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添來報名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身體瘦弱,性格孤僻,眼睛不敢看老師,一直躲在媽媽身後。作為一名老師,直覺告訴我:添添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孩子,需要多關注。
01 /
開學「見面禮」,束手無策
正式開學後,果然不出所料,我親眼目睹了添添的「與眾不同」:每天入園時,他都要上演「聲嘶力竭」的離別,媽媽抱著他,一到幼兒園門口,便邊哭邊對媽媽拳腳相踢,仿佛赴「刑場」一般。
我們把添添從媽媽手裡接過來後抱到座位上,他卻腳不願意著地,折騰了半天就是坐不上小椅子,無奈只能讓他癱坐在地上。誰知我剛一轉身,他就趴在地上朝門的方向爬,我把他抱起,他又趴下,腳始終不肯著地,就這樣一邊哭一邊爬,等他爬累了,我再抱起他,終於肯坐在椅子上安靜一會兒了。
他還不願意上廁所,小便都是坐在座位上尿。中午也不吃飯、不睡覺。好不容易到了放學時間,媽媽來接他,他才興奮起來。唉,回想這一天的情景,我們真的身心俱疲,卻又束手無策。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重複上演這一幕,我們好說歹說,就是沒效果。實在哭累了,他就一個人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坐椅子。集體活動時,他不說話,表情木訥;遊戲時,他獨自待在角落裡,手指不停地卷著衣角;開學兩個星期了,添添沒和同伴說過一句話。
難道是因為他初來乍到,一切對於他來說都很陌生?難道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所以不願和同伴交流、玩耍?
最頭疼的是不肯去廁所小便,然後尿在身上,有時遇到陰雨天,褲子都不夠換。添添給我們這樣的開學「見面禮」,實在承受不起啊!
02 /
通過家訪,尋求良方
帶著疑問和不甘,一天放學後我和添添媽媽進行了交流。我向媽媽反映了添添在園的情況後,媽媽說:「添添是二胎,生下來後一直是媽媽一個人帶,平時只和比他大兩歲的哥哥玩,幾乎不和外面的小朋友玩。添添脾氣很犟,什麼都得順著他,一不如意就哭。今天早上他坐在地上不肯上幼兒園,沒辦法我就陪他坐在地上半小時。後來還是不肯上幼兒園,是我強行把他抱過來的。」
我聽後,明白了添添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家庭教育缺失:一是添添的朋友圈只限於家庭成員,長期不和外界接觸,使他的性格孤僻,不願與同齡孩子交往;二是添添接觸最多的是媽媽,而媽媽太溺愛了,什麼都順著他,一有不順心,哭鬧就可達到目的。
於是,我向媽媽提出了建議:「有空多帶添添接觸同齡孩子,讓他學會與同伴交往。平時不能過分嬌慣孩子,當孩子沒有道理髮脾氣時,不能因孩子哭鬧而妥協。」媽媽點頭答應,表示願意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
接著,我又針對添添的家庭教育現狀,和配班老師商量對策:一是要鼓勵添添多結交新朋友,讓他儘快合群;二是要像媽媽一樣對添添多關注,讓他願意接近我們。
開學一個月後,我們的努力有了一點成果。添添每天雖然不願上幼兒園,但哭鬧的時間變短了;雖不願和同伴一起遊戲,但說兒歌時他會跟著說,老師一看他,他又低下頭不說了。最煩惱的還是每天小便在身上,我們仍然無法走進他的心靈。
和孩子們一起歌唱
03 /
被誤解後,不忘初心
一天晚上放學後,添添媽媽見添添又小便在身上,便對我說:「老師,以後在幼兒園添添不聽話,你們就打他、嚇他,我們這幾天在家他不聽話,我們也打的。」看來媽媽也知道著急了,我開玩笑地說:「家長可以打罵,老師可不會這樣做,別急,慢慢來,我們會和他溝通、交流。實在不行,我們會冷處理,等他平靜後再和他講道理,咱們共同配合,一起努力。」
誰知第二天晚上,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卻接到了添添媽媽給我發的微信。一張拍著添添臉蛋的照片,下面附著一句:「添添說是邵老師捏的!」
我一看心裡一驚:腦海裡反覆回想一天帶班的情景,像放電影一樣過了一遍又一遍,確實沒有捏過他的臉蛋呀。我的天哪,我這躺著中槍的概率也太高了吧!我怎麼就成了虐童的老師了呢?
我說:「會不會是添添不肯上幼兒園,故意說老師捏他的臉蛋呢?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兩位老師今天都沒有捏過添添的臉蛋。」「孩子不會說謊,她就是說是你捏的,我要投訴的。」添添媽媽的語氣很強硬。我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到幼兒園來查監控,投訴是要講究證據的,如果監控裡查不到我們捏添添的臉蛋,你要公開向我們道歉,不可以這樣隨便損害老師的名譽。」掛斷電話後,我真的是滿腹委屈,雖然添添的進步不大,但我們確實在努力啊,更不可能動手去傷害他,媽媽為什麼不分紅皂白地冤枉我呢?
後來仔細想了想,也許是媽媽覺得添添已經開學一個月了,還是不合群,是不是老師對他不好呢?於是就在孩子身上尋找「蛛絲馬跡」,一旦發現,就將它放大,讓老師引起重視。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解釋是多餘的,也是無用的,唯有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添添,讓他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才能消除媽媽的顧慮。
就這樣,我們每天依然從媽媽手裡熱情地接過添添,他不願意上廁所,我們就請班裡比他大一點的小朋友拉著他去。連續幾次後,每次上廁所時,我們只要說哪位小哥哥願意帶添添去上廁所,立刻就有許多小朋友舉手,於是大家輪流當「小哥哥」、「小姐姐」帶添添上廁所、玩遊戲。
漸漸地,添添不但合群了,還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再也不是「旁觀者」了,但他仍缺乏自信。怎樣培養添添的自信心呢?在平時的一日生活中,我留心觀察添添,哪怕是一瞬間發生的小事,或某一個簡單的動作,我都會放在心裡。
記得一次入廁時,不知哪個孩子撞了毛巾架,幾條白色的小毛巾掉到了地上,許多小朋友都從小毛巾邊走過,卻沒有誰將毛巾撿起來,更糟的是居然有一位小朋友一腳踩在了小毛巾上。這一切被添添看見了,他走過去撿起小毛巾,用手抖了抖,拍了拍,把小毛巾放回原處掛好。我看到後,立即走過去,摸摸他的小腦袋說:「你真棒,做得真好,老師喜歡你。」他開心地笑了,接著我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他,當孩子們把讚許的目光投向添添時,我看到添添羞澀地笑了。
漸漸地,添添和我們走近了,早上來他會主動問好,集體活動中偶爾也會大膽舉手回答問題。尤其在美術活動中,添添的畫塗色均勻、布局合理,經常獲得同伴的稱讚。區域遊戲時也能與同伴合作、分享玩具。看到越來越自信的添添,我們心裡真的非常欣慰。
「添添轉變記」歷時兩個學期,現在添添已上中班了,添添媽媽有時會在微信上主動和我們交流添添的進步,說添添每天都鬧著要上幼兒園,還能把幼兒園學到的內容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媽媽每晚來接添添時,都笑容滿面,看我們的眼神也變了,眼裡充滿著對我們的信任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