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儼然成為源源不斷的話題製造機,如今第一輪比賽已經告一段落,40位演員在節目中大展技能,給觀眾留下了不同印象,諸多選手的實力參差不齊呈現兩極化態勢。
雖然評判演技向來沒有足夠明確的標準,在節目中,幾位評委也常常出現意見不一的場面,但有一點是毋容置疑的,那就是好的演技能把觀眾迅速代入劇情之中,臺詞與細節都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很顯然節目中的不少新人選手離這樣的標準相差甚遠,而且賽程進行到現在陷入一個怪圈。
幾場比拼下來,實力有目共睹的好演員慘遭出局,而標榜為"市場價值高"的流量選手卻挺身晉級,這樣有失偏頗的評判標準也讓節目飽受爭議,不少網友更是吐槽直言:這檔節目應該改名為《流量請上位》。
首先,這一季的《演員請就位》力圖推陳出新,先是創新性採用了一種新型評級模式,在正式登臺參演之前,每位演員都會收到業內人士給出的"市場評級"成績單,最好的為S級,最差的為B級。
這樣的模式無疑透露出當下影視市場中,演員自身帶有的流量已經成為重要指數,一定意義上而言,演員的演技已經不算是最重要的考核目標,人氣與熱度才是製片人篩選演員的決定性要素。
在這樣的評判標準之下,流量小生陳宥維拿到了S級的頂級成績,而此前演藝經驗相當豐富的溫崢嶸卻只是區區B級,童星出身的曹駿的市場評級成績更是意外慘烈,處於四十位參賽選手的末位。
然而正是競演開始,評級為S的陳宥維憑藉辣眼演技一度招致群嘲,正如爾冬陞導演評判的那樣,陳宥維現在還是表演門外漢,連基本的表情控制都沒有掌握,讓這樣的演員去接劇本拍戲,最後呈現出的效果勢必也是差強人意。
而評級成績相當落後的溫崢嶸與黃奕,則在舞臺上呈現出頗為亮眼的表現,以實力說服在場評委與觀眾。
一路逆水行舟的曹駿,也彰顯出身為演員的紮實功底,足以說明所謂的市場評級只是一張缺乏公信力的成績單,根本無法真正評判一個演員的真實潛力與價值。
但在比賽中,表現穩定的曹駿還是慘遭淘汰,而此前因為演技浮誇被抨擊的陳宥維,依舊拿到了通關入場券,最終被納入到陳凱歌導演的麾下。
包括此前一度對曹駿抱有欣賞態度的爾冬陞,最終也沒有朝曹駿拋出橄欖枝,可以看出這位一度叱吒風雲的資深導演,也不得不低頭屈服於流量市場。
而且從賽後最新的選手排名來看,佔據前列的通通都是流量一派,黃奕、胡杏兒、溫崢嶸甚至在陳宥維與丁程鑫之後,如此情形已然說明一切。
隨著節目的徐徐進展,節目組似乎已經"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接承認自己追逐流量和資本的立場。所以也毫不意外,整檔節目實際上就是虛假的流量競技場,空拿演技和實力作為幌子和遮羞布。
客觀而言,流量與資本確實是推動影視市場發展的最大助力,但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會讓演藝市場的發展愈發畸形化。
正如不少網友聲稱的那樣,看了這檔節目,才真正明白為何當下會有這麼多粗製濫造的作品,為何流量演員的演技始終不見長進,只會瞪眼假哭,毫無感情的嘶吼。
即便如此他們卻依舊能霸佔市場中的頭部資源,讓真正有實力的演員被強擠出局。
作為一檔演技類綜藝節目,最正確的方向就是讓年輕演員學習自我審視,補齊短板,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定位,在批評與建議中成長與前進,而不是始終有流量光環的加持,用難以服眾的實力彎道超車。
不得不說,這一季的《演員請就位》已經與這一出發點背道而馳,它太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