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介紹的《無事於心,無心於事——西田幾多郎歌集》,是日本哲學「京都學派」創始人西田幾多郎(1870—1945)的歌集。這是微言出版的 「西田幾多郎作品」系列的首部。
西田幾多郎是日本近現代極具代表性,且具有世界影響的哲學家。因其哲學著作《善的研究》一本書為中國讀者熟知。因為西田幾多郎在哲學上成就突出,所以我們可能忽略他的另一個身份:詩人。
因是哲學家,所以西田幾多郎的詩有其哲學底色,並且充分體現了日本的「物哀」美學,極具東方美感與哲理。因此即便我們不了解西田,這本歌集也是品味日本詩歌美學不可錯過的。
如果想對西田或其哲學核心有更多理解,這本書更是難得。
首先,這本歌集是迄今為止,西田歌集的首部中譯本;其次,因為西田寫詩時,大部分是當作日記來寫的,記錄家庭變故、生活困頓與思想苦悶,因此他的詩放在一起可當作其自傳來讀,也可與其哲學的發展相互印證與闡釋。這對深入了解西田幾多郎的生平與哲學核心也有助益。
西田共留下短歌近200首、俳句近90首,另有諸多漢詩(即中文詩)。《無事於心,無心於事》收入了西田幾多郎短歌100首,俳句42首。我們挑選了其中文學性高的、能體現其生平與思想的,且可讀可譯性強的作品。如:
我想
我心靈的
淵底
是喜與憂之波
無法抵達的吧。
這是西田短歌中廣為流傳的一首,它表達的思想頗類似於陶淵明所說的「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形影神贈答詩》)。用西田的「場所」理論來解釋,喜與憂,恰似有與無,乃絕對矛盾,絕對矛盾之自我同一構成「絕對無的場所」,它包攝有無,同時也消弭了有無的界限,可比作「心靈的最深處」。
梅影
窗戶上
樹影婆娑
若花香襲來
便知
那定是開滿花的梅樹了。
偶感
每當春來
草木便復甦
而無法復甦的
是我的身體吧。
在排序上,我們考慮西田的短歌記錄了其一生的經歷,日本俳句最善於描繪四季風物,故本書時間順序排列短歌,按四季順序(在此基礎上按創作年代)排列所選俳句,以期讀者能更好感受俳句之美。
詩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譯的,為使讀者更好地欣賞這些詩歌,我們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了注釋與解讀。比如,我們會在注釋中點出俳句的特色「季語」,即傳統俳句所必需的提示季節的語詞。如:
義仲寺啊
芭蕉玉卷之新葉
探入了窗。
注釋:
創作年代:一九〇三(明治三六)年
季語:「玉巻芭蕉(芭蕉玉卷之新葉)」為初夏之季語,初夏五月,芭蕉剛長出的翠綠新葉捲曲著,故稱「玉卷」。
義仲寺:位於日本滋賀縣大津市,建造年代不詳,因平安時代末期著名武將源義仲(1154-1184)埋葬於此而得名。
想必讀者中還有不少日語學習者,因此我們採取了雙語對照的形式。此外,考慮到西田寫作時採用的是歷史假名(明治時期至二戰結束日本通行的假名),且日文中的一些漢字是特殊讀音,現代讀者較為陌生,因此為便於誦讀,我們給每首詩標註了現代假名,並以空格來區分短歌「五-七-五-七-七」、俳句「五-七-五」的音節組。
楊、蘆二位老師是多年學術搭檔,合作出版過專著、譯著多部。研究興趣為比較哲學、語言哲學、語言學與翻譯學等,現均任職於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楊曉波先生近日將赴盧布爾雅那大學哲學系,西田研究是他此次的主要研究項目。
我們收了西田的41首漢詩。所選詩歌按創作年代排列,並添加了必要的注釋。
收入了西田的《論短歌》(同樣是雙語對照)。此文為西田討論短歌與俳句特點的短文,有助於讀者了解這兩類日本特有的詩體。
還收入了西田的《國語的自在性》,此文為西田討論日語之民族性,以及日語與日本文學之關係的短文,有助於讀者了解短歌與俳句的獨特性。
最後有西田的年譜簡編和西田家族簡譜。
採用的開本小巧精雅,裝幀方式是微言一直堅持的裸脊鎖線,平攤無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大家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封面文字是西田幾多郎手書:無事於心,無心於事,成物而思,成物而行。內文是中日對照,豎排日語,韻味古雅。
掃碼購買《無事於心,無心於事》
ABOUT WILLSENSE
一家以「為美好而來」為slogan的獨立出版公司,由獨立出版人周青豐創辦,創設於2016年3月15日。主營圖書出版策劃,以及基於「出版為媒」理念的各種文化傳媒與創意產業項目。換言之,微言傳媒定位為一家「基於出版之上的文化與知識服務綜合供應商」,包含微言出版、微言文創、上海三聯書店·微言小集(實體書店)、微言讀書會等業務板塊。
【加入我們】
公眾號
微言讀書會 | 微言小集
商務合作
weiyanxiaoji@sina.com
書店 | 上海三聯書店·微言小集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龍澤園街道創客廣場A座一樓東南角
諮詢電話:15201472877(小集君微信)
喜歡微言的書,歡迎一起分享.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