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嶺南湯王」走了,留下這50道精華靚湯千萬別錯過!

2021-02-17 惠家網
惠家網

惠家網是一個會員一卡通和增值消費,還能賺錢的平臺!只要註冊成為惠家網會員,所有合作商家通用。會員在合作商家消費後獲贈家幣,免費兌換高品質的品牌商品。



昨天,廣東人熟悉的「嶺南湯王」佘自強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羊城從此再無佘氏方。


「湯王」走了,但他留下的無數道佘氏靚湯,依然陪伴著千千萬萬家庭。今天,羊晚君整理了其中 50道精華,與大家分享!


1、鮮紫蘇葉滾黃骨魚湯

關鍵詞:養陽健脾 祛溼醒胃

  

紫蘇為解表類中藥,且有散寒行氣、和胃解表之功,溼重的南方常常用它行氣祛溼、祛膩滯和解魚蝦之毒用。同時亦是食藥兼之,入湯入菜時有鮮香和微帶惹味的辛辣,特別適宜春溼冬冷時用。而黃骨魚是無鱗的河魚,中醫和民間都認為無鱗的魚能養陽滋補。鮮紫蘇葉滾黃骨魚,鮮香美味,有養陽健脾、祛溼醒胃之功,為春日家庭的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鮮紫蘇葉80克、黃骨魚400克、生薑3片。

  

烹製:把紫蘇葉洗淨;黃骨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再加入姜和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滾約10分鐘中,撒入紫蘇葉,片刻下鹽便可,為3~4人量。

2、扁豆煲雞腳湯

關鍵詞:健脾益氣 健筋強骨

材料:扁豆200克、雞腳8隻、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烹製:各物洗淨。扁豆浸軟;把雞腳去皮、甲,切對半,用刀背敲裂。一起與豬瘦肉、姜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3、白果支竹煲牛肚

關鍵詞:健脾去溼 滋陰養陽 消滯除困

材料:白果肉20~25枚、支竹100克、牛肚600克、炒苡仁20克、生薑3片。

烹製:白果、支竹、炒苡仁分別浸泡、洗淨;牛肚處理、洗擦淨,「汆水」。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4、龍井茶葉燉雞湯

關鍵詞:益氣開胃 健脾養肝

清明前採摘的龍井茶葉最為名貴高檔,行家常譽為「明前龍井」,它清香,散發出淡淡的豆香,小小一口令你頓感清新、心曠神怡。《本草拾遺》曰:「諸藥為百病之藥,茶為萬病之藥。」龍井茶葉燉雞湯,清香鮮美可口,有益氣開胃、健脾養肝的功效,同時還是糖尿病患者的美味藥膳湯飲。

材料:龍井茶葉10~15克、嫩母雞1隻、生薑3片。

烹製:嫩母雞宰洗淨,去腸雜,尾部。把龍井茶葉用熱開水1000~1250毫升(約4~5碗量),先後泡3次,與嫩母雞、姜放入燉盅內,用布袋把茶葉盛裝好,一起放燉盅內。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3~4人量。


5、蕎菜韭菜羊三星湯

蕎菜集蒜、姜、蔥的氣味於一身,廣東民間有句話說其惹味鮮香可口,它在清明前後才長成,其他時節根本看不到它的身影。所謂羊三星,即羊的肝、心、腎,廣東民間亦把腎說成「腰」。清明前後此湯是廣東的經典湯飲,鮮美惹味可口,有醒脾開胃、助陽益氣的功效。

材料:蕎菜、韭菜各10克,羊心、羊肝、羊腎各100克,胡椒粉適量,辣椒絲、薑絲各少許。

烹製:蕎菜、韭菜洗淨,切段;羊心、羊肝、羊腎洗淨,切小塊或粒狀,用酒拌醃片刻。在鑊或鍋裡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下羊三星滾到剛熟,下蕎菜、韭菜、辣椒絲、胡椒粉,再加少許麻油、食鹽便可。為3~4人量。


6、番薯葉鹹蛋肉片湯

關鍵詞:健脾益氣 養血潤燥

材料:番薯葉300克、鹹蛋1~2隻、豬瘦肉200克、生薑3片。

烹製:番薯葉洗淨,切段;豬瘦肉洗淨,切片。在鍋裡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和姜,武火滾沸後,鹹蛋去殼後先下蛋黃,滾沸後下番薯葉和肉片,滾至剛熟,下蛋清,並下少許麻油和食鹽,片刻便可。為3~4人量。

7、洋蔥蝦仁豆腐湯

關鍵詞:養陽益氣 健脾開胃



材料:洋蔥1~2個、鮮蝦仁100克、豆腐1~2塊、番茄1~2個、生薑3片。

烹製:洋蔥、番茄、豆腐分別洗淨、切片或塊;鮮蝦仁洗淨,各物均瀝乾水。起油鑊分別稍炒洋蔥、番茄、蝦仁片刻。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姜,滾沸後,下豆腐煮至剛熟,下鹽便可。為3~4人量。


8、榨菜粉絲豬肉絲湯

榨菜富含鈣、磷等物質和維生素類,中醫說它能開胃、健脾、益氣、助陽。它既可為醃菜作助餐之用,亦可入菜入湯。以榨菜配粉絲肉絲為湯,鮮、辣可口,醒脾開胃,助陽益氣,為春溼困悶時家庭靚湯。

材料:榨菜1/2個、粉絲1扎、豬瘦肉150克、蔥1條、薑絲10克。

烹製:榨菜洗淨,切絲,浸20分鐘;蔥洗淨,切粒狀;粉絲浸泡;豬瘦肉洗淨,切絲狀。起油鑊,爆炒蔥粒和肉絲,加入清水1250毫升(約5碗量),武火滾沸後至剛熟,下榨菜和粉絲,再滾5分鐘,下鹽便可。為3~4人量。

9、鮮蘑菇燉雞


春日是蘑菇生長的最好時節,它鮮美清香鮮嫩,正是民間謂之「不時不食」的好食材。中醫還說它理氣開胃,並有抗癌、降壓、降血糖的功能。以它燉雞,鮮美醇香可口,有健脾開胃、益氣降壓的作用,為春日時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靚湯。

材料:鮮蘑菇200克、嫩母雞1隻、蔥1條、生薑3片。

烹製:蘑菇溫水浸泡半小時;雞宰洗淨,去髒雜、尾部;蔥切段。一起下燉盅,加入熱開水1250毫升(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3~4人量。


10、粟米須紅蘿蔔淮山煲豬排骨

材料:鮮粟米須120克,淮山、芡實各40克,蜜棗4個,紅蘿蔔200克,豬排骨400克,生薑3片。

烹製:各物分別洗淨。粟米須、淮山、芡實稍浸泡;豬排骨切段。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11、冰糖燉草莓湯

中醫養生上認為春日宜「少酸增甘」,其意為少食酸多食甘甜清潤之物,以養肝陽升發。草莓被譽為「春天第一果」,它鮮甜多汁,富含維生素C,同時還富含花青素。中醫認為它有潤肺生津、健脾益氣、消脂減肥、養肝明目的功效。用少許冰糖燉之,鮮甘清潤,有順氣、養肝、益脾氣、潤肺燥的功效,且男女老少皆宜,為春日家庭簡便的靚甜湯。

材料:新鮮草莓60克、冰糖30克。

烹製:把草莓洗淨,放入燉盅,加入冰糖和清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40分鐘便可。為1人量。


12、韭菜木耳羊肉湯

關鍵詞:溫腎壯陽 養血活血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在初春之時食鮮味、嘗春盤的「嘗春」習俗。此時的韭菜新鮮肉嫩爽口,中醫說它能益腎壯陽、溫中行氣,健胃提神,以它配木耳滾羊肉湯,鮮美可口,有溫腎壯陽、養血活血之功,為春日家庭靚湯。

材料:韭菜120克,黑木耳2朵,紅棗5個,羊肉250克,薑蓉、蒜蓉各1茶匙。

烹製:各物分別洗淨。韭菜切段;木耳撕朵;紅棗去核;起油鑊,下羊肉快速翻炒至顏色變白,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下紅棗,武火滾沸改文火滾15分鐘,下木耳滾5分鐘,下韭菜至剛熟下鹽便可。為3~4人量。


13、黑大蒜羅漢果燉豬瘦肉

關鍵詞:疏風發汗 利咽化痰



  

春日南方的天氣常陰晴不定,時寒時暖,感冒和咳嗽是最容易發生的。黑大蒜羅漢果煲豬瘦肉能疏風發汗、利咽化痰,且氣味清潤鮮美可口,是預防感冒和咳嗽的良方藥膳,且男女老少皆宜,可為這段時期常飲的湯水,特別適合老人家飲用。黑大蒜是經加工處理的大蒜,中醫與現代醫學都一致認為它有通五臟、過諸竅、消癰腫、化積食和殺菌散寒的作用。廣東民間亦善用羅漢果化痰止咳。

  

材料:黑大蒜2個、羅漢果1/4個、豬瘦肉50~100克、生薑1片。

  

烹製:黑大蒜不去皮;羅漢果稍浸泡;豬瘦肉洗淨,切小方塊狀。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量。


14、雪梨參須煲烏雞

關鍵詞:益氣生津 調養肝腎

今日為廿四節氣的「驚蟄」,大地春雷鳴,天氣漸回暖。在民間有「驚蟄吃梨」之說,一是因為人體飲食起居應順肝氣、養脾氣、潤肺燥;二是因為驚蟄氣候回暖,人體容易外感咳嗽,口乾舌燥,在我們南方更是如此。而梨性微寒而甘潤,有清心除煩、生津清熱、潤肺止咳、消食祛滯之功。而參須為人參的鬚根,性味溫和,有安神、生津、養肺利咽之功,合而燉烏雞,清潤可口,有益氣生津、調養肝腎的功效,為今日靚湯。

材料:雪梨1~2個(約300克)、參須15克、蜜棗1~2個、烏雞1隻、生薑3片。

烹製:各物洗淨。雪梨去芯、切塊;蜜棗去核,烏雞宰洗淨,去髒雜、尾部,切塊。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15、鹹湯圓蘿蔔絲湯

材料:魷魚乾、蝦米、廣東臘肉各100~150克,白蘿蔔500克,生薑3片,芫茜少許,糯米粉適量。

烹製:魷魚乾、蝦米稍浸泡,與臘肉一起切碎,糯米粉用清水揉搓為團,並把餡料包入內變為湯圓。白蘿蔔刮皮,切為絲狀。在鑊中加入清水1750毫升(約7碗量),武火滾沸後,下湯圓,至剛熟時下蘿蔔絲,稍滾沸片刻,下芫茜、鹽、麻油,稍滾便可。為4~5人量。


16、洋蔥番茄羊骨湯

關鍵詞:助脾胃 益氣血 強筋骨



材料:洋蔥1/2個、番茄2個、羊骨600克、蒜頭2個、芫茜2棵、生薑3片。

  

烹製:各物分別洗淨。番茄、洋蔥切塊;芫茜切段;羊骨切段、置有姜酒的沸水中滾沸片刻,再洗淨(再「汆水」)。把羊骨和姜、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下瓦煲,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小時,下餘下各物,滾沸1小時,下鹽便可,為4人量。


17、菜心煲番薯湯

菜心氣味清甜平和,配以健脾益氣滑腸的番薯,能清熱潤腸、健脾益氣,且男女老少皆宜,尤以清理腸胃之用。

材料:菜心400克、番薯500克、生薑4片。

烹製:各物洗淨。菜心切段,番薯去皮、切條形狀。在鑊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和番薯,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0分鐘,下菜心,煮至剛淋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18、三鮮鯽魚湯

材料:鮮百合、鮮草菇、鮮淮山各100克,白鯽魚1條,生薑3片。

烹製:鮮百合分瓣,鮮草菇削去底部,在頂部割十字,鮮淮山去皮、切塊,分別「汆水」;鯽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一起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0分鐘,下鹽便可,為3~4人量。


19、五加皮燉豬瘦肉

關鍵詞:滋陰祛溼 填精益陽

  

五加皮為祛風溼類中藥,具有祛風溼、強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時它還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在春日時以它燉豬瘦肉有滋陰去溼、填精益陽的功效,為春日養生靚湯。

  

材料:五加皮15克(中藥店有售)、豬瘦肉100克、生薑1片。

  

烹製:五加皮浸泡、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小方塊狀。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量。


20、西洋參枸杞子燉雪蛤

關鍵詞:活血 補元氣 養陰潤肺

雪蛤為營養極豐富的滋補品,中醫認為它性溫,味甘、鹹,有補虛退熱、潤肺養陰、美肌養顏的功能。以養陰益氣的西洋參和補腎養肝的枸杞子燉之,此湯有活血、補元氣、養陰潤肺的作用,同時對女性調理氣血、養容駐顏均有極佳的功效。

材料:發好的雪蛤100克、枸杞子20粒、西洋參15~20克、冰糖75克。

烹製:將雪蛤挑出雜質;枸杞子、西洋參浸泡、洗淨。一起與冰糖放入燉盅內,加入熱開水500毫升(約2碗量),加蓋隔水燉約40分鐘便可,為1~2人量。


21、玉竹沙參麥冬煲豬皮


國醫大師禤國維有一個養膚美顏的湯飲——玉竹沙參麥冬煲豬皮。豬皮為「以形補形」之物,玉竹沙參麥冬均為滋陰補益的中藥,且食藥兼之,再加入潤燥除滯且氣味醇香的陳皮,此湯有滋陰潤燥、養膚美顏之功,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玉竹、沙參、麥冬各15克,陳皮3~5克(中藥店有售),豬皮50克,生薑1片。

烹製:中藥稍浸泡;豬皮「汆水」去油膩,切塊或片狀。一起下瓦煲,加清水750毫升(約3碗量),武火滾沸後煲至1碗,下鹽便可。為1人量。


22、桃仁煲墨魚

關鍵詞:活血化瘀 滋陰養血

材料:桃仁12~15克(中藥店有售)、墨魚200克、生薑2片。

烹製:桃仁稍浸泡、洗淨;墨魚洗淨,切片。一起與生薑下鍋,加入清水750毫升(約3碗量),武火滾沸改文火煲約40分鐘,下鹽便可。為1人量。


23、巴戟燉豬大腸

「冬日宜補腎」,巴戟為補腎類的補益中藥,有滋腎養陽的功效。豬大腸為廣東民間喜愛的入湯入菜食材,既甘潤可口,又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合為燉湯,有補腎壯陽、補益下焦之功,同時還是腎陽虛型的前列腺炎的輔助治療湯飲。

材料:巴戟30克(中藥店有售),豬大腸200克、生薑2片。

烹製:巴戟稍浸泡、可切碎;豬大腸用鹽或生粉清洗淨。把巴戟納入豬大腸內,與生薑一起放入燉盅,加入熱開水450毫升(約1碗多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1日分2次進飲。


24、胡椒酸菜煲豬肚

關鍵詞:驅寒祛溼 醒脾開胃



此湯酸香微辣,能驅寒祛溼、醒脾開胃,為男女老少皆宜的春日靚湯。

材料:胡椒1湯匙、酸菜150~200克、豬肚1個、生薑4片。

烹製:酸菜用淘米水稍浸泡,洗淨;用鹽或生粉洗淨豬肚。一起與胡椒、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4~5人量。


25、紅蘿蔔乾綠豆煮雞蛋

關鍵詞:寬胸 潤肺 解毒利水

材料:紅蘿蔔乾3~4片、綠豆1小撮、紅皮雞蛋1個。

烹製:各物分別洗淨,紅蘿蔔乾、綠豆稍浸泡。一起下鍋,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煮約7~8分鐘,撈起蛋去殼,再放回續煮20分鐘便可。為1人量,連湯帶料一起進食。

26、白胡椒白蘿蔔滾白貝


冬冷春溼時最宜以白胡椒為湯,它有驅寒祛溼、溫中暖胃之功。白蘿蔔入湯甜、淋又清潤益氣,而白貝是有「江南第一鮮」之美稱的貝類。白胡椒白蘿蔔滾白貝,清潤鮮美可口,有暖胃益氣、散寒祛溼的功效,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白胡椒10~20粒,白蘿蔔、白貝各500克,生薑3片。

烹製:用刀背稍敲裂白胡椒;把白蘿蔔去皮、切塊;用淡鹽水養白貝12小時。起油鑊爆香姜稍炒白貝片刻,鏟起備用,再加清水1500毫升(約5碗量)和蘿蔔,武火滾沸約15分鐘,下白貝和白胡椒煮至剛熟,下鹽便可,為3~4人量。


27、冬芥菜老薑素湯

所謂冬芥菜,顧名思義可理解為「冬日的芥菜」,如大芥菜、水東芥菜等,它們從農曆八月十五後至第二年開春三月左右是最佳時節,尤其是入冬後的芥菜不帶苦味、澀味,入口爽脆、鮮甜,且稚嫩無渣。中醫認為它有宣肺、祛痰、溫中、利氣之功,適宜暖冬乾燥氣候食用。此外,冬日時多食滋補油膩之物,偶用老薑滾芥菜湯,有宣肺下氣、消食祛滯之功。

材料:大芥菜400~500克、老薑1大塊。

烹製:各物洗淨。拍裂老薑,大芥菜切段。在鍋裡放入姜和沸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後,下芥菜,滾至剛熟,下少許食鹽和油續滾片刻便可。為3~4人量。


28、芡實金櫻子燉扇骨

芡實食藥兼之,有固腎益精、健脾止瀉之功;金櫻子為補腎的滋補類中藥,能固精縮尿、澀腸止瀉。兩者均為性味平和,入腎、膀胱、大腸經,還能健脾、治脾。再配以養血安神、益陰斂汗的棗仁,清心火的蓮須等中藥燉豬扇骨,清潤可口,有補腎益精、健脾養心之功,為冬日養腎的家庭藥膳湯飲。

材料:芡實15克,金櫻子5克,棗仁、蓮須各3克(中藥店有售),豬扇骨100克,生薑1片。

烹製:藥材浸泡,洗淨;豬扇骨洗淨,切塊、用刀背敲裂。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為1人量。


29、冰糖燉柚皮

關鍵詞:潤肺消痰 理氣生津



柚子是有名的嶺南水果,中醫認為其有下氣、化痰、消食、醒酒、降血糖、降血黏度的作用,除了作為男女老少皆宜的水果之用外,更適宜於消化不良、慢性氣管炎、痰多氣喘者食用。粵人飲食博大精深多變,常把厚肉的柚皮當做菜餚的材料,烹製出多款有名的美食。用冰糖燉之,除了湯的美味完全可與燕窩媲美外,它還有化痰止咳、消食寬中的功效,價廉物美,為乾燥冬日潤肺靚羹湯。

材料:柚皮、冰糖各適量。

烹製:用刀削去或火炙柚皮表層的青皮部分,再浸泡24小時以上,其間可多次擠幹水分,再浸泡,然後切成絲條狀,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的熱開水和冰糖,燉約1個小時便可。


30、太子參蓮子豬瘦肉湯

提起太子參,廣東民間常言:太子參最宜小孩食,太子都吃不壞。它又叫孩兒參,其性味平和甘潤,為補益類的中藥,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功效,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肺燥乾咳、病後體虛的人,且多用於小兒。而蓮子食藥兼之,中醫亦謂之性平味甘,能補脾養心、澀精止瀉、養心安神。合而燉豬瘦肉,清潤可口,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之功,尤宜脾胃虛弱、體弱多病的小兒調理用。

  

材料:太子參10克、蓮子12克、豬瘦肉80克、生薑1片。

  

烹製:各物洗淨,太子參、蓮子稍浸泡;豬瘦肉切小方塊狀。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小兒1日分2次進飲。


31、當歸圓肉紅棗燉豬瘦肉

關鍵詞:補血 養心 安神


女性白領一族常要熬夜,精神緊張。中醫認為心主血,這類女士最容易暗耗心血,造成血虛,引起心慌、心跳、睡眠不好、多夢。當歸、圓肉、紅棗燉豬瘦肉有補血養心安神的功效,特別適合她們飲用。湯中除了當歸可補血外,圓肉可補脾養血,紅棗味甘性溫,既能補中益氣,又能養血安神。但常口乾舌燥、體質燥熱、易上火者則暫不宜進飲。

材料:當歸5克、圓肉15克、紅棗3個(中藥店有售)、豬瘦肉100克、生薑1片。

烹製:中藥稍浸泡,紅棗去核;豬瘦肉洗淨,切為小方塊狀。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兩個半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量。


32、白蘿蔔胡椒煲牛骨

關鍵詞:益氣壯骨 消食和胃

民間謂:「冬日蘿蔔小人參」。蘿蔔入湯甜淋香滑,並有健脾理氣益胃、消食除脹生津之功,而牛骨入湯醇香甘厚,有益氣、健筋、壯骨的作用。白蘿蔔配以中醫認為有益氣、健胃、驅風祛寒的胡椒燉牛骨,湯味醇香甘潤可口,具有益氣壯骨、消食和胃之功,是冬日家庭價廉物美的養生靚湯。

材料:白蘿蔔1000克、牛肋骨300克、胡椒粒1/4茶匙、米酒1湯匙、蔥2條、生薑4片。

烹製:白蘿蔔刮皮、切塊;蔥洗淨、切段;牛肋骨斬件,置沸水中稍滾片刻,洗淨(即「汆水」)。除蔥外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下蔥和鹽便可。為3~4人量。


33、西藏人參果燉豬瘦肉

關鍵詞:明目益智 健脾開胃

西藏人參果產自西藏遼闊的山南牧場,是西藏地區人民的供品,也是過年過節必食的吉祥食品。中醫認為它性平味甘,具有健脾開胃、明目益智、生津止渴、益氣補血、延年益壽的功效,對營養不良、脾虛腹瀉、貧血和病後體弱等症有良好的療效。以它燉豬瘦肉氣味清潤,有健脾開胃、益智明目的作用,是冬日養生的湯飲,尤宜老人和小兒飲用。

材料:西藏人參果15克、豬瘦肉100克、生薑1片。

烹製:人參果浸泡、洗淨;豬瘦肉洗淨,切為小方塊狀。一起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少許食鹽,為1人量。


34、藏紅花燉鵪鶉

《綱目拾遺》曰:「藏紅花、出西藏。形如菊,幹之可治諸痞。」中醫認為藏紅花性平味甘,入心、肝經,有活血化瘀、散鬱開結的功效,可治療憂思鬱結、胸膈痞悶、吐血、傷寒發狂、驚怖恍惚、婦女經閉、產後瘀血腹痛、跌扑腫痛等症。用藏紅花燉鵪鶉,甘潤醇香,有活血化瘀、通經散鬱之功,對中風、腦梗塞的恢復期調理有良好的作用。

材料:藏紅花3克、鵪鶉1隻、豬瘦肉50克、生薑1片。

烹製:鵪鶉宰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小方塊狀,一起與藏紅花、姜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少許食鹽,為1人量。


35、手掌參燉豬瘦肉

關鍵詞:養肝益氣 強身健體

手掌參形似手掌,因而稱為「手掌參」,其性平味甘,入肺、脾、胃經,有補益氣血、生津止渴、益腎補腦之功。用其燉豬瘦肉除了能養肝益氣、強壯身體外,還對慢支、哮喘、肺虛咳喘、虛勞消瘦有調理作用。

材料:手掌參15克、豬瘦肉100克、生薑1片。

烹製:手掌參洗淨,稍浸泡;豬瘦肉洗淨,切小方塊狀。一起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少許食鹽,為1人量。


36、鮮荷葉綠豆百合淡甜湯

關鍵詞:祛暑生津 滋陰養肺 清熱解毒

荷葉幹品是一味清熱消暑利水的中藥,有一股清新的鮮荷香氣味,所以常為廣東民間在暑熱時入湯入粥之用。綠豆糯香清潤還能清熱解毒,百合鮮美香甜還能養肺滋陰,三者合為甜湯,清香可口,有祛暑生津、滋陰養肺、清熱解毒之功,不僅是暑熱時的靚甜湯,還是輔助治療小兒夏季熱的湯飲。

材料:鮮荷葉150~200克、綠豆100克、百合50克。

烹製:各物洗淨。鮮荷葉切碎,綠豆浸軟。先把荷葉下瓦煲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5分鐘,去荷葉下綠豆、百合,續煲約半小時,下冰糖片刻便可。為3~4人量。

37、藏青果燉鷓鴣

關鍵詞:清肺利咽 化痰止咳

藏青果燉鷓鴣,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是秋冬陰虛燥咳、肺熱咽痛的藥膳湯飲。

材料:藏青果1個、無花果1至2個、鷓鴣1隻、豬瘦肉50克、生薑1片。

烹製:藏青果敲裂;無花果稍浸泡、鷓鴣宰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小方塊狀。一起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少許食鹽,為1人量。


38、無脂淡奶燉燕窩

燕窩早在古代就被稱為「宮廷大補食品」,是與熊掌、魚翅等齊名的山珍海味,但現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同時它亦可為中藥,《本草綱目拾遺》亦指其「味甘淡平、大養肺陰、化痰止嗽,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勞瘵之聖藥」。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痰多咳嗽和滿支、肺氣腫和咳喘之人用。用罐裝無脂淡奶燉它,是都市上班一族的養顏、理肺、健體的快捷靚湯。

材料:無脂淡奶100~150毫升、燕窩5~6克。

烹製:用清水把燕窩浸發5~6小時,與牛奶一起放燉盅內,加入清水100~150毫升,即與牛奶合為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15~20分鐘便可,可加入糖或鹽,為1人量。


39、黃精參芪煲鷓鴣

關鍵詞:滋陰益氣 理脾胃 養肝腎

黃精為補益類中藥,還是我省地道藥材,它性平味甘,能補肝腎、益中氣、理脾胃。中醫主要常用於勞嗽久咳,倦怠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現代藥學研究認為,它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耐缺氧、抗疲勞、降血糖、抗衰老。以它為主配以黨參、北芪滋陰補益類中藥煲鷓鴣,有滋陰益氣、理脾胃、養肝腎的功效,是冬日養生的家庭靚湯。

材料:黃精20克,黨參、北芪各10克(中藥店有售),鷓鴣2隻,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烹製:藥材稍浸泡、洗淨;鷓鴣宰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40、補骨脂巴戟老鴿湯

補骨脂為補陽類的補益中藥,能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暖脾止瀉、納氣平喘。中醫常用於腎虛腰痛、酸軟無能或肺腎兩虛、腎不納氣、虛喘等。配以巴戟、淫羊藿葉煲鴿為湯,為冬日的養腎靚湯,尤適宜於中老年人或上班一族的腎虛者的調理之用。

材料:補骨脂15克,巴戟、淫羊藿葉各5克(中藥店有售),老鴿1隻,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烹製:中藥浸泡、洗淨;老鴿宰洗淨、去髒雜和尾部。一起與豬瘦肉和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41、防風薏仁湯

關鍵詞:疏風解毒 健脾除溼

  

防風為辛溫解表類中藥,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性溫,味辛、甘,能發表散風、勝溼解痙。薏仁食藥兼之,為利水滲溼退腫類中藥,能健脾滲溼、清熱排膿、除痺止瀉。合而為湯,有疏風解毒、健脾除溼之功,及改善關節酸痛的作用。輔助治療症見關節紅腫熱痛的紅斑狼瘡。

  

材料:防風10克、薏仁30克。

  

烹製:各物稍浸泡,洗淨,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500毫升(約2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40~50分鐘便可。為1人量。


42、杜仲巴戟煲雞腳

關鍵詞:補腎 養肝 強筋骨

材料:杜仲、巴戟各15克,杞子20克(中藥店有售),花生100克,雞腳250克,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烹製:各物洗淨。中藥和花生稍浸泡;雞腳切對半,用刀背敲裂;豬瘦肉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43、蓮藕八寶湯

廣東民間對「冬至」這一節氣十分看重,素有「冬大過年」之說,又把冬至稱為「做冬」。廣東民間秋冬節假日時常以蓮藕煲湯,今天特別推薦蓮藕八寶湯,雖為素湯,但尤適宜今日之用。此湯醇香清潤可口,且有健脾補腎、養肝明目的功效,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蓮藕600克,板慄肉80克,眉豆、花生、芡實、腰果各40克,紅蘿蔔、玉米各1條,蜜棗3個,陳皮1片,生薑3片。

烹製:各物洗淨。蓮藕刮皮、切厚塊;紅蘿蔔、玉米切段;餘各物浸泡。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為4人量。


44、靈芝響螺燉花膠


靈芝能安神定驚、養肝益氣、益胃養肺;響螺又名為海螺,甘香鮮美,能滋陰益精、養血柔肝、清熱明目;花膠能滋陰添精、潤肺健脾、養胃益氣。合而為燉湯,鮮美清潤可口,有養肺健脾、滋陰補腎之功,為秋冬的補益湯品,尤宜女士、中老年人之用。

材料:靈芝15~20克、響螺幹品30克(鮮品100克)、花膠20~30克、生薑2片。

烹製:各物洗淨,花膠以姜和熱水浸泡6小時,可切段;響螺幹品可與花膠處理,鮮品用鹽洗擦,清水洗淨,切段或片。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熱開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便可。進飲時方下鹽,為1人量。


45、陳皮胡椒生薑鯽魚湯

陳皮是有名的南藥,早在《神農本草經》時列為上品,歷史上曾作為貢品。其為理氣類中藥,性溫味苦、辛,能理氣健脾、燥溼化痰。胡椒食藥兼之,中醫認為它性熱味辛,能溫中散寒、健胃消痰。生薑亦食藥兼之,中醫還將其列為解表類藥,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嗽。此湯能輔助治療中寒型腹痛腹瀉,症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虛弱無力。

材料:陳皮10克、胡椒3克、生薑30克、鯽魚1條。

烹製:陳皮浸軟、切絲、生薑切碎,與胡椒放在煲湯袋中;鯽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把藥袋納入魚腹中,並用牙籤紮緊。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為2~3人量。患者宜1日分3次進飲。

46、人參陳皮湯

關鍵詞:健脾和胃 降逆止嘔

嬰幼兒吐乳是較常見的症狀,亦是令家長頭疼的事,因為嬰幼兒難以直接吸藥。這湯是通過乳母飲之再餵乳嬰幼兒,間接吸藥。此湯陳皮能理氣健脾、燥溼化痰,配乾薑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嘔,合用補元氣、安神生津的人參,湯性味溫和,尤宜哺乳女性之用,可輔助治療嬰幼兒吐乳。

材料:人參30克,陳皮、乾薑各15克。

烹製:各物洗淨,陳皮浸軟,一起切碎塊狀,置瓦煲內,加清水750毫升(約3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便可。為1人1日分2~3次進飲。


47、鮮淮山杞子鯽魚湯

材料:鮮淮山250克、杞子20克、鯽魚1條、生薑4片。

烹製:鮮淮山去皮、洗淨,切塊;杞子稍浸泡;鯽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下鹽便可。為3~4人量。


48、芪麥甘豬心湯

湯中有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生肌的黃芪,養陰潤肺、生津止咳的麥冬,理氣止痛、開鬱醒脾的甘松,更主要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通經活血、安神生津的人參和散淤止血、消腫定痛、活血益血的田七等中藥材,合而燉豬心,有益氣養陰、活血復脈之功。輔助治療氣虛血淤、脈律不齊型病毒性心肌炎後遺症。

材料:人參、田七各3克,黃芪、麥冬各15克,甘松10克,豬心1個,豬碎骨50克,生薑2片。

烹製:豬心剖開洗淨,藥材可用煲湯袋入好。一起與豬碎骨、姜下燉盅,加入熱開水500毫升(約2碗量),加蓋隔水燉3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為1人1日分2~3次進飲。


49、防己威靈仙嫩母雞湯

輔助治療陰陽兩虛型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防己為利水滲溼退腫類中藥,性平,味甘、淡、能利水、消腫、祛風、止痛,常用於水腫腳氣、下肢溼熱。威靈仙為祛風溼類中藥,性溫味辛、鹹,能祛風除溼、通絡止痛。合而煲嫩母雞,有溫腎助陽、益氣祛寒的功效。

材料:防己40克、靈威仙10克、嫩母雞肉80~100克、生薑2片。

烹製:中藥稍浸泡、洗淨,嫩母雞肉洗淨,切塊。一起與生薑下燉盅,加入清水250毫升(約1碗量),加蓋隔水燉約3小時,進飲方下鹽,為1人量。


50、丹參麥冬鬱金石斑魚湯

關鍵詞:滋補肝腎 益心理氣

  

丹參為理氣類中藥,能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心除煩;麥冬為補陰類中藥,能養陰潤肺、生津止咳;鬱金亦為理血類中藥,能涼血破滯、行氣解鬱、化瘀利膽。與健脾腎的淮山燉石斑魚,有滋補肝腎、益心理氣之功,能輔助治療心氣不足、陰虧肝鬱型冠心病。

  

材料:丹參、麥冬、鬱金各8克,淮山15克,石斑魚1條,生薑3片。

  

烹製:各藥材浸泡、洗淨;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一起與姜下燉盅,加入熱開水1250毫升(約5碗量),加蓋隔水燉約2小時便可,進飲方下鹽,為3~4人量。

來源 | 羊城晚報新媒體綜合網絡

編輯 | Sofia

惠家網

會員消費增值、商家聯盟、省家賺錢

掃二維碼、搜索公眾號「huijia-wang」或

「惠家網」關注我們

合作QQ:3063494758

全國熱線:400-960-9388


相關焦點

  • 【天天美食】「嶺南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必須收藏!
    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5月18日,《廣州日報》推出《今日靚湯》欄目,應當日天氣向讀者推薦每日湯水,欄目主持人佘自強成為煲湯明星,被譽為「嶺南湯王」,在珠三角地區擁有10萬女「湯粉」(粉絲簡稱),贏得「師奶殺手」新外號。
  • 「嶺南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上)
    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5月18日,《廣州日報》推出《今日靚湯》欄目,應當日天氣向讀者推薦每日湯水,欄目主持人佘自強成為煲湯明星,被譽為「嶺南湯王
  • 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下)
    繼「嶺南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上、中(連結請查看閱讀原文)後,推出「嶺南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下。
  • 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中)
    繼「嶺南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上(連結請查看閱讀原文)後,推出「嶺南湯王」佘自強留下的100道靚湯菜譜中。
  • 秋天,這湯多給家人喝,營養滋補味道鮮,比排骨湯強多了,別錯過
    秋天,這湯多給家人喝,營養滋補味道鮮,比排骨湯強多了,別錯過。秋分過後,天氣更為涼爽,秋風陣陣確實比炎熱的夏天舒服多了,但空氣也變得比較乾燥,容易覺得口乾舌燥,皮膚也總是乾乾,所以到了秋天,補水就顯得尤為重要。
  • 天冷了,「嶺南湯王」佘自強教你煲出美味和營養
    廣東湯歷史悠久,因其不寒不燥、不膩不滯、清潤可口、鮮美淳和的特點而深得廣府人民的喜愛,成為南粵文化的重要一環。廣東湯的形成受廣東地區氣候、地理、風俗、文化、營養觀等因素綜合影響,其用料和工序因時、因人而異,在不同時節和不同人群中適宜的湯品都有不一樣的講究。
  • 特搜靚湯 | 家常節瓜湯迎夏日,清熱消暑不傷胃,適合多種體質!
    特搜靚湯 | 家常節瓜湯迎夏日,清熱消暑不傷胃,適合多種體質!這款靚湯節瓜主解暑,豬排骨益氣潤燥,墨魚乾養血滋陰,花生健脾養胃,合而為湯清熱養陰,健脾益胃,且湯性平和有益,幾乎各種體質的人都可以飲用。【材料】節瓜600克,墨魚乾80克,花生50克,豬排骨500克,生薑3片。
  • 功夫靚湯王!秋季必喝的一盅滋補湯!
    廣東人素有「無湯不成席」之說,這和嶺南的水土「溼熱」有關,無論是在家還是在酒樓,首先上來的一定會是湯
  • 在廣東,喝靚湯究竟有多講究?7大靚湯食譜煲起來!
    廣東人喝湯的歷史由來已久,這與廣東溼熱的氣候密切相關,廣東氣候炎熱、溼氣重,大量喝湯有助排毒補水。廣東湯清潤、可口、清淡,是中醫養生理念的一種體現。看到這個「硬核教育」,小編想說,嗯~這很廣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不過這也讓其它地方的孩紙擔心也要學習當地特色技能,比如:
  • 冬季就別錯過這道湯了,食材都是補腎之物,好喝又營養
    大家好呀,今天老陳學做飯又來教大家做飯啦,現在正處於寒冷的冬季,冬季喝上一碗熱乎的湯一定是一件異常幸福的事情,那麼冬季就別錯過這一道湯啦,所有的食材可都是補腎的呀,好喝又營養豐富,那麼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製作吧。
  • 大廚教你燉靚湯之海底椰南棗蘋果湯
    【原材料】海底椰50克、南棗30克、蘋果2個(約300克)、冰糖適量。【靚湯功效】用2個小時慢慢隔水燉出的湯汁清甜可口,這道素湯有濃濃的蘋果香味,很適合作為一頓油膩大餐之後的甜湯。南棗有養顏烏髮的功效,蘋果中的營養物質完全溶於湯中,每喝一口都覺得自己會變美美的。【材料簡介】南棗是採用優質青棗精製而成,它的紋理細緻緊密,很硬很實。有養顏烏髮、健脾養胃、潤肺止咳的作用。
  • 天熱出汗多,多給家人喝這湯,鮮甜好喝,祛溼解暑,養人身體好
    天熱出汗多,多給家人喝這湯,鮮甜好喝,祛溼解暑,養人身體好。進入到夏天以後,天氣炎熱,稍微動一動就滿頭大汗,水分流失大,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的,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才不會上火不舒服。所以一到夏天,我就愛煮些湯湯水水給家人喝,像清熱解暑的綠豆湯、馬蹄爽等糖水,或者是冬瓜湯、苦瓜湯、蓮藕湯等靚湯,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能提供豐富的營養。夏天喝湯真是不錯的選擇,天氣熱胃口會稍差些,飯前喝一碗湯,既可以解渴,還能促進食慾,讓胃口大開,吃飯都覺得香多了。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夏天潮汕人常喝的靚湯——竹筍鴨湯,清甜鮮美,我家每周都會煮上一兩次,總喝不膩。
  • 煲了一輩子湯的阿婆,爆出90種靚湯秘方!趕緊收藏,遠離秋季病…
    就是一碗靚湯的決定性源頭功效:西施骨為豬前腳近背部全瘦肉的骨,用益氣生津潤肺的蜜棗,健脾補中滋養的淮山配伍為湯,清潤而滋補,為秋日之靚湯。33、淮山元肉燉水魚50、黑豆煲塘鯴魚或客家娘酒煲母雞功效:白潔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活虛、解丹毒、寧心安神健脾滲溼補血養氣為秋日靚湯。63、雙仁燉豬心湯
  • 最怕日日要煲靚湯!
    如果用《精靈寶可夢》裡的小精靈來煲湯,廣東人可以煲出:土茯苓燉傑尼龜、靈芝燉可達鴨、蟲草花海星星燉肉汁、石斛煲阿柏蛇、粉葛赤小豆煲鯉魚王、海底椰燉比比鳥、淮山枸杞燉火烈鳥等等。為什麼沒有比卡丘湯?因為比卡丘的原型是松鼠,廣東人暫時還沒把魔爪伸向松鼠。
  • 女人氣血不好,要常煲這道湯喝,食材做法簡單,補血養顏不發胖
    今日導讀:「三菜一湯」「雞」情滋味,鹹水黃燜肉餅黏住嘴!女人氣血不好,要常煲這道湯喝,食材做法簡單,補血養顏不發胖!南方人愛吃雞肉,脂肪含量低、優質蛋白質比牛肉或豬肉還高的優點,而且簡單的鹽醃或汆燙,風味多變且輕盈嫩口,愛美也健美的人都愛。
  • 【養生】曝光江門人超愛的102種靚湯秘方!果斷收藏!
    小編今天特意盤點了102道"嶺南湯王"佘志強的食療靚湯!相信不少江門人也喜歡煲這些湯!大家趕緊收藏啊!或者轉給家裡煲愛心湯的媽媽或老婆吧...28.去苓黃精生蠔湯材料:去苓20克、黃精20克、紅棗8個、鮮生蠔300克、雞肉350克、生薑3片。功效:白潔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活虛、解丹毒、寧心安神健脾滲溼補血養氣為秋日靚湯。29.雙仁燉豬心湯材料:酸棗仁12克、柏子仁20克、圓肉10克、豬心1個。
  • 靚湯變肥湯 120磅湯洛雯畀張振朗叫減肥
    靚湯變肥湯 120磅湯洛雯畀張振朗叫減肥該新聞包含視頻,即將在公眾號tvbvideo推送,敬請關注!!無線藝員張振朗(Owen)與湯洛雯(靚湯)在將軍澳電視城為新劇《機場特警》造型及拜神,兩人分別飾演特警和空姐,除了飾演一對還有咀嘴場面,她笑問張振朗是否很期待與她拍咀戲?Owen笑謂:「好似你期待啲。」問到湯洛雯戲中可有性感場面?她笑說:「我就咁著住制服已經好性感。」
  • SVR舒唯雅這款寶藏精華液千萬別錯過!
    SVR舒唯雅這款寶藏精華液千萬別錯過!關於護膚品,尤其是帶有功能性的護膚品,在挑選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就拿美白淡斑類護膚品來說,大家都知道色斑一旦出現,就比較難去除,有的甚至會去做雷射,但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那麼到底美白淡斑護膚品哪款好呢?任何護膚品沒有好與壞,只有適不適合。再好的護膚品只要你的肌膚不買單又有什麼用呢?
  • 炎炎夏日,最好隔三差五煲一次這湯,清心火睡得香,老人孩子都愛
    廣東靚湯講究食材與季節搭配,廣東人對一日三餐的健康飲食生活的精神嚮往,都會寄托在不同的老火靚湯裡。外地人來廣東,首先著迷的就是廣東靚湯,喝湯不吃肉,嶺南地域氣候炎熱潮溼,一不小心就容易上火,上火不是簡單的嘴上長泡,更多時候是心火、容易煩躁,所以廣東人的一日三餐中離不開形形色色的湯水。
  • 【荔灣廣雅】當「靚湯王」遇上「小廚神」
    時至秋天,正是滋補養生之時,我校「粵味飄香」實踐課就舉行了「粵味飄香,芬芳廣雅——廣州廣雅實驗學校湯藝大賽」,深受廣州百姓歡迎的「靚湯王」——佘自強藥師親臨現場當評委,傳授煲湯秘籍。用料上乘除了比拼色、香、味,我們的小廚神還上臺介紹自己的靚湯用材,比拼湯料的選配以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