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 星期五 慕尼黑 晴
新冠時期不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常聚,只能在微信裡擺龍門陣侃大山。為了打發時間,我不分青紅皂白加入好幾個群。群友五湖四海,五花八門,聊起天來當然不忘以新冠為中心,各種真消息、假消息,不知真假的陰謀論消息滿天飛。
免不了聊到病毒起源。一位群友信誓旦旦地說一定是起源於美國的生化武器實驗室,另一位則給出科學見解說不可能是人造,並表示自己就是這方面的醫學博士。第一位可不吃這一套,說什麼讀書讀傻了吧,生化武器這種事情只有可能美國幹得出來,並歷數美國建國以來種種「暴行」。
可能大家在各種各樣的聊天群裡都或多或少碰見過這種對話,其中透露出的反智主義傾向很是耐人尋味。反智主義主要是對於知識和理性的懷疑甚至反對,順便對知識分子貶低甚至污衊。文革前後的大躍進、臭老九、白卷英雄,八九十年代的讀書無用論、搞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沒有知識分子地球照樣轉,進入新千年的拼爹拼乾爹、比爾蓋茨退學、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都屬於反智主義思想。
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這樣的思想在西班牙也很有市場。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學輟學率最高的歐盟成員國,我在西班牙工作時的同事很少有本科以上學歷,高中念完就出來混的有的是。馬德裡地鐵曾經發起一項讀書活動,在車廂牆壁上貼上名著佳作片段供人閱讀。有一次我也饒有興致地讀了一段:住在城市裡的作者小時候去鄉下看爺爺。爺爺帶他到郊外,教他辨別不同動物的糞便,並語重心長地說:書本裡的知識重要,但是爺爺教你的了解大自然的技能更重要。你在荒郊野外,根據星辰起落、動物蹤跡、花草樹木,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我不知道這是哪本西班牙語「名著」,找不到原文了,但大意是這樣的。濃濃的土味反智主義有沒有?書本裡的知識和大自然的現象同樣重要,至於孰輕孰重,要看應用者在什麼環境生活。而且無論是動物糞便還是日月盈昃,教科書中都有更詳細更系統的講解。爺爺說出那番貶低書本的話,想必是根本沒有翻過任何一本生物、地理或是天文學教材吧?
記得美國航空航天局剛宣布在火星上發現水源,就有西班牙朋友在網上諷刺這種「捨近求遠找水喝」的行為。新冠疫情開始之初,西班牙一位家喻戶曉的漂亮女主持宣布全國確診病例破千時她會露出「半球」以饗球友。
阿爾巴尼亞抗疫:國民女主播們憑一己之力鎖住千萬國民居家隔離
西班牙宣布全民居家禁足隔離後,有太多人質疑洗手20秒等防疫政策的合理性,創作表情包漫畫(meme)加入揶揄的狂歡。疫情高發期間,5G技術導致新冠的說法開始流行。這些反智主義現象在德國都不曾發生。
德國有沒有反智主義呢?我想至少不是主流思想。不然不會有《朗讀者》(Der Vorleser)問世。聽說這部小說是德國高中生必讀書目之一,我也在2017年臥床養病期間讀畢。小說女主角是個文盲,一遇到需要她讀寫的場合就會渾身冒汗,羞愧到不行,生怕別人看穿自己大字不識。如果她是西班牙人,說不定還會大言不慚吧?
德國是英語普及率不錯的國家,只會英語在德國生活也不會遇到太多麻煩,在西班牙則會寸步難行(除了處處跟西班牙劃清界限的巴塞隆納英語普及率還不錯)。不僅全民牴觸學英語,還嘲笑標準的英語發音。一次和西班牙室友聊天說到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當我念人名時從西班牙語切換到英語發音,對方笑著告訴我,說西班牙語時不能夾雜外語單詞,非要說也要按照西班牙語讀音規則來發音,不然只會遭來不解或嘲諷。然而在德語句子中夾雜英語單詞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為什麼同是歐洲國家,對待學識卻有這麼不同的觀念?眾所周知,西班牙是歐盟重要的農業大國。德國把西班牙當成「後花園」來看待,除了閒暇時去旅旅遊,瓜果梨桃都從那裡進口。農業的發展靠的是從大量的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比如節氣規律,比如動物習性,這種經驗是沒有經過系統化、理論化的「跟著感覺走」。而德國和英國是老牌工業國家,沒有理論知識的足夠積累,蒸汽機及其它帶動工業文明長足進步的發明不可能橫空出世,沒有人會依賴直覺,反對理性,鄙視知識分子。
不要以為反智主義僅限於開開玩笑。4月15日這天,巴塞隆納一位女醫生像往常一樣下樓取車上班時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車子被人塗鴉上「傳染的老鼠」幾個大字。距離馬德裡兩百公裡的雷亞爾城(Ciudad Real)一名醫生被全樓居民聯名寫信請求搬出去住。在歐洲的很多語言中,醫生和代表最高學歷水平的博士都是同一個詞。反智主義是否盛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醫療防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