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在也先進攻時臨危不亂,大明多了百年國運

2021-01-08 鸞衾執思妄

現如今幾乎一說到歷史劇,大家可能第一時間出現在腦海裡的映像,多半都是那些個前額頭光禿禿,後面掛著一條碩大的辮子的滿清阿哥們。而所謂的歷史劇,也都大多數的限制在了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當中,也就是滿清政權。而在此之前的大明,那個也同樣誕生出來了無數仁人志士,發生了無數 讓人嘖嘖稱奇的驚豔故事的朝代,卻比較少的出現在熒幕上。而這次就要將那個依靠著一己之力,將整個大明朝的國運延續百年的文人——于謙。

于謙

一提起于謙,很可能大家第一印象多半是那個長袍馬褂抽菸喝酒燙頭的著名相聲演員,但今天說的這個其實是和他同名同姓的明朝著名愛國人士,那個出生於浙江省,錢塘縣的于謙。興許是所謂的優秀的人總是驚人的相似的,作為後來的愛國情懷極其強烈的人,于謙從小也有著一個自己十分之崇拜的偶像,而那個人就是宋朝的愛國人士,文天祥。他曾經在過零丁洋的時候,寫下了那首千古名句。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而作為文天祥的忠實崇拜者,很小的時候他就有著極高的志向,希望能夠成為像他一樣的人,能夠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還能夠堅持自己的志向,能夠不畏權勢,不畏困難,一心一意的為國家社稷做貢獻。當然,其實他後來也是的的確確的做到了,不管別人怎麼看,他只將自己的一切全部的奉獻給了這篇山河,以至於最後他被小人嫉妒,被惡意中傷導致明英宗錯下命令斬了他。

于謙

作為一個崇尚報國為先的人,于謙自幼就有著想當成熟的想法,他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報效國家上。於是他從小發奮苦讀,而老天爺不虧待他,給了他相當出色的學習天賦,於是很小的時候他就能夠做到過目不忘了。於是就這樣,年幼的于謙抱著這樣的心態努力學習, 很快的,他就有了考科舉的資格,也在永樂十九年,也就是他二十三歲的那一年,他成功的考上了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科舉

作為一名官員,並且是崇尚報國的官員,兩袖清風自然是基本要求了, 而且不僅如此,他還從不向當時的權貴們行賄。當然,這種作風自然而然就讓那些受賄成性的人感到不滿了,畢竟大家都在給他行賄,唯獨你不給,那你肯定就是對他有意見了。於是于謙在正統初年因為沒有給太監王振行賄,導致被他記恨,於是冤他入獄,最後甚至要斬首。不過由于于謙的聲望極高,所以當地的民眾立刻寫了萬民書給太監王振施壓,讓于謙得以倖免,他為此還寫了詩句表明自己的意願。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自古以來,古代中國王朝一直是長居中原地帶的,而這樣一來也就導致了北面水草豐茂的草原上一直有著許許多多的遊牧民族,而這些個遊牧民族劫掠成性,所以農耕文明的中原王朝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他們的牧馬地之一了。所以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都在和北方的民族們不停地做著鬥爭,而明朝也有著這樣的憂慮,他們要面對的是也先。而于謙所在世的時候,就遇到了一次重大危機。也先大舉進攻圍攻北京,而明英宗受到小人蠱惑,最後御駕親徵被俘,導致明朝幾近分崩離析。

而在這個時候于謙毅然決然的跳了出來,力挽狂瀾,提出了「社稷為重,君為輕」。決定不顧被俘虜的明英宗,學習南宋時期遇到的靖康之難,當機立斷的扶明代宗上位,穩住了當時的惡劣局勢,將整個動蕩的大明朝廷給穩定。從而讓大明避免了被也先給利用計謀瓦解的情況,而且與此同時,于謙直接開始管理朝堂,將當時的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條。而明代宗也十分的信服于謙,所以政見都能夠暢行無阻的于謙更加的如魚得水。而這也讓也先的計謀不攻自破,導致明英宗在他們手裡顯得很尷尬,最後聽了漢奸的意見,將明英宗放回,這也導致後來于謙的受難。

明英宗

明英宗回歸大明之後,很快的又重登皇位,他輕信石亨一干人等,而石亨以于謙先前的做法不當為由,號稱于謙想要造反執掌大權,而明英宗也自然是對于謙心懷有隙,畢竟先前將他放在也先那裡不管不顧的人就是與前,於是于謙也因此被斬首,和無數的悲情英雄相似,與前最後也死於了小人的誣告。

于謙

雖然他的身死又多了一件讓人十分惋惜的事情,同時也讓人們進一步的質疑了好人是否有好報這件事情。但是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才讓當初的大明沒有在也先進攻的時候就淪陷,重新蹈了宋朝的覆轍。所以也就是說,他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並且也是值得肯定的事情,而他也的的確確是中華民族的人傑表率之一,也成為了民族脊梁之一。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大昏君,葬送大明百年國運,死前卻做了一件好事
    明朝自朱元璋開創大明帝國以來,他下面的四位皇帝都是好樣的,甚至在朱高熾,朱瞻基父子11年的執政期間,開創了「仁宣之治」的繁榮昌盛時代。遺憾的是他們父子都是英年早死,如果他們不死,或許歷史上不會有清朝的事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人們常說虎父無犬子,可是朱瞻基卻養了一個敗家子朱祁鎮。
  • 力挽狂瀾的民族英雄——大明少保于謙
    而且此時的大明境況更為不利,因為他們的皇帝已經落在了敵人的手上,投鼠忌器,欲打不能。但大明最終沒有淪落到和北宋一樣的下場,因為和當年的北宋相比,此時的大明多了一個人,多了一聲怒吼:「建議南遷之人,該殺!」發言者,兵部侍郎于謙。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 《大明風華》中瓦剌養馬人差點殺死于謙,因為他看出了于謙的厲害
    劇中演到于謙因醉酒「撒潑」,被皇帝編入軍中,成為一個養馬的「弼馬溫」,在看大軍操練時,不覺發出「書上得來始覺淺,親眼看到了才知道」的感慨,甚是讚賞朱家軍隊戰法。阿魯臺太笨,還對于謙說早晚會讓他看到大明軍隊敗得一塌糊塗,叫嚷著跟于謙打賭。
  • 龍紋陶瓷——巔峰篇:隱喻國運的皇家藝術,與時俱進的民族圖騰
    而元朝不到百年的國祚,無疑印證了這一點。但瓷器龍紋藝術無疑在元代邁上了新的臺階,等待著漢家王朝將它發揚光大。一、詭異的洪武龍紋如果能與一位古代人物聊聊人生,朱重八是個很好的選擇。煌煌五千年,以乞丐之軀登天子之堂,跨度之大,震古爍今。要說他有沒有身份落差帶來的不適應感,我想是有的。例如此時的龍紋,圓頭大腦、雙目圓睜、龍角細軟,龍鬚卻消失不見,後世稱之為「貓臉龍」。
  • 《大明劫》: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國產片,瘟疫肆虐與國運的歷史輪迴
    眾所周知,這時候的大明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作為國家的統治者崇禎皇帝,在京城赦免了待罪的孫傳庭,讓他立即去關中救火,挽回危機。然而,他並不知道,此時離自己在煤山自縊僅剩兩年的時間。大明的國運,已經式微。
  • 美國還有百年國運
    難怪有人說中國是和法國更像的「保姆型」社會,而對於從立國時就崇尚小政府和自由主義(雖然法國後來有一段時間一度是自由和浪漫主義的旗幟,但是畢竟經歷過漫長的中央集權)的美國來說,大部分公民更多的就是一種在散養中茁壯成長的柴雞狀態了。
  • 七大恨,努爾哈赤用來進攻大明的理由,自己咬牙切齒,實際強詞奪理
    在進攻明朝之前,努爾哈赤曾經進攻烏拉部:「忽見東南有氣,藍白二色,直衝兀喇城北。」兀喇城就是烏拉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次異常天象,結果努爾哈赤大獲全勝,得勝而歸。而這次打算進攻明朝,再次出現了「有青黃二色氣」,此徵兆在他看來是大吉。
  • 大忠臣于謙為大明王朝延續了百年生命,為什麼會在晚年含冤而死?
    1457年,年近60的于謙終於還是等到了他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斬立決! 這個以一己之力為大明王朝延續了近兩百年生命的大忠臣,被無情地押往崇文門外,在他曾經拼死保衛的城池面前,結束了他英雄的一生。
  • 張煌言:大明最後一條硬漢,他的遺言千古流傳
    張煌言聯合其他義軍組織,一同對清軍發起進攻,收復了不少縣城,也給浙東地區抗清的民眾提了氣。不過清軍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他們趁張煌言從海上進攻崇明之時,偷襲了魯王的舟山根據地。大後方被端了,張煌言只能帶著魯王繼續南下,撤到福建。可咱們剛才說過,福建是鄭氏集團的地盤,現在的掌舵人是鄭成功。
  • 中國現代國運昌隆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兩位國學大師,錢穆和南懷瑾用不同的方式推算了國運,錢穆是儒家的大師,用的是火珠林法,南懷瑾則是用易經理論結合《推背圖》上的預言,雖然方式不同,但結果類似: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將迎來100年左右的上升大運,這期間將重返中國古代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
  • 《大明風華》帝王朱棣:英雄故去時的神來之筆
    大明風華:朱棣下線 英雄故去時的神來之筆你有沒有因為一部影視作品而想了解一段歷史?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眼前這部《大明風華》或許是大家心中的一部佳作。一代帝王朱棣黃昏走單騎,夕陽餘暉與背影逐漸消失在大明疆域。
  • 位卑豈敢忘憂國之一 大明死間許儀後
    對這場險惡之極的風波,國內治史者關注不多,而日本則進行了徹底的研究,並保留下不少豐富的史料。本人始終認為,中日雙方的接觸和衝突有相當強的地緣政治意義。這一事件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日本從中華文明的學生向東亞國際秩序挑戰者角色轉換的嘗試,之後數百年,其對亞洲的野心和謀劃逐步發酵,直到甲午上升為兩國國運之戰,再延續到1937年-1945年幾乎陸沉神州,其對華夏的侵略脈絡其實應當從1592年的那場風暴開始梳理。
  • 我大清曾有四大藩屬國,怪不得有三百年的國運
    不過很可惜,近代一半多的屈辱史,都是在清朝時期發生的,北方庫頁島等一大片區域,都是在清朝手上逐步被沙俄蠶食的。但如果你因此認為清朝不行了,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大清也是不可小覷的,曾經有四大藩屬國拱衛四周,怪不得有三百年的國運。清朝末年,列強入侵。北方有沙俄在騷擾,東北有日本國在興風作浪,西南地區有法國在乘虛而入,廣州一帶,更是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
  • 大明滅亡後,讓百官心驚膽戰的錦衣衛去哪裡了?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後來朱元璋也注意到錦衣衛權力過大,稍稍制衡,到建文帝的時候更是廢除了錦衣衛,不過到明成祖朱棣時,錦衣衛重新設立,由他麾下的靖難功臣統率。自此,有明一代,凡有大案,身後必有錦衣衛的蹤跡。萬曆時,錦衣衛派人偷偷進入日本刺探情報,在豐臣秀吉侵朝的壬辰倭亂中打了一場讓人讚嘆不已的情報戰,《明史》中對此記錄不多,大部分記錄在朝鮮《李朝實錄》中。甚至歷史上第一個知道豐臣秀吉死訊的,除了日本人自己,便是刺探情報的錦衣衛,只不過從戰場上的總指揮麻貴一直到遠在北京金鑾殿上的萬曆皇帝,都對這個消息表示懷疑,以為是日軍的疑兵之計。
  • 大明最後的硬漢張煌言:歷史學家都說,他死了明朝才算是徹底消失
    二百年來遺恨在,珠申餘孽尚披猖。——柳亞子《題張蒼水集三首》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15日,李自成帶人包圍了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18日晚上,大明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禎,帶著他的貼身太監王承恩上了煤山。不久前,太監張殷因為勸降被他一劍刺死,太子、永王、定王已經被他送走。懿安張皇后、周皇后、袁貴妃(未死)自縊殉國,兩個年幼的公主皆被砍傷,能做的他已經都做了。
  • 他死之後《明史》嘆曰:「大明亡矣!」
    而偏偏這個時候,已經運行了兩百餘年的大明國家機器也變得腐朽不堪,皇帝不賢、官吏黑暗、奸臣當道,致使國事日非。但即便如此,仍有無數的仁人志士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竭盡全力挽救危局,一次次讓明朝這棟搖搖欲墜的破房子支撐了下來。如清末時期一般,明末的這些英雄們許多都是由文入武、建立功勳。這些文武兼備的將領,安定時可以溫文爾雅,作戰時可以鐵血驍勇,讓後人敬仰。本文要講的孫傳庭,便是這樣一位由文入武的大將。
  • 下注中國,尋找2021年十大中國核心資產,賭國運,再出發!
    」  1  下注中國,下注核心資產  時勢造英雄,連巴菲特都說,「他在恰當的時間出生在一個好地方(美國),抽中了『卵巢彩票』(經濟上升周期)。」毫無疑問,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運就處在一個劇烈的上升周期,巨大的動能在短暫的時間中迸發出來,創造財富的效率也是世所罕見。
  • 史海鉤沉|大明皇帝朱祁鎮同志的傳奇一生
    但,也就是這個時期,瓦剌真正的成長起來了,中原會誕生聖賢,那麼草原上也會降生雄鷹,這個人就是也先,就是這個男人在未來俘虜了朱祁鎮,改變了他的一生。瓦剌的崛起是從也先的爺爺馬哈木和父親脫歡掌權時開始的,他們依附大明多次徵討韃靼,打的對方是毫無還手之力,而到了也先這兒,那是更勝一籌,也先不僅徵服了漠南諸部,甚至把手伸到了朝鮮境內,可以說整個草原盡握其手,一時之間瓦剌擁有了和大明叫板的資本。
  • 《大明皇妃·孫若微傳》開機,朱亞文湯唯共譜大明華章
    朱亞文攜手湯唯共譜大明華章朱亞文出道以來就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早期《闖關東》中的朱傳武,還是《紅高粱》裡的餘佔鰲都彰顯「狂野」氣息,此次在劇中他出演一代明君朱瞻基,《大明皇妃》開機儀式《大明皇妃》從明初靖難之變開始,以傳奇皇妃孫若微為主線,展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
  • 上港進攻問題癥結在胡爾克 滬媒:敢不敢把他先放替補
    這就意味著上港隊基本還是和中超第二階段的前三場比賽一樣,不會貿然強攻,而是耐心組織進攻或者是等待對手犯錯。先穩住後防,再尋求抓住一兩個機會來進球和贏球是十分常規的思路。 但最近這幾場比賽下來,上港隊把握機會的能力還是讓人有些擔心。更何況和蘇寧的首回合比賽,在對手嚴密的防守下,上港隊連像樣的得分機會都不多。好在全場比賽裡上港隊最好的破門機會,倒是被對方後衛張誠「把握」住了,貢獻了一個烏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