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每個班都有這樣令人頭疼的孩子,該如何是好?

2021-01-09 幼兒園設計中心

添添來報名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身體瘦弱,性格孤僻,眼睛不敢看老師,一直躲在媽媽身後。作為一名老師,直覺告訴我:添添是一個有點特別的孩子,需要多關注。

01 /

開學「見面禮」,束手無策

正式開學後,果然不出所料,我親眼目睹了添添的「與眾不同」:每天入園時,他都要上演「聲嘶力竭」的離別,媽媽抱著他,一到幼兒園門口,便邊哭邊對媽媽拳腳相踢,仿佛赴「刑場」一般。

我們把添添從媽媽手裡接過來後抱到座位上,他卻腳不願意著地,折騰了半天就是坐不上小椅子,無奈只能讓他癱坐在地上。誰知我剛一轉身,他就趴在地上朝門的方向爬,我把他抱起,他又趴下,腳始終不肯著地,就這樣一邊哭一邊爬,等他爬累了,我再抱起他,終於肯坐在椅子上安靜一會兒了。

他還不願意上廁所,小便都是坐在座位上尿。中午也不吃飯、不睡覺。好不容易到了放學時間,媽媽來接他,他才興奮起來。唉,回想這一天的情景,我們真的身心俱疲,卻又束手無策。

接下來的幾天都是重複上演這一幕,我們好說歹說,就是沒效果。實在哭累了,他就一個人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坐椅子。集體活動時,他不說話,表情木訥;遊戲時,他獨自待在角落裡,手指不停地卷著衣角;開學兩個星期了,添添沒和同伴說過一句話。

難道是因為他初來乍到,一切對於他來說都很陌生?難道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所以不願和同伴交流、玩耍?

最頭疼的是不肯去廁所小便,然後尿在身上,有時遇到陰雨天,褲子都不夠換。添添給我們這樣的開學「見面禮」,實在承受不起啊!

02 /

通過家訪,尋求良方

帶著疑問和不甘,一天放學後我和添添媽媽進行了交流。我向媽媽反映了添添在園的情況後,媽媽說:「添添是二胎,生下來後一直是媽媽一個人帶,平時只和比他大兩歲的哥哥玩,幾乎不和外面的小朋友玩。添添脾氣很犟,什麼都得順著他,一不如意就哭。今天早上他坐在地上不肯上幼兒園,沒辦法我就陪他坐在地上半小時。後來還是不肯上幼兒園,是我強行把他抱過來的。」

我聽後,明白了添添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家庭教育缺失:一是添添的朋友圈只限於家庭成員,長期不和外界接觸,使他的性格孤僻,不願與同齡孩子交往;二是添添接觸最多的是媽媽,而媽媽太溺愛了,什麼都順著他,一有不順心,哭鬧就可達到目的。

於是,我向媽媽提出了建議:「有空多帶添添接觸同齡孩子,讓他學會與同伴交往。平時不能過分嬌慣孩子,當孩子沒有道理髮脾氣時,不能因孩子哭鬧而妥協。」媽媽點頭答應,表示願意配合老師教育好孩子。

接著,我又針對添添的家庭教育現狀,和配班老師商量對策:一是要鼓勵添添多結交新朋友,讓他儘快合群;二是要像媽媽一樣對添添多關注,讓他願意接近我們。

開學一個月後,我們的努力有了一點成果。添添每天雖然不願上幼兒園,但哭鬧的時間變短了;雖不願和同伴一起遊戲,但說兒歌時他會跟著說,老師一看他,他又低下頭不說了。最煩惱的還是每天小便在身上,我們仍然無法走進他的心靈。

和孩子們一起歌唱

03 /

被誤解後,不忘初心

一天晚上放學後,添添媽媽見添添又小便在身上,便對我說:「老師,以後在幼兒園添添不聽話,你們就打他、嚇他,我們這幾天在家他不聽話,我們也打的。」看來媽媽也知道著急了,我開玩笑地說:「家長可以打罵,老師可不會這樣做,別急,慢慢來,我們會和他溝通、交流。實在不行,我們會冷處理,等他平靜後再和他講道理,咱們共同配合,一起努力。」

誰知第二天晚上,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卻接到了添添媽媽給我發的微信。一張拍著添添臉蛋的照片,下面附著一句:「添添說是邵老師捏的!」

我一看心裡一驚:腦海裡反覆回想一天帶班的情景,像放電影一樣過了一遍又一遍,確實沒有捏過他的臉蛋呀。我的天哪,我這躺著中槍的概率也太高了吧!我怎麼就成了虐童的老師了呢?

我說:「會不會是添添不肯上幼兒園,故意說老師捏他的臉蛋呢?我可以向你保證,我們兩位老師今天都沒有捏過添添的臉蛋。」「孩子不會說謊,她就是說是你捏的,我要投訴的。」添添媽媽的語氣很強硬。我說:「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到幼兒園來查監控,投訴是要講究證據的,如果監控裡查不到我們捏添添的臉蛋,你要公開向我們道歉,不可以這樣隨便損害老師的名譽。」掛斷電話後,我真的是滿腹委屈,雖然添添的進步不大,但我們確實在努力啊,更不可能動手去傷害他,媽媽為什麼不分紅皂白地冤枉我呢?

後來仔細想了想,也許是媽媽覺得添添已經開學一個月了,還是不合群,是不是老師對他不好呢?於是就在孩子身上尋找「蛛絲馬跡」,一旦發現,就將它放大,讓老師引起重視。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解釋是多餘的,也是無用的,唯有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添添,讓他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才能消除媽媽的顧慮。

就這樣,我們每天依然從媽媽手裡熱情地接過添添,他不願意上廁所,我們就請班裡比他大一點的小朋友拉著他去。連續幾次後,每次上廁所時,我們只要說哪位小哥哥願意帶添添去上廁所,立刻就有許多小朋友舉手,於是大家輪流當「小哥哥」、「小姐姐」帶添添上廁所、玩遊戲。

漸漸地,添添不但合群了,還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再也不是「旁觀者」了,但他仍缺乏自信。怎樣培養添添的自信心呢?在平時的一日生活中,我留心觀察添添,哪怕是一瞬間發生的小事,或某一個簡單的動作,我都會放在心裡。

記得一次入廁時,不知哪個孩子撞了毛巾架,幾條白色的小毛巾掉到了地上,許多小朋友都從小毛巾邊走過,卻沒有誰將毛巾撿起來,更糟的是居然有一位小朋友一腳踩在了小毛巾上。這一切被添添看見了,他走過去撿起小毛巾,用手抖了抖,拍了拍,把小毛巾放回原處掛好。我看到後,立即走過去,摸摸他的小腦袋說:「你真棒,做得真好,老師喜歡你。」他開心地笑了,接著我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揚他,當孩子們把讚許的目光投向添添時,我看到添添羞澀地笑了。

漸漸地,添添和我們走近了,早上來他會主動問好,集體活動中偶爾也會大膽舉手回答問題。尤其在美術活動中,添添的畫塗色均勻、布局合理,經常獲得同伴的稱讚。區域遊戲時也能與同伴合作、分享玩具。看到越來越自信的添添,我們心裡真的非常欣慰。 

「添添轉變記」歷時兩個學期,現在添添已上中班了,添添媽媽有時會在微信上主動和我們交流添添的進步,說添添每天都鬧著要上幼兒園,還能把幼兒園學到的內容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媽媽每晚來接添添時,都笑容滿面,看我們的眼神也變了,眼裡充滿著對我們的信任和感激。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扎小辮」,回家後孩子說「頭疼」,老師:矯情
    特別是現在年輕人工作比較忙,很多寶媽反映說,有時候早上連給孩子梳頭的時間都沒有,為此很多老師看到孩子蓬頭垢面地來到學校,都會主動幫助寶寶扎個漂亮小辮,更有一些心靈手巧的老師會為孩子設計特色的髮型。原來王老師班上有幾個女孩子頭髮比較長,每天來上學時家長都是應付性地扎一下,使寶寶看起來一點都不利索,課間做遊戲的時候,頭髮也成了累贅。為此王老師會利用課餘時間幫助孩子重新弄一下,有時候還會刻意做個新造型,一直以來家長對此都非常滿意。
  • 幼兒園期間要不要報興趣班?李玫瑾教授給出忠告,這是在害孩子
    現在的孩子壓力比大人工作壓力都大,除了日常的學習之外,還有各種的興趣班,課外輔導班。我曾經見過鄰居家的孩子,還在三年級的時候就背上了大書包,直接把孩子「壓塌」了,而且每周末都能聽到孩子從興趣班回來的聲音。這股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明顯在向 年紀小的孩子襲來。讓我們有孩子的家長瑟瑟發抖。
  • 接手一個令人頭疼的班,這場考試我該如何過關?
    「你怎麼接這個班啊?」成了同事和我見面時的問候語。是啊,怎麼接這個班呢?這個班的班風有較大問題,學生和老師有著嚴重的對立情緒,成績與平行班相差8分,而且換了好幾個班主任,我是他們的第六任班主任。家長也很有情緒,報名的時候,家長當面質問我為什麼又換班主任?有的家長沒有報名就把孩子帶走了,說是有事情,我心裡很清楚,他們是想活動活動換一個班。
  • 為啥家長一說去上幼兒園,孩子就又哭又鬧?主要與4個原因有關
    幼兒園作為孩子從家庭生活到正式校園生活的銜接,對於每個小朋友來說都十分的關鍵和重要。因此,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也成了不少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 可幼兒園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標準,孩子在裡面並不如在家那般自在,因此,從步入幼兒園時上演的「苦情戲」,到上幼兒園一段時間後,孩子出現的厭學情緒都是在所難免的。
  •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家長千萬不能這樣做,否則後果很嚴重!
    就好像今天我們想要說的,孩子不愛學習父母該如何是好?對於學習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覺得很頭疼。孩子不喜歡學習,只愛玩,特別是剛剛進入小學狀態的一年級,二年級的小孩子。可以說,這個時段的孩子根本都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很多的孩子都還處於在幼兒園的狀態。這樣除了父母的頭疼外,甚至連老師也覺得頭疼。現在大多的狀態情況就是孩子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因為他們的學習不集中。
  • 幼兒園的老師結婚,就怕家長群冒出這種「戲精」家長!
    現在上到初中高中,下到小學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家長群。其實家長們待在家長群最怕的不是老師布置作業,也不是老師批評孩子哪裡有了什麼問題,最怕的是老師結婚或者有什麼喜事,更怕的是有些「戲精」家長跳出來拍馬屁。
  • 宸晨辰,幼兒園一個班的孩子近半名字讀音相同愁煞人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家長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又只有1個,那麼在孩子取名的時候常常會有父母雙方的姓都放進去的需求,某種程度上緩和了家庭的矛盾。  也有家長反映,選擇取雙名,只是因為單名容易和別人重名。不過眼下的情況,即使取了單名也不用怕重名,因為音同字不同嘛。
  • 幼兒園老師結婚,家長該隨禮嗎?一流父母這樣做,值得借鑑
    雖然她說只是想讓「小寶貝」們見證她的幸福,順便尋找兩個小花童,孩子當然是一百個願意,天生喜歡熱鬧。可去參加婚禮,隨禮就是一個問題,不去不合適,去了又很鬧心,讓小劉鬱悶不已,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幼兒園老師結婚,家長該隨禮嗎?
  • 無力的時候該如何是好?
    昨天凌晨演員劉濤發布微博:當感到無力的時候,是該思考?該停泊?該逃避?還是該如何是好?如果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開自己的內心,只發現,也許努力到最後,我的與眾不同也只是因為有勇氣。拋開劉濤不談,我們也應該想一下,當自己感到無力的時候又該如何是好?常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似乎面對生活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只是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不同罷了,每個人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是主角,都有愛恨情仇,都嘗遍了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幼兒園口才班都學什麼
    幼兒園口才班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基礎訓練、詩歌及繞口令練習、主持、演講等。1.語言基礎訓練。3至4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這一階段如果有針對性地讓兒童接受發聲訓練、語言學習,效果是最好的。通過幼兒園口才班的學習,能夠讓兒童掌握正確的發音方式,提升兒童口語語感,對於將來上小學後的語文學習,幫助非常大。2.詩歌及繞口令練習。幼兒園口才班學習,通常都有大量的詩歌及繞口令練習。詩歌和繞口令的主要特點就是朗朗上口,兒童容易感興趣。幼兒園口才班選擇的詩歌和繞口令,通常都是精心挑選的,能夠讓兒童感受語文之美。
  • 還未上小學,一年級知識就學會了,鄭州家長:孩子該上學前班嗎?
    為此,她也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去上學前班,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連日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多家社會培訓機構和幼兒園,與專業人士、家長和學校老師探討,了解了學前班的「套路」,從家長口中得知了學前班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 每個班都有幾個「傻孩子」,大多是4個類型,換個方式就可能逆襲
    俗話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在衡水中學這樣的地方,同樣有「差生」。在每個班級裡,有學霸就有學渣,而且有個別一兩個孩子,是學渣中的學渣,在老師眼裡,他們是不值得關注的「傻孩子」,在同學們眼中,他們是「邊緣人」,甚至在家長眼中,他們也早已被放棄。
  • 只想保護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曾看過一段戳痛內心的小視頻,主持人讓媽媽和孩子分別互相打分,滿分10分,每個家長都很謹慎地思考,給出一個相對準確的分值,最後8分、7分、9分……各不相同,而當孩子給媽媽打分時,一個個孩子堅定地打出「10分、10分、10分……」當媽媽們看到孩子們的表現時,每個人都熱淚盈眶。不得不說,孩子們是用一顆柔軟且包容的心為媽媽們上了一課。
  • 孩子在幼兒園該不該學習拼音?家長怎樣幫孩子提升拼音水平?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有必要學習拼音嗎?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玩玩鬧鬧就可以了,沒必要學拼音。如果學會了以後,發現拼音課內容都會,肯定不會專心聽課了,反而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有的家長沒這麼樂觀。一位家長這樣說:「班上大部分孩子提前學了拼音,萬一小學老師看那麼多的小朋友有拼音基礎,就會加快學習進度,我的孩子不就落後了嗎?」到底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要不要學習拼音呢?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其實,孩子如果在幼園階段能熟練掌握拼音,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是利大於弊的。
  • 環創不費事卻很好看,還是孩子做的?這家幼兒園有點意思丨走進幼兒園
    我立刻說:「不用,我好喜歡這樣充滿生活氣息的樣子。」是呀,這便是幼兒園該有的溫暖樣子。不過,「溫暖」只是安師大附幼展現給我的眾多美好的其中一面而已。溫暖、美麗、好玩、細膩.我想用更多美好的詞語去形容這家幼兒園。所以,讓我們走進這家幼兒園,一探究竟。特別鳴謝雖然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環境不應該只以「好不好看」來度量。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和3歲相比,4歲上學有這些優勢
    估計家長對孩子三四歲上幼兒園有著不同意見,一些父母想他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選擇會比別人更早開始邁入校園。然而,一些家長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們認為三歲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還很不成熟,基本上什麼都不知道,讓他們上幼兒園有什麼用?那麼,哪一個更有說服力呢?楊女士最近很鬱悶,因為三歲的兒子被幼兒園退學了。
  • 4歲女孩被幼兒園勸退,只因早晨一句「問候」,老師頭疼:想辭職
    她女兒今年9月份去了小區附近的幼兒園上學,孩子適應能力挺好的,送到學校沒有大哭大鬧,張姐剛開始還特別高興。不料前兩天發生了一件大事,張姐前腳剛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腳就接到班主任老師的電話,讓她把孩子接回家,甚至有勸退的意思。
  • 孩子在幼兒園被別人打了,到底該怎麼處理?
    朋友說起了他們家小哥哥在幼兒園的故事。小哥哥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回家說:「媽媽,今天誰誰誰沒打我。」剛開始朋友沒在意,後面反應過來就有點崩潰:「誰誰誰沒打」,感情孩子每天都在幼兒園被人打。於是就跟孩子說:「明天如果他打你,你就打他。」第二天上幼兒園之前各種囑咐,模擬如何應對被打。沒想到第二天放學,朋友去接孩子,發現孩子眼睛哭的紅腫。
  • 告訴孩子,上幼兒園是他的責任—3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有個適應的過程,特別是那些從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孩子,想第一天就快快樂樂的上幼兒園是不太可能的,要讓孩子愛上幼兒園,父母是需要動動腦筋的。作為家長,千萬不能採取強制手段,要顧及孩子的感受,慢慢引導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試試這幾招,也許能幫助家長和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適應期。
  • 史上最貴iPhone發布,每個孩子都該有一臺!
    小幫主認為,每個孩子都應有一臺iPhone,孩子們可千萬別想多了~小幫主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如果老師說某某孩子調皮欺負同學,多半都是男孩子欺負女孩子。現在有意思的是,搶玩具的往往是個氣勢洶洶的女孩子,那個哭哭啼啼跟老師告狀的成了男孩子。更有趣的是,幼兒園開設興趣班,女孩子選跆拳道的比報名舞蹈班的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