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很受感動的,稱這個電影為印度的《放牛班的春天》並不為過。影片大致劇情如下:患有妥瑞氏症、控制不住自己打嗝的女老師奈娜,首次當老師帶的第一個班9F班是學校裡的一群問題學生,這群學生在學校「無惡不作」,但是在奈娜老師帶領下,他們終於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期末考試中獲得優異成績,而且還獲得了全校師生的尊重。整個電影貫穿了很多「改變」的故事,有個人的改變,有團隊的改變;有改變的機緣,也有改變的方法;有改變前的痛苦,也有改變後的快樂.非常適合當老師的我們在看影片的同時去體驗、感受,一定能在不同於說教的故事中學到很多。
一、小奈娜的改變:為什麼她要立志當老師?奈娜患有妥瑞氏症(抽動症),嘴裡會不受控制地發出怪聲。她這種情況,任誰也絕不會覺得她適合當老師的。然而影片開頭,奈娜堅持到各個學校應聘老師,即使一次一次地被質疑、被否定,甚至被自己的父親否定,她也仍然要當老師。小女孩奈娜因為自己的妥瑞氏症,不分場合地發出怪聲,而被同學們嘲笑、模仿,老師也建議她轉到特殊學校去。媽媽帶著她輾轉了12個學校,沒有一個學校願意接收她,直到她來到聖諾特克斯中學。可汗校長把她叫到臺上,本意應該是批評她吧,可在她上臺的過程中觀察到她是無意的。於是,可汗校長詢問奈娜的問題,了解到奈娜的怪聲是因為妥瑞氏症。這時,可汗校長和奈娜的一段對話讓奈娜銘記終生——可汗校長:「告訴我,我們能為你做些什麼?我們需要怎麼幫助你?」奈娜:「我不需要任何幫助。我只要和其他同學一樣就行了。」可汗校長沉默了一下,對奈娜說:「孩子,這裡是學校,每個孩子都是來這裡學習的。今天,你就教會了我們什麼是妥瑞氏症。我代表聖諾特克斯中學向你保證,你會得到和其他同學同樣的待遇、同樣的教育。」然後,可汗校長給了小奈娜一個非常溫暖的鼓勵的微笑,和一個大大的、堅定的贊。奈娜那一刻的領悟也許是:我能教會大家什麼是妥瑞氏症,那我就能教給別人更多;像可汗校長這樣的老師,帶給我改變,我也要像他一樣去改變別人。老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但每個老師對這個職業的理解並不相同。影片裡有一句話我非常認同:但是,還有一些老師,會給我們深深的啟迪,開創我們的人生。
二、奈娜老師是怎麼讓一群問題學生發生改變的?接手全校沒有老師願意管的9F班,這個問題學生的集中營,奈娜老師面對的困難可謂重重。如何讓這些問題學生發生改變,這是奈娜老師必須貫穿始終要解決的問題。最終的結局是9F班的每一個問題學生都能夠在考試中過關,甚至有的還能夠獲得Perfect勳章,而在奈娜老師接手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一個人考試及格過。身有妥瑞氏症、到哪裡都會被人側目的奈娜老師是怎麼做到的?讓我們清點一下這些問題學生改變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吧:這群問題學生絕對不會因為奈娜老師的妥瑞氏症而放過她,他們甚至打賭在一周內趕走這位「怪咖」。他們的招數也是層出不窮,各種惡作劇輪番上場,各種嘲笑和奚落不斷升級,奈娜老師只是接受,並不反抗。直到有一天,這群孩子玩大了,在教室裡放了一個自製化學炸彈埋在球堆裡,炸彈爆炸的衝擊力把球爆發的到處都是,教室窗戶玻璃全部碎掉,別的班級的窗戶也一樣,校園一片狼藉。這種情況,校長決定開除這群問題學生。站在校長面前,當著這群學生的面,奈娜老師替學生受過,把爆炸解釋成了自己上化學課的責任事故。校長因此沒有懲罰9F班,只給了9F班一個期限,如果4個月後不能在期末考試中過關就全部開除。
分析:奈娜老師的「包庇」,讓她和孩子們的情感產生連接。後面孩子們的改變,就是從這一次情感連接正式開始的。一群犯錯的問題學生,因為奈娜老師的「包庇」,頭一次願意在教室裡安靜下來。奈娜老師拿出一根完整的粉筆,重重地在黑板上劃了一條橫線,粉筆劃黑板的聲音非常刺耳,學生們都皺起眉頭,女孩們甚至捂上了耳朵。奈娜老師又拿出一根,又很刺耳地劃了一次,學生們更感難受。這時,奈娜老師拿著那兩根完整的粉筆,向學生演示,只需要輕輕掐掉新粉筆的一小段之後,刺耳的聲音就不復存在了。她用這個生動的例子告訴9F班的孩子們:只需願做小小的改變,自己的人生就會打不同。
分析:奈娜老師用粉筆向孩子們輸入了一個新的認知——小改變、大不同,相信這個生動的演示一定會給孩子們很深刻的記憶。
通過家訪,奈娜老師發現這些孩子們身上的問題來自於貧窮和自卑,同時也看到孩子們的負面行為後面的優勢。比如她在和校長討論爆炸事件的時候就指出,這些孩子在做惡作劇的時候,也是出創意、做計劃、強執行的,惡作劇背後能夠看到孩子們的聰明勁。於是,影片展示了奈娜老師在體育館是如何給孩子們上課的。孩子們圍成一圈。奈娜老師說,這堂課不是我上,我請A同學來講。A同學上來一臉懵,不知道要講什麼。奈娜老師讓他講一講怎麼玩撲克,因為家訪時奈娜老師發現這個同學在用撲克賭博上非常厲害。於是,奈娜老師就用賭博的計算開始拋出問題給A同學,結果A同學的計算速度比奈娜手中的計算器還快。奈娜老師反問:為什麼你在這種生活計算中比計算機都快,而數學考試中卻會考不及格?是什麼限制了你自己?同時,她還指出了其他同學身上的特長,特別是把他們生活中的技能和學校課堂裡的知識進行了關聯,廚房做飯好的關聯化學,修車好的關聯物理.原來,每個人身上都有特長,只不過是他們自己沒看到。貧窮限制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奈娜老師用生活和學習的關聯打開了孩子們想像甚至夢想:那位賭博的A同學為什麼不能賭的更大點,到股票市場上、金融市場上去賭,是不是更能發揮自己的天分?
分析:挖掘孩子們的優點,讓孩子獲得了認可和自信,點燃了孩子們的希望。挖掘完了優點,奈娜老師還要解決孩子們的另外一個問題——恐懼。她請孩子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最恐懼、最害怕的事情。孩子們有的寫恐懼失敗,有的寫恐懼被別人看不起,有的寫恐懼貧窮.每個人把心底裡最怕的那些事寫了出來。奈娜老師讓孩子們把這張紙疊成紙飛機,她對孩子們說:我們的人生,就卡在了這張紙上,面對它,它就能夠載著我們飛翔。影片鏡頭切換到教學樓頂,奈娜和孩子們把受眾那個承載恐懼的紙飛機放飛,能看到孩子們放飛後的如負釋重,能看到孩子們對未來期望的笑臉。
分析:改變限制性信念,正視困難和恐懼,這已經超越的普通的知識課堂,已經成為修復人心的心理課堂。
從此,9F班的學生開始把淘氣的能量轉到了學習上了。奈娜老師採取了和別的班級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她的課可以在操場上上、在大街上上、在海邊上、在實驗室上,她把知識和生活緊密關聯,讓這些生活經驗豐富的貧窮學生能夠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切入理解新知識。她的教法讓很多老師不認可,他們認為學生就應該在教室裡苦學,快樂並不能帶來成績的提高。而9F班的快樂確實讓其他班級的孩子們羨慕。
分析:學海無涯真的是苦做舟嗎?也許快樂做舟效率更高!然而,快樂中還有很多不和諧,過去留下來的歧視還在。一次事件中9A優秀班的瓦迪阿老師和同學們對9F班最差學生的奚落,讓這位B同學心生怨恨。B同學暗中破壞了9A班承擔的學校對外參賽項目的模型。B同學的做法被發現,瓦迪阿老師要求懲處所有參與破壞的學生,9F班所有同學站在了B同學一邊,寧可一起被懲處。在奈娜老師向校長苦求下,9F班被停學,但可以參加期末考試。B同學感受到了9F班的團結,但同時同學們也指出因為他的錯而讓奈娜老師和其他人一起受過,B同學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通過自我的深刻反思,他發現了自己內心的自卑,他發現了自己因為自卑而對別人的不信任。他最終選擇向奈娜老師敞開心扉,請求寬恕。
分析:這真是一場痛徹心扉的涅槃,只有正視自己,才有改變的動力。
被停學的9F班更加團結和努力,即使不在學校,他們也在家刻苦學習準備考試,他們想要通過考試證明自己、證明奈娜老師。即使面對洩露出來的考題,他們也並不為所動,選擇不作弊,選擇用自己的能力向大家證明。最終在考試中9F班都考過了,而且還有同學獲得學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但是,所有人選擇不相信,都認為9F班集體作弊提前看了洩露的考題。校長震怒,宣布9F班將在學期末全體會上被集體開除。但是,奈娜老師選擇相信她的學生們。學生們再次被奈娜老師的信任所感動。
分析:老師和學生的信任關係,是教學、教育成功的基石。用田俊國老師促人改變的「三駕馬車」來分析奈娜老師改變9F班問題學生的做法:爆炸事件是情感連接,粉筆啟發促動認知,挖掘優點讓行動有了基礎,放飛恐懼再次激活了情感,獨特教學則是在認知上、在行動上努力,爭取寬恕、選擇相信都是在師生關係的最底層操作。
三、「壞老師」是如何被改變的?曾經,9A班的瓦迪阿老師是一個帶有偏見、信奉「書海無涯苦作舟」的人。他對9F班的學生充滿了歧視,認為他們是垃圾,幾次三番想趕走他們。他對奈娜別出心裁的教學方法不屑一顧,認為只有刻苦學習才能獲得成功,那些花哨的技法都是雕蟲小技。然而,他的得意學生說:「是的,有瓦迪阿老師的教導,我們很幸運,但他們(9F班的孩子們)絕對比我們更快樂。」奈娜的執著,9F班的變化,讓他看到,這些學生並不比其他學生差,他們缺的,只是被平等對待。原來學習也可以很快樂,不一定非要頭懸梁錐刺股。所以,當他成為唯一一個掌握「作弊」真相的人(他的9A班的一位優秀學生導演了這次「作弊」時間,正是他偷偷地把錯誤的考題透漏給9F班,也正是他告密9F班作弊的),在良知和偏見之間,他最終選擇了良知。他主動承擔了導演「作弊」時間的責任,並還9F班以清白。當瓦迪阿老師選擇了良知,並像奈娜一樣,為學生的錯誤做出擔當,他的選擇也深深觸動了那位導演作弊事件的優秀學生。在瓦迪阿老師發表了意味深長的講話離開後,一手導演了作弊一事的男生,追上了老師,把那枚Perfect勳章交還給他,轉身離去。兩個人沒有一句對話,只有眼神的交流。鏡頭中男生匆匆又堅定的步伐,讓人感受到了一種信念正在他的心中形成——從此,向老師一樣,做個有良知的人。奈娜影響了瓦迪阿老師,瓦迪阿老師又影響了他的學生。這種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的影響像湖水的漣漪,一圈圈漾開,充滿了生命的美感,也充滿了觸動人心的能量。
四、奈娜是如何和父親和解的?從小到大,奈娜和父親的關係一直很緊張。不能說父親不愛奈娜,但是,他的愛更多是從自身出發的。他生動地演繹了很多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實則是為自己好。因為她的病而造成父母的關係破裂,小奈娜為自己的問題感到困惑、痛苦和自責,她一個人躲在衛生間,拼命地往自己嘴裡塞衛生紙,想止住討厭的怪聲,可是無濟於事。這一幕真讓人心痛。這也為她與父親之間的緊張關係埋下了根。奈娜大學畢業後,整整五年沒有找到教師工作,父親認為她的努力都是徒勞的,煞費苦心為她介紹了一份銀行的工作。在餐廳吃飯,奈娜因為發出怪聲,不能流暢地點餐,還引起其他人的注目,父親主動代勞,點的都是奈娜愛吃的。因為,在父親眼裡,奈娜是有問題的,是不正常的,所以他要幫助她,讓她看上去「正常」一些——我沒有辦法治好你的妥瑞氏症,但我想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啊。終於,奈娜爆發了:「爸爸,你總想解決問題,可是,這根本不需要解決啊!這就是我,我永遠都會是這個樣子。這就是我的正常!」父親所謂的「為你好」,實則是不能接受女兒就是這樣一個有問題的人,也因此,他為女兒所做的種種,都讓奈娜感到憤怒和窒息:「你愛的不是本來的我,而是你理想中那個正常的女兒!」
直到父親目睹9F班14個孩子對奈娜的表白,親眼看到女兒的付出是如何改變了這些孩子的生命狀態,他被深深觸動了。從那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女兒,看到了女兒。當奈娜因為作弊事件備受打擊時,他站到了女兒一邊,告訴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不管明天發生什麼,你不用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孩子,你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到了,我以你為榮。」因為這句話,父女倆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我要參加田俊國老師的線下課:
(1)2020年3月21日~2020年3月23日 北京
賦能型講師公開課:《精品課程設計與開發》
(2)2020年4月10日~2020年4月12日 北京
企業大學業務實務高級研修營【第五期】誠邀參與
(3)2020年5月~2020年11月 北京
專家型導師特訓營【第七期】開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