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圖/ 眾
文&編輯/胡某某
五月出品
沈向然 畫 /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過這樣的感受
遊走在陌生的街頭
習慣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身邊的一切
窺得生活的細枝末節
個體對城市的理解和表達
構成了對這座城市的印象
如果將自己的記憶重置
以陌生的視角重新認識這座小城
你看到的會是什麼
上個月 ,五月和三川謹制發起了膠片體驗課程,8位不同職業的年輕人各自拿著一部無法即時查看的膠片機,按照自己的步調,漫無目的地在老城裡閒逛,混入它的各個角落,按下一次次快門。
對臨海,大家似乎多少有些刻板印象:年邁的、破舊的、枯燥的。然而透過他們的鏡頭,我們發現那個臨海,是生龍活虎的。
|永安路|
從五月出發,每個人都要穿過永安路。往東走去紫陽街,往西是府前街。
在熱鬧的周末,除了紫陽街永遠是人流最多的地方,其他巷子邊角一如往常,無論什麼時候來,也都能看得到:在小龍鬚巷拍照的妹子,騎車遛狗的大爺,背手走路的阿婆,和忙著配鑰匙的張阿公。
|紫陽街|
到了紫陽街,往北一直走可以到廣文路,往南則是興善門、龍興寺、巾山和江濱路。
記得早先採訪過古街上的遊客,收到過這樣的回答。「來臨海很多次了,每次都要逛紫陽街,因為它還住著原住民,保留著生活的氣息,這讓我覺得特別好。」
我想他想表達應當是,一座城市的氣質,取決於生活在那裡的人。
|巾 山|
巾山除了是臨海的地標之一,更是臨海人的日常去處。鍛鍊身體的習慣性佔據一小塊地方,日積月累留下自己的痕跡,消遣的一桌牌湊起,純嘮嗑的也能圍坐在亭子裡度過大半天。
|龍興寺|
能輕車熟路地走到千佛塔腳下的遊客不多,大家往往在龍興寺前院看上兩眼,拍幾張照便匆匆離去,也不深究如何才能靠近它。但好奇的人總能繞到事物的背後,再獲得些意外發現。
|興善門—江濱路|
從江濱路騎自行車回來,穿過甕城的城門洞,劃出一道流暢的曲線,恍惚回到八十年代的自行車時代。
城裡城外隔著一道牆,幾座門。小朋友在城門外的廣場上遊戲,放風箏,老人們在城門底下休息白搭,其他人來來往往。
|府前街|
在特定的季節裡,即便大多事物如常,但總有些不同,比如流動在空氣中的味道。作為市花的桂花開遍了整個小城,無論走到哪都能聞到襲人的香氣。東西多了之後就會衍生各種產物,比如桂花醃漬糖。
|老耀達-附中-軍體路-東湖-少年宮|
若是以陌生人的視角去漫遊臨海,到這裡可以告一段落了。因為照片裡有故地重遊的熟絡。
從紫陽街特地跑來老耀達附近,大抵是想借著膠片機重溫初中時光。一路拍過去,一路也都是年少的影子。
老耀達
齙牙阿姨雞蛋餅
附中
附中門口文具店
軍體路書店
東湖
少年宮
除了大家都會去的地方,他們逛到少有遊客到訪的巷子裡。
忙碌、悠閒、看報、洗衣
如果時間足夠,漫無目的看到的,還會有更多可愛的畫面。
四顧巷
看似相同的路線,因為每個人對城市的觀察點不同、遇到的人事物不同而變得饒有趣味。浮光掠影地漫步臨海,卻也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模樣。期待你的閒逛路線。
|圖片出處|
📷
點點 、 Gary 、曼捷
噓~你沒看到我、
胡咧咧的雞蛋花、
嗒嗒 、 鹿在樹深處
大家都在看↓來源:五月May 小編:路路通 責編:曉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