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殺死一隻知更鳥》:如何在矛盾與痛苦中獲得成長?

2020-12-25 嗎嘍

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後就會發現。---哈珀·李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的經典作品,該書曾獲得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這本書據說是以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美國南部的小鎮為背景,作者的鄰居朋友卡坡蒂為原型,雖然故事題材涉及種族不平等與強暴等嚴肅議題,但文風溫暖風趣,富有濃厚成長意味。

這本書簡單來說,以知更鳥,即沒有做過壞事卻要被殺死的無辜的人為引線,6歲小女孩為敘述角度,他的律師父親,哥哥,玩伴迪兒,怪人阿德利,為主的人物角色展開的一系列傳聞與事實,堅強和軟弱,正義和邪惡的故事,他們在痛苦和矛盾中艱難的撥開了生活的重重迷霧,見證了人性的汙穢和光輝,理解了真相的殘忍和無奈,也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和真情。

細讀這本書後,引發了內心的思考,作者通過接地氣的語法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人們對惡的反抗,更重要的是展現一個人的成長價值意義,面對困難和矛盾時的心智升華。

今天,就用書中6歲女孩的敘述角度,來解讀《殺死一隻知更鳥》的背後思考:如何在矛盾與痛苦中獲得成長?

01

成長定義:認清生活後,仍然熱愛生活。

《殺死一隻知更鳥》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斯庫特、傑姆、迪爾三個孩子在梅科姆鎮的生活,圍繞著對怪人拉德利的強烈好奇、害怕心理,以第一人稱勾勒出一個孩童的世界,洋溢著童真童趣。

第二部分:以父親阿迪克斯為黑人湯姆魯賓遜辯護的案件為中心。黑人湯姆·魯濱遜,被控強姦一位白人少女馬耶拉·尤厄爾,阿蒂克斯被法院指定為辯護人。雖然許多梅科姆鎮人表示反對,但阿蒂克斯同意為湯姆辯護,有的孩子因阿蒂克斯而嘲笑他的孩子傑姆和斯庫特,稱他們的父親是「愛黑鬼的傢伙」。斯庫特甚至被挑釁為她父親的榮譽而打架,而父親告訴他別這麼做。

阿蒂克斯在百般努力下,還是沒有挽回黑人魯濱遜的案子,整個案件審理經旁觀的孩子傑姆,看到社會環境底層思想的「惡」,社會的不公平,好人也會被害死的真相,內心埋下了陰影。

面對傑姆焦灼痛苦的情緒時,他沒有說教,表示理解,並告訴擔心傑姆的斯庫特,:「傑姆在努力忘掉一些事情,可實際上只是暫時放在一邊。等過一段時間,她可以重新思考,能把事情梳理清楚。等她可以冷靜思考問題時,就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接下來,傑姆和斯庫特也很快的在事件平息後,恢復過來,開始新的生活。

看完小說最後一章,發現孩子的引導者阿蒂克斯也在經受事件的煎熬,不外乎一個孩子接納思考掙扎的過程。就如小說序言說的那樣:

每個律師都曾是個孩子

只是說,經歷了各種案件後,看清事情背後的真相後,仍然選擇熱愛生活。即使有人連他的孩子都能下毒手時,他也能在洶湧漆黑的夜裡對孩子說:「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後。

所以傑姆和斯庫特童年成長雖有困難卻快樂不失真。

我們的生活環境也一樣,總會看到各種的事情背面,產生矛盾和痛苦情緒。如果一心埋怨,消極應對,不僅改變不了現狀,生活動力也會失去。相反的,面對生活中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心態,就如阿蒂克斯那樣,面對環境困頓,初心不改,身教力行,積極傳遞能量。

積極面對生活的阿蒂克斯也得到生活回饋。成長為正直的律師,受人愛戴;他的孩子傑姆和斯科特在他的影響下走向成熟,有了世俗的判斷,對生命悲憫,勇敢面對世界。

就如羅曼羅蘭說的,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02

成長的方向:堅守內心最深的渴望

《殺死一隻知更鳥》的高潮部分,從阿蒂克斯覺得為黑人辯護開始。他的孩子以及他的生活受到各式的威脅。

阿蒂克斯首先是遭到妹妹的極力反對,家族人表示給黑人辯護是給家族蒙羞,他沒有過多的辯解。鎮上的鄰居時常冷嘲熱諷,甚至暗中對其進行武力威脅,幸而在傑姆和斯科特及時趕到用童真感化了對手,得以化險為夷。

面對孩子的疑問,他告訴孩子「不能因為我們在此之前已經失敗了一百年,就認為我們沒有理由去爭取勝利」。面對因孩子黑人辯護事件遭到同學語言暴力;阿蒂克斯依然十分紳士來應對一切問題,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尊重和勇敢。

也就是在一次次的被質疑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阿蒂克他內心最深的渴望,飽滿而又力量。

尊重勇敢: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保持正義:在種族歧視深入人心,不歧視就會成為異類的小鎮裡,阿蒂克斯仍然可以用「人人生來平等」來對待每一個人。

真誠善良:永遠都不要從別人口裡去認識一個人,不要相信流言蜚語,直到你親自去接觸他的時候,才能夠看清事實。

這是他作為父親、律師、內心最想要成為的樣子,他堅守了,也成長了。

堅守自己內心最深的情愫,就不會輕易因為別人的一句謾罵讓你暴跳如雷,硬要爭個勝出,而是在非議中仍能堅守自己的原則,在眾人皆醉時清晰地看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正確。

曾幾何時,我們會不會經歷了一些事後,忘了我是誰?

《伽摩羅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佛到了一個村莊,村民就告訴他很苦惱。釋迦牟尼佛問,為什麼苦惱呢?村民說,村子裡來過很多導師,每個人都教導我們,但是他們講的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我們糊塗了,不知道哪個對哪個錯。

佛陀給村民們的教誨,不要被流言,傳說,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可單依據宗教典籍的權威,不可單靠論理或推測,不要迷信於書本、權威,甚至自己的老師。聽到任何話,你們要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對你有益的就吸收,跟你不相干的就放掉,做回你自己。

就像面對生活節奏快信息爆炸的今天,實屬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面對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現狀,更要堅守內心本真,儘自己所能為世界點亮一絲光。

聽從自己本心,呵護自己本心,不管怎麼樣,無論我們走到哪裡,走的多遠,都別忘了,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出發。

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在矛盾和痛苦中獲得成長?

03

如何在矛盾和痛苦中獲得成長?

《殺死一隻知更鳥》作為一本豆瓣9.2高分的經典著作,律師一家人在種族歧視語言暴力下始終堅持正義,寬容,善良的信念讓我動容。

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下,也有很多人保持著這樣的品質。在自己的生命裡,用正向的行動努力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

面對生活的矛盾和痛苦,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①擁有獨立的人格。

書中對於律師阿蒂克斯的評價:

在家裡和在外面一樣。

就是他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言行一致。

在對待孩子和教育孩子時也一樣,允許他們做自己,有自己的特質,不限制他們個人發展。不會女兒必須穿裙子裝淑女,可以和男孩瘋玩。

面對女兒說髒話,沒有批評女兒,選擇適度的指點,他認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自己發現說髒活的壞處然後主動改正,過多的指責反而可能導致逆反心理。當兒子面對冤案憤怒,而不相信善念時,不強制要求。

那我們自己的人格呢?對工作生活家庭社會又有怎樣初心?這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去思考的。

②有原則,底線。

在面對種族歧視時,不從眾,當鎮上白人們不喜歡,家族人不允許他為黑人辯護時,他專注自己內心聲音。

他說湯姆魯濱遜的案子,它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人的良心和道義的本質,如果我不去幫助這個人,我就再也沒臉上教堂去禮拜上帝了。

在我能和別人過得去之前,我首先要和自己過得去。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是人的良心。

哪裡有人,哪裡就有江湖,過去如此現在也一樣。生活總會有諸多的不容易,容易被別人影響,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我們是出淤泥而不染,還是千萬別掉進泥潭裡,拔不出來。

③內心充滿愛,保持同理心。

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等你最終了解他們之後就會發現。

小說的最後,父親對女兒說的那句話。

故事的開頭,鎮上散布著關於怪人阿德利的"惡習",20多年不出門的他令人生畏。孩子們則利用謠言編造了各種故事,推測背後隱藏的玄機,並設計一個計劃引他出門。

在此期間,阿蒂克斯引導孩子保持同理心,之後拉德利家外的樹上常有神秘人給他們留小禮物,向孩子們示好。當孩子們被惡意襲擊時,神秘人出現救了孩子們。

而這個神秘人就是怪人阿德利。

就如文中所說,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鑽進他的皮膚裡,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將心比心之後,真情也得到了回報。

成長是我們一生的話題。「醜小鴨」在排擠與嘲笑中不懈追求,終於成為美麗的天鵝;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刻 」中,懂得了愛國的真諦;《 城南舊事》裡英子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以後,變得懂事、獨立。願我們在困難逆境中學會成長,長成自己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表面看來,梅科姆主動親吻湯姆,隨後為了白人的榮譽,反過來誣陷湯姆,是一個「邪惡十足」的人。但梅科姆,其實也是一隻充滿矛盾的「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梅科姆幼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父親是一個喜歡打罵孩子,嗜酒如命的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受過任何正規的教育。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比如美國著名黑人女小說家莫裡森的作品《秀拉》,喬安娜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藍知更鳥的希望》,以及今天所要講到的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都用「知更鳥」意象隱喻美好、善良和希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1960年發表,1961年獲得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三千萬冊。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甚至,在曾經的一次民意投票中,它以壓倒性的票數超過《聖經》,成為「最具啟示意義的書」。這本書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被媒體盛讚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成長小說之一」。而這本書的作者哈珀·李更是憑藉此書獲得了普利茲小說獎,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
  • 經典解析 《殺死一隻知更鳥》
    今晚我們看電影不久前美國作家哈珀·李在家中去世,她的名作《殺死一直知更鳥》曾打動全球萬千書迷的心。
  • 文摘|《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摘《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理解一件事很難,理解不同族群很難,理解正義也很難,不是一天的事,不是打一架的事,不是詛咒宣洩情緒的事,它是隱忍,它是等候,它是讓更多事實呈現。如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人不同對待,如何換位思考談不同和尊重:1.「有些人吃飯習慣和我們不一樣,可是你不能因為這個在飯桌上給人家當面提出來。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殺死一隻知更鳥》同時也是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哈伯·李的父親也曾為兩個黑人打過官司,那兩個黑人被誣陷殺了人,但最終的結果,兩個黑人被判了絞刑,而哈伯·李的父親,從此以後再也不做律師了。
  • 《殺死一隻知更鳥》:歷史意境的背後,隱藏著3點成長啟示
    在惋惜、感慨之餘,讓我聯想到《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怪人拉德利,拉德利做為一個十幾年足不出戶的怪人,在緊要關頭卻走出家門捨身救人,傻子和他一樣都是勇敢而善良的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長篇小說,1961年獲普利茲文學獎,在世界範圍內銷售3000萬冊。豆瓣評分9.2分。
  • 圖像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勇敢與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你們打下多少只冠藍鴉都沒問題,但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知更鳥只會唱歌給人們聽,它們不會糟蹋花園,不會在玉米穗倉庫築巢,什麼壞事也不會幹,只會盡情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圖像小說極大程度地保留小說原著中的心理及對話描寫,我們所熟知的那些經典情節和橋段,在繪者福德姆溫情且細膩的詮釋之下,讓情景逐一重現,不得不說,圖像小說這樣的閱讀形式是非常直觀且具有視覺衝擊力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父親為迷茫的父母提供了一本教育說明書
    當想著與家庭教育相關的書時,我想到了《殺死一隻知更鳥》,也許是它的名字翻譯的奇特,也許是書中的父親這位平民英雄很偉大,也許是被它描述的故事在心底打下了烙印。英文原版《To Killa Mockingbird》譯林出版社中文紀念版《殺死一隻知更鳥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殺死一隻知更鳥丨附資源
    豆瓣評分8.5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亦不要去傷害一個善良的人
  • 什麼是勇敢 薦書《殺死一隻知更鳥》
    這不僅因為每個人受教育程度,也與成長背景、社會背景、職業背景皆不同有關,視角不同,汲取書中的養分也不一樣。但經典名著,終是書中的最精華部分應該可以滋養每個時代、每個人。如果讀者能真正觸碰到作者的內心,那將是最好的解讀。本次推薦是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內容非常精彩,書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芒至今影響著美國以致全世界。
  • 當獵槍在手,你會選擇《殺死一隻知更鳥》嗎?
    鄙人不才,願意和大家分享並探討閱讀此書過程中獲得的種種感動,在進入正文之前,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以下幾個問題:1、什麼是公平,如何達到?2、什麼是真正的教養?3、什麼是真正的勇敢?06 思考最後,我們再來討論這本書的題目,為什麼叫做「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是一種小型鳴禽,有著動聽的歌喉,它除了給人們盡情歌唱外,「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
  •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心理學「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異」
    首先,了解「知更鳥」的象徵意義,以及書中有哪些「知更鳥」;其次,主人公是如何逐漸理解「殺死一隻知更鳥」的,這也是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最後,落腳於這本書對於現實的啟發作用。那麼,本文我就從這三個層面來解讀《殺死一隻知更鳥》對我們的啟發。
  • 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續集會毀掉阿提克斯嗎
    哈珀·李(Harper Lee)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With To Kill a Mockingbird)創造了小說中最偉大的英雄形象之一——律師阿提克 斯·芬奇(Atticus Finch),續集《設立守望者》(Go
  • 《殺死一隻知更鳥》:對種族與人性的探討
    《殺死一隻知更鳥》由美國作家哈珀·李所寫,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本書曾在1960年獲得普立茲獎,是英國青少年喜愛的小說之一。由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了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的書名是一個隱喻,來自於「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總是嘔心瀝血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打死一隻知更鳥是造孽的」。本書以九歲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出發敘述,通俗易懂,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斯庫特和哥哥傑姆和朋友迪兒引誘怪人拉德利的故事。
  •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如何寫衝突的?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改編成電影之後依然深受觀眾喜愛。「死亡」是如何卷進來的呢?當然,我們面對的肯定不是生理上的死亡。確實,在小說的一個場景裡,斯各特和傑姆遇到了危險,鮑伯·尤厄爾可能用刀砍他們,不過這是小說結尾時發生的事情。這裡也沒有職場上的死亡,雖然在涉及阿提克斯和湯姆·羅賓遜的審判這個子情節中,有過這樣的內容。於是,我們剩下的就只有心理上的死亡了。記住我們的定義:心理上的死亡意味著內心世界的死亡。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讀完了美國阿拉巴馬州一位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該作品在1961年獲得普立茲獎,由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獲得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該作品也是美國中學推薦課外讀物,美國圖書館借閱率最高的書;歐巴馬給女兒公開推薦的書單中就包含這部作品。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在這個貧窮不安和恐懼的年代, 古老的南方小鎮梅克姆卻看起來一切那麼祥和安靜, 在這裡人們懶洋洋的耗著時間, 好像一天不只有24小時。
  • 必讀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偏見會拋棄正義,但良心不會
    這本書的名字叫《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獲得了當年的普利茲小說獎,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已經賣出了3000多萬本,2006年時高居「有生必讀書」榜首,連《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這本書到底是有著怎樣的魅力?《殺死一隻知更鳥》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正義,關於勇氣,關於教養的故事。
  • 誰殺死了知更鳥
    正如《殺死一隻知更鳥》裡說:「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所幸,世界上最不缺的便是心懷理想的好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阿蒂克斯,會有林肯,會有馬丁·路瑟·金,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自發地走上街頭,為消除偏見而戰。人,終究還是嚮往光明。罪惡只能被仁慈打敗,而仁慈需要勇氣。《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最為強調的一點,便是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