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喪父,母親被迫改嫁,頭上戴著地主分子的帽子,跟著大娘留在苦寒的陳家溝。上蒼要塑造一個傳道的人,一定會設計種種難關錘鍊他的意志力!
陳氏太極11代傳人陳正雷,站在雲臺山太極論壇的臺上,就如一尊佛,磁性的聲音,慈悲、平和而富有穿透力,緩緩浸潤著我的心。我知道了太極:那是天地能量場,藉由雲手等大小周天的啟動和運行,灌注一個人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大師在臺上雲手,坐在第一排的我,會感受到能量的衝擊波。
本來論壇讓我講《地頭力與太極》。去陳家溝參拜了陳氏太極祠堂,聽了陳正雷大師的報告,我哪裡還敢講理論!有什麼樣的理論敢在這裡得瑟!我對太極拳這樣生命力強大的理論充滿了敬畏。這是真切可以撞醒、激發、開啟世人生命的大道。我只能用一滴水,用一個案例,來映襯一下太極思想的光輝。可以有這樣大道的企業家,也只有知白守黑的任正非了。
我的分享,陳師母聽進去了,於是拉我一起遊雲臺山,跟陳正雷大師合影,一路上聊了許多,兩位大師的能量,源源不斷注入我的身體。感恩!
真可謂:
天地洪荒,無極太極;
灰度混沌,黑暗森林;
電光火石,太極出世;
撞醒生命,開啟生命。
——王育琨記
太極拳作為中國東方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在歷經了三百餘年的衍變發展後,終於在本世紀末,向全人類發出了它應有的璀璨光芒。而面對即將來臨的二十一世紀,太極拳將為人類作出怎樣的貢獻;太極拳在下個世紀裡,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在世紀之交,我們需要作些什麼。
一、三百餘年太極拳發展史,有力地證明太極拳不愧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遺產。
太極拳始創於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九世人陳王廷(公元1600——1680年),正是這位武學泰鬥,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依據中華民族數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和東方哲理,勇於創新,將《河圖》、《洛書》之太極陰陽八卦學說,與導引、吐納及中醫經絡學說相結合,融眾家拳術於一爐,創編了這種具有陰陽開合、虛實轉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的特點,以及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和大自然運轉規律的拳術運動。由於它是據太極之理,由無極至太極,由無相而有相,由靜而動,每個招式都分陰陽,動作又以弧形曲線為基礎,因此定名為太極拳。我們可以說,太極拳本身就是創立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礎上,並代表了東方文化深邃內涵的武林奇葩。
陳王廷創編太極拳後,太極拳成為溫縣陳家溝陳氏家族的「獨得之秘」,陳姓老幼婦孺習拳之風,世代相傳,經久不衰,且名手輩出。直至百餘年後,傳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年),又再樹裡程碑,他不但繼承先祖創編太極拳的精髓,而且,在原有的基礎上由博歸約,精煉歸納,又有了新的發展。也正是由於他敢於打破「門戶之見」,將陳家「獨得之秘」傳於外姓人楊露蟬(1799——1872年),並與同輩份陳有本的共同努力,才使太極拳逐步走出陳家溝,為世人所認識。
在陳長興之後的一百多年間,是太極拳各流派形成時期,也是太極拳震驚武林時期。同時,太極拳的理論研究也登上了新的高峰,其中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將陳氏歷代名哲苦心研究的成果,慨然筆之於書而無所隱,用一生的心血和結晶,對陳氏太極拳作了最系統全面的總結,為太極拳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而太極拳在歷經了歷代先哲們身體力行地辛勤耕耘傳播後,才使那出神入化的太極功夫,逐步被人們所認識熱愛,有了廣泛性的發展,展示了太極拳無盡的迷人魅力。但由於這時期是清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和其他歷史原因,所以太極拳的傳播,與我泱泱大國相比,仍囿於小圈之中,人們對太極拳的認識了解,還處在撲朔迷離的傳說之中。
五十年代以來,太極拳愛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太極拳被提到了增強人民體質,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的高度。國家體委為普及太極拳,先後整理創編了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四十八式等,組織編寫出版了一大批有關太極拳方面的書籍,為太極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太極拳成了深受群眾喜愛,普及率最高的群眾健身項目。國際太極拳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太極拳已在世界許多國家擁有了大批的愛好者,來國內學習太極拳的國外愛好者逐年遞增,國內外紛紛成立太極拳組織研究推廣太極拳,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1400名中日太極拳選手的精採表演,標誌著太極拳正式走向國際舞臺。現在國家每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的太極拳比賽,及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等都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促進了太極拳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1995年,國家體委《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使太極拳的作用地位更加突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國內普及、在國外傳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進入了全新的鼎盛時期。1978年11月16日,世紀偉人鄧小平為太極拳題詞「太極拳好」,不僅為太極拳本身下了最好的定義,證明太極拳不愧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同時也為太極拳普及、推廣、發展、提高指明了方向。
二、二十一世紀為太極拳發展展現了美好的前景。
太極拳在經歷了三百餘年的歷程後,這項古老的傳統體育運動,終於煥發出無盡的青春魅力。有人預言二十一世紀,從人類健康角度來看,將是人類自我保健的世紀,而人類自我保健手段中,最卓有成效的,首推融健身、防身、修身、養性、娛樂為一體,代表東方文化智慧結晶的——太極拳,那麼太極拳在新的世紀有怎樣的發展呢?
第一、 太極拳的作用將會被全人類所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太極拳已從過去單純以技擊為主的拳術,逐步發展走向融技擊、健身、養性、娛樂為主要功能的運動項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太極拳也將要接受新的實踐,在新的世紀太極拳的健身、防身、修身、養性、娛樂等功能將進一步得到擴展加強,以適應和滿足不同層次人的要求,為人類的健康事業服務。同時,太極拳的文化功能將在下世紀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示。太極文化將成為展示東方傳統文化的一個突出代表。太極拳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充分運用到社會管理、企業管理、以及人際關係等各個領域。將會出現以陰陽互變、剛柔相濟、隨曲就伸、以柔克剛等太極原理為主要內容的《太極管理學說》。太極文化現象,將是下世紀人們對太極拳重新認識的新視點。可以預言,二十一世紀太極拳,將實現由傳統的體育項目,向代表人類文明智慧和具有濃鬱文化特徵的高雅藝術的方向轉變。
第二、 太極拳二十一世紀將穩步推進,並在世紀末普及全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形成巨大的太極拳產業市場。二十一世紀,將是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大融合時期,作為東方文化代表之一的太極拳,將在這場文化融合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文化交融的最重要特徵,就是太極拳傳播範圍的擴大和太極拳擁有人口數量的劇增,根據目前發展的趨勢來看,經過努力,預計在下世紀中葉,將形成以中國為核心,以日本、韓國、東南亞、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法國、墨西哥、瑞典、芬蘭等國家為中心,並向非洲、中美洲、南美洲、中東、中亞等國家地區,滲透輻射的太極拳傳播網絡,屆時太極拳人口將達5億左右。由於太極拳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防身、健身的完美結合及廣泛的適應性,再經過50年的努力,太極拳將在全球普及流行,並成功進入每一個家庭,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良好生活習慣之一,並且成為名符其實,參與人數最多的「世界第一運動」。
由於太極拳在全球的普及,將形成巨大的太極拳市場,從而帶動太極拳產業的形成。除大量的太極拳傳播學校、中心、俱樂部出現外,與其相關的太極拳圖書、音像、服裝、器械、標識、食品保健品及服務旅遊業都將形成產業化、專業化。同時,贏得國際著名企業集團的關注和投入。太極拳走向產業化、市場化是必然趨勢,也只有太極拳產業化,市場化的形成,才能為太極拳國際化奠定雄厚物質基礎。
第三、 太極拳是二十一世紀中國獻給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有人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古老的針灸、太極拳、氣功,是下個世紀中國獻給世界的又一財富,將極大地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二十一世紀,人類將進入高度發達的科技社會,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將達到一個全新的階段,興奮劑等陰影將危害競技體育健康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物質生活,競技體育等發展到極致時,必將激起人們對回歸自然,回歸自我的追求和渴望。而太極拳正是一項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宗旨,完全遵循人體生理及大自然運轉規律的運動,太極拳全方位的功能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滿足了新世紀人們對健康、對自然運動的要求,也代表了下世紀由競技體育,向回歸自然運動的轉變。我們認為,隨著二十一世紀太極拳在全球的普及,太極拳將成為人類健康交流的語言和工具,成為人類維繫感情的紐帶。這一寶貴的財富,將為世界人民所共享。
三、太極拳走向二十一世紀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加快傳播速度,是太極拳走向二十一世紀的當務之急。太極拳三百餘年歷史和近期20多年的成功發展經驗證明,任何事物離開了政府的重視,離開了媒體的宣傳,將一事無成。世紀偉人鄧小平同志「太極拳好」題詞已經20年了,至今尚有很多太極拳人士還不知有此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首先,要利用今年是「太極拳好」題詞20周年之際,加大宣傳力度,組織紀念活動;讓世紀偉人意味深長的話,婦孺皆知,把「太極拳好」好在哪裡說清楚、講明白。使人們對太極拳「由知到練,由練到愛,由愛生情」,將太極情結系在每個人的心中。其次,讓太極拳進入郵政,2000年是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誕辰400周年,要力爭在2000年發行一套,以反映太極拳衍變、發展為主題的紀念郵票、郵冊。同時,爭取國外郵政部門,也能發行有關紀念太極拳方面的郵品,擴大太極拳的影響,使太極拳在國際上「郵路暢通」。三是,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加快太極拳傳播速度。將太極拳博大精深的內容,全面系統地進行整理後,進入國際網際網路,讓太極拳通過電腦網路遍跡全球。四是,繼續加強圖書、音像、光碟的編輯翻譯、出版工作;並在近幾年內,拍出一批高質量的反映太極拳的影視作品,掀起新的太極拳熱。
2、 提高太極拳師資隊伍素質,是太極拳走向二十一世紀的關鍵。隨著二十一世紀太極拳普及和範圍的不斷加快擴大,將出現太極拳師資匱乏現象。如何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太極拳師資隊伍,來適應二十一世紀太極拳發展的需要,是太極拳走向二十一世紀的關鍵。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太極拳界的高度重視,從現在開始,太極拳界要精誠團結,相互技持,注意選撥、培養一批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全面掌握太極拳技術,具有組織教學能力和社會經驗的,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徹底改變過去人們對習武者的偏見,以高素質、高文化、高水平,造就太極拳傳播者全新的社會形象。同時,要改革傳授方式,籌建國際性的太極拳高等學府,將傳統授徒模式與現代教學方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快培養高素質太極拳人才速度,把一大批能適應國際太極拳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推向國際舞臺,為二十一世紀,太極拳在全世界的穩步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3、 籌建太極拳國際組織,建立全球性的太極傳播網絡。現在已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了數以千計的太極拳組織。許多國家的太極拳組織都呼籲,要求以中國為核心,成立國際太極拳聯盟組織,使之成為世界太極拳運動發展的最高決策機構。通過國際太極拳聯盟,建立全球性太極拳傳播網絡,使太極拳更加全面完整,更加系統化、規範化、理論化、科學化;加強縱向指導與橫向聯合,用點面結合的方式,將太極拳傳播網絡遍及世界各國。要有組織地做好太極拳專家、教練的國際交流工作,在太極拳普及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際太極拳運動水平。
4、 加強太極文化研究,挖掘太極拳豐富文化內涵。要實現太極拳由傳統體育運動,向高雅太極藝術的轉變,就必須要加強對太極拳文化性的研究。太極拳是中華數千年傳統文化的結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要成立太極文化研究機構,通過對太極拳的練習,來領悟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內容。並加強與知識界的合作,吸引大量的知識分子參加太極拳的研究工作,把太極拳與哲學、醫學、易經、導引吐納、力學、數學、美學、兵法、音樂、管理、調和人際關係等諸多學科的關係闡述清楚,將太極拳這一東方神秘文化中寓含的「哲理」,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表述清楚,讓更多的人了解她、認識她、熱愛她。使太極文化成為新世紀人們重新認識太極拳的全新視點。
如果說,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兩大主題,那麼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高度結合,將是世界發展的一大趨勢。我們相信,經過不懈努力,太極拳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必將隨著二十一世紀的腳步,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服務,成為二十一世紀,具有高雅藝術特性,人類共同參與的「世界第一運動」。
陳正雷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本文是陳正雷大師15年前的一篇著文,文章回顧了太極拳數百年的歷史並對太極拳在新世紀的發展做了全面的展望。其中很多見解和觀點在今天已成為現實,從本文中可以看到大師在當時對太極拳文化的獨到理解和太極拳前途準確預見。陳正雷大師對傳統文化的巨大貢獻和人格魅力激勵著後輩人為弘揚太極國粹不斷努力進取。(本文已收錄至《陳氏太極拳全書》)
陳正雷大師的這部花甲宏著,是一部難得的全面之作、真切之作、發悟之作。
說此書全面,是基於此書通過輯入作者自幼隨伯父照丕、堂叔照奎習得的祖傳太極拳藝,錄入作者在故鄉收集的太極拳拳譜、拳論和拳家故事、軼聞,編入作者在研習太極拳、傳播太極拳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感悟而新撰的拳論以及新編的功法和拳架,從陳氏太極拳基礎入門功法,到各種傳統拳械套路,以及推手、散手等技法,每招每式都圖文並茂,詳細講解,系統地展現了陳式太極拳的理論和技術體系。
說此書真切,是基於此此書作者既有著生長於太極拳發源地,生活於世傳太極拳的家族氛圍這一先天條件;又有著以習拳究理為好,以傳播拳藝為務,視以武會友為樂的後天追求;給人以言出有據、招法可驗、練之有效的真切感。
說此書有「發悟」之用,首先是基於書中內容引經據典,從太極拳的基礎理論——內氣與經絡學說出發,結合家傳太極拳理論精華,使讀者能全面體會到太極拳的博大精深,無論對於太極初學還是已取得一定造詣者,對本書作深入透徹地研究,皆可使你受益無窮。
太極拳作為中國東方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在歷經了三百餘年的衍變發展後,終於在本世紀末,向全人類發出了它應有的璀璨光芒。而面對即將來臨的二十一世紀,太極拳將為人類作出怎樣的貢獻;太極拳在下個世紀裡,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在世紀之交,我們需要作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