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習俗#
我們常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因為大家居住的地方不同,各個地方的習俗也會有所差異。
同一件事,有的地方允許,甚至支持,有的地方則是堅決不允許。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說說端午節能不能回娘家這件事,有的地方說可以,有的地方卻說不能回去,還有很多禁忌,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不許回娘家,不許吃粽子
在山東一帶就流傳著端午節不能回娘家的習俗,在其他地方的俗話裡也說,五月五管婆婆,既然要管婆婆,那就不能回娘家,因為如果回娘家就不能好好照顧婆婆。
農村注重孝道的儀式感,所以哪怕人們不知道為何,也會因為害怕被人說閒話而遵守,端午節不敢回娘家。
當然,這是針對已婚婦女的,沒結婚的當然端午節只能回娘家了。
尤其是山東一帶,受到孔子思想的影響,這個習俗流傳至今。
端午不僅不能回娘家,還不能吃娘家的端午粽子,說是吃了娘家的粽子對娘家人不太好。
端午節「歸寧」習俗與女兒節,夫妻五月不同房
山東一帶是覺得端午出嫁女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吃娘家的粽子,但其他一些地方則是說,端午應該要回娘家才合適。
因為節氣和時間的緣由,農村覺得農曆五月,一整個月夫妻都不能同房,這樣對身體會很好。
為了促使夫妻不同房,所以民間習俗裡說,五月要讓已婚婦女們回娘家住一個月。
很多地方也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這個習俗也叫「歸寧」!
人們覺得,女兒出嫁後長時間住在丈夫家,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回去見見自己的父母,所以到端午就可以回娘家一個月,與家人敘敘舊,照顧一下父母。
所以端午節在一些地方也叫「女兒節」,也是說這天已婚婦女需要回娘家這件事。
在湖北、北京、廣州等地的一些農村地區還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的俗語,在他們看來,端午節比春節還要隆重。
端午這天,已婚婦女們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問候娘家人,娘家也要準備好韭菜,邀請其他親朋好友一起過端午。
具體的習俗,各地也會不一樣。
比如北京農曆五月一號到五號,人們就會把自家的小姑娘打扮好,已婚婦女也要選擇在期間回娘家。
蘇州則是說,已婚婦女們要在端午這天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回娘家,當地稱為「躲五」,讓孩子們躲過端午的xie氣。
在成都婦女們也會帶孩子回娘家,臨行前還會給孩子們掛上自製的香包,這個香包說是能保護小孩子平安,端午後再將香包燒掉,代表清除晦氣。
但如果把香包弄掉了就會被視為這一年不太好,所以端午也有「禁丟香包」的習俗。
不僅要給孩子掛香包,還要帶上婆家準備的禮物去娘家,在娘家吃了午飯後再帶著娘家回贈的禮物回到婆家。
武漢的舊俗則說,五月初六回娘家,比其他地方晚了一天。
在陝西一帶,已婚婦女在端午這天也要回娘家,而娘家也會回贈夏天衣物、扇子、涼帽等物品,以及繡有蛤蟆的花裹肚兜。
河南農村則有姻親於端午走動的習俗,就是說,已婚婦女要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娘家,娘家也會設宴款待。
與陝西一樣,回婆家時娘家人也會送些衣物帽子雨傘之類的東西。
也有的是娘家人在端午去婆家看女兒,並相互贈送食物,比如糖糕、烏鴉頭、麻葉兒等。
安徽一帶,端午前,兒子則會給父母送雞鴨魚肉酒當禮物,女婿也要給嶽父母準備禮物,以表孝道。
已經訂婚的,端午則由準婆家接去過節,並贈送衣物等禮物。
有錢人家還會在這天送女兒女婿一套新衣服,非常熱鬧。
還有一些農村地區,端午學生家長還會給老師送粽子、鴨蛋等當禮物,以表示感謝。
所以端午到底能不能回娘家?這個真的是各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決定的。
有的地方在端午還有「忌惡月」的習俗,沒有滿周歲的小孩子要送到外婆家去待一個月,以保平安。
端午還不能遊泳,一些農村說,那些溺亡的人會上來找替身,所以不能去遊泳,甚至不能靠近河水邊,尤其是小孩子。
大人們會把粽子丟到水裡,讓他們不要上來找自己和家人。
雖說今年的端午已經過去,明年的端午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碰巧聽到一些朋友的分享,所以之類就隨便和大家說說。
不知大家還聽過哪些有趣習俗呢?歡迎留言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