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談「水氫車」:「偽科學」流行,是因為它的聳動

2021-02-08 看理想

那些能在網絡和社交媒體廣為流傳的內容,往往不是因為它是正確的,而是因為它是聳動的。

即使那些所謂的「科學新知」是錯的,但是由於它的表達、它的言說方式更容易被傳播、被大眾所接受,所以接收到這些信息的受眾也更願意幫助它的繼續傳播。

講述 | 梁文道

來源 | 看理想《八分》

(文字經編輯整理)

今天我要說的不是一件悲劇,可能更像是一出「鬧劇」。

想必你已經聽說,浙江青年汽車集團在河南南陽正式下線一個新項目,並聲稱得到南陽市政府40億注資支持開發。這是什麼樣的一個項目?水氫車。

1.

神秘的「水氫車」

根據2019年5月23日的《南陽日報》,其頭版發布新聞稱:「水氫發動機在我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

簡單解釋,就是「水力發動車」,可是水力可以「發動」車嗎?

這當然是一個由來已久的想法,而青年汽車集團的「水氫車項目」自稱原理基礎是「水解制氫技術」。我們知道水的化學式是H2O,理論上水經過電解的確可以分解成氫和氧,水電解制氫也是一種較為方便的製造氫氣的方法。

而「水氫車」的原理,根據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的介紹,即車內特殊的轉換設置可以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即氫燃料電池,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電機和引擎,從而使車輛行駛。

同時他還強調,「水氫車」最大的秘密是一種「特殊催化劑」,而且他表示「這種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成氫氣,並通過氫燃料電池發電」。

不過至於這特殊的催化劑和反應料到底是什麼,還屬於「商業機密」。

△龐青年回應「水氫車」質疑

有意思的是,還有人提出,由於水可以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燃燒釋放熱量後又變成水,那是不是只要續一次水,這水氫車就可以「永動」了?!

這真是一種聽起來相當美好的自動機制。可是如果稍有一點初中化學知識儲備的人可能都知道,首先電解水所需要的電能和耗費成本可能就比驅動一輛車所需的能量和成本高得多,而且轉化過程中會存在大量的能量損耗,至於催化劑,通常也只是加快反應,本身幾乎不可能提高轉化率。

這些基本的科學知識我不再多說,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搜尋一下相關資料,也能看到各種相關討論。

有趣的是,想要製造類似「水氫車」這種以水為動力發動車的人,其實歷來不少。

現代史上最有名的說明自己發明了「水動車」的,其實是一個名叫斯坦利·邁耶 (Stanley Meyer)的美國人,他在1980年據稱創造了一部不需要使用汽油等燃料、以水當成動力的車,還表示自己申請了專利,只不過最後大家什麼都沒有見到。

Stanley Meyer

最離奇的是,這位人士後來忽然猝死,斯坦利的不少支持者和家人都認為,是因為這項技術發明太具革命性,有人(比如汽車、石油公司)為了讓這項技術永遠失傳而暗殺了他。

2.

民間科學永遠在「躁動」

前面談及的這些,基本上在我們當今的語言裡,可以把它歸納為「民科」(民間科學),到底什麼叫做「民科」?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說法:

民科反映了一種科研行為的方式,即在沒有做到大量熟悉某領域既有術語及概念體系,沒有大量調研某領域現有學術成果的前提下,脫離實際資料僅憑空想就推出一個觀點。

一個初中學歷的人,在沒有學習過《大學物理》的前提下提出電荷不存在,這是民科。

一個高中學歷的人,在沒有學過《普通地質學》的前提下提出板塊運動不存在,這是民科。

一個本科學歷的人,在畢業工作後的幾十年裡停止學習新的科研成果、文獻資料,在對現有學術圈知識結構基本不了解的前提下,用過時的陳舊觀點否定板塊構造學,這也是民科。

一個博士學歷的工程師,雖然在本職工作取得不俗成績,但在對另一個領域的知識體系相當薄弱的背景下,試圖以某條物理定律否定某個體系不適用情形下的地質現象,並發表正式論文,這照樣是民科,連同審稿專家和雜誌社編輯都是民科。

一個著作等身的教授,雖然在本領域取得十分厲害的成就,但在沒有對另一個領域的中外最新研究成果進行充分調研,或者對另一方向甚至存在研究生都能發現的概念性錯誤的時候,就否定這個否定那個,這依然是民科。

知乎用戶@雲舞空城

這是知乎一位叫做「雲舞空城」的用戶,對於「民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的回答。

說起來,「民科」其實還是相當有傳統的。比如你可能也聽過許多關於「永動機」的說法,這種「民科」想法也是歷來都有。其中可能相當有名的一位就是,王洪成。

王洪成最有名的事跡,應屬1993年,他聲稱自己發明了一項「水變油」技術。據王洪成本人的介紹,只要把一種特殊的母液,按1:10萬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製成「水基燃料」,即可用這種燃料代替汽油用於發動汽車,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同時他還聲稱,自己順便發明了「永動機」。 

王洪成現場示範「水變油」

「永動機」其實在「文革」期間是最為熱火朝天的,當時有很多人都聲稱自己發明出了「永動機」,或者已經想出「永動機」的原理,並且還將自己的「發明」寄到當時的各家報紙。這也讓那些編輯不堪其擾,最後只好求助錢學森先生,來回應這些問題。

當年錢學森先生還專門寫了一篇「答讀者問」,專門回答了「永動機」能否成功這個問題,他就說到:不管是哪一類「永動機」永遠都屬於空想。但是即使是錢學森這樣具有聲望的人,也沒有辦法說服民間科學家,他們仍然繼續努力、繼續發展,直到今天都還有人在想「永動機」這件事。 

3.

廣為流傳的「民科」知識

不是因為它的正確,而是因為它的聳動


我需要澄清一點,我個人對於「民科」群體並沒有任何偏激的貶斥之意。恰恰相反,我認為一個人能在自己的業餘時間,花盡心思和精力去專門研究某個領域,不管他是要做「民科」或者「民哲」(民間哲學),其實都不成問題。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社會上有許多人對於各種學術知識都非常感興趣的話,理論上應該反過來能推動我們學術的進展,因為這表示任何一種學術領域,在社會上都會有廣泛的受眾群體。

可是,真正的問題在於什麼?在於剛才我們所說的這些民間學術群體,第一,他們提出的各種說法,本身正確與否,這就成了一個問題;第二,他們所提出的這些或許存在問題的說法,一旦流傳開來,讓更多人接收到了一些錯誤的知識與科學信息,這就成了第二個問題。

《我愛我家》中葛優飾演的「發明家」紀春生

首先談第一個問題,就如剛才那位知乎朋友回答一樣,這些民間科學家的問題在於,他們沒有太過注重學術領域內的一些現成研究、一些既有科研成果,或者,他們可能根本不具備解讀這些科研成果的能力。 

假如你要做民間學術研究,但是你又不關心(一般意義下)學術界已有的研究和成果,那麼你這項研究就已經無法跟別的專門領域的學者產生平等對話,這樣也就不符合我之前所說的那種對民間學術研究的預期。

我之前所說的,民間諸多科研愛好者能共同促進我們學術的發展,這是有前提的。假如這些學術愛好者本身,一方面認為自己在進行學術研究,另一方面卻毫不關心,甚至不知道學術領域裡相關的研究及成果,這就無法實現那種預期。

第二個問題,相對比較複雜和麻煩,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有一個特性,這個特性就是:我們容易認為,一切上了網的東西就好像是真的了。 

今天如果看世界各地的新聞,常常會注意到,很多人都在擔心「假新聞」的流行。假新聞的存在,其中一個前提,就是所有這些新聞都是在網上廣為流傳的;同樣的,偽科學或者有錯誤的民間知識研究,它們也會在網上流傳,而只要能夠在網上流傳,很多人看了之後,往往會本能地相信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準確性,認為「網上都已經有了,都在這麼說,那它八成就是真的了」。

但是,那些能在網絡和社交媒體裡廣為流傳的內容,其實往往不是因為它是正確的,而是因為它是聳動的。

還因為它能夠使用我們一般人所容易理解的語言,來和大眾進行溝通,這時候,即使有些內容或新聞是假的,一個科學新知是錯的,但是由於它的表達、它的言說方式更容易被傳播、被大眾所接受,所以接收到這些信息的受眾也更願意幫助它的繼續傳播。

當錯誤訊息、虛假新聞、謊言內容,被越多人瀏覽,並且默認其為真的時候,那這種信息和內容的殺傷力就非常值得注意了。

4.

曾經,民科潮流下的「悲慘」故事

回過頭來,中國「民科」真正最發達的時代不是今天,而是「文化大革命」時期。


當時很流行用政治、階級、鬥爭的觀點,去審視所有的科學研究。因此,所有的科學研究在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期間都有存在一定階級屬性。


比如,1969年的時候,在「四人幫」的張春橋、姚文元指導下,上海成立了一個「上海市理科革命大批判寫作組」,編印了許多供應批判專用的參考資料。


那個時候,很多大學也都成立了這類寫作組,比如復旦大學就出了《愛因斯坦反動言論摘編》。華東師大也成立了小組,編印《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批判》。


你可能會問,「相對論」為什麼要批判? 


當時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從「相對論」的名字看來,「相對論」,顧名思義是一種相對主義的觀點,而相對主義是什麼?當然是唯心的。「唯心」當然就違反了我們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所以它當然是錯的,所以要進行批判。


在那個年代,除了愛因斯坦要被批判之外,量子力學也是要批判的。1974年,南京大學物理系量子力學教學小組就發表過文章批判「哥本哈根學派」,隨後還出現了這樣一種說法:

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建立曾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在新的矛盾和事實面前,剝削階級的世界觀和偏見,使他們不能正確地解釋量子力學,並由此總結出正確的宇宙觀,而是向後倒退,陷入了主觀唯心主義。

也就是說,哥本哈根學派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們帶著一種剝削階級的世界觀,用這類「說法」批判了種種學說:宇宙大爆炸學說、黑洞學說、熱力學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同時還發展到數學領域,揭發出數學研究中原來也存在「很多『唯心主義』的東西」。


這種批判無孔不入,甚至還進入了醫學。1968年曾有一份雜誌,叫作《炮打西洋醫學》,裡面刊發的一篇文章就揭發了「西醫是不是科學」的問題。


其中一個論點,是批判人體解剖的問題。


文章中說,人體解剖大部分都是把死人當活人,把屍體上見到的東西當作人體的全部構造。我們知道,裝有氫氣的氣球是可以上天的,活著的人是可以走路的,不裝有氫氣的球皮是不能上天的。因此,球皮的結構不等於氣球的結構。


難道不會走路的死人的構造能完全等於活人的構造嗎?人的死亡是一個質變,所以死人的構造不等於活人的構造,它只能代表活體的一半,因此解剖屍體是不管用的,因為你解剖的是死人。


無論如何,文章就認為,西醫從基礎上就是個不靠譜的「偽科學」,只有「洋奴」才會盲目崇拜。


在這種批判潮流下,也發生了一些悲慘故事。今天我們大部分人都可能沒聽過的一個人物,但20年前就有本書進行了記載,名為《束星北檔案》。

劉海軍 / 作家出版社 / 2005


束星北是一位當年被認為是中國物理學界的「天才」,要不是由於他本身的性格問題以及當年特殊的環境遭遇,很難說他還會給我們帶來多少重要的科學研究成果。

他的學生李政道——諾貝爾獎得主——曾經回憶「想要看他而不得」,因為那個時候束星北已經在醫院掃廁所了,大概是因為他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堅定擁護者,因此被安排去掃廁所了。


總之那個年代誕生了大量的民科,很多地方上一個工人農民小學的教員都寫出了論文,提出各種各樣的科學「新見解」,甚至曾被認為是誕生出的「偉大」成果,證明了我們這種做法下,科學大「繁榮」。

不過,「民科」絕非中國獨有,它其實還是個世界現象。

5.

民科並非中國獨有,

是個世界現象

在我看來,美國民科的發展力量以及威脅程度,要比中國要強大太多了。要知道,美國有幾乎近四成的中學,他們在教生物學的時候,除了教演化論、講達爾文之外,還要交「創造論」——就是上帝如何創造世界萬物的理論。


也許我們今天大部分人會覺得這種想法很荒謬,但是美國就有幾乎四成的學校正兒八經地教這個東西,把它當成一種理論。


這是因為,他們認為有這麼一種說法:只教演化論,不教創造論,會傷害了創造論者的言論自由,是一種學術打壓。 


也就是說,美國居然有地方是政府是能夠支持這種解釋,而容許學校教創造論的。


不過,這種說法是民科中的常見論調,也就是說——「當今學術界是被人壟斷的,學術界中有權威,有華山論劍,有很多的『三頭主義』的。而真正有意義的、突破性的新研究,就被這種權威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了。因此,我們應該開放一點,不應該只盲目相信權威。」


這種說法理論上是對的,我們誰都不應該盲目相信權威,但是,這並不能因此推論:所有與權威意見不符的東西就是正確的。


就好比,我見過很多為民科辯護的民科學者,他們會說:「你覺得我今天這套東西很不主流,很違反當前世界上學術界的共識。可是別忘了,曾經中古歐洲教廷也覺得哥白尼違反了他們的世界觀,也覺得伽利略違反了他們世界觀,也覺得布魯諾違反了當時社會的權威共識,甚至要把他活活燒死。」


話是如此,可是,這也不能夠倒推回來證明:所有被權威扼殺的理論就是對的。


曾經,中古歐洲宗教審判還審判過一些案例,有一些人想出了一個宇宙的藍圖和模型,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塊大奶酪,所有的星星就是奶酪裡穿過的洞。當時有人提出過這種說法,然後那個人也被燒死了。我們可以說由於他被燒死了,所以「宇宙是塊大奶酪」嗎?


無論如何,我覺得美國的民科,真的是很值得關注的,最近我特別感興趣的還不是「創造論」,而是出現的另一套說法,叫做「地平論」。


堅信「地平論」的人相信:地球不是圓的,而是平的。它不止是平的,而且還是宇宙中心。

一位地平說協會成員,在「地平說大會」上表演rap。來源:Vice News

如果硬要說「地球是平的」,很多東西都要被重新改變、重新挑戰,對不對?


對,然而他們都有解釋,比如他們會說,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是不可信的,他們這樣解釋地心引力:我們的地平面底下有一個「加速器」,不斷以9.8m/s^2的加速率令地平面加速,從而出現我們稱之為「地心引力」的效應。


以後有機會,我再和你聊一聊美國「民科」背後的更多故事。那些故事,其實不只是美國的,而是實實在在和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一種心態是相關的。

本期八分問答

(問答答案均在每期音頻末尾,

由於時長限制,本期問答請移步看理想App收聽)

 [本期提問者 | 松劃時代  我現在是一名大學生,我現在的一個小困惑。我之前非常喜歡林語堂先生的:目光放遠一點,你就不傷心了。可是我現在又看到錢鍾書先生的:目光放遠,萬事皆悲。我現在感動好迷茫,我都不知道誰對誰錯,因為這兩句話是非常矛盾的。不知道道長怎麼看?希望道長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如果你也有想問的問題,歡迎到看理想App《八分》欄目下留言提問。你們在App裡的提問和留言,道長都會看到的喲!

回顧往期<八分>:可在後臺回復【八分】,或點擊公眾號底部菜單欄

內容編輯:貓爺、提圖

音頻編輯:灰灰

轉載:請微信後臺回復「轉載」

商業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相關焦點

  • 【氫燃料電池車】汽車達人秀(34)氫燃料電池車的重生
    而「氫氣車」嚴格來說應該是叫「氫燃料電池車」,即在一輛以電力驅動的汽車為基礎,通過氫氣產生電能,從而驅動汽車行駛,而氫氣則保存在汽車的儲氣罐中,消耗的氫氣排放出乾淨的水,所以它也被看作為一種新能源的技術。
  • 真相|水氫汽車加水就能跑,背後的真相是……
    而氫和氧是可以燃燒的…… 視頻資料,建議wifi觀看:春生口裡的重要發明,叫「點水成油」:「在水裡點上幾滴,我研製的水基燃料母液,用筷子攪和攪和,劃根火柴往裡一扔,噗嗤一聲,火苗子騰騰的,直到水燒光了為止。這就叫點水成油。」
  • 電動汽車與氫燃料電池車對比
    但有很多人認為氫燃料電池車(FCEV)才是終極環保車。因為氫燃料電動汽車的電不是通過燃燒氫氣產生,而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反應生產電能,排放的是純淨水,沒有汙染物排放,而鋰電池本身具有一定汙染性,並且電動汽車(BEV)續航裡程短,充電慢等等問題,所以相信FCEV才是終極環保車。像這種BEV與FCEV誰是未來的討論很多,下面具體對比下BEV和FCEV的優缺點。
  • 氫燃料電池車如何進行氣密性檢測
    #13; 氫燃料電池車如何進行氣密性檢測
  • 水氫汽車?!青島的教授發聲:驅動車輛"只需水"行不通!
    5月24日,涉事企業青年汽車集團董事長龐青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稱,水氫燃料汽車技術已成熟,不會延緩南陽項目進程。並聲稱「事實擺在這裡,不是瞎編的」。龐青年稱,水氫燃料車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種特殊催化劑,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將水轉化成氫氣,最終實現「青年水氫燃料車」在不加油不充電只加水的狀態下,續航裡程超過500公裡,小轎車續航裡程可達1000公裡。
  • 豐田這臺車充氫5分鐘續航850km!電車在它面前就是「垃圾」
    ●Mirai技術特點:最主要的那就是「氫」在了解Mirai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氫燃料電池(Hydrogen Fuel Cell)是什麼,它並不是遙不可及的高深事物,從字面意義上解讀就是使用氫作為原料的電池。
  • 氫燃料電池車究竟如何?造價成本大揭秘!
    從油電混合,到純電,再到氫燃料電池,通往不同未來的分岔口展現在面前,我們該如何選擇?我想最終的答案是「氫」這一條光明但充滿坎坷的路。氫燃料電池雖然被稱為電池,但是它並不儲存電能,而是一種發電裝置。其根本原理是利用了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這一化學機制,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為汽車提供動力。
  • 汽車行業電動化「高潮迭起」,氫燃料電池是否還有後話?
    馬斯克說過比亞迪不行,比亞迪如今刀片電池做得風生水起,市值也超過6000億元;馬斯克嘲諷蔚來、理想、小鵬汽車,電動三兄弟現在也做的如火如荼;馬斯克還嘲諷過川普、比爾蓋茨、巴菲特、扎克伯格、美國科學院院士等等,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人物」。馬斯克又嘲諷氫燃料電池是垃圾,根據慣例,氫燃料電池即將崛起。
  • 以全新一代豐田MIRAI為例 看看氫燃料電池車是不是真正的未來?
    從過渡階段的混合動力車型,再到以電池組為載體直接補充電能,再到我們今天的主角氫燃料電池車,用其它介質生成電能。似乎每一種方案都有它的好處和劣勢,今天我就用最通俗簡潔的語言,以行業翹楚豐田MIRAI為背景、介紹一下氫燃料的電池車未來的可能性。
  • 小氫科技日本進口水素吸氫機和上海惠美醫療科技氫氧霧化機有什麼...
    氫健康從不為人知甚至被稱為"偽科學",到現在成為國家認可的三類醫療器械,進入武漢的ICU,此事件也是中國氫健康行業的裡程碑。那麼氫氣除了可以幫助病人緩解嚴重疾病,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作用呢,其實氫健健對我們健康人更有意義,它可以維持身體生態系統穩定預防疾病的發生,比如清除線粒體自由基,使免疫細胞活性增強;抗炎症維護血管彈性,抑制斑塊形成;維護腸胃益生菌活性改善腸胃疾病;加快酒精代謝保護肝臟;氫氣可以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保護大腦,消除腦疲勞改善睡眠;可以改善三高等代謝問題,尤其有助於血糖的穩定, 同時在抗衰老美容方面也非常受歡迎
  • 梁文道:我們應該感激貓
    梁文道:你說到這兒我就馬上想接著,就談貓其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對人那麼冷淡,它是有距離,但是它絕對是很親密的。馬未都:對,是。梁文道:也就這麼舔的,越來越短,頭都不用剃。你半夜會聽到它打呼嚕,就貼著你的頭睡。而且貓跟人在一起的時候,如果它信任你的話,你會覺得特別感恩。
  • 實拍上汽大通MAXUS EUNIQ7氫燃料電池車
    從大幾千元的老頭樂,到上百萬元豪華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度越來越高,但縱觀整個國內汽車市場,大家能選到的基本就是純電動新車、插電式混動新車或者增程式電動車,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款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下文簡稱為:EUNIQ 7)就不一樣,它搭載的是氫燃料電池,官方表示這款新車只要花3分鐘加氫,就能擁有605km的NEDC續航裡程表現
  • 梁文道x陳丹青:人類審美與機器時代的矛盾,還未真正解決
    這是因為,他們是在魏瑪這座城市寫下了那段時間國家所施行的憲法。 為什麼要在魏瑪立憲呢?因為這座城市在德國人心目中太神聖、太重要,它是歌德與席勒的城市,是李斯特的城市,是巴赫的城市——它代表著德國古典文化的精髓。 他們選擇這個地點,正是想要告訴整個德國以及全世界,今天的德國不再是過去那個好戰且想要不斷擴張的帝國了。
  • 你的「氫」是什麼顏色?
    >和通過可再生能源、核能電解水製取而成的「綠氫」。 這項技術日產氫量100千克,每天可以滿足20輛氫燃料電池車加注需求,氫氣純度達99.999%。項目計劃未來為白城市氫燃料電池公交提供高純度「綠氫」,環保和經濟效益顯著。
  • 水日話水:一氧化二氫惡作劇
    從字面意義上看,dihydrogen monoxide意指「兩個氫,一個氧」,與化學式一致。「一氧化」,雖然只是一個標準的化學術語,但「一氧化」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劇毒的一氧化碳。由於氫原子的不斷變化特性,水也可以被理解為氫氧化物(OH−)和水合氫(H3O+)的水溶液H2O。這使水既是酸,也是鹼,使其成為一種良好的溶劑。
  • 氫燃料電池新風口車成?新能源汽車最終的解決方案想說愛你並不容
    同時,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一時間,氫燃料電池逐漸成為眾多資本和企業的目標。氫燃料電池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清潔電池,隨著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最終解決趨勢。與許多儲能裝置相比,氫燃料電池更像是一種發電裝置。其主要工作原理是氫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進入陽極(負極)氧化成氫離子(質子)和電子。
  • 梁文道:賑災音樂為什麼不是好音樂?
    Bono、Bob Dylan和Rage Against the Machine之所以被視為有社會責任,而且還實際產生過社會影響的音樂人,不是他們義演的次數比誰都多,而是因為他們平常創作的歌曲裡就有草根的憂傷,公正缺失的憤怒,以及一份超出流行情歌的悲憫。」賑災音樂為什麼不是好音樂?
  • 量子力學為您揭秘:你的頭髮正在與空氣中的水「交換」氫
    《量子力學為您揭秘:你的頭髮正在與空氣中的水「交換」氫》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組成我們身體的大部分原子都是通過食物和飲水或者是通過呼吸進入我們的體內,並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的。在通常的理解下,它們都是通過化學反應,被我們的身體加以利用。
  • 梁文道 x 陳傳興:詩詞拯救了她,她復活了詩詞
    何為月,何為水,又何為手?前幾天,看理想邀請《掬水月在手》導演陳傳興與梁文道,這兩位多年摯友,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對談與剖析,聊了聊葉嘉瑩先生的人生、創作,詩詞的古今生命,以及導演陳傳興對這部影片,在文學、哲學意義上的深層解讀。我們整理成文字呈現予你,看看陳傳興是如何把這些經歷、意象和情感,一同「編織」進了這部電影裡。
  • 馬伯庸x梁文道:長安城是「怪獸」,小心被它吞噬
    就通過這樣的方式把這些知識點放到情節裡去,讓它跟情節融在一塊,這樣大家接受起來就相對比較容易了。梁文道:你是不是對這樣一些細節特別感興趣?今天很多人寫歷史小說,做這種歷史創作,往往是完全把一個今天的故事架構放在過去,這當然很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