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2020-10-13 駱氏春秋

  「生命中有些東西,對於我來說是如此之重,對於你來說卻是如此之輕。」

  國慶期間看了幾部電影,選一部來講講——《布拉格之戀》。

  男主角看來是個花花公子,在女人堆裡夜夜笙歌,左右逢源,朝秦暮楚,朝三暮四。

  某一天,偶然在外地與一個純樸的小妹子相識,結果這個小妹子對他一見鍾情。不久之後,更是孤身一人來到布拉格找他,他很感動,收留了她。相處之後,產生了感情,兩人結了婚。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男主角不改花花公子本色,繼續流連「花叢」中,女主發現了,於是兩人的感情出現了裂痕。

  就在這時候,歷史上著名的「布拉格之春」發生了,前蘇聯的坦克開進了布拉格。二十分鐘的歷史洪流,我就不多說了。

  二人逃到了日內瓦,但男主仍然拈花惹草,女主一氣之下,又返回了布拉格。

  男主發現自己很愛女主,於是也返回布拉格,兩人重歸於好。

  但男主仍然拈花惹草,還跟女主說,我跟別的女人,只有性,沒有愛。

  於是,女主也去嘗試了一下「沒有愛的性」,然後開悟了,「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兩人再次離開布拉格,這次去了農村。
  最後出車禍,二人都死了。
  「無車禍,不電影。」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想到了國內婁導的那部著名的禁片,你要是說是山寨此片吧,好像對婁導有些不敬,但確實很多方面在向此片致敬,比如很多片段是雋永的黑白,比如都是講男女之間的情情愛愛,比如中間都有二十分鐘的歷史事件……

  比如都是星光熠熠,本片中有丹尼爾·戴-劉易斯、朱麗葉·比諾什……,婁導的片中很多演員雖然當時名氣不大,但後來陸續成長為影帝影后,有郝蕾,郭曉冬,段奕宏,曾美慧孜……
  看來婁導教導起演員來,還是很有一套的。

  本片讓男女二個主角車禍死了,而婁導的片子卻是讓男主的情人,跳樓自殺了。
  「無死亡,不電影。」
  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還有就是本片的女二極有個性,當了某教授的小三,但在教授準備離開自己老婆,和她永遠在一起的時候,明明是「小三」可以上位了,但是女二的反應絕了,居然自己悄悄地跑了。
  當小三可以,但當老婆,我可不幹。

相關焦點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講了什麼?
    點擊上面藍字 ▲ 訂閱▼往期推薦,點擊可閱讀  我們曾經擁有的一切又全完了投稿、薦稿可留言或發郵件:2479791180@QQ.COM何處尋找人生的意義——我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書中剖示隱密的無情,探討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其內在意義是在任何欲望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自應負起誠懇執著的義務。人生責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卻也是最真切實在的,解脫了負擔,人會變得比羽毛還要輕,似真而非,一切將變得毫無意義。人生是要有一種信念的,不能被交給機遇和偶然,這樣看來,人生也是一種媚俗。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這樣一段話:「當負擔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華為總裁任正非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回答——「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難。」當女兒被無故羈押,當品牌遭國外封殺,任正非的態度是:「千古興亡多少事,一江春水向東流,流過太平洋,流過印度洋……不回頭。」
  • 論「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而今天的我們無法對這句話的實質親身一試,我們只能從過去中得知,在尋求新的「活法」中聽取這個舊的「活著」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寫這個故事本身的目的還是積極向上的,他讓我們感到,雖然「活著」的狀態已經逝去,但「活著」卻以人最本質的生存方式在我們的生命中永遠存在,它時刻準備著承受一切生命的不幸。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的本身,並沒有造物主去安排誰一定要完成某一偉大的使命,或者說某一偉大的使命等著誰去完成。
  •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
    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感楊春再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米蘭昆德拉那深邃、犀利的眼神浮現眼前,仿佛上帝之眼,俯瞰著這個蒼茫大地,仿佛看穿看破了世界,而他就在我們身邊,冷眼旁觀著這個人世間,卻又熱烈地投入其中愛著,思索著,探究著,拷問著……第一次認識米蘭昆德拉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經典語錄
    2.負重越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存在。3.人們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未來加以修正。4.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5.誰要想離開他生活的地方,那她準是不快樂。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不能逃離的「刻奇」世界
    上學時讀米蘭昆德拉,一則是因為被他那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富含哲理味道的書名吸引,二則是昆德拉大名鼎鼎,在同學中口碑流傳,仿佛你要是不讀下他的大作,大概就是頭腦單調愚鈍,無法理解深刻大道理的呆子。但是當時還是太年輕了,翻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後,並沒有感受到書中據說蘊含的哲學,反而被幾位主人公混亂的獵豔,愛情,出軌,背叛這類故事給吸引了。囫圇看完,如同豬悟能吃人參果,只聽說果子好吃,一口吃下去也沒品出個什麼味。這書還是需要反覆讀的,每次讀都會有新的發現。
  • 新月孤星 牧歌與微笑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愛情迷思
    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寫的當然不止是愛情。但是書中託馬斯和特蕾莎的愛情,令人炫目而又困惑,如同李商隱的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 知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昆德拉用捷克語寫的嗎?
    每一名文青的書架上,都有一本叫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書,無論內容讀懂與否,光這個書名,就足夠文青們聚在一起嗨半天了。
  • 【朗朗星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 文|朗誦|張翠賢
    《乾陵文苑》總第482期     (攝影     李木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總不能預報說有雪,咱不下,那讓預報的工作人員情何以堪啊!直到下午,雪慢慢的大起來,地上也落了薄薄的一層,孩子們倒歡快了。跑來跑去的嬉戲起來,不懼那空氣裡絲絲的涼意。我在屋子裡懶得出去,看看書,聽聽音樂,直到女兒放學回家,才發現她身上落了一層,女兒也幽默的說:「媽,我都快變成雪人啦!」我知道雪下大了!
  • 聽王勉唱當代青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笑著笑著就哭了
    雖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者很常見的現象,可一旦被王勉捕捉到,立刻就變成了能夠「燃炸全場」的「音樂脫口秀」。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是當代年輕人生活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點擊購買紙質書(噹噹)👉點擊購買紙質書(京東)這種以自我欺騙的方式來虛構意義的群體狂熱,恰好也是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裡表現的主題之一。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世界名著裡最經典的100句話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雨果 《悲慘世界》6.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7.
  • 朱樺|生命,曾難以承受之輕
    這是感悟到生命代價之沉重的嘆息。「人命關天」、珍視生命,說來是人的本能感知,可知青卻缺乏這人生起碼的感悟。那年頭動不動就是「為上山下鄉奉獻青春」、「為捍衛毛主席革命路線甘獻生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出生以來,只吸吮這特製配方奶生長,理所當然地把生命價值的第一要義當作「犧牲」、「奉獻」,個體差異只在於或虔誠或被動罷了。
  • Bent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如果你沒有聽說過《北京故事》,那《藍宇》一定看過吧?納粹,集中營,猶太人這些本來就是很沉重的話題。
  • 試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節選自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重點掌握:survive [sɚ'vaɪv] v.生存compare [kəm'pɛr] v.比較previous ['privɪəs] a.以前的;早先的thankful ['θæŋkfl] a.心存感激的90後美女學霸,當過安娜蘇的翻譯
  • 袁泉告訴你: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反而是太重的愛
    01對亦舒作品,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只是,這些年卻真的沒有太多的時間太多的精力去重溫。也非常開心,從《我的前半生》到《流金歲月》的不斷影視化。「亦舒女郎」,呈現出最迷人最美妙的姿態。在《流金歲月》中,不只是朱鎖鎖與蔣南孫這對姐妹花格外養眼。
  • 《穿越平行宇宙》:宇宙中不能承受之輕|餘晨書單
    在另外某個星球、甚至某個不同的宇宙中,存在另外一個甚至無數個你,過著與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在那裡,逝去的摯愛仍然還在,某個不可挽回的錯誤還未曾發生……邁克斯·泰格馬克教授的《穿越平行宇宙》一書告訴你,這一切都可能發生!本文是雙體實驗室顧問、易寶支付聯合創始人餘晨先生在《穿越平行宇宙》一書出版時應邀寫作的精彩推薦。
  • 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抑鬱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憂思之情,古已有之。 從《詩經》到《楚辭》,皆有悽冷的情感表達。「憂」是人類表達傷感的情緒。外在世界的人、事、物、景,以及我們自身對於事物的認識,都會影響到情緒。
  •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什麼讓一個31歲的男人生命定格?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什麼樣的壓力可以讓一個男人淡漠生命,要有什麼樣的勇氣才能義無反顧躍入滔滔湘江……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1歲……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12月23日上午,湖南長沙湘府路大橋上發生了一幕男子跳江身亡的慘劇,一輛白色轎車在大橋上突然停下,駕駛人下車直接走到橋邊,沒有任何停頓突然翻越欄杆,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願意選擇重而承擔更多的責任和負擔
    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遠離大地,變成一個半真的存在。之前擺在書架很久很久,因為都說不是一本容易理解的書,而我也相信了。但是當我開始閱讀的時候,才發現比起很多書,米蘭昆德拉的這本「輕與重」對我來說不難讀,作者的構思很精美,內涵深邃耐人尋味,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一部人生哲學,而主題很清晰就是圍繞輕與重來描述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通過每個人物的特點讓我們自己的體會什麼是生命中的輕與重,讓我們去做一個選擇?
  • 《何以為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電影《何以為家》帶有著強烈的紀實性色彩,導演選中了難民中的一個小男孩做主人公,用小男孩經歷的故事作為了影片中基本的情節框架。影片敘述平實而深刻,對於生活的表現,對苦難的描述,做到了直指人心。無家可歸的贊恩被同為難民的拉希爾收留,幫助拉希爾照顧她剛剛出生的孩子,而當拉希爾因為沒有證件而被捕時,贊恩失去了生活來源,帶著拉希爾的孩子艱難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贊恩準備回家中拿自己的證件以出國到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