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賓福:認識黃大年 · 學習黃大年 · 成為黃大年

2020-12-24 澎湃新聞

趙賓福:認識黃大年 · 學習黃大年 · 成為黃大年

2020-05-28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請關注 吉林大學

認識黃大年,是學習黃大年的基礎。人們常常以為英雄和先進人物距離我們很遠,其實榜樣往往就在我們身邊。我和黃大年見過兩面,但彼此並不相識,因為都是在學校舉辦的大型公共活動上,很匆忙,沒說過話。他給我的外在印象是很普通、很平常,與其他教師沒什麼兩樣。他去世以後,通過各種渠道的介紹和報導,我才從他的一系列先進事跡中知道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才知道他樸素外表背後深藏的是一個高尚的靈魂。特別是當人們把黃大年和白求恩聯繫在一起,進而總結吉林大學的「一白一黃」精神之後,我更是感受到了黃大年的偉大。1939年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對白求恩的評價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 「對工作的極端負責任」「對同志的極端熱忱」。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的評價是「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淡泊名利,甘於奉獻」「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時代不同,人物不同,崗位不同,貢獻不同,但兩位時任領導人對兩位時代楷模定位出的人格高度,卻基本相同。用毛澤東的話說,他們都是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這樣的人,當然會成為時代的楷模、學習的的榜樣。

學習黃大年,是成為黃大年的前提。黃大年本人和黃大年精神是一體的,黃大年精神和黃大年行為是一體的。從黃大年的生活和工作中,從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我感覺到構成「黃大年精神」的實質應該是奉獻精神、愛國情懷、擔當意識。他放棄國外優越工作條件和舒適生活環境回到祖國、回到母校的舉動,以及他常說的「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並不重要」等話語,充分體現了他的無私奉獻精神。他說「我是有祖國的人」,告訴學生「你們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來;你們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充分體現了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情懷。他說「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充分體現了他心有大我的擔當意識。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才能夠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重要指示的精神實質,才能夠真正明白到底應該向他學什麼,怎麼學。

認識黃大年、學習黃大年,固然重要,但比認識和學習更重要的是變成黃大年,成為黃大年,做黃大年那樣的人,幹黃大年那樣的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從這個指示中,我們不難看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一是學習黃大年,學什麼?學習他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高尚情操。二是變成黃大年,怎麼變?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通過學習使自己成為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活著的黃大年。

黃大年本人已經不在了,但黃大年的精神還在。黃大年本人已經不在了,但黃大年的作風還在。一個黃大年倒下去,千萬個黃大年站起來。我們已經看到了「黃大年式科研團隊」的出現,也會看到「黃大年式學者」的誕生。黃大年的生命雖然是短暫的,但綻放出的光彩是永恆的。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生命的質量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厚度,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小我的安逸而在於大我的奉獻,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活著有人認識你而在於死後有人記得你、學習你。

我始終認為,認識黃大年、學習黃大年、成為黃大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繼承和弘揚黃大年精神的三個不同層面或三個主要環節。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結合工作實際,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所以,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用黃大年精神武裝自己,帶領考古學科全體教職員工,凝心聚力,抖擻精神,奮力向上,爭做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建設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雙一流」學科建設崗位上無私奉獻的黃大年、愛崗敬業的黃大年、敢於擔當的黃大年、拼搏傳承的黃大年。

趙賓福,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為趙賓福2018年5月23日在吉林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繼承弘揚黃大年精神座談會」上的發言,曾刊於《吉林大學報》2018年5月25日第4版。

推薦閱讀

吉林大學舉辦紀念「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三周年」系列活動2020-05-25

攜筆從戎綻芳華! | 吉林大學原創徵兵宣傳MV2020-05-25

從「強基」到「洄遊」:全景展示吉大創新人才培養2020-05-24

排版 / 鄭百麗

文 / 趙賓福

消息來源 /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原標題:《趙賓福:認識黃大年 · 學習黃大年 · 成為黃大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學習黃大年愛國、敬業 為祖國做貢獻
    每當他想起和黃大年同志結識、共事的點點滴滴,都感到無比痛惜,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至今,孫友宏還對自己與黃大年同志在英國的初見記憶猶新。他回憶,1992年,黃大年獲「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全額資助,赴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當時國家教委公派出國30名留學生中地學領域唯一一個。之前,他和黃大年並不十分熟悉。2002年,他應邀到英國參加學術會議。黃大年很忙,但聽說母校來人,還是抽出時間見面。
  • ——追記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
    黃大年不僅學習好,還多才多藝,大家都喜歡這位陽光帥氣、聰敏機慧、熱情奔放的青年。  美好的大學時光倏忽而過,轉眼來到畢業季。當時流行寫畢業留念冊,在冊子上留下青春的照片和臨別的贈言。  那是一張一寸黑白證件照,24歲的黃大年,一頭濃密黑髮,目光堅毅,俊朗的臉龐充滿朝氣。照片上方,有一句贈言簡短有力:「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
  • 紀念黃大年教授誕辰62周年
    後來高考張榜,黃大年是當地高中考場的第一名,分數超過了重點大學錄取線,而且超出了當時我國最好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從570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學子,光榮地邁進國家重點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的大門,與應用地球物理結下了一生的情緣。
  • 海歸科學家黃大年的最後30天
    黃大年在病床上盤起腿,不顧靜脈上還插著預留針,拿起筆記本就開始為王泰涵講課。    當時,周文月坐在兩人的對面。她看見陽光透過窗戶打在白色的床單上,一對師生正在談論問題。「那個場景是特別美的,既感動又心酸。」她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機拍下了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成為了黃大年為學生講課的最後影像記錄。
  • 電視劇《黃大年》在吉林高校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
    本報訊(記者 趙準勝 通訊員 任仁)10月12日晚,在吉林大學中心校區,師生們聚精會神地觀看電視劇《黃大年》,大家被劇情深深吸引、眼含淚光。「電視劇讓黃老師的形象更加生動,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他的赤子情懷。
  • 講述長春故事,長影電影《黃大年》《春潮》入圍「金鹿獎」
    9月1日上午,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金鹿獎15部入圍影片正式公布,由長影集團創作、出品的電影《黃大年》《春潮》雙雙入圍,將與《半個喜劇》《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影片共同角逐最佳影片獎、最佳男女演員獎等10個獎項。
  • 師者黃大年: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你也有這樣的願景嗎)
    出生於廣西南寧的黃大年,17歲高中畢業後考上地質工作隊,成為一名物探操作員,從此與地球物理科學結下不解之緣。1977年恢復高考,他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隨後,他被公派留學英國,前後在英國學習和從事高端敏感技術研究。在英國,他帶領牛津、劍橋的優秀畢業生組成的團隊,取得多個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被譽為世界航空地球物理頂級科學家。
  •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黃大年:生命,為祖國澎湃
    這是黃大年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長春5月4日電(記者張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2017年1月8日,著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因病逝世,年僅58歲。3年多來,130場報告、100萬人次聆聽……黃大年的精神,潤物無聲,活在人們心中。  黃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學部長,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大年198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長影《黃大年》獲國防軍事電影優秀影片獎
    2日,在剛剛落幕的2020國防軍事電影盛典上,由長影集團攝製出品的電影《黃大年》喜獲國防軍事電影優秀影片獎。同時,該片將作為2021年全民國防教育萬映計劃(以下簡稱國防萬映)重點推介影片,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基層部隊官兵推薦觀看。
  • 追記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丨他的回國,讓某國航母演習艦隊後退了100海裡
    講述黃大年生前的人和事,就從他的手術前夜寫起。傍晚,從辦公室回到病房,黃大年謝絕了所有人的陪伴,獨自站在病房窗前,時間已近晚上8點。次日中午,他就將踏上自己生命的戰場。思索片刻,寫下了最終成為絕筆的朋友圈留言:
  • 《維和步兵營》《特勤精英》展硬漢風採,《黃大年》融入平民元素|影視劇獻禮十九大
    該劇講述了義務兵林毅(張丹峰 飾),立志加入消防精英部隊飛豹隊,成為優秀消防戰士的故事。劇中高度還原了生活中的事故現場和消防員的救援場面,展示了我國無人機救援、深井救援等先進的救援技術。《特勤精英》以消防行業的視角打造不同以往的青春劇,將和平年代面臨生死考驗的一群年輕人推送到觀眾面前,呈現當代青年熱血、瑰麗的青春樣貌。
  • 他為學習「高精尖」加入外籍,十多年後學成歸國,多個技術空白
    這位教授就是黃大年,他出生於1958年。據了解,黃大年父母的知識水平都比較高,而這樣的家庭環境也為他後來的成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雖然說在十年特殊時期當中,黃大年曾經跟隨父母被下放到了山村,但是,他卻並沒有放棄學習。1975年,黃大年考入了地質隊,並開始了對物探操作工作的探索。在工作過程中,黃大年開始對高端物理知識進行了深入的了解,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開始對這一職業產生了熱愛之情。
  • 廣西南寧近現代這四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
    廣西南寧近現代這四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二,黃大年>黃大年於1958年出生於廣西南寧,是中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曾經是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首任部長、是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