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期的綜藝《奇妙的小森林》裡,演員鄭爽的帶娃方式,引起了網友熱議。
某個片段中,鄭爽面對不願睡午覺的孩子小玖,選擇了冷處理的方式。
她對孩子說:
「你不睡也得睡,這是規矩。」
「你哭沒用,我對別人哭不感興趣。」
說完這番話後,鄭爽便不再理會正在哭鬧的小玖。
過了一會兒,鄭爽忍不住關心小玖,再次發出午睡邀請,並且開始對小玖倒計時:
三、二、二點九、二點八、二點七……
躲在帳篷裡的小玖噤聲了,呆呆地看著鄭爽,發出靈魂拷問:為啥要倒數?
對呀,為啥要倒數?
前幾天在閨蜜家也看到類似的一幕。
中午要吃飯了,孩子還無動於衷地玩著玩具,閨蜜有些生氣了,對著孩子大喊:
「1——」
孩子回頭看了媽媽一眼,隨即驚慌失措地說:快,快把玩具收好。
「2——」媽媽又發出了第二句怒吼。
孩子更加緊張了,把玩具一股腦地扔進收納箱裡。
「3——」
當媽媽最後一個數字脫口而出的時候,孩子已迅速地收好玩具,飛快跑到了飯桌前。
閨蜜朝我眨了眨眼,得意地說:這招不錯吧,百試百靈!
不用打,不用罵,為什麼「數到3」這麼簡單一句話,威力這麼大?
很多家長給出了答案:這方法見效快!
縱使父母脾氣再好,也不可能365天有耐心,比起花時間低聲細語講道理,有時候只想儘早解決問題。
於是乎,「數到3」這個絕技在家長群裡悄然傳播,既能快速地讓孩子服從,又能給孩子一個警告。
而被「數到三」支配的孩子是怎麼想的呢?
他們大多是三種狀態:要麼壓抑自己,要麼感到害怕,要麼和大人死抗到底。
為什麼不用打,不用罵,就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呢?
因為當父母數到三的時候,是孩子被恐懼支配的時刻。
電視劇《安家》裡有這樣一個片段:
海清飾演的宮蓓蓓回到家,看到爺爺為了讓孩子好好吃飯,一邊餵飯,一邊讓孩子看IPAD。
在和爺爺奶奶溝通失敗的情況下,宮蓓蓓努力壓制心中的怒火,對孩子說:「把IPAD放下!媽媽數三下!」
三二一還沒數完,孩子就嚇呆了,他手足無措,緊緊地抱住IPAD,嘴唇緊抿,呆呆地看著媽媽。隨後,他以大哭回應媽媽的斥責。
心急的父母,很少問孩子為什麼會有那些舉動。
孩子不知道父母為什麼這麼兇,或者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長此以往,雙方溝通越來越難。
立竿見影的教育,從來都是神話;孩子慌亂服從的樣子,埋藏未知的隱患。
除了「數到3」的方式,也許孩子還聽到過很多威脅恐嚇的話。
比如「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不吃飯就給我出去」「不好好寫作業媽媽就不喜歡你」......
這樣的方法看似簡單有效,實際卻是用家長的權威,讓孩子關上了心門,讓孩子眼裡只剩下恐懼和服從。
孩子的妥協,也並不是出於對規則本身的理解。
而是通過長期施加心理壓力形成的條件反射,治標卻不治本。
長此以往,嚇出來的孩子內心充滿焦慮,條件反射似的不安和恐懼,也會一直伴隨孩子。
既然「數到三」後遺症這麼多,再碰到同樣的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
1、正面引導,代替負面催眠
在電影《弱點》裡,有這樣一句對白:我小時候有壞事發生時,我媽媽就會讓我閉上眼睛,她會說:「我數到三,過去的已經過去,世界一片美好。」
這3個數字,帶給孩子的不應該是恐嚇,而應該對世界的無限善意。
換種方式引導,也許生活截然不同。
你本想說:數到三,趕緊把飯吞下去。
你可以說:好好吃飯,吃完媽媽給你講故事。
你本想說:我數到三,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
你可以說:我們趕快回家,可以和鄰居小朋友一起玩。
用積極的語言來代替赤裸裸地威脅,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得到一定的緩衝,從而接受父母的建議。
2、 耐心等待,勝過急迫吼叫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兒子詹姆斯不小心打碎了高腳杯,因害怕被罰而不敢說出實情。
羅斯福雖然生氣,但他秉著冷處理的態度,通過妻子旁敲側擊,暗示小詹姆斯,犯錯不承認的孩子,父母也不會相信他的。
結果是好的,孩子乖乖坦白了。
試想如果羅斯福氣急敗壞地說:我數到三,你再不說出實情,我就打扁你,那會給孩子留下怎樣的陰影?
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得要聰明很多。
比起嚇唬、強迫他們認錯,不如多給他們一些時間,引導他們自行發現錯誤。
若在當下孩子反抗情緒較為激烈,表現超過父母忍耐限度,也可稍做冷處理,等孩子情緒平和後再溫柔安慰。這些都比用負面的語言去恐嚇要好很多。
3、 靈活變通,好過道理大通
同樣在《奇妙的森林》裡面,面對孩子不睡覺的問題,張新成的辦法貌似管用多了。
因為孩子喜歡警察,他以警察導入:
警察叔叔是不是長得特別高大,這樣他們有能力抓壞人。但是寶寶如果不睡覺就長不高,也就沒有力氣去抓壞人。
小玖聽到這樣的話,有點鬆口了。張新成更進一步說:
你長得更高一點,會成為特別厲害的警察隊長,所以你現在要去休息。
孩子猶豫了一會兒,跟著小哥哥走出帳篷午睡去了。
孩子做錯事,與其說一通大道理,不如換種方式。比如運用榜樣的力量,鼓勵他們向偶像學習,如此一來,很多問題也許就迎刃而解了。
走入孩子內心,自然而然產生解決方案,才是智慧的、靈活的。
教育道路有無數條,但通過暴力地數三二一來解決問題,無疑是治標不治本的一條。
最有用的教育法則,不是爭分奪秒,不是壓力傳導,而是一步一步走實每一個腳印。
收起所謂立竿見影的倒數法吧,與其讓孩子在黑暗中服從,不如成為孩子的光,為孩子指明方向。
願天下的父母,都能放慢腳步,用心傾聽孩子的聲音。
願天下的孩子,聽到「321」時,不再是恐懼,而是發自內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