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談《舌尖上的中國-唐河紅薯》幕後故事

2021-01-17 直播唐河


有人問我,一個紅薯講了16分鐘的故事,而且還沒感覺到枯燥,這是怎樣做到的?拍攝過程中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就把整個構思、拍攝過程花絮分享給各位觀眾。

 


這個片子雖然不長,但從構思到最後完成經歷了一年多時間,其中最艱難的是策劃創意階段,怎樣把平淡無奇的紅薯拍成一個有故事又好看的片子是一個難題,如果最後拍成了科教片或服務類的節目,那就失去了意義。

 


經過深思後確定把紅薯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把本片定位為人文紀錄片,也就是以文化的視角來講述唐河紅薯的故事。因此,傳統文化、地理文化、禪文化、茶文化、戲曲文化、鄉愁文化、飲食文化,甚至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思想在片中都有所體現,雖然拍攝過程十分艱辛,但達到了的預期效果。

 

策劃階段中,尋找與紅薯不同食品對應的故事費了最多心思,這得益於本人對唐河文化的熟知、了解。劉萬喜一家仲秋團圓,展示的是製作涼粉的方法和紅薯粉條、蒸紅薯。拍攝地點是在馬振撫鎮前莊村,為了節省時間,我讓他提前用買來的紅薯澱粉做好了紅薯涼粉,但擦紅薯和涼調涼粉是當天拍攝的,那天一直拍攝到下午三點,兩個女婿光紅薯就吃飽了,等鏡頭拍完,其他好菜都吃不下去了,真難為了劉萬喜一家人。這一段表達的是鄉愁和親情,展示的是唐河特產梔子以及國家級傳統村落前莊村。

 


如弘法師的故事,是在有天半夜三點多想到的,對應的情節是擦紅薯幹、曬紅薯幹。如弘法師是一個很熱心的人,還能出主意,落日中手捧高粱的鏡頭就是他提議的。還有一個鏡頭因為「表演過火」沒有用上,事前我設計了一個如弘法師摘大南瓜的鏡頭,要求是摘完後抱起南瓜就走、出鏡。但他抱起南瓜走了兩步還沒出鏡,「擅自」停了下來,面朝著遠方哈哈大笑,我們趕緊關機也笑成一片,我問為什麼不按要求做,他說是跟電視上學的。但他笑臉的角度不對,這個鏡頭算廢了,南瓜已經摘掉,且就這一個個大的,重拍也不可能,留下了遺憾。這個段落展示了唐河八大景之一的「蓮花捧佛」,以及修身養性的禪文化。道具紅薯幹和擦子是「紅薯哥」李書強提供的,紅辣椒是在唐河迎賓館借用的,在湖陽鎮龍泉禪寺拍了一整天,還有不少鏡頭沒有用上。

 


漢劇段落也許令觀眾難忘,為保證拍攝效果,城郊鄉副鄉長方利專門安排了這場演出,這個段落展示的是紅薯面鍋貼、粉條豆腐湯、紅薯麵糊塗。有個細節,雖然解說詞裡說「焦香的紅薯面鍋貼」,現場看並不好吃,演員們吃起來很費勁,撕不爛、咬不動,但還得表現出吃得津津有味。拍攝時還為一個事犯了難,就是演員們是否穿著戲服吃夜飯,後來感覺這樣有點兒怪,太「文藝」,最後改成了「帶妝」吃飯,這樣也交代清了演員們的身份。所以片中的每個鏡頭、拍攝角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這個段落表達的是堅守精神和文化傳承。

在縣城拍烤紅薯段落時,剛開始賣烤紅薯的大姐不願配合,一是怕「丟人」,二是怕影響生意,那天總共吃了她5個紅薯,後來我給了她100元,算是對配合拍攝的補償。這段想表達的是讓唐河人從小記住鄉愁。

 


婚宴上吃紅薯也是一個新鮮事,拍攝地點是在畢店街,表達的是人民生活天翻地覆的變化。拍完後攝製組也白吃了一頓喜宴飯,在此感謝新郎新娘家人和廚師的一片好心。


有時參加演出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喝茶時吃紅薯月餅一段,女孩的表情看起來很愉悅,其實月餅是酸的,後來我才知道,因為這個場景原計劃是昨天拍攝,後來計劃改變,這個紅薯月餅已經放酸了,再製作已來不及,只能吃酸月餅了,不過鏡頭上觀眾看不出來,看來演員也不是好當的。

 


唐河紅薯宴比賽段落比較精彩,展示了上百種色香味俱全的紅薯美食,講述了紅薯前世今生的歷史,甚至把紅薯美食與馮友蘭先生的哲學思想也結合起來,提高了唐河紅薯的文化品位。觀眾可能沒注意,解說詞說到「極高明而道中庸」時,鏡頭用的是一個紅薯雕刻的老壽星,這個畫面很有表現力。這個段落表達的是唐河人對美的追求和創新精神。


紅薯宴比賽還有一個有趣的場景,就是最後哄搶王麗製做的「七彩唐河」面點,我當時在遠處看導演監視器,等跑過去已經搶完了,不過,我後來吃了幾筷子紅薯粉皮燉羊肉,當天的紅薯美食比賽結束後被搶吃一空,很多人連吃帶拿,一片歡騰。

 


慶豐收是在源潭古銀杏樹下拍攝的,演員們的表演都很賣力,在37度高溫下拍了一上午,片中只呈現了一小部分。這個段落表現了民俗文化和唐河人的精神追求。感謝源潭文化愛好者方清亮先生的熱心幫助。 

片尾一組笑臉,反映了唐河人的精神面貌和幸福感,形象地深化了本片主題。 

紀錄片創作、拍攝是一個又苦又累的活兒,每一個鏡頭都是攝製組人員的辛勞換來的。在桐寨鋪時下起了中雨,攝製組打著傘站在泥地裡拍攝,不過雨中摘紅薯葉的鏡頭為本片增添了一些詩意。 

因為各種原因,還有不少構思沒能最終呈現,事實證明,用文化統領全片的創作理念是正確的,表面上看是講述唐河紅薯的故事,其實展示的是唐河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也許觀眾也看出來了,這是一部唐河首創,全國獨一無二的紅薯宣傳片。

古人語「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能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愉悅、教人包容、堅韌,並能使作品流傳得更加久遠。

最後感謝所有參與演出者!(作者系本片導演)


導演簡歷 許進安 央視紀錄片導演  河南唐河人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研究生班畢業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員  「中國文獻紀錄片二十年」優秀獎獲得者   「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紀錄片」金獎獲得者    主要作品:12集抗戰題材紀錄片《烽火十四年》導演、《文明之路—走進地中海》導演之一、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15集紀錄片《北京記憶》第三第七集導演、大型紀錄片《民族故事土族》導演、大型紀錄片《馮友蘭》總導演、紀錄片《宗璞》(上下集)導演。《唐河》形象宣傳片導演、《唐河交響曲》導演  《記住鄉愁—唐河》MV導演  《舌尖上的中國—唐河紅薯》導演。



相關焦點

  • 許進安導演談:舌尖上的中國唐河紅薯幕後故事
    如弘法師的故事,是在有天半夜三點多想到的,對應的情節是擦紅薯幹、曬紅薯幹。如弘法師是一個很熱心的人,還能出主意,落日中手捧高粱的鏡頭就是他提議的。還有一個鏡頭因為「表演過火」沒有用上,事前我設計了一個如弘法師摘大南瓜的鏡頭,要求是摘完後抱起南瓜就走、出鏡。
  •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紀錄片導演費佑明出軌
    一名微博名為「蓮雅123」的網友發文爆料,稱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紀錄片導演費牖明(費佑明)的妻子,還曬出了兩人的結婚證。該網友爆料稱,費牖明在兒子出生後赴中央民族大學進修,自己邊工作邊撫養兒子,並資助了男方的所有上學費用。
  • 《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粉絲見面會在揚舉行
    「我上次來揚州是一年前,這次是我與揚州的第十次相逢……」昨天,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粉絲見面會在我市趣園舉行。陳曉卿與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院長周曉燕一起與粉絲們,分享了他的紀錄片觀及對揚州美食的印象。據了解,這並不是陳曉卿第一次來揚州,而是他與揚州的第十次相逢。
  • 《舌尖上的中國》某導演是陳世美?別忘了,髮妻已非秦香蓮
    《舌尖上的中國》某導演是陳世美?別忘了,髮妻已非秦香蓮近日,一位名為「蓮雅123」的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爆料,稱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紀錄片導演費牖明(疑曾用名費佑明)的妻子,還曬出了兩人的結婚證。
  • 《舌尖上的中國2》陳碩導演分享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 陳曉旻 通訊員 劉燕竺) 昨日下午,由南塘老街與寧波微電影節共同策劃的「相逢南塘-陳碩導演分享會」在南塘老街城南書院舉行。此次分享會作為「舌尖上的南塘—電影美食市集」的配套活動,特別邀請了《舌尖上的中國2》導演陳碩。
  • 《舌尖上的中國》改編電影版 原作總導演扮廚師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國》改編電影版 原作總導演扮廚師 《舌尖2》讓杭州的菊英麵店火了一把,電影版裡會有多少浙江美食?  能想像一個畫面嗎?一家飯店裡,服務員桂綸鎂端上一盤紅燒肉,食客謝霆鋒看了一眼她,「知道嗎?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被曝拋妻棄子,出軌女同事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費佑明瞬間就「紅」起來了!這個人是誰呀?其實嚴格地來說,他算不上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只不過是拍攝了其中的一集而已。在5月17日,費佑明的妻子爆出丈夫出軌一文引爆網絡。他的妻子詳細地講述了費佑明出軌的了前因後果。
  • 【吃的智慧】《舌尖2》臺前幕後大解密!...
    ,關心家人,就從關注「吃的智慧」(微信號:chcc777)開始。。。這裡,可以幫助您吸收最健康的營養,聚集新的正能量!靜下心來,從慢慢閱讀開始吧。。。《舌尖2》臺前幕後解密美食能滿足口腹之慾,但對《舌尖2》團隊主創來說,美食就是工作對象。在《舌尖2》近500天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們如何篩選各種美食?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 疫情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導演談拍攝經過幕後故事
    疫情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導演談拍攝經過幕後故事  近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布入圍名單,來自中國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成功入圍「VR競賽單元」。受疫情影響,本屆威尼斯電影節VR競賽單元影片將全部在線上放映。
  • 舌尖上的霞浦再上《風味人間》!全中國都饞哭了!
    吃過的網友,你很幸運沒吃過的,趕緊去試一試在霞浦,有一碗紅薯刨粉!你不嘗!怎算品味中華美食文化?其實這已經不是霞浦美食第一次登上大銀幕了!還記得2012年風靡全國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嗎?當時霞浦紫菜是入選CCTV《舌尖上中國》的福建美食哦!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幕後花絮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從2011年3月開始大規模拍攝,歷時13個月拍攝完成,這也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攝製組行走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70個拍攝地,動用前期調研員3人,導演8人,15位攝影師拍攝,並由3位剪輯師剪輯完成。
  • 《舌尖上的中國3》2018年春節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讓您久等了!
    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與紀錄頻道在京舉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2018年春節期間暖心回歸,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出軌,網友回復:幹點人事吧
    今天,我們繼續做一位吃瓜人,今天的瓜還不錯,網友爆料《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出軌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就在5/17日一名微博名為「蓮雅123」的網友發聲:稱自己的丈夫是著名的紀錄片導演,代表作品有《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作品,說到這裡我想大家已經知道他是誰了,他就是著名導演費牖明,並且為了真實性,該網友也是爆料了自己的結婚證,到底是怎樣的人性,導致網友紛紛喊罵,我們一起來看看原文是怎麼說的。
  • 導演陸川揭秘《我們誕生在中國》幕後故事
    新華社布魯塞爾11月17日電 題:導演陸川揭秘《我們誕生在中國》幕後故事  新華社記者鄭江華  作為第三屆中國歐盟電影節開幕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17日在布魯塞爾弗拉吉藝術中心展映。  這部電影講述了大熊貓、雪豹、金絲猴等中國珍稀野生動物家庭的暖心成長與生命輪迴的故事。影片2016年8月在中國上映,打破了中國自然電影的票房紀錄。今年4月該片登陸北美1500多家影院,取得14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  片中主演之一雪豹「達娃」到底死沒死?中外團隊在合拍影片過程中是否存在分歧?導演陸川當天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影片的幕後故事。
  • 《舌尖上的中國》男導演被妻子爆料出軌多年
    網友蓮雅123,爆料稱《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導演費某明出軌劉某多年,而自己正是費某明的妻子,並曬出兩人結婚證。近期被爆出婚內出軌,感情不忠的明星不少,文章出軌姚笛,馬伊琍一句且行且珍惜成為金句,然而最終還是逃不出離婚的結局。
  • 美食之外的聽覺享受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賞析
    時光網特稿 一個月前,在中國的電視螢屏上,一部以中國美食為記錄對象的人文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經由央視最新開闢的晚間黃金檔播出後,迅速引爆網絡熱議,被網友們稱為「食物版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妻子發文,男方出軌某女導演21年
    序言:近日,一個微博名為「蓮雅123」的網友發文爆料,稱自己是《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紀錄片導演費牖明(費佑明)的妻子,並曬出了他們的結婚證,直指費牖明婚內出軌女導演長達21年,令人震驚。
  • 《舌尖》導演新片曝光:南北方網友,又因為「火鍋」懟上了?
    現在的我只想問:或許是聽到了網友們的心聲,前不久《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帶來了一部美食紀錄片。整個紀錄片圍繞著「火鍋」展開,共10集,每集12分鐘。用年輕化的方式,像人們介紹中國不同地區的風味火鍋。
  • 時隔三年重磅歸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帶來哪些驚喜?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總導演劉鴻彥,以及分集導演、策劃、攝影師、作曲等30餘位主創團隊代表也在發布會亮相,並講述了創作過程中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發布會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持人康輝、李梓萌主持。,以及國際傳播矩陣,進一步突出中國文化軟實力,在全球再一次掀起「舌尖上的熱潮」。
  • 舌尖上的中國3在爭議中播完了,你期待會有舌尖上的中國4嗎?
    《舌尖上的中國3》在口碑崩塌中播完了。網上幾乎是鋪天蓋地的不滿和失望。目前豆瓣上的評分也低到慘不忍睹的程度。觀眾如此不買帳,一個原因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前兩季有著上佳口碑。第一集(季)常帶有拓荒性質的,觀眾此前沒有看過這樣的作品,而到了第二季第三季,同樣的題材內容想再讓觀眾覺得新鮮乃至震撼,想再度抓住觀眾的眼、心和胃,想再原有基礎上往深度和廣度上開掘,何其難!很多人認為第三季的失敗是因為不再是陳曉卿和他的團隊的操刀。我同意這種看法。在我們已知的紀錄片導演中真的還沒有人比陳曉卿更合適。這個對吃有著執著的迷戀和深厚的沉澱的中年男人碰到鏡頭和美食,可說是金風玉露一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