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像與照片研究法:為什麼說弗洛伊德對米開朗基羅的解讀有誤?

2020-12-22 松風閣書法日講

1516年,雕刻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完成了他畢生以來的傑作《摩西像》,這尊雕像身材碩大,栩栩如生,現在被安置在羅馬聖伯多祿鎖鏈堂中。它展現了聖經中摩西正義的形象。

根據《舊約 出埃及記》記載,上帝派出摩西,來傳達他的旨意,引導以色列人逃出了埃及。為了使眾人相信,上帝賜予摩西一塊寫著十誡的石板,這塊石板上第一條戒律就是不能夠製作任何可以被用來朝拜,或者說複製的雕像。

然而,當摩西拿著石板走下西奈山的時候,卻看到了以色列人正在用黃金鑄造著一尊雕像,並且對它進行頂禮膜拜,而受到上帝授意的摩西看到這個場面,非常的震驚,他生氣地把石板扔到山底下摔碎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像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正是抓住了這一傳神的瞬間,表現了摩西內心的憤怒和悲傷。

大多數美術史家對於這尊雕像的解釋貼近於《聖經》原先的本意,也就是說,米開朗基羅在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是把摩西塑造成一個愛憎分明,性格大膽的人物。從現存的資料來看,摩西的頭部激烈的左轉,注視著膜拜金牛的以色列人,他的臉上呈現出了嚴酷的表情,體現了他內心的震怒。上半身以坐姿體現,腰背挺直,一腿前伸,一腿後退,似乎要激烈地站起來,表達他的憤怒之情,接下來就是準備要將石板摔下山崖。

這似乎是一件成功而無可爭議的藝術作品。但是19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卻對前人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弗洛伊德本人對於義大利時期的藝術非常感興趣,他在1914年曾經發表了一篇對於這尊雕像的研究文章,並且在不同場合下,把自己和《舊約》中的這個猶太預言家相提並論,在這篇文章裡,弗洛伊德所質疑的關鍵是《摩西像》深層次的內涵,他相信米開朗基羅在塑造這尊雕像的時候,絕不僅僅是為了表現摩西的憤怒,因此,摩西的精神狀態和他的心理特徵是需要細細揣摩的,通過他的表情和動作,可以體現出和以往藝術史家們認知不同的一方面。

弗洛伊德認為,米開朗基羅確實是在借聖經中摩西的故事來塑造這一人物的,並且他在表面上確實給了摩西一定的情緒傾向。但他認為,在摩西身上,米開朗基羅卻灌注了一些不為常人所知道的隱秘細節,如果我們仔細的去觀察摩西的身體姿態,和他的手部活動,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當上帝賜給的石板從摩西手中滑落的瞬間,這位猶太的聖者,實際上已經控制住了他的情緒。

這一論斷的關鍵來自於手部的動作,摩西的右手動作引向胸部,手指插入螺旋般的鬍鬚,目的是為了使自己平息,反應的是他自己激蕩的內心約束,而非爆裂情緒的外在發洩。雖然我們可以從摩西的面部表情中看出他的憤怒之情,比如皺起的眉頭,但是,他的情緒在此時已經顯得十分溫和,而並不具有攻擊性。

據此,弗洛伊德認為,米卡朗基羅在這裡塑造的摩西,並非我們在聖經中所見到的那樣,是一位不可控制的神人,而是一個有著自我控制力的人類領袖,他對自己的情緒有較為良好的認知。

但弗洛伊德的這一個解釋並沒有得到後世完全的認同,甚至有了許多不同的聲音,很多歷史和社會研究者們對於弗洛伊德的這一闡釋做了更加深入地分析。

2006年三月,《藝術紀要》看載了藝術專家瑪利伯格斯坦的研究,她指出弗洛伊德對於這一雕像的解讀,實際上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密切聯繫。

我們知道20世紀初歐洲政治的形勢是非常尖銳的,尤其是當時許多歐洲國家對於猶太人有著強烈的排斥情緒,這一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了巔峰,尤其是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之下,猶太人迎來了自己的噩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移民浪潮。接著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數場暴動發生。1933年,納粹在德國執政,掀起第五次猶太人移民浪潮。1940年,猶太人已佔當地居民總數的30%。後來在歐洲發生的猶太人大屠殺,進一步推動了猶太人移民。

而在發生這一切恐怖的變故之前,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就開始了對本民族的關心,因此,出於維護民族利益的角度入手,他對於摩西向這一情節的解讀傾向於與傳統的看法有所不同。

然而,除了主觀意願上的偏頗之外,實際上,弗洛伊德研究這一雕塑時採用的形式、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他對這尊雕像的認知,實際上並不是出自於對實際雕塑的考察,而是根據當時這尊雕像的照片的研究得出這一結論的。證據在於弗洛伊德在1914年所寫的專論中所附的繪畫圖。這些出自他手筆的繪像,其根據的就是當時的攝影師弗拉特利阿里納端,這位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成為了後世美術史家們研究這尊雕像最為重要的資料。

根據伯格斯坦的研究,弗洛伊德在研究這個雕像的時候確實使用了攝影圖像,甚至還請人拍攝了這尊雕像的局部細節,那麼為什麼弗洛伊德最終所根據的內容不是實際的雕塑作品,而是攝影師所拍攝的照片呢?

最符合常理的論斷是弗洛伊德當時沒有辦法去進行實際的考察,因此,只能藉助與攝影師二次轉譯的照片來對這尊雕像進行研究。但有證據顯示,他當時正在羅馬,因此他完全有條件不止一次的去觀察當時位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這尊雕像。

所以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弗洛伊德必須藉助相片這一物質載體來進行雕塑的研究,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的辦法來進行論證和探討。也就是說,藉助攝影技術的二次轉移,弗洛伊德才可以對這尊雕像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這是他研究過程中必須採用的手段。

事實上,當我們聯繫當時藝術界對藝術作品的研究現狀,就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幾乎所有的美術史家,他們在研究作品的時候,必須要藉助圖像對作品進行二次的轉譯,才有可能得心應手的對藝術品進行局部的分析,從而獲得結論。

而弗洛伊德在20世紀初寫作摩西論文的時候,美術史正處於從一般藝術欣賞和古玩家的業餘愛好轉化為一個現代人文學科的過程。這一學科過程的科學化、現代化,其最為關鍵的地方就在於,它要求研究者們必須以極為謹慎和科學的態度對待研究,因此他們必須要做到對每一件藝術作品的部細節掌握清楚,而且能夠較為方便快捷的對不同的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和分析。

顯然,僅僅是通過實物觀察來進行的研究方式,並不能滿足於這一項要求。很多時候,美術史家們所要面臨的問題是他們比較和研究的對象並不能存在於同一個時空之中,因此這個時候藉助圖像來進行研究,就顯得十分的方便。

另外,美術史的研究更加傾向於對局部細節的挖掘,細節的展現與當時的照相技術有密切的關聯,比如當時著名的學者沃爾夫林對美術史的研究提出了「藝術表現的普遍形式的五對範疇」,這些形式的轉化總結成為了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而沃爾夫林之所以能夠獲得這一成就,與他當時提倡使用照片資料的美術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在19世紀上半葉,美術史的研究還傾向於對美術作品籠統印象和宏觀美學的評價,到19世紀下半葉,美術研究成為了對細節意義的挖掘,這種對細節的研究和深入的闡述,有助於研究者們對藝術作品的真偽、年代、風格、創作的目的、狀態、心理等進行深入而細緻的探討。

但這一研究方法也存在很多隱患,有時候為了嚴謹而追求細節的深入,反而是另外一種盲目和粗心。

照片雖然為美術史家們和學者們提供了諸多便利式,讓他們對於細節和意義的挖掘有了深入的看法,但是,照片所承載的二維圖像與雕塑所展現的三維立體形式,畢竟是有所不同的。從語言到視覺的轉化,也就是從空間到視覺的轉化,這一個過程使得雕塑原有的一些東西大大削弱了。一些沒有必要,或者說不被人關注的細節,卻被抬升了起來。

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中,他關注的重點是手部的動作,然而,這一動作實際上在其他的雕像中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動態,因此,如果僅僅的根據照片上的實物圖像,就得出草率的結論,那麼這樣的研究實際上是值得懷疑的。

摩西平息自己鬍鬚的手指只是這個雕像的無數特徵之一,對雕像者創作者來說,這尊雕像最根本的創作目的是在現場與觀眾之間的互動,產生的情緒感染。當觀眾們隨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以及受周圍教堂光線環境的影響,就會產生不同的解讀效果。

而照片中攝影師對摩西面部表情的特殊關注,將原有建築環境抹去,代之以灰色的平面環境,讓這尊雕像其附加意義被大大的削弱,如此一來,人們在研究這尊雕像的時候就會失掉很多關鍵的細節,也就難以說明任何立足於這些照片之上的研究是合理的了。

總之,在藝術研究中,一手資料是最為妥當和重要的。在這個案例裡,弗洛伊德之所以會得出不靠譜的結論,其原因就在於他沒有根據一手的實物而是依賴於二手照片。這件事情告訴我們:

當我們把藝術作品的研究方式轉向更加科學和現代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藝術品存在的空間環境進行最大程度的考量、還原,只有這樣,才能夠呈現出藝術作品最為真實的面貌,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對局部細節進行刻畫,那麼我們得到的結果只是一些僵死的結論。

相關焦點

  • 解讀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時光社16號列車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即將到站,上次對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批判之隨筆,書友們給予大部分評價是晦澀難懂,不知所云,卻因篇幅冗長而倍感不明覺厲。在此想說,晦澀有一部分原因是西方哲學的問題,由於西哲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思維方式而導致,當然最主要原因是源於我的解讀僅流於表面而無法用大眾話語言進行解讀。
  • 名作賞析 | 雕塑篇:米開朗基羅,天降人間的大師!
    終其一生,米開朗基羅都以雕塑家自居,認為雕塑是繪畫的指導者,他說「雕塑是繪畫的火焰」。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渾然天成,有一種由內而外不受束縛的力量。對他而言,「每個雕塑本來就是一個生命被封印在大理石中,我只是負責把他們解放出來而已。」藝術不是只有少數人能夠欣賞和創作,藝術並不神秘,而是觸手可及。
  • 米開朗基羅傳世經典傑作(高清全集)
    大衛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藝廊《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天才
    1496 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等。23 歲的米開朗基羅受法國紅衣主教委託,為聖彼得教堂製作《哀悼基督》雕像。哀悼基督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米開朗基羅創作這幅雕塑時年僅24歲,這也是他唯一籤名的作品。
  • 雕塑鑑賞: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
    羅曼·羅蘭評價米開朗基羅的《哀悼基督》時說到:作品中的基督,像永生了一樣,那麼年輕,
  • 追憶盧西安·弗洛伊德和他的繪畫
    感情錯綜複雜令作品更有話題----盧西安·弗洛伊德     偉大的藝術家都少不了繆斯女神,
  • 藝術課堂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才是最完美的男人身材
    這樣的作品不多,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算一個。在佛羅倫斯見到《大衛》那一刻,你才能感受到,藝術確實可以承載和超越時代,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佛羅倫斯一定要有三個《大衛》,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的真跡《大衛》要買票,價格11歐。有一個複製品在大衛廣場,最好是傍晚去,可以拍攝夕陽下的佛羅倫斯全景。還有一個《大衛》複製品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
  • 巨石強森,發怒中,社交媒體發布照片和文章,弗洛伊德說了多次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在全美國發酵,WWE昔日天王如今好萊塢巨星的The Rock(巨石強森)在社交媒體親筆寫上弗洛伊德死前所講的一句話:「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一幅簡單的照片為1.8億的粉絲帶來極大震撼。
  • 男人醜不要緊,但要有一顆文藝心,就好像馬爸爸會唱情歌,米開朗基羅會寫情詩...
    聖母衣服的皺褶,複雜且精細,還有就是耶穌的屍體,小米把那種屍體的垂墜感活生生的Po在你面前,▼摩西是上帝的先知,他帶領著猶太人民離開埃及前往耶路撒冷,傳說中徒手劈開紅海的人就是他啦,小米刻畫的摩西是中老年了,鬍子特別的長,手臂上的血管也特別的突出,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佛羅倫斯有位早期的著名雕塑家多納泰羅,應該算是米開朗基羅師爺級的人物,就有件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可惜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出現後,多納泰羅的名氣基本就被米開朗基羅蓋過了。從後面看大衛和美術館的穹頂。似乎能感覺到大衛手上血管中的血在流動。
  • 摩西奶奶: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心裡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做吧
    安娜-瑪麗-摩西「奶奶」(1860-1961)大器晚成,在她的晚年成為美國著名和最多產的原始派畫家之一。她從77歲開始作畫。 摩西奶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有展出。摩西奶奶曾說:「你心裡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
  • 為什麼米開朗基羅留下那麼多「半拉子」雕像?
    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巨匠。如果你仔細檢閱一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他那些圓滿完成的作品如《馬庫斯》、《哀悼基督》《大衛》《摩西》等,都是屬於中青年時期創作的。而他的藝術創作力達到高峰的中年時期,他卻常常創造一些外形看起來似乎顯得粗糙,像還未完成的雕像。這是為什麼呢?
  • 盧西安·弗洛伊德:為什麼難以受人委託而畫?
    三、我所感興趣的藝術品對於藝術品的風格和創作時所採用的媒介,弗洛伊德完全沒有偏見,但他覺得藝術作品一定要有真實的東西在裡面。他欣賞蒙德裡安的幾何油畫,雖然那些畫與他的創作風格相差千裡。他評論說:那些畫就像所有其他好作品一樣,有現實世界的意境在裡面。
  • 《民數記》——摩西的一生
    這樣一位八十多歲的摩西,經常為百姓祈求的摩西,經歷親人的嫉妒,眾民的怨懟,神的發怒,兩造之間的信息管道,他的內心充滿了憐憫,溫柔和謙卑。然而,這樣一位謙遜的摩西,卻有一次發怒和不信。摩西想以色列人男人就有六十萬,神如何讓他們吃肉得飽呢?何況連續吃一個月?
  • 巨像騎士團米開朗基羅怎麼樣 米開朗基羅技能效果一覽
    《巨像騎士團》米開朗基羅怎麼樣?米開朗基羅雖然品質是稀有但是他可以召喚並且還能讓召喚物自爆,造成真實傷害,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嗲來的就是巨像騎士團米開朗基羅技能詳情,一起來看看吧! 《巨像騎士團》米開朗基羅怎麼樣?
  • 海奧華預言:摩西和基督的經歷,和聖經中說的有區別!
    說他與瑪地亞一個牧師的女兒結了婚也是真的。摩西領著希伯來人出埃及,其過程和細節基本上都像聖經裡所描述的。希伯來人有三十七萬五千人。當他們走到蘆葦海(seaofReeds)而不是紅海時,海奧華用三艘飛船的力場分開了湖水,當時湖水很淺。然後再將湖水重新匯合,但沒有一個埃及士兵被淹死,因為他們沒有跟著希伯來人下水。
  • 第1033期:細聊上帝之手-米開朗基羅和馬拉度納
    大多數文章大概只說到這裡也就結束了,感慨一聲一代巨星職業生命中那個抹不去的汙點。上帝之手這個詞也從他開始流行了起來,馬拉度納之後的很多足球比賽中但凡出現隱秘的手球,體育媒體就稱之為 The hand of God.
  • 黑人弗洛伊德死前7天,歐巴馬基金會提前發布了他的照片?
    令人蹊蹺的是,有網友發現歐巴馬基金會在5月18日發了一條推文,其中竟含有弗洛伊德的照片。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條推文,文字內容關於美國前總統奧馬巴的畢業典禮演講,但最下方顯示了弗洛伊德的照片,帖子的時間是5月18日,如下圖紅圈處所示:網友Joshua Roberts表示,弗洛伊德死於5月25日,他的照片怎麼會出現在5月17日按常理來說這一切不太可能,因為弗洛伊德死於5月25
  • 人物 弗洛伊德與瑪莎的情感生活
    這樣的男人如果像弗洛伊德一樣選對了對象確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但是這種男人能不能代表正常的男性呢?這個問題只有社會心理學家或者人類學家能夠解答。」1939年的今天,這位20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家因頜癌逝世。解讀弗洛伊德,他的妻子瑪莎是個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今天的微信,為各位呈現他們的完美關係。
  •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30句經典語錄
    下面是弗洛伊德《夢的解析》30句經典語錄,解讀真實,看透人心。1、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識的流露;當你瞧不起一個人的時候這種輕視一定能夠感覺得到那他/她就會做出某些事情來自衛。--弗洛伊德《夢的解析》2、寧肯聽任自己失望,也絕不亂存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