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霍元甲和精武會:(1)霍元甲的真實見聞

2021-02-23 周亮的江湖

有賴傳媒巨大的影響力,精武會與霍元甲,成為當代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話題。

其實,武林好漢多了,可是不宣傳,一般人哪知道啊。李小龍就是本人主動操作、積極進取的結果。

這幾年火的是詠春葉問,什麼《葉問1》、《葉問2》、《葉問3》,《一代宗師》、《葉問前傳》、《少年葉問》、《葉問與李小龍》.看看,看看,編劇、導演對武術的了解匱乏成啥樣。

影視劇都是靠藝術加工創造,其中虛幻的居多,您得空聽我聊聊,鮮為人知的霍元甲和精武會,真實比想像更有料、更傳奇。

霍元甲的真實見聞

霍氏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霍利通弟兄三人,受有勢力的人家欺負,報仇雪恨闖下大禍,不得己逃出家園。

一個在天津靜海縣的小南河紮下了根,一個在相距不遠的閻琢村定居。由於擔心被仇家訪到下落,斬草除根,兄弟二人送另一個奔往關外,自此失去聯繫,再無音訊。

清朝時,河北東光縣曾隸屬山東。而現在劃歸天津市的靜海縣,原為河北地盤。

據東光安樂屯霍氏家譜上說,霍氏原為晉澤高平人,乃霍叔之後。霍叔是周文王第八子叔度,因封地在霍國,人稱霍叔。

霍國人原姓姬,後淪陷,因紀念霍叔,便以國為姓。後來,霍氏在戰亂中遷徙,散失各地。漢代的霍去病、霍光都是霍國的同姓族人。

霍元甲生活的故居,原是三間土坯房,家境是清末的平民狀況。

霍元甲娶本鄉程村王氏為妻,生二男三女,長子東章,次子東閣,長女冰如,次女早夭。霍元甲去世,其父霍恩第尚健在,霍父晚年喪子,王氏中年喪夫,三女東琴是遺腹子,在父親去世23天後出生。

王氏小元甲一歲,守著子女,艱難度日。後來二子霍東閣秉承父親遺志,15歲離家,跟隨叔父霍元卿去上海精武會任教,未幾轉赴印尼,讓母親牽腸掛肚。

1956年,霍東閣在萬隆去世,消息傳回故鄉,王氏痛哭一場。

王氏於1960年去世,終年91歲。


《精武本紀》敘述元甲,「其父恩第,秉承家學,研練一生,遂以技名一世,至元甲復益以內功,旁參各派,盡得技擊之神髓,體軟如棉,骨堅似鐵,雖貌不甚偉,而臂力雄邁,性復爾雅溫文,無拔劍張弩態,驟觀之若無能者,鮮有知其為兼擅內外家之雄也。」

霍氏家傳「迷蹤藝」,又稱「燕青門」,源自清乾隆年間,山東泰安人孫通所傳。孫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河北滄縣、青縣靜海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授徒。

孫通所奉「張先師」,是山東兗州人,據說受獼猴啟發創拳,稱為「獼宗」,因前人多不識字,誤為「迷蹤」。

至於「燕青門」別稱,跟宋朝的盧俊義、燕青幹父子無關。盧、燕是小說人物,百姓無考史實,多信奉傳說為真。

在武林中,「燕青」的「燕」字,是指身形。傳統謂適合武功鍛鍊的人體結構,有四肢長大的「龍」形,粗壯雄偉的「虎」形,瘦小敏捷的「燕」形。

「青」是武林術語,指矯健而言。武諺有雲「刀走黑,劍走青」,就是說刀術要勇猛兇狠,劍術宜輕靈便利。

民間武學流傳,錯謬很多,但大多並不是故意混淆,而是在口授中,以訛傳訛造成。例如清末,虎拳與燕拳的合練,被附會成「呼延」拳,說是宋朝開國武將呼延家族的傳承。

「獼宗」、「燕青門」按照孫通的主張,奉張先師為祖,尊孫通為宗,霍家傳四代,到霍元甲之父霍恩第,為六世傳人,生三子,長子元棟,次子元甲,三子元卿。

霍恩第兄弟三人,共生育十子,並稱「霍家十兄弟」。霍元甲在大排行中居第四,時人多稱呼「霍老四」。

霍元甲幼年體質較差,常受街坊頑童的欺負取笑。霍恩第怕他日後毀了霍家聲譽,禁其習武。不成想,少年人不激不發,立志圖強,偷學揣摩,反倒後來居上。

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有人登門挑戰,連敗霍家數人。霍元甲擋住父親出手,跑上場較技,將來人扔出丈餘遠,摔折了腿。一戰成名。

冬閒時,霍元甲肩挑高粱秸去天津賣,貼補家用。一般青壯年最多能挑二百斤左右,霍氏能挑四、五百斤。

後來在天津做掌柜,每逢回家過年時,總要扛一包大米步行。從懷慶藥棧到小南河村三十多裡,以前都是土路,鄉人帶東西非背即擔,他扛著二百來斤的大米,走起路來很輕快,一般空身人跟不上。

鄉間傳聞「霍老四是板肋遒筋,力大無比」。武林中稱他「黃面虎」。

據霍氏大女兒回憶:農家蓋房是大事,村裡鄉親們都要去幫忙。往屋頂上泥時,別人是傳遞,或者用杈子上挑。

霍元甲則不然,他搬來大梯子安置好,然後用兩大木桶盛泥,一手拎一隻,腳蹬梯子上房,扣下泥後,持空桶踩梯子下來再裝,這樣來回穿梭。兩桶泥足有一百四、五十斤重,霍元甲上下如飛。

有一次,三間房還沒封頂,十二米長的脊檁剛擺上,大家要求霍元甲表演。霍便站在上面打旋風腳,從東打到西,再從西打回東,一個來回,身輕似燕。

1925—1927年間,山東德州武師劉震南,在滬上珊家園「中華國技傳習所」教授六合拳,顧留馨從學,聞聽劉說:霍元甲初來上海,曾住其家多天,每早練抖皮條基本功。

原精武會第一批學員李佩弦回憶:每天早上,霍元甲帶劉振聲練功,霍用三節棍全身排打,劉振聲兩手各抓一個小口大肚的罈子走圈。

當時李佩弦他們年齡小,看罈子裡面裝了一半沙子,有幾十斤重,於是惡作劇,偷偷把沙子填滿。第二天起來,劉振聲沒察覺,照樣拎起來走圈,毫無異樣。

(大刀王五)

燕趙武林大豪王五曾慕名訪霍,二人相契,結為至交。

王五,名王正誼,滄州人,李鳳崗之徒,光緒三年,在北京半壁街開設順源鏢局。其刀法純熟,俠義心腸,被稱為「大刀王五」。

他協助譚嗣同,參與維新變法。失敗後,譚為表決心,醒悟大眾,甘願受刑。王五買通獄吏,廣泛聯絡武林志士,密謀營救,遭譚嗣同堅拒。

1900年,王五率眾參加義和團,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將順源鏢局包圍,王五等人因寡不敵眾被捕,爾後被八國聯軍槍殺於前門,死時56歲。

霍元甲聽說後,從天津隻身趕去,與《老殘遊記》小說的作者劉鶚一起,將王五的屍首偷偷掩埋。等局勢平靜後,再正式安葬。

霍元甲在精武會教授「霍氏練手拳」,因發生意外,僅傳半套。剩餘的由徒弟劉振聲和二子霍東閣給予完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視連續劇《霍東閣》主演錢小豪,曾研習此拳,後在電影《精武英雄》中飾演霍廷恩,行招走式,竟是地道的霍家拳法。

而電影《霍元甲》結尾處,在滿天星鬥之下,李連杰飾演的霍氏一襲白衣,演練的也是正宗的「獼宗藝」。

喜愛武術的朋友可參照。

錢小豪版趨於原傳,是典型北方短打風格,其招式鮮明,動作乾脆。

李連杰版,則加入了他自己的領悟,有內外合一,剛柔並濟的特點,更顯舒展大氣。

霍元甲去世,別無遺物,身邊僅有一把閒來用以自娛的胡琴。

當時因交通不便,霍氏先葬於上海北郊墓地。轉年,由胞弟霍元卿、次子霍東閣、弟子劉振聲扶柩歸裡。

天津懷慶會館懸掛長副輓聯痛悼:瞻仰昂昂金剛漢,力巨出神,拳精入化,飛龍虎踞,尚武精神,浩氣鵬鵬貫牛鬥;謳歌堂堂勇大俠,膽堅鐵石,志烈秋霜,愛國憂民,強我民族,大義凜凜滿乾坤。

霍氏乃一介布衣,在社會風雨飄搖之際,驤義舉,驅外強,振奮人心,倡導「武術強國」。高風亮節,深受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民國八年(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雜誌,在第一卷第五期有《大力士霍元甲傳》。作者肖汝霖寫道:「霍公之平生,好俠義,重然諾,濟人如不及,譽人有不足,有德於人,終身不伐。負絕技二十年,不驕不餒,未嘗敗。之精武會,睹供遺像,質樸如村農老圃。想像其為人,蓋篤厚君子也。」


霍公生平

霍元甲,字俊卿,天津靜海人,生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父親霍恩第秉承祖傳的「迷蹤藝」,本領超群,為客商保鏢,常出入關東。晚年回家務農,督促子侄習文練武。

霍元甲幼年體質較差,常受街坊頑童的欺負取笑。霍恩第怕他日後毀了霍家聲譽,禁其習武。

霍元甲不甘心做怯懦無能之輩,遂立志圖強,偷看父親教授兄弟們技藝,然後獨自躲到村後棗樹林裡揣摩研練。他汗水要比兄弟們流的多,再加上格外用心,結果進步很快,反倒後來居上。

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有人登門挑戰,連敗霍家數人。霍元甲擋住父親出手,跑上場較技,將來人扔出丈餘遠,摔折了腿。一戰成名。

三十歲那年,霍元甲去天津賣柴火,被混混欺負,動手打架,驚動了北門外竹竿巷懷慶藥棧的掌柜農勁蓀。

農勁蓀是安徽宣城人,青年時留學日本,後來天津經營生意,喜好結交武林豪傑,與霍氏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於是,把霍元甲請來藥棧做掌柜的,閒暇切磋武藝,談天說地。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俄國大力士到天津戲院賣藝。傳單渲染說:力拔山兮,蓋無敵手。激怒了血性男兒。霍元甲拍案響應,挺身而出,要與之較量。俄大力士打聽來歷,知道來的是武林高手,不敢比試,被迫登報認輸,偃旗息鼓,灰溜溜的離開天津。

要知這是發生在國家積弱,朝廷上下畏懼列強如虎,飽受凌辱宰割的清末。霍氏此舉,張揚民族氣節,大快人心,舉世稱譽。

宣統元年(1909年)春,西洋大力士奧皮音來上海,在四川北路的亞波羅戲院表演,連續數晚。最後一場放話,願與華人角力。言談中,多帶輕蔑口吻。第二天見於報端,瀘人譁然。

丁茲維新時代,革命風氣在醞釀中,愛國分子乘機發洩。只是江蘇省埠,文化稱盛古今,惟武功不著,少技擊能手,鹹欲聘請名家登臺與賽,以顯黃魂。聞霍元甲先生,聲著燕趙,遂快函相邀。

霍氏偕其友農勁蓀、徒劉振聲於三月份抵達,同發起人商議,與奧皮音約定比賽,集捐款項,搭建擂臺於靜安寺路之張園。並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

屆時奧皮音懼霍氏神威,失約未至,連公證人、操辦者一起逃之夭夭。自此後,滬人多知霍元甲之武功技能,謀計安頓,協議創辦精武體操會。

上海蓬路一帶,為日人聚居之所,聞霍氏之名,邀請前往較量身手。劉振聲首先出馬,連贏數場。日方主教上,欲求摔跌元甲,反被霍氏力擲於地,折斷右腕。

霍元甲原有咳病,日人銜恨,薦同黨醫生秋某,謂可治肺病。霍性率真,受之不疑,購其藥,服後病情加劇,由眾人送入新閘路中國紅十字會醫院。檢日服之餘藥,察知是慢性爛肺藥。再覓秋醫,已鼠竄歸窟。

霍元甲醫治無效,於當年九月十四日去逝,享年四十二歲。

在世風浮誇、信息紊亂的年代

以嚴肅的態度,發出平實的聲音

相關焦點

  • 還原霍元甲與精武會(2)陳真、劉振聲、霍東閣探軼
    所謂二毛子就是天主教教徒和幫助洋人做事的人。村裡老人當年講述說,那天是太陽快要落下去的時候,忽然有人喊義和團的人殺進村來了。頓時,有天主教徒的人家都嚇壞了,東藏西躲。大吳老跑得快,躲進了南場,劉振聲的母親卻沒能逃掉那一劫,丟了性命。劉振聲從此無家無業,終身也沒娶妻。霍元甲到天津衛謀生,劉振聲也跟了去,在懷慶藥棧幫工。
  • 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生於天津靜海縣。 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秘宗拳」絕技,霍元甲幼年體質羸弱,不具備習武的潛質,父親怕他毀害霍家聲譽
  • 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 跟電視劇裡的完全不一樣
    1983年,徐小明執導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被引進到大陸,在廣東電視臺首播後,黃元申飾演的霍元甲迅速在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各個電視機裡面,直至今日,霍元甲依然是影視江湖上的搶手人物。這位武術大師的傳奇人生讓不少的觀眾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來聊聊真實的霍元甲是什麼樣子。
  • 《霍元甲》實際上是李連杰的自傳,沒人真正知道霍元甲的歷史
    所以他不由分說,帶著徒弟到秦爺的壽宴上鬧事,逼得秦爺和他立下生死文書沽月樓一場生死較量,霍元甲險勝,秦爺不久後傷重而亡。秦爺的外甥氣不過拿刀殺了霍元甲的家眷然後自殺,好友農勁蓀看不慣霍元甲胡作非為與他斷了關係。
  • 首部霍元甲題材紀錄片下周登錄央視
    最終,六千分鐘影視素材經過濃縮整理,力求真實還原一代大俠霍元甲的風範和精武會百年來為「強國強種、武術報國」所做的努力。大俠霍元甲蓋世英雄,一生俠義。「萬裡長城永不倒」更成為幾代國人從他的故事中獲得的民族記憶和愛國情懷。自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首次將霍元甲和精武會搬上熒幕開始,迄今已經有十多部電視劇和電影將霍元甲和精武會作為拍攝題材。其中既有在國內掀起武俠文化和收視熱潮的由徐小明執導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也有斬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電影《霍元甲》。
  • 中華脊梁 霍元甲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七(1869年1月19日)霍元甲出生在直隸靜海縣小南河村,在這個名喚「靜海老東鄉」的小村落,曾流傳著一段民謠:「有女不嫁老東鄉,喝苦水,吃菜糠,賣兒賣女餓死娘。」不戰而勝 揚我國威要說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最令人熱血沸騰的莫過於霍元甲在擂臺上連挫各國大力士揚我國威的畫面了。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霍元甲僅有過兩次打擂經歷,且都是不戰而勝。第一次發生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個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人在天津戲院張貼廣告揚言「打遍中國無敵手」。
  • 探尋精武傳奇,首部霍元甲題材紀錄片登央視
    最終,六千分鐘影視素材經過濃縮整理,力求真實還原一代大俠霍元甲的風範和精武會百年來為「強國強種、武術報國」所做的努力。  大俠霍元甲蓋世英雄,一生俠義。「萬裡長城永不倒」更成為幾代國人從他的故事中獲得的民族記憶和愛國情懷。
  • 歷史上真實的大俠霍元甲
    由趙文卓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正在CCTV-8黃金強檔燃情熱播!霍元甲如何從羸弱少年成為一代大俠,為何敢於挑戰千百年來的武林陋習,從技驚虹口道場到猝然離世,又有何未解之謎?今天,我們一起跟隨首部以霍元甲為題的紀錄片 《精武傳奇》,回望一代大俠背後的真實故事!
  • 首部霍元甲題材紀錄片 《精武傳奇》將登央視紀錄頻道
    全面客觀展現大俠一生  《精武傳奇》共三集,每集25分鐘,分別從不同時期講述在大時代風雨激變下,霍元甲如何從羸弱少年成為一代大俠,為何敢於挑戰千百年來的武林陋習,如何數次迎戰外國武師而名震上海灘,精武體育會如何應運而生,怎麼又會跟同盟會和訓練新軍產生聯繫,從技驚虹口道場到猝然離世之中有何未解之謎。
  • 那年今日 一代宗師霍元甲
    三十幾年前,一曲「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激動無數國人,這首歌就是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曲。提起當年的《霍元甲》,人們會想到迷蹤拳、英雄打敗俄國大力士等振奮國人的故事和萬人空巷的場面。八十年代初,由徐小明編劇,導演、監製,由香港名演員黃元申、米雪、梁小龍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一鳴驚人,在香港掀起了瘋狂的收視率,又像旋風一樣席捲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廣東等地,改寫了武打片沒有靈魂和格調的歷史。1983年3月,該劇歷史性地獲準在廣東電視臺播出,成為香港最早一批進入內地的電視劇集。
  • 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是什麼樣的?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
  • 《大俠霍元甲》大結局霍元甲沒死,最大反派隻字未提,為續集鋪墊
    如果真是這樣,陳真這個人物的出現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陳真這個人物的巔峰劇情,和這個人物的存在的意義是在霍元甲被害死之後!如果這段沒了,還要陳真這個人物幹嘛呢?難不成,再拍一部《大俠陳真》把這一部分補上嗎?
  • 一代宗師霍元甲搶救無效死亡?霍元甲墓打開後,真相終於大白天下
    霍元甲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之間,家境不好,除了種地外,經常到城裡做點小買賣補貼家用。霍元甲從小身體瘦弱,雖然他一家人都練武,但他父親不讓他習武,說他身體不好,小霍元甲只得偷師學藝,然後和兄弟們比賽。後來霍元甲打敗了當時的一個武師,在天津一戰成名,加上他行俠仗義,在天津一帶越來越有名氣。
  • 霍元甲真是被毒死的嗎?1989年,人們重修霍元甲陵墓時揭開了真相
    霍元甲經常挺身而出,教訓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外國侵略者,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尊敬。然而,他的死因一直是一個謎。有人說是病死的,有人說是被日本人下毒害死的。直到1989年人們重新修建霍元甲的陵園時,化驗了其遺骨,發現了大量毒素,人們才知道霍元甲是被毒死的說法是正確的。
  • 《霍元甲》裡的真人真事:劉振聲是張學良的武術老師,獨臂老人原型在天津
    ,這其中虛構的成分肯定佔了絕大部分,但裡面也有一些隱隱約約的真實原型,他們的故事都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天津。▲ 真實的霍元甲霍元甲(1868—1910)本是天津市西青區小南河的農民,自幼隨父練武,長大後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結婚後,他到天津謀生,在海河碼頭腳行打工,天津話叫扛大個兒。
  • 不高不帥的小胖子——真實霍元甲和趙文卓演的太不一樣
    這幾位大咖演的霍元甲,相似度頗高,都是相貌英俊、身材修長的大帥哥,一身正氣,宗師氣度,身邊不乏漂亮的小迷妹,更有讓人眼花繚亂的秘宗拳加身;打得了洋人,殺得了倭寇,大長中國人的志氣和威風。當然,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真實的霍元甲到底什麼樣?一、不高不帥比較胖霍元甲到底長什麼樣?是不是又高又帥?答案可能讓大家失望了。
  • 趙文卓大俠霍元甲會有續集嗎?
    隨著趙文卓飾演的霍元甲的熱播,想必大家也是看得比較火熱,趙文卓已經是第二次扮演霍元甲了,距離上一次扮演霍元甲已經過去20年了,一轉眼由趙文卓和釋小龍主演的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也迎來了結局,看完之後覺得還是依依不捨。
  • 霍元甲玄孫女直言:先祖並非津門第一,擊敗英國大力士是子虛烏有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霍元甲的玄孫女,霍靜虹。 早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霍靜虹就電影裡霍元甲身上神乎其神的傳聞向公眾做了澄清。她聲稱,影視劇裡一些地方和歷史其實是不符的。站在霍元甲後人的角度,她並不想多說,而作為一名武術從業者,她覺得有必要說明,影片裡不少地方將霍元甲和精神和武術完全扭曲了。
  • 六個版本的霍元甲:趙文卓版墊底,高雄版第二
    霍元甲,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愛國武術家。霍元甲的愛國舉動,就連孫中山都用「以武保國強種」來評價,而且在精武會成立十周年的時候,親自題寫「尚武精神」來紀念霍元甲。我們很多人了解霍元甲,主要是通過影視劇。飾演霍元甲的人很多,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看看哪個版本最經典。
  • 霍元甲打不過現代拳擊手?天大的笑話,三個打不過的理由
    總聽聞:一些不尊重歷史和武術的人說,霍元甲肯定能打得過現在搏擊選手。 朋友不知道該說你什麼好?你是高估霍元甲還是低估了現代的搏擊運動員?霍元甲作為一代宗師是武學大家,俗話說「北有霍元甲,南有黃飛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