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平生塞外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他是慷慨悲壯的英雄,也是情感熾熱的詞人,他空有殺賊本領,報國豪情,卻一生寂寞。「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的辛棄疾,一生寫過多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豪邁詞篇,更是不乏「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委婉。但我今天想寫的,是稼軒先生另外一首充滿悲壯雄心的佳作——《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辛棄疾很特別的一首詞,通篇都在罵兒子,卻道出了千古至理
辛棄疾怎麼會要專門寫一首詞來罵大兒子呢?本詩詞有一個序,這當中辛棄疾早就介紹了原由。序中說:吾擬乞歸,犬子以田土未置止我,賦此罵之。就是說,辛棄疾的大兒子以家庭田土沒有購買為由,阻止辛棄疾罷官。事實上光看辛棄疾序中所言,便能解釋他怎麼會要罵大兒子了,還可以解釋本詩會受後代人共同認可的原因。《最高樓·吾衰矣》辛棄疾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閒飲酒,醉吟詩。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便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而在宋朝也有陸遊一生致力於收復中原,至死還告誡後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抱負,他們想要憑藉自己一身所學,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當然讀書人大都有自己的風骨,所以很多詩人總是仕途多坎坷。而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所介紹的這首詞,是來自「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這首詞被譽為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辛棄疾最大氣的一首詞,其中10字為千秋絕調,全宋詞僅此一首
自古以來,似乎唯有唐詩與宋詞值得後世稱道,其中,最不缺乏的就是豪邁霸氣的詩句:有詩仙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詩聖杜甫則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文天祥拍拍衣袖,"人生自古誰無死?
-
辛棄疾一首詞,短短44個字,便寫盡了人間愁苦,成為千古絕唱
——辛棄疾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人物,都說只有學好了詩才能做好詞,而辛棄疾卻是個例外,他詩寫得一塌糊塗上不得臺面,但其詞作才華卻是震古爍今的。在宋代那個詞人百花齊放的年代,辛棄疾不善於詩卻能成為詞壇領袖,成為豪放派的掌門人。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朝: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雪山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知道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唐朝和宋朝又是兩個相距最近的朝代,可以說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其實在以前,詞的地位是遠遠不及詩的,但是後人卻逐漸發現了宋詞所具有的魅力,於是便把它和唐詩列到一起了。我們也從小就了解了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首詞,是出自辛棄疾的,而且這首詞算是宋詞當中最讓人發「愁」的一首詞了,看完它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憂愁。這首詞就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辛棄疾最不豪放的一首詞,末尾1句是人生第3境界,人一生要讀一次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那唐詩如果是一座高峰的話,宋詞無疑是另一座高峰,縱觀整個宋朝,它其實與唐朝是比較相似,兩個朝代也相距不遠,很多的詩人在創作詩歌的同時,也都創作了大量的宋詞,而且裡面的一些句子,同樣的對於後世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
辛棄疾抒寫一首《清平樂》,僅46字,一氣呵成,道盡世間滄桑
認為最開始所學的「通順」,已經不需要了,小兒科,如今追求的是「華美」、「高級」。後者似乎才是我們評判文章好壞的標準。而對於真正有能力、會寫詩詞文章的古代文人墨客而言,他們更多秉承的,還是最初的標準,「簡潔」、「順暢」。如同千古大詞人辛棄疾,他的一首僅46字的《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就被不少後世人評價說,「語言流暢通順,可讀性強」、「句意連貫,詞境不絕」。
-
辛棄疾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
他便是和蘇軾齊名的辛棄疾,56歲的他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這首詞名為《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全文如下: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此,嘆汝於知已,真少恩哉。
-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
-
辛棄疾最棒的一首詞,暗藏玄機,梁啓超稱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家對於辛棄疾的了解一般都只是知道他是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 ,有"詞中之龍"之稱。但其實辛棄疾還是一位南宋的將領,辛棄疾的一生都在主張恢復國家統一,他的詩詞也多是流露出保家衛國的英雄主義精神。在辛棄疾留下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棒,暗藏玄機!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古代最霸氣的十首古詩詞,每一字每一句都讓人熱血沸騰!
蘇軾的風格偏向於飄逸瀟灑,大氣恢宏,不像辛棄疾那樣軍旅風十足。但蘇軾的這首密州出獵,卻盡顯霸氣,是宋詞中難得的佳作。蘇軾借用馮唐自北,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重用,可以上陣殺敵。天狼星暗指遼國和西夏。西北望,射天狼,在宋朝,這只是理想,在漢朝,這就是漢武帝一句話的事。 7、賀新郎——宋朝:辛棄疾 回首叫、雲飛風起。
-
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23歲那年,辛棄疾率眾起義,之後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耿京派辛棄疾南下,與朝庭聯繫,共同抗金。在辛棄疾離開的這段時間,義軍中起了變故,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張安國投敵。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極度憤怒,只率領了五十餘騎人馬殺入金營,生擒了張安國,將他帶回南宋朝庭問斬。辛棄疾此舉英勇無匹,舉國震動。
-
男兒到死心如鐵——最霸氣的十首古詩詞,一字一句都讓人熱血沸騰
蘇軾的風格偏向於飄逸瀟灑,大氣恢宏,不像辛棄疾那樣軍旅風十足。但蘇軾的這首密州出獵,卻盡顯霸氣,是宋詞中難得的佳作。蘇軾借用馮唐自北,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重用,可以上陣殺敵。天狼星暗指遼國和西夏。西北望,射天狼,在宋朝,這只是理想,在漢朝,這就是漢武帝一句話的事。7、賀新郎——宋朝:辛棄疾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通常在人們眼中,辛棄疾是一位慷慨豪放的詞人,也是一位威武生猛的英雄。其實,鐵骨硬漢辛棄疾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雖然他被歸為南宋豪放派代表詞人之一,但這不代表他就沒有其他風格的詞了。前幾天翻看辛稼軒的詞作,偶然發現了一首文筆十分婉約的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格外地唯美,韻味無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
辛棄疾最孤獨的一首詞,讓無數人流下了英雄淚
孤獨歷來是詩人們喜歡唱誦的情感,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再比如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然而我卻覺得,李白和王維這兩句詩都只是在思鄉和思親這種特定情境下的孤獨。這種孤獨每個人都會有,拋卻這個特殊背景,他們可能並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