛BBQ附近陸續出現炸雞店,當地炸雞店也開設很多分店,從而使這一帶被稱為「炸雞村」。除了蒜蓉炸雞、BBQ炸雞外,咖喱炸雞和碳烤雞也風靡一時。近來,和炸薯條一起吃的炸雞也倍受年輕人的青睞。
水原1971年開始出售食用油後,幾乎所有市場上都出現了大鍋炸雞。「梅香炸雞」從1971年開始出售用大鍋炸制而成的炸雞。梅香炸雞附近還有10多家炸雞店,形成了水原炸雞一條街。成立於1978年的「龍城炸雞」和成立於1981年的「真味炸雞」成為這條街的兩大標誌。大鍋炸雞店出售普通炸雞、調味炸雞等各種各樣的炸雞。他們通常使用1.1至1.2公斤的大雞。炸雞一條街是2005年左右開始形成的,由於各家店的營業時間和休息時間不同,所以有10多家炸雞店共存。
全國第一屆「炸雞啤酒節」2013年在大邱舉行。20世紀50年代,向慶尚道以及全國各地提供雞肉的宰雞場都聚集在大邱及其周邊地區。20世紀60年代,「白馬江電烤雞」十分流行。成立於1978年的「大邱炸雞」可謂是醬油炸雞的始祖。「橋村炸雞」1991年開張後,醬油炸雞開始在全國流行。Mexicana炸雞、HoSiki炸雞等連鎖店以及「紐約炸雞」、「全州炸雞」等出售整雞的老店都非常受歡迎。老店通常使用12號(1.2公斤)的大肉雞。這是量比味道更重要的過去時代的產物。
釜山「巨人炸雞」和「希望炸雞」代表了釜山炸雞文化。其典型做法是,將大雞切成雞塊後油炸。這種炸雞不僅量大,味道也很獨特,受到很多人的青睞。油炸後裹上蒜蓉或咖喱等調味料也是其倍受青睞的秘訣哦!
是不是很饞!那中午就去買塊炸雞吃吧!
- END -
作者:Park Jeong-bae | 來源:朝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