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王家衛,臺灣有侯孝賢。作為他們的粉絲來說,總會從自己的喜好角度在影片中找到嗨點。有的人沉醉於攝影美學構圖,有的人痴迷於影片中渲染的情緒和氛圍,有的人喜歡他慵懶舒緩的節湊,有的人鍾情於他的音樂審美……
作為一個文藝片導演都是比較喜歡懷舊的,侯孝賢的影片就像一部發黃的紀錄片。
我最大的樂趣就是總能在他的影片中找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情景和畫面,把塵封多年的記憶又清晰的隨著影片重現,讓我沉浸在舊時的美好,或許我也是一個懷舊或敏感的人吧。但是時不時的能記起這些過往的美好真不是件壞事,初心是隱藏的樂土,快樂是自我的狂歡。
看文藝片的訣竅和樂趣,侯導有這樣的解釋:看電影吧,你不用去糾結於故事情節,就是靜靜地看就行了。
就是如此,靜靜地看。你總會看到你喜歡的某個畫面,某段音樂,某個情節,某個人物,或是某幾句對白,你的情緒跟隨著影片流動就對了。文藝片和商業片最大的區別就是,商業片你只需看上幾分鐘或是十來分鐘你就能輕易判斷出該片是不是一個爛片,而文藝片就至少你得看完一半才知道這是不是你喜歡的影片。
【戀戀風塵】裡開篇的火車行進畫面曾經被多個文藝片導演借鑑模仿。包括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就有很多侯孝賢的影子,至少能看出畢贛借鑑了侯導的戀戀風塵中的火車行進鏡頭,還有【南國南國】中的摩託車山間小路騎行的畫面。或許畢贛也是侯導的粉絲吧。
而我想分享一下影片裡的兩個特別喜歡的場景:
一,阿遠和阿雲在車站告別的一場戲,拍得很含蓄隱忍,沒有狗血煽情,兩人全程沒有說一句話。阿雲欲言又止的同時眼淚似乎就要奪眶而出的時候轉身跑開,真是讓人傷感之極的同時會想起自己的青澀時光。
侯導的影片往往對白很少,他更喜歡用情景和氛圍音樂來說故事。
二,阿遠準備撬別人的摩託車鎖的時候,阿雲那焦急慌張,擔心忐忑的表情,輕聲地阻止。讓我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喝多了酒準備和別人幹架,身邊的女友輕輕的拉扯著我胳膊不讓我去幹傻事,擔心焦急的眼神望著我時,和阿雲的表情是那麼的相似。本是多年前的一個片段,此刻浮現在我眼前是如此清晰。
為此,如果看到一部心儀的電影時,我總是會心存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