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第一次看到本田飛度,很難把這麼憨厚外表的買菜車與賽道、改裝聯繫到一起。但是這麼多年過去,它既是很多家庭代步車,也是很多入門玩家的首選車型。國產的飛度基本與海外同步,從第一代到如今的第四代。它以空間大、油耗低、改裝潛力巨大深受大家的喜愛,作為小型車中的王者,把眾多對手熬走,自己卻依然強勢。如今第四代外形已經亮相,我們就來看看本田飛度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飛度正式成為一款車型,還是在2001年6月。來自本田全球通用小型轎車平臺,採用五門掀背式造型,小外形大空間,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搭配後扭力梁非獨立懸架,讓飛度一躍成為眾多車迷心中的經典車型。
飛度的成功有一半來自自己的造型,從國產後的第一代開始,精緻簡潔的設計,可以輕鬆俘獲一家老小的心。本田對於空間的利用更到位,再加上形似MPV的車頂設計,足以應對一車多用的需求。再加上低油耗、自重輕、改裝潛力大、動力出色,受眾範圍更廣。
本田為飛度設計了小型的i-DSI發動機,來應對豐田的VVTi發動機,本田i-DSI發動機在低轉速下就可以輸出高扭矩,帶來更輕快的起步體驗,更適用於城市駕駛。不僅有CVT變速箱版,還有手動版,對於很多玩車的人來說,手動擋才更有駕駛的樂趣。
在國內飛度有著很高的保有量,車主對它的改裝需求也很大,並且因為是全球車型,可以輕鬆找到不錯的改裝範本。而且改裝配件很多,價格更為親民,你很容易在街頭或是賽道看到眾多極富個性的飛度。
同期,還有一款飛度三廂車型,外形看上去像一把大菜刀,而且三廂車的比例也有些失調,更多是滿足國內消費者對於三廂車的喜好。不過這次試水不太成功,在後期改款時,這臺車也就悄悄消失了。或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國內消費者開始接受兩廂版車型。
第二代的飛度延續本田的MM理念,對於空間再度進行優化,發動機艙內更為緊湊,車頭看上去更短。節約出來的空間被釋放到座艙內,給前排乘客提供更好的腿部空間,即使是1.9的大個頭也可以輕鬆坐進去。
與第一代圓潤的造型相比,第二代車型造型更為戰鬥,前唇和側裙更為立體。通過大尺寸的車燈、前風擋玻璃、車窗,與小巧的車身形成強烈對比,營造出更大的視覺效果。被優化的還有A柱,減小視野盲區,提升駕駛的安全性。尾部也被優化,看上去更為整體,造型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
這一代車型的內飾更有設計感,空調出風口前的杯架,也成為延續至今的經典設計。炮筒式儀錶盤更是那個時代運動範兒的標配,非對稱的中控臺滿足年輕人的個性,大尺寸的控制按鍵,操作起來也很方便。還有全景天窗版,在同級別中都很少見到過,在同級別中很難找到競爭對手。
車內多變的空間組合,讓飛度可以輕鬆變身一臺小號MPV,買菜、搬家都不是問題。本田的魔術座椅,通過將後排坐墊向上翻折,從而可以獲得更大的垂直空間。本田創造性地將油箱前移,從後座下面前移到前排座椅下面,這使得地板位置從B柱處形成一個平面,釋放更多的後排空間。
動力延續1.3L和1.5L地球夢發動機,從CVT變速箱換成5速自動變速箱,這也更適合國內的路況,變速箱比較皮實耐用,並且動力傳遞比較直接、動力損失較小。同期,原廠還推出了改裝套件,雖然很難滿足死忠粉,但是對於輕度改裝愛好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代飛度的造型不再像一臺買菜車,設計更為年輕化,讓它的改裝有了多樣的風格,對於外觀進行全面賽車化的升級,換上賽車的桶座椅、方向盤,升級動力系統等等。在每一個本田飛度的死忠粉心中,永遠都不缺乏全新的改裝思路。
這一代車型就是大家口口相傳的GK5,因為其車架號前六位是LHGGK5,LHG代表廣汽本田,而GK5就是三代飛度的代號。這一時期,大燈與中網流行一體化設計,細長的造型拉寬了前臉。豎版的尾燈也更有氣勢,就是尾部隱藏的尾喉,給改裝留下更多的空間。
車身剛性上這一代有了不小提升,本田對飛度的白車身工藝進行了優化,將地板總成與側圍內板以及車頂橫梁等結構部件先組合為一個架構,然後才是外板的焊接。而不是以往的將車體簡單分為上下兩部分進行裝配。這樣的改動減少了鉚釘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輕量化的效果。
國產版車型只搭載1.5L地球夢系列發動機,採用了DOHC頂置雙凸輪軸配氣機構,加入了i-VTEC可變氣門升程技術和缸內直噴技術等,最大動力輸出達到131馬力,這幾乎在1.5L級別達到最強水平,變速箱匹配的是6擋手動或CVT。還應用了Idle-stop發動機節能自動啟停系統、VSA車輛穩定性控制系統等科技配置。
在車友圈中流行著這麼一句話:飛度不改不如推下海!相信眾多「改裝粉」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為了迎合更多死忠粉的喜好,還推出了「潮跑版」,不僅有了原廠改裝的加持,增加了黑色的前唇、黑色的輪轂等裝飾。內飾也升級了黑紅內飾,增加換擋撥片,強化GK5的運動元素。因為車身達到4065mm,軸距為2530mm,空間比上一代車型更大,可惜魔術座椅只有頂配才有,其他配置後備箱並不是純平,這一點略有遺憾。
第三代的飛度不僅出現在街頭巷尾,還在眾多賽事中嶄露頭角。比如說:CEC中國汽車耐力錦標賽、SEC耐力賽等等,還有像飛度超級盃這樣的平民賽事,可見飛度也是極具賽道屬性。
最近,第四代本田飛度國產版已經亮相了外觀,不同於海外五個版本,國產只有兩個版本,分別為Sport 潮跑Pro和Crosstar潮越Max。前者更為一身運動套裝,後者換上跨界的Cross版。一個車型有了雙重性格,雙車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選擇。
本田飛度Sport 潮跑Pro版採用全新的LED大燈帶有透鏡,看上去更加呆萌。燈腔內還有U型的日間行車燈,上下進氣格柵都採用兩黑色六邊形格柵,兩側的霧燈也有黑色裝飾板,搭配紅色的車身挺有運動感。
已經採用大尺寸的前風擋玻璃,頂部還配有單目攝像頭。這也預示著這臺小車的安全配置不低,搭載Honda SENSING智能安全主動防護系統。雖然是入門級小車,但是可以給你更多安全保證,這樣的配置非常良心,希望能全系標配。
外後視鏡也採用雙色搭配,配備16英寸雙色輪轂,雙五幅的造型很符合它的運動氣質。使用普利司通 泰然者 ER370輪胎,兼顧靜音和操控性能,輪胎尺寸為185/55 R16。
車頂配有小尺寸的天窗,天線和尾翼都採用亮黑色噴塗。黑色的車窗由低到高,車身姿態也由低到高,營造出一種前衝的造型。
尾部取消了縱向的尾燈,造型與大燈類似,光源也升級為LED。尾燈採用立體的多邊形,燈腔內是LED燈帶,比上一代更為高級。右側的尾標為FIT SPORT。後保險槓採用隱藏式排氣,兩側還有紅色的縱向的反光條。
本田飛度Crosstar潮越Max的前臉的上下進風口換上橫向格柵,取消了霧燈,換上了封閉的裝飾面板。車身四周增加了深色的包圍,更符合Cross版的調性。
與潮跑Pro版最大的區別來自於身高,Crosstar潮越Max底盤更高。雖然是同樣的車身姿態,不過增加了行李架燈細節後,看上去更像是一臺跨界車。前排車門把手增加了無鑰匙進入功能,不過只是主、副駕駛才有這個配置。
車身側面換上16英寸花瓣狀的雙色輪轂,造型更接近於SUV輪轂的樣式。輪胎使用鄧祿普 ENASAVE EC300+,是一款低滾阻節能輪胎,對於溼地抓地力和舒適性也有不錯的保障。
車尾部與Sport 潮跑Pro版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後保險槓換成了黑色,反光條也換成橫置。右側的尾標也換成了FIT CROSSTAR。
雖然內飾還沒有拍到,只能通過官圖了解一下。第四代飛度的內飾,整體造型與海外版保持一致,A柱採用分體設計,提供更大面積的三角窗,擴大可視範圍,減小盲區帶來的影響。兩側的出風口前面經典的杯架得到保留,這樣實用的設計值得點讚。兩幅方向盤造型很精緻,內飾採用對稱布局,增加了液晶儀表和中控屏幕,給經典的小車增加科技感。
中控臺的布局更為簡潔,預測中控屏幕採用觸控操作,左側一排為觸控面板,空調控制區域也採用液晶屏幕搭配旋鈕的組合。海外版配有電子手剎,國產版為機械手剎,可玩性更強。
雖然第四代本田飛度要等到8月份才能上市,不過憑藉多年打下的良好口碑,上市後依舊會收到大家的追捧。畢竟靈活多變的空間,可以滿足日常家用;巨大的改裝潛力和穩定的動力系統,依舊是入門級玩家不可或缺的好夥伴。雖然只提供了1.5L排量,動力可以滿足大家的需要,可惜沒有手擋加持,還是少了幾分駕駛的樂趣。無論是城市代步還是賽道飛馳,它都是不可多得的經典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