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頭烏黑、柔順的頭髮是年輕、健康且富有魅力的標誌,白髮總給人一種衰老、疾病的感覺。很多朋友擔心頭髮變白了,人一下子就顯老了,畢竟我們從小學習的課本上就用「白髮蒼蒼」來形容上了年紀的老人,因此白髮在我們很多人心中的印象都是與「衰老」劃等號的,人人都恐懼衰老,現實生活中更有不少人為白髮發愁。
正常情況下,人到多少歲會開始長白髮?
有一種說法是:50歲以上的人裡有50%的人會有50%的白髮,也就是白髮的「50/50/50原則」,然而世界上哪裡有那麼多的巧合,早已有科學家證明了,這個說法毫無道理。其實,不同年齡的人都可能有白髮,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是基因。基因可以「規劃」我們何時出現白頭髮,通常父母出現白頭髮的年齡越小,子女出現「少白頭」的機會就越大。
如果非要給一個具體一點的年齡範圍的話,一般情況下,74%的人群會在45-65歲出現灰白髮。法國的一項針對全球4000多名健康成人的調查發現,50歲人群中只有6%-23%的人出現了至少50%的白髮。所以,大部分人白髮都沒有想像中的「白髮蒼蒼」那麼多。
為什麼會出現白髮?
白髮產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毛囊的色素細胞的損傷。頭髮的顏色取決於髮根毛囊裡的色素,如果髮根毛囊裡的黑色素分泌減少,那麼長出來的頭髮顏色就會變淺,就好比顏料少了,上不了色兒,頭髮就會慢慢由黑變成灰白,甚至全白。遺傳、某些慢性疾病、不良情緒或者較大的壓力,都有可能導致白髮。
「少年白」是怎麼回事?
年輕人本該都有烏黑的頭髮,可一些年輕人二三十歲,甚至還在中學時代,就能在黑髮中找到「銀絲」的蹤跡,「少年白」指的就是青少年時頭髮過早變白,並且除白髮外沒有嚴重的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最初頭髮有稀疏散在的少數白髮,大多數首先出現在頭皮的後部或頂部,夾雜在黑髮中呈花白狀,另外,白髮可逐漸或突然增多,但不會全部變白。
除了家族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營養不良、緊張的情緒以及環境汙染等都可能誘發「少年白」,部分患者在誘發因素消除後,白髮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減少甚至消失。比如由重金屬汙染引起的白髮,頭髮的色素顆粒中含有銅和鐵的混合物,如果黑色頭髮含鎳量增多,頭髮就會變成灰白色。
有些年輕人在短時間內,頭髮大量變白,則與過度焦慮、悲傷等嚴重精神創傷或精神過度疲勞有關。當然也不會像「一夜白頭」那麼誇張,某些影視劇或小說中經常有一夜之間頭髮全部全白的情況,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因為已經長出來的黑頭髮不會變成白色,除非這根頭髮一出生就是白的。
不過,整夜發愁、睡眠不足、焦慮、壓力大可能會導致短暫的脫髮,一邊脫髮一邊新長出頭髮,當新長出的頭髮數量增多,可能會導致黑色素無法滿足需求,這樣一來,新長出來的那一小撮頭髮就有可能是灰白色的。
規律的生活、適當的有氧運動能放鬆心情,緩解精神壓力,這可避免負面情緒導致毛乳頭血管痙攣而加重少白頭。另外,由於毛囊的活力需要局部營養,而系統性的全身營養有助於頭髮獲得局部營養,所以日常飲食注意營養的均衡也尤其重要,特別是蛋白質和含鐵、銅的食物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