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美國的六十年代:嬉皮、新左派與越戰

2020-10-20 gabymi

作為這段歷史的愛好者,看完本片確實非常激動,密集的臺詞、不給人喘氣空間的劇情、豐富的人物形象,都讓本片成為值得多刷幾次的好電影。看了下現存的影評,居然沒有一個嬉皮粉介紹一下相關背景,有點失落,忍不住主動來說說這幾個主要人物和歷史背景。

首先,不僅是六十年代的美國,六十年代的世界都進入了學生運動的狂熱期,在冷戰的背景下,資本主義社會的孩子對資本主義表現出來的弊端和劣根性感到不滿,社會主義社會的孩子對戒嚴和zz文化控制感到不滿,寄希望於資本主義式的民主化。法國五月風暴、美國嬉皮士運動,捷克斯洛伐克學生運動,「整個世界都進入了青春期」。

片中七君子,在真實歷史中最為人熟知是艾比霍夫曼。Yippe不是一個組織的名稱而是Hippy的暱稱異變,而且國際青年黨這個稱謂是艾比霍夫曼亂扯的,他們根本不是一個黨派。艾比霍夫曼和傑裡魯賓原先都是SDS的幹部,兩人相識後一拍即合脫離出來並命名自身為Yippe,其中包含了對嬉皮士運動那種浪漫自為對新左派運動無法施加更大影響的失望。他們兩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前燒紙幣,將美元撒在交易所前並點燃。艾比霍夫曼為人熟知源於他最擅長利用媒體製造噱頭,因此被記錄下來的事件和照片非常多,包括廣為流傳的雛菊插在槍管上的照片,就出自於他帶領嬉皮士圍住五角大樓並聲稱要給五角大樓驅邪的事件。另外民主黨代表大會召開之前,艾比霍夫曼等嬉皮士推薦了Mr,Pigusas作為候選人,而這是一隻豬的名字。(另一種說法是這隻豬是在他們審判期間被提名的)種種跳脫的誇張表演讓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不太積極,認為艾比霍夫曼想要利用媒體達到革命目的,但卻被媒體消解了革命的嚴肅性。從Hippy到Yippe,代表了嬉皮士運動的發展,也代表著嬉皮士運動的黃昏,Yippe之後的Yuppie,無論在著裝上還是行為上,都已經重新回到主流社會的軌道上。

而片中的哈姆海登,作為SDS的代表站在被審席上。哈姆海登原來是《密西根日報》的記者,在六十年代初期SDS和SNCC相繼成立,美國民運開始爆發後對學生民運組織開始感興趣,並充當了兩個組織間聯絡員的角色,後來成為SDS中的靈魂人物。SDS,全稱「Student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學生尋求民主社團)」,在1964年後接手SNCC(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成為當時新左派運動的領導者,片中提到的休倫港宣言,便是以哈姆海登帶頭的SDS署名的六十年代新左派運動最重要的演講之一。SDS在最巔峰的時期成員高達10萬多人,分部遍布全美各大高校。

片中被捂嘴的博比西爾作為「黑豹黨」領袖,代表了當時的黑人民權勢力。在片中的展現似乎黑人民權運動和新左派距離很遠,但事實上排擠白人是黑人民權運動中「黑人力量」等激進團體和個人主動選擇的結果。可以說黑人民權運動是美國六十年代社會運動的起點,1955年,羅莎·帕克斯公交車事件成為美國社會運動的催化劑,50年代末60年代初黑人民權運動直接促發了SDS和SNCC的創建,早期SDS和黑人民權組織常常合作,但隨著馬丁路德金非暴力抗爭策略的失效,主張暴力革命的黑人民權組織崛起,以SDS為代表的新左派逐漸轉向與嬉皮士運動合流。從馬丁路德金的和平示威,到「黑豹黨」的全副武裝,標誌著黑人民權運動從非暴力轉向暴力的過程。

艾倫·金斯堡,美國「垮掉派」詩人,社會活動家。在片中只是個打雜的角色,但現實中無黨派社會活動家卻是新左派運動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艾倫·金斯堡以《嚎叫》著稱,該詩拋棄了傳統詩歌的韻律,長短句的運用非常不規律,採用了大量低俗的詞彙和描寫,引起上層名流的軒然大波。

芝加哥民主黨代表大會是六十年代各種形式的社會運動的峰點和匯集點,嬉皮士運動、新左派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和搖滾樂隊還有各式社會活動家聚集在一起,為左右選舉結果在希爾頓酒店附近聚集,以此次暴亂為節點,美國六十年代民運極速走向崩解和衰落。

最大的學生民運組織SDS分裂,其中分裂出去的一支極端力量組建了「地下氣象員」團體,以極端暴力為目的,製造兩百多起爆炸案,最終被當作「恐怖分子」抓獲。而暴力的頻發也讓社會大眾對學生民運的印象逐漸轉變為負面,七十年代後新保守主義蔓延了整個社會,尼克森當選,開始清討之前的暴力民運分子,1969年民調顯示82%民眾支持遏止學生抗議活動。雖然看似六十年代美國學生民運沒有取得成功,但如卡利耶爾所言,血和汗的付出與犧牲並不是白費的,新的思想已經在人們的心裡萌芽,滲透進街道的瓷磚縫隙,種族平權、性別平權、環保主義、多元化等新思想在過後的幾十年間一直在不斷成長。

一些後話:

現今世界又再次有走向風起雲湧的趨勢,無論對哪一個體制而言,芝加哥七君子都好似在諷刺著每個站在權力巨獸上的傢伙,這部影片不應該只是被當成現階段選舉的zz攻擊工具,讓這部電影攪起的塵封歷史,成為我們以古鑑今的路標。

相關文獻:

芝加哥七君子詞條: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cago_Seven?wprov=sfti1

託德·吉特林:新左派運動的媒介鏡像

格林威治嬉皮公社:美國「新左派」運動編年史、阿比·霍夫曼——六十年代另類表演秀

讓·克勞德·卡利耶爾:烏託邦年代

相關焦點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美國六十年代的越戰、嬉皮士與民權運動
    在離美國大選還有兩周的時間,奈飛上映了一部政治意圖頗為明顯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1968年夏天,芝加哥民主黨代表大會召開,七名民權分子組織抗議活動,被指控為陰謀罪。1969年,他們接受了長達半年的審判,成為美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權運動之一。
  • 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與美國政治陰影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2020年10月16日在美國最大影視平臺Netflix上線以來,好評不斷,結合美國當下的政治環境,電影衝上熱搜。
  • 艾倫索金的「腹語術」——評《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好萊塢金牌編劇艾倫·索金(Aeron Sorkin)與網飛合作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無疑是投其所好。緊接著是影片虛擬拍攝的湯姆·海登(Tom Hayden)呼籲學生們前往芝加哥和平抗議的演講片段。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動力學關係:越戰的持續消耗與民權運動、政體內部改革的接連失敗讓美國傳統左派失去了精神支柱,只好借重遊行示威尋求出路。葛蘭西(Gramsci)的「霸權理論」提到:「霸權不只是通過暴力而取得確立,統治的思想常常是同時獲得了大多數人擁戴和認同的思想體系和話語系統。」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片中七君子,在真實歷史中最為人熟知是艾比霍夫曼。Yippe不是一個組織的名稱而是Hippy的暱稱異變,而且國際青年黨這個稱謂是艾比霍夫曼亂扯的,他們根本不是一個黨派。艾比霍夫曼和傑裡魯賓原先都是SDS的幹部,兩人相識後一拍即合脫離出來並命名自身為Yippe,其中包含了對嬉皮士運動那種浪漫自為對新左派運動無法施加更大影響的失望。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預告片 (中文字幕)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劇情簡介 · · · · · ·  1968 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和平抗議演變成了與警察和國民警衛隊的暴力衝突。抗議活動的組織者包括艾比·霍夫曼、傑裡·魯賓、湯姆·海登和鮑勃·席勒,他們被指控陰謀煽動暴亂,隨之而來的審判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幾場審判之一。
  • 美國式借古諷今:《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從阿倫·索爾金的從業經歷看,不難發現他特別擅長政治題材和傳記類編導,2020年紀實類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問世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是紀實法庭戲,美國歷史上發生過的有爭議案件很多,被搬上熒幕的也不少。比如主張懸疑陰謀論的《刺殺甘迺迪》和反映弱勢群體對自由公平吶喊的《費城故事》。當擅長編劇和臺詞的阿倫·索爾金將目標鎖定在芝加哥審判案事件,想想都覺得影片將非常寫實和還原。
  • 布朗法,《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的法義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可謂是風起雲湧的時代。越戰、民權運動,嬉皮士、黑豹黨,各種運動、各色人物交替登場,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大劇。2020年好萊塢秋季檔的重頭戲,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反映的就是這一時期的故事。
  • 好個美國特色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值得一看
    為什麼把這兩件事擱在一起呢,除了它們都因反越戰而起,更重要的是,筆者認為它們都是一種典型的美國文化的體現,他對我們了解美國能起到很大的幫助。涉及伍德斯託克音樂節的影像作品已經不少了,這在「星期五文藝」之前文章有很多涉及。值得慶幸的是,關於「七君子審判」的電影如今也出爐啦,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部 NEFLIX 出品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 影片: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2020)
    / 英國 / 印度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20-09-25(英國) / 2020-10-16(美國)片長: 129分鐘又名: 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劇情簡介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改編自真實事件,1968年的芝加哥,在美國民主黨全國國家代表大會舉辦會場外,集結了一群示威群眾,抗議政府持續投入越戰,並提出一系列的政治訴求,然而卻引爆意外的激烈警民衝突,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艾倫·索金的一張大字報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編劇艾倫·索金,代表作《點球成金》《社交網絡》《史蒂夫·賈伯斯》《新聞編輯室》《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等故事的舞臺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民權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以越戰為導火索,新左派、黑人運動、學運、嬉皮士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彼此聯合又牽扯,各有政治訴求與野心。
  • 我們為了和平而來——《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發生的故事背景正是共和黨尼克森上臺事的事情。尼克森、懂王都是共和黨人,選在大選之前放出這部影片,今年9月25日上映,目的自然也是不言而喻。《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取材於美國著名的歷史事件。開篇短短幾分鐘,通過迅速凌厲的鏡頭切換,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
  • 美國的社會分裂和美國政治中的左與右 - 讀書散記28 從奧斯卡提名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說起
    芝加哥七君子事件發生在1968年越戰時期,從那時起半個世紀已經過去,美國社會的分裂非但沒有彌合的跡象,反而愈益深重;加之迄今已喪失50萬個生命的新冠疫情災難,不誇張地說,美國已經深深陷入危機之中。           《芝加哥七君子》 所謂芝加哥七君子,是中文的一種譯法,可能源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對沈鈞儒等七名著名愛國人士的無理審訊。這個借用其實並不恰當,芝加哥七人和中國七君子時代不同、背景不同、訴求不同,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這部衝奧大作終於來了
    最近,Netflix上線了一部陣容豪華、聚焦美國民權運動的重磅影片,毫不掩飾其衝奧野心——《芝加哥七君子審判》1968年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爆發的暴亂,以及接下來以共謀暴亂罪名展開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絕對是囊括了美國六十年代所有關鍵詞的大事件。七君子事件本身的紛繁複雜,已經決定了它的不易改編。
  • 年度衝奧巨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歷史與當下究竟哪個更魔幻?
    華納今天宣布《神奇女俠1984》改為在北美流媒體和全球院線同步上映比如接下來 Rolling Stone大水花要介紹的這部《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就是Netflix因疫情大流行而從受影響的片商外購得來的獨家作品。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2020)百度雲網盤-在線觀看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2020)導演: 艾倫·索金編劇: 艾倫·索金主演: 埃迪·雷德梅恩 / 艾利克斯·夏普 / 薩莎·拜倫·科恩 / 傑瑞米·斯特朗 / 約翰·卡洛·林奇 / 更多...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裡的1968年美國和今日美國像極了
    由艾倫·索金編劇、執導的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是一堂關於1968年美國的歷史課,同時也是關於2020年美國的政治課。它聚焦民權,正因此,該片為了能夠在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前上映,捨棄院線,轉戰線上流媒體。用主創們的話來說——永遠不能將自由視為理所當然。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Netflix衝奧的頭號選手?
    派拉蒙影業原本計劃於今年上映院線的《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終因疫情問題,選擇賣身Netflix。上周,這部電影登錄Netflix,目前電影在美國影評界和觀眾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影片中涉及的法庭審判與政治作秀,也無形中呼應著著如今混亂的美國政治生態,令其成為一部順應當下時事、帶有強烈批判色彩的影片。《七君子》改編自真實的歷史事件,該片的時間線設置在1968年全美民主黨代表大會在伊利諾州舉辦一年後,七名被告人被控訴在反越戰的抗議活動中,串謀掀起暴亂。
  • 七君子審判:這部片炸了
    13年前,史匹柏找艾倫·索金(《白宮風雲》、《社交網絡》的編劇)預定了一個關於「芝加哥七君子」的劇本,史匹柏本打算自己執導,但其間遇到很多波折耽擱,最終史匹柏希望索金上陣,並且要求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選前上映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看完整個人熱血沸騰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導演: 艾倫·索金編劇: 艾倫·索《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的陣容的足以匹配的上它的尺度,製片人,史蒂文·史匹柏,好萊塢最賣座的導演這麼狠,不用說衝著奧斯卡去的,但相比於奧斯卡,《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這部作品還有更重要的意義。1968年,美國大舉徵兵,每月的徵兵需求從17000人增加到35000人,43000人,51000人……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被送上越南戰場。
  • 借古諷今之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還原了美國最可笑的一場審判
    針對這個問題,艾倫·索金自編自導,用一部新片給出了答案——《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以下簡稱《七君子》)由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芝加哥七君子」被控陰謀罪並遭到不公審判的驚悚故事。接受審判的八人1969年9月24日,在芝加哥衝突發生一年多以後,圍繞七君子展開的審判正式拉開了帷幕。政府以「密謀跨越州界煽動暴力」罪對七君子予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