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中菜|熟悉又有新意的味道

2021-02-17 24HOURS

 

24HOURS|NANYANG STYLE CUISINE


前幾年去香港,一定會逛到利舞臺,樂天皇朝的八色小籠包一直都是那個耀眼的存在。

八色八個口味,吃起來還有順序,原味、絲瓜、鵝肝、黑松露、芝士、蟹粉、蒜香、麻辣,口味由淡到濃。咬破的湯汁一滋溜入口中,肉餡香,表皮薄,湯汁濃,豐富的口感讓人覺得滿滿的幸福。

繼樂新皇朝登陸上海一炮而紅之後,聽友人說,在亞洲第一高樓的上海中心裡,又開了一家樂新經典,做的是國內首家南洋式中菜


什麼是南洋式中菜?


上世紀大批中國人移居東南亞,那些思鄉的國人帶去了家鄉的味道,又與當地食材和烹飪方法融會貫通,形成別具一格的南洋中菜。而樂新經典就是主打這種懷舊的味道。

開胃小菜:樂新營三彩

三彩分別是番石榴、櫻桃番茄和南瓜,經話梅與冰糖浸泡醃製,酸爽可口,又各有滋味。

番石榴爽脆,櫻桃番茄酸甜,最令人驚喜的是南瓜,不是一般的軟糯口感,而是出乎意料的脆脆的感覺。三者口感不同,口味又搭配合適,嗜酸甜口的千萬不能錯過。

燉土雞湯


雞湯我只服外公家裡燉的,越是尋常物,越難做出超越來。但只見幾乎每桌都有這個黑色瓦罐的身影,那麼便嘗一嘗它究竟有多好罷了。

湯頭鮮美甘甜,滋補暖胃,雞肉嫩而不柴。據介紹,這燉土雞湯選用的是蘇北老母雞,八小時燉煮,還有專人定時舀取湯中多餘油脂。

外公的雞湯是家裡的愛心味,這土雞湯是清甜又營養的南洋味。各有各的好,樂新用心做菜的情懷,全體現在這一勺勺的雞湯裡了。

咖啡雞


咖啡是南洋特色,不知道喜愛這道菜的食客們是否與我一樣,對東南亞的咖啡情有獨鍾。喜歡咖啡,也喜歡吃雞,但聽到咖啡雞三個字還是有些望而生卻的,黑暗料理還是人間美味?嘗過便知。

都說美食往往都在路邊攤,這道咖啡雞便是由新加坡的街邊小攤的常見菜咖啡排骨改良而來。略帶一些咖啡的苦澀,但回甘的意猶未盡頗為奇妙。雞肉鮮美,醬汁濃鬱,真想偷來秘方回家自己試試。

想來這咖啡雞到我手上必成黑暗料理。廚師火候的精準,真是增一分,苦澀;減一分,無味。

滷元蹄

不同於上海本幫的紅燒蹄膀,它家的做法鹹鮮口味的。

又不同於上海人的濃油赤醬重口味,經過南洋特有的滷汁慢燉而出,並不油膩,但卻濃鬱且入味,肉香而不散,皮滑嫩不齁,想來是下飯的佳品。

金絲麥片蝦球

蝦球的做法頗多,但麥片蝦球是頭一回見。果然南洋菜系中,還有許多奧秘有待探索。

最底層鋪滿了厚厚的麥片,炸得爽脆的蝦球妥妥噹噹地擺在麥片上,澆著雞蛋絲做點綴。麥片自然是有嚼勁的脆,蝦球則是口感Q彈,一口下去奶香四溢,就一口便愛上了。

娘惹咖喱雞


中國人與馬來人通婚誕下的女孩就叫娘惹,娘惹菜系即傳統中國菜烹飪法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中式的內斂遇到馬來的熱情奔放,誕生了用料精細的娘惹菜。

娘惹菜也是新加坡地道的美食,食材上以傳統中式的雞鴨,牛羊,蔬菜和當地海鮮為主,配各式各樣的東南亞香料香料。


這道娘惹咖喱雞,嫩滑的雞肉被秘制而濃鬱的咖喱包裹,入口咖喱味便是香氣四溢,回味無窮。

砂煲豆腐蝦球

又是一道蝦球,卻是與麥片蝦球截然不同的口感與滋味。這道菜,蝦算是配角,豆腐才唱主角,因此蝦球好吃,豆腐更好吃。


豆腐是自家後廚做的,雞蛋的蛋黃與蛋白以特定比例調配,混在豆汁中製成。炸得金黃酥脆,內裡卻是嫩、滑、軟,口感好似日本豆腐,妙不可言。

古早魚香老鼠粉煲

老鼠粉?這名字乍一聽便讓人沒什麼食慾。但被名字嚇到的人就無福消受此等美食了!其實只是因為這粉條短小,兩頭尖中間粗,狀似老鼠,因而得名。也不知道這起名兒的人是怎麼想的,為了考驗我們嗎?

老鼠粉本是潮州客家特色,後來傳承到了南洋,味美而滑,提醒大家千萬別被這名字嚇退,絕對值得一試。


粉的口感好像臺灣芋圓,Q彈有嚼勁。肉絲,蝦仁,花菜,蘿蔔乾,香菇丁,配料著實豐盛,再窩一顆生雞蛋。吃之前,將同時蒸熟的鹹魚泥汁淋在上面,攪拌一下,一口下去,初滑後脆,鹹香無比。

三色桂花斑蘭糕


吃得欲罷不能,不知不覺已到最後一道甜品。菜色的顏值有始有終,始於三彩,終於三色:白色的椰汁,綠色的斑蘭,晶瑩剔透的桂花糕摻著紅色枸杞,淺碧深紅,好看得很。


口感似果凍布丁,斑蘭的清香芬芳與椰汁的沁甜混合,清爽又好吃。

用餐完畢還要點名表揚一下它家的服務,滴水不漏。服務生個個都彬彬有禮,也會時不時來端茶添水,茶杯從沒空過。這才真正叫吃得開心。

4月底長寧來福士會開第二家新店,到時候大浦西的食客也可以去嘗鮮了。

上海樂新經典

上海中心店(Shanghai Tower)

浦東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商場b2-3室(2號線陸家嘴站6號口出)

021-58308386

11am-10pm 

文|Michelle&雲困困

相關焦點

  • 魔都首家正宗南洋中菜,點評9分以上,驚豔我的胃!
    說到南洋,很多人會立馬想到新加坡啊馬來西亞什麼的,沒錯!其實「南洋」這個菜系是早期移民至東南亞的國人發明的呢,當時大家想吃中國菜,做菜的時候順便用上了當地食材和香料,就有了「南洋中菜」,而且還火得不行,把當地食客的胃都給收攏了!
  • ️4000公裡外的南洋中菜火到魔都,人均只要100出頭?!
    魔都少見的南洋中菜視野視頻第508期<樂忻經典>可能很多寶寶對南洋中菜不太了解,其實在上世紀20年代,一批中國先輩移居至南洋一帶,結合當地的食材和烹飪手法,融合進記憶裡的中菜味,這才有了獨樹一幟的「南洋風味中菜」!
  • 《小娘惹》中神秘的娘惹菜,竟是菜中的混血兒
    南洋的風情撲面而來。劇中的小娘惹菊香熟練的揮動著手臂,捶搗著做菜時用的香料。細膩如絲的豆腐也在快慢的刀功之下展現,未曾耳聞的湯飲也在那一口品嘗中蠕動了看劇人的喉嚨,各式顏色富麗的糕點在輕攏慢斂中捲起擺盤。
  • 在珠海,能夠吃到南洋「娘惹菜」的餐廳,就只有這一家!
    揚名廣場這家東南亞餐廳不走尋常路 非要搞特殊居然做起了南洋「娘惹菜」還是珠海第一家
  • 溫州新晉南洋料理店!憑什麼大排長隊?!
    食堂君不能回到過去親眼見證那樣的時代只能通過南洋菜來感受和回味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菜…紅咖喱、青咖喱、青咖喱…這些帶著濃濃風情的美食能從中感受到更多的關於南洋的故事☟越南手工米紙卷(香芒大蝦) 49元/份南洋料理當中,越南菜的典型代表就是米紙卷。
  • 從《小娘惹》看南洋的娘惹文化,從三個方面進行解析
    更有觀眾說《小娘惹》就是一部別開生面的舌尖上的美食,每次看到菊香和月娘在做娘惹菜時,都會食指大動。下面就由我來講述一下新加坡獨有的娘惹文化。在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之間,一些華人下南洋做生意,定居在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華人與當地通婚產生的後代,這些後代中女性稱為娘惹,男性稱為峇峇,合起來就是峇峇娘惹。十五世紀距今已經六百多年的歷史了,娘惹文化也是在保留了中國的漢文化,並且吸收了新加坡等南洋文化的民族元素,逐漸地變成了一種獨具一格的娘惹文化。
  • 創意南洋料理來溫州了!萬象城這間餐廳必須試!!!
    對咖喱有一種說不清的迷戀,這種特殊的味道所帶來的幸福感非常奇妙。▼南洋の前菜✶泰式青木瓜沙拉選用未成熟的青木瓜,去皮,擦絲,加上魚露、檸檬汁、糖、紅蔥頭、大蒜、辣椒等材料,一起放進木臼裡搗碎,使作料的味道滲透到食物中,這道沙拉融合了泰式料理中的四大主要風味:酸、甜、鹹、辣。
  • 第138頁 | 娘惹味道
    印尼娘惹傳統服飾有人說娘惹菜細細碎碎、拿不出手,只因娘惹菜通常都是為家人準備的家常便飯。在我看來,正如英雄不論出處一樣,美食也應當不分高低。娘惹菜兼具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以及以葡萄牙人為主的歐洲飲食特點,在烹飪方法和使用的餐具器皿方面都比較講究,調料中少不了咖喱、辣椒等香料,口味以酸辣為主,別具一格。
  • 人人稱讚的娘惹菜,到底有什麼魅力?
    最早種下「娘惹菜」的草,是在一檔美食談話節目裡,臺灣美食作家莊祖宜表示她十分酷愛娘惹菜。即便當時的我對娘惹菜一無所知,可單是聽到「Nyonya」這個帶有濃鬱南洋風情的詞彙,就夠人產生一絲對馬來西亞的遐想了。Nyonya即娘惹,單從字面上來看,連想像力都找不到施展的入口。想要了解這門菜系,還要先從下南洋的華人說起。
  • 菜系中的混血兒,神秘的東南亞「娘惹菜」到底是什麼?
    不顧一切地追劇,沒曾想過自己還沒有等到家族大戲就被劇中的馬來西亞美食(娘惹菜)的鏡頭深深吸引住了,瞬間的小殼感覺到是在看美食科普片,我想追劇的小夥伴也和小殼一樣,也想嘗嘗鏡頭前的娘惹美食。如今,小殼帶你進入馬來西亞,舌尖上的馬來西亞,那些你不知道的娘惹文化中的「娘惹菜」,讓你解饞。
  • 探尋濟南唯一南洋料理:讓你從門外漢秒變專業級南洋菜吃貨
    當日料、韓料、火鍋在濟南遍布大街小巷時候,南洋料理作為一股淡淡的清流在濟南朋友圈中傳開,這一從來未有的美食讓濟南的小吃貨們知道了還有它的存在,吃過的都會記住它的味道,一種帶著南洋獨特味道的美食,深深的印在腦海中
  • 南洋風味餐廳,到底吃的是什麼?
    而萬寧這裡不得不說的興隆有很多東南亞菜系,就連一些道路、房屋建築都很有東南亞風格。興隆鎮被稱為「小聯合國」,早期五六十年代在這裡先後安置了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難僑民1萬餘人,而這樣的僑胞大聚集地,也形成了小鎮獨有的文化內涵。所以,到了興隆,就像到了東南亞,無論是氣候、建築、植被、蔬果還是飲食上都很相似。在興隆的美食圈子裡,吃早茶,就必須到南洋風味。
  • 可能大家都不熟悉的菜,一道秘制烤麩,做出來的味道簡直太好吃!
    秘制烤麩,大家肯定對這道菜不熟悉,我可以保證的跟你們說,這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有些人肯定會問麩是什麼吃的,那好吧,這裡就跟你們說上一下麩,麩其實就是小麥的外殼啦!其實這道菜平時是很少見的,而且也是很少出現在家裡的餐桌上的,今天我就來教大家這道菜是怎麼做的。
  • 「舌尖上的東南亞引爆京城」——南洋茶室正式營業
    (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拿督·諾希萬·再納阿比丁講話)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拿督·諾希萬·再納阿比丁先生發表了開業賀詞,並對南洋茶室創始人許保萱女士在中國傳播東南亞文化開設南洋茶室餐廳的舉動表示認可,希望南洋茶室能夠克服各種困難越辦越好。
  • 澳洲的椰子蟹不能吃,但南洋風情的鹹蛋黃波龍就在眼前
    雅拉,位於S M廣場二期藍寶石五樓,主打新加坡美食,尤其是海南雞飯味道鮮美,很得我心。不過這次來是為了這份雙人套餐,有鹹蛋黃波龍,娘惹手撕雞,沙爹肉串,蒜香蠔油生菜,南洋風情小菜,米飯和山楂桂花茶。螃蟹辣椒蝦,這道菜是另外加點的。前幾年去新加坡旅行時,黑胡椒蟹令人驚豔,而與其齊名的辣椒蟹卻因時間倉促沒能嘗到,有些遺憾。
  • 刀片收割機「小娘惹」裡讓人放不下的南洋美食
    (nonya)每一個「娘惹」都是烹飪的高手娘惹把中國菜烹飪方式與南洋原料結合做出的菜餚自成一派叫做「娘惹菜」既有中國菜的內蘊,又有馬來菜的特色集合兩地烹飪特點出一種新的口味都是娘惹菜常用香料作為一名娘惹主角月娘的業務能力也是數一數二憑藉地道的娘惹菜先後徵服了陳盛、陳錫和太奶奶劇中出圈的精緻娘惹菜讓我等被虐的心肝脾肺腎都劇痛的觀眾
  • 2499起到新加坡好運土司商行吃南洋點心
    手工自製椰漿,味道很獨特。峇裡島炒泡麵麵採用竹編的小籃子裝盤,更加具有南洋特色。關鍵在於醬料,酸甜口,吃下去沒有那種常見的炒麵油膩感。南洋沙爹砂鍋燒面當地特色的麵條,配上一大鍋沙爹湯料,裡面足足有四隻蝦。請給這碗面預留足夠的胃。湯頭有椰奶香,還有微微辣,要趁熱吃才好吃。
  • 《下南洋》:南洋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後來,麥天樞提出「看南洋,反觀自身」的思想脈絡。    「我們會講故事,但是要形成一個大的系統的看法,是沒有的」,祝捷說,「《下南洋》跟之前我做的所有片子都不一樣,這十集之間都有很強的內在聯繫。」    「這三部片子都是宏大的歷史題材,」麥天樞說,「《大國崛起》是剛性的,講國家怎麼走向現代化,這中間有哪些制度性的建設。但《下南洋》是柔性的,從感情進入理性」。
  • 拾味劇場No.5期|新加坡&馬來西亞×南洋叻沙
    Moon.Li藝視生活實驗室主理人本期料理人Vincent.Ren清香的椰漿味在鮮甜的湯底和濃鬱的酸辣咖喱味中絲毫沒有讓步的意思,橙紅色的咖喱湯汁和白色的米粉在色調的搭配之中也顯得相得益彰,這是一碗叫做laksa(叻沙)的南洋料理。
  • 泉州人記憶中熟悉的味道,超香!
    從六年前六灌路那家幾平米的小店,到現在能容納七八十人的新店,靠的也是這門小心翼翼傳承的手藝。▲打包盒裝 這隻鴨幹香易撕 | 剛端上來的時候,掀鍋便能聞到秘制香油與薑汁融合的香味。整隻鴨被剪成碎塊,人多的時候分食最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