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我的奮鬥》再版銷量暴增 德國境內掀起風暴

2021-02-07 國際在線



特別注釋版希特勒《我的奮鬥》自一年前上市以來,銷量數量激增,約85000本被售出。歐洲近期民粹主義抬頭嚴重,希特勒自轉的再度熱賣也引發了德國境內的擔憂情緒。


希特勒《我的奮鬥》


外媒稱,特別注釋版的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奮鬥》的德國出版商透露,《我的奮鬥》自一年前上市以來,銷量數量激增。約85000本德語版的納粹反猶宣言被售出。


BBC中文網報導,出版商魏爾辛說"銷售數字令我們震驚"。他也是慕尼黑現代歷史研究所(IfZ)的所長。一月底,現代歷史研究所將第六次印刷這版《 我的奮鬥 》。這本書包括了學者注釋的內容。


這版《我的奮鬥》1月底將第六次印刷,其中包括了學者的注釋。去年初第一次印刷的4千冊很快就全部售出。


新版本的《我的奮鬥》


同納粹時期的版本不同, 現代歷史研究所的《我的奮鬥》的封面是沒有圖案的白色,也沒有希特勒的肖像。德國禁止使用"卐"字和其他納粹標記。


自70年版權在2015年末到期並再版以來,該書一年內共售出8.5萬本,令出版商震驚。


《我的奮鬥》再版   目的是先發制人  


這本書裡充滿反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種族主義觀點,此書出版的八年之後,希特勒上臺。 他上臺後殘酷實施了書中的觀點,開始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與此同時,猶太人團體譴責出版這本書的決定。


《我的奮鬥》最早在1925年出版,受到德國人的狂熱追捧,在二戰結束前總共銷售了1200萬冊。德國在1945年戰敗以後,盟軍把此書的版權交給德國巴伐利亞州。


擁有版權的巴伐利亞地方政府禁止出版此書。根據德國法律,版權有效期為70年,這本書的版權在2016年1月1日失效。


歷史研究所所長魏爾辛


為了防止他人不負責任地散布這本書的內容,設在慕尼黑的出版社現代歷史研究所將這本書加入學者的注釋而再版。


所長魏爾辛說,他希望「聰明」的教師能夠用注釋版進行教學。他還提醒人們不要像上世紀50年代那樣認為「那場浩劫全是希特勒的錯」。


他還說,歷史研究所再版此書的部分原因是為了先發制人,趕在納粹同情者之前推出有學者注釋的版本以防誤導。


民粹主義抬頭  《我的奮鬥》熱銷引擔憂  


一位捷克青年在書店閱讀希特勒的《我的奮鬥》


歐洲近期民粹主義抬頭嚴重,希特勒自轉的再度熱賣也引發了德國境內的擔憂情緒。猶太人團體說,這本書令人們想起它激發邪惡的那段殘酷歷史。

  

慕尼黑和巴伐利亞上城猶太人社區中心的夏洛特· 克洛布勞赫說:「我實在不敢想像《我的奮鬥》這本書擺在書店櫥窗裡的樣子。我希望能以違反叛亂法而禁止它發行。」

  

然而,因為這本書並沒有在德國被禁,所以德國政府幾乎對它的發行無能為力。


德國司法部長海科·馬斯說:「很難以版權理由禁止這本書。不過,只要關係到仇恨犯罪,就可以追究。對將來與仇恨罪有關的刑事犯罪將會全面追究。」



一些國家把這本書列為禁書,包括奧地利和荷蘭。在以色列,這本書更是禁忌,只有刪節版本可供研究。一些以色列學者認為有必要提供完整版。


亞德瓦謝姆大屠殺國際研究所的丹·米奇曼說:「《我的奮鬥》是一本重要的書,因為希特勒花了很多時間去撰寫和潤色,其中有他的基本理念,有一些經過實施,有一些卻沒有。但是,即使沒有被實施的部分也很重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成長的背景。」


很多以色列人對此的態度是矛盾的。

  

耶路撒冷居民阿約·奧本海默說:「這很複雜。一方面《我的奮鬥》可能在世界上更廣泛地傳播這件事讓我感到不快,因為它的內容充滿仇恨。但是另一方面,控制言論幾乎不可能,我甚至不知道我們應不應該控制言論。」



編輯:逍遙君


相關焦點

  • 德國出版評論注釋版《我的奮鬥》
    納粹頭子希特勒的自傳《我的奮鬥》在德國被禁70年後,8日再次上市銷售,與德國民眾見面。但這次出版的不是原版自傳,而是增加了批判性評論的注釋版。  注釋版《我的奮鬥》出版在德國引發激烈爭議,支持者主張藉此戳穿希特勒的政治謊言,反對者則擔心「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希特勒宣揚的納粹思想可能死灰復燃。
  • 希特勒是如何歧視中國人的? | 短史記
    ……全世界由德國和中國共同管理。……對於日本,希特勒則由當初鄙視升級為後來的痛恨。」相信此類故事之人,顯然並未讀過完整的希特勒《我的奮鬥》一書。因為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希特勒只提及過一次中國人,而且用詞充滿了歧視。
  • 希特勒13個月的監獄生涯,是如何完成《我的奮鬥》的?
    希特勒13個月的監獄生涯,是如何完成《我的奮鬥》的?文/無計讀史在一戰結束後,希特勒有著強烈的民族情緒,而在1919年,他終於找到了與自己非常契合的德國工人黨,並且迅速加入其中。最初,希特勒在德國工人黨內部從事宣傳工作,不過很快,希特勒利用自己的政治才能很快就把這個政黨完全操弄在了自己的手中。
  • 《我的奮鬥》難看到納粹死忠粉都讀不下去,何以蠱惑千萬人
    事實上,這70年來他們從未再版這本書,他們保有版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別人無法出版,從而徹底封殺它。這本書,就是臭名昭著全球公認的大毒草——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拜仁州又稱巴伐利亞,是希特勒和納粹黨起家之處,希特勒正是在其首府慕尼黑髮動啤酒館暴動,寫作和出版了《我的奮鬥》。二戰勝利後,盟國一致同意徹底肅清納粹思想,《我的奮鬥》自然也在盟軍封殺清單上。
  • 希特勒是德國納粹頭子,可是德國人真的記恨他嗎?
    因為當時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除了損失了自己的國土,同樣也流失了一部分的人口,還有重要的礦產資源地以及將近一半的國家工業生產線。如此的一個結果造就當時德國境內的就業率非常低,很多家庭因為沒有工作只能靠政府的救濟來生存。而德國海外的殖民地也迅速被其他的幾個帝國瓜分,所以德國整體的生產資源也難以供給德國內部的需求。
  • 惡魔的崛起:希特勒是如何「重塑」德國的?
    原創 小畫君 中國畫報出版社希特勒在1925年的自傳《我的奮鬥》中,講述了自己從出生開始的生命歷程,這也是推動希特勒從1933年到1945年在德國進行獨裁統治的原因之一。命運之力精心安排了這一切——他說自己是命運選中來領導德國的人。
  • 聽說,希特勒回來了……
    當國內電視劇還在玩著穿越回清朝秦朝忙著跟各路太子王爺談情說愛卿卿我我,隔壁思密達國忙著靈魂穿越外星人穿越不亦樂乎的時候,遠方的德國銀一改世人心目中的高冷範
  • 希特勒不是德國人,卻為何能成為德國元首,受到「追捧」?
    提起希特勒,大家都會想到二戰,一場人類史上最大的人為災難。作為二戰發動者的希特勒的確有過人之處,但他對世界人民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不過關於希特勒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希特勒本來不是德國人,不過他卻成為了德國的統治者,這是怎麼回事呢?
  • 德國電影:希特勒回來了
    沒有他曾經的總理府並且發現德國現在被一個女人統治著希特勒慢慢摸索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註冊郵箱的時候,發現竟然有人敢用自己的名字與此同時,希特勒被電視節目製作人相中。他們認為他太「像」希特勒,所以開始邀他上節目。希特勒在節目中瞬間爆了。
  • 希特勒,曾經的終極惡魔,現在就是個笑話丨文化觀察
    有一本充滿黑色幽默的小說《看,誰回來了》,講了希特勒「穿越」到21世紀的種種奇遇,出版後贏得了德國市場的成功,這本小說正反映了德國的代際心態變化。正如歷史學者Klaus Casar Zehrer所說:「希特勒曾經是我們心中的終極惡魔。現在他是我們心中的終極傻X。」★從2016年1月1日起,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有望解禁。
  • 希特勒死後手上還剩多少兵力?德國真的打不贏了嗎?
    1939年,德國率先在歐洲燃燒起來了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軍隊以閃擊戰突襲了歐洲列國,使得歐洲大半領土在短時間內被德軍所佔據。在德國領土不斷擴大的同時,德軍人數也在不斷上漲。在波蘭戰場時,德國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二十萬。而到了法國,德軍人數就上漲到了二百五十萬人。等到德軍準備入侵巴巴羅薩的時候,德軍人數達到了五百五十萬,而這才是德軍一半的兵力。
  • 二戰希特勒屠殺500萬猶太人,那麼在德國的華人呢?真相別不信
    ,除了侵略很佔領其他國家之外,也會本國人種進行了清洗,這最為著名的就是猶太人大屠殺事件了,這本次屠殺中,希特勒因為個人的因素還有宗教信仰的問題,對於在本國的有色人種有著非常大的意見,所以給猶太人甩上了子虛烏有的罪名,最終500萬人倒在元首的命令下,那麼既然如此,當時處於德國境內的華人呢?
  • 希特勒在德國搞民粹,為何來自美國可口可樂沒被打倒?
    在這種背景下,納粹在德國境內大搞民族主義,很多非日耳曼人開辦的企業都遭到對付。 就拿最著名的DWM公司來說,它曾經是德國最大的軍火公司,一戰時期承包了德軍一半以上的彈藥產量,可DWM公司是由猶太人羅伊家族創立的,所以在納粹上臺後遭到重點針對,很快公司被拆分成數個部分,羅伊家族要麼死在集中營,要麼逃到美國。
  • 二戰德國屠殺猶太人,希特勒人種計劃中表示:中國人是特殊人種!
    在當時納粹德國根據希特勒的「人種計劃」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肆屠殺,在當時德國境內的猶太人幾乎被滅族了。而對於猶太人的罪惡和仇恨其實是有著淵源的。在基督教裡,耶穌幾乎是代表了一切,然後在《聖經》中,耶穌卻是被一個猶太人給釘到了十字架上,最後流血而死。而且那個時候,德國全國基本上是基督教徒的,對待猶太人德國便是很難得保持著友好。
  • 史話|德國喜劇片,惡搞「元首」希特勒
    :真正和最真實的希特勒》的影片在德國首映。這是第一部由德國本土製作的關於希特勒的諷刺喜劇片,以一種鬧劇的虛擬方式展現了希特勒在生命最後階段的日子,據稱影片的內容以前不少屬於內禁。執導該片的瑞士籍猶太裔導演丹尼·雷維(Dani Levy)希望這部電影遵循卓別林經典喜劇《大獨裁者》的傳統來嘲弄希特勒,為審視希特勒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
  •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蕩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曾在《我的奮鬥》中說他從他在維也納窮人中間的生活中,學到了日後需要知道的一切。
  • 死亡賦格:希特勒時期的德國音樂
    與之近似,施特勞斯的自我哲學,借貢特拉姆的話說就是「我心中的法決定我如何生活」,令他在希特勒的引誘面前喪失抵禦。納粹主義本身就是利己主義、虛無主義、憤世嫉俗、脫離道德基礎的唯美主義的產物。希特勒樂於扮演慷慨王子的角色:他對事有濃厚的興趣、發表有見地的評論、在他推崇的藝術家面前表示謙讓。這位德國之主在施特勞斯面前表現出謙恭的態度,讓施特勞斯受寵若驚。
  • 希特勒當了12年的德國元首,為何自殺前還是下士?原因太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法西斯黨和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都是依靠軍事政變而走上軍事擴張道路,德國的納粹頭子希特勒,卻是經過民選走上了臺前。從如今看,希特勒的演說極其荒誕,講述的無非是那套日耳曼血統第一的口號,為何數千萬德國人會將選票投給他呢?或許我們從一個細節就能夠看出來,那就是1933年開始,希特勒雖然當了十二年的德國元首,但是在自殺前,他卻依然是一名下士。
  • 以理性著稱的德國人,為何支持希特勒屠殺猶太人?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希特勒年輕時就廣泛地涉獵各種各樣的種族主義理論。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指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類文化,一切藝術、科學和科技果實,幾乎全是雅利安人的創造產物。」在書中,希特勒大罵猶太人是一個劣等民族,如同一種病毒,正在侵蝕著德國這個肌體。同時誇讚雅利安人是人類進化的頂點,是最先進的民族,雅利安人必將統治世界。
  • 希特勒自殺前下令毀掉德國,讓「人民」陪葬!這個設計師冒死抗命
    1943年7月,希特勒對隆美爾說:「假使普魯士民族打不贏這場戰爭,那就讓他們腐爛好了。因為優秀分子一定都死光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應該死得轟轟烈烈——這是歷史的要求。」困獸猶鬥的希特勒,要德國人民跟他一起垂死掙扎。「人民」只不過是希特勒實現宏偉藍圖的工具,如果元首的政治夢想隨著第三帝國的崩潰而破滅,那些活下來的德國人民對希特勒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