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貴南11月25日電 題:千年藏繡「刺」破傳承困境 「繡」出好生活
作者 祁增蓓
等到完成規定的刺繡任務,繡娘桑吉卓瑪將得到2萬多元(人民幣,下同)收入。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五彩藏繡藝術有限公司繡坊內,18歲的桑吉卓瑪坐在繡架前穿針走線,不一會兒就繡出了圖案的基本輪廓。她正在繡的是《格薩爾史詩》的一部分。《格薩爾史詩》是2018年啟動的藏繡長卷繡制項目,長260米,寬1.1米,計劃由50名繡娘歷時5年完成。
藏繡源於公元9世紀,與唐卡和堆繡並稱為藏傳佛教三大藝術,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繡派系之一。在「貴南藏繡」的發源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沙溝鄉,幾乎每位婦女都會刺繡。
來自沙溝鄉的繡娘拉毛葉忠說,藏繡過去主要用於民族服飾、佛像、寺院經堂裝飾等方面,以自然傳承的方式傳承給下一代,深「藏」於農家大院。
十多年前,拉毛葉忠的父親仁青加用開裁縫鋪積攢的資金創辦了五彩藏繡公司。剛開始繡娘有幾十個,但後來由於產品賣不出去,繡娘們紛紛回家種地,僅剩下13人。直到2012年,「貴南藏繡」被列為青海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司經營才有了好轉。繡品作為海南州特色文創產品被贈予八方賓客,獲得稱讚。
仁青加一鼓作氣,帶著藏繡產品參加國外展覽,繡娘們繡制的《和諧四瑞圖》《安多服飾》等作品也通過展覽遠銷到了美、英、法及日本等國家。
如今,藏秀工藝品配色更加講究、繡工更加精緻細膩、主題內容愈加豐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國內外對藏族傳統工藝認可度也越來越高。拉毛葉忠說:「現在來學習藏繡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不只是藏族,其他民族也會來學。」
40歲的漢族繡娘石玉秀學習藏繡已將近兩年,此前一直以種地為生的她,從來沒想過會通過藏繡為家庭日均增收150元。「以前我覺得藏秀是藏族的特色技藝,和我們無關。」
五彩藏繡藝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冷本才讓表示,近年來,青海省積極推動包括「貴南藏繡」在內的「青繡」各門類刺繡藝術發展,刺繡行業主要形成了「公司+農戶」的發展業態,成為刺繡藝人居家就業、增收致富的一門手藝。
目前,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已有21家以藏繡生產為主的工藝品企業,覆蓋全州的5個縣32個鄉鎮,年銷售額達6100餘萬元,至少10%的繡品銷往國外,5%的繡品銷往港澳臺地區,產業前景廣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