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共執導了69部長篇電影和35部短篇電影,並為48部影片提供了腳本,他是一位不太自私的導演,如今在這裡長眠。」樸贊鬱在為自己設計的墓志銘裡這樣寫道。如果真要按照這個數量計劃的話,現今56歲的樸贊鬱還得拼命才行,但實際上,他的導演事業已經足夠輝煌:
2002年,執導犯罪片《我要復仇》。2004年,《老男孩》震驚世界並奪得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05年《親切的金子》入圍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復仇三部曲 」蜚聲國際,在全世界掀起了韓國電影熱潮。2016年攜電影《小姐》席捲坎城,入圍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小姐》海報,封面為金敏喜、金泰璃
樸贊鬱並非科班出身,他上的是西江大學哲學系,在大學,他的志向是做名藝術評論家。由於學校沒有相應的課程,只能通過攝影和看大量的電影學習。有一天,他看了希區柯克的《眩暈》。腦海裡有個聲音一直在喊:如果我都不試著去做導演,臨終前我一定會後悔的。
大學三年級他開始創作劇本,畢業之後從事助理導演的工作。雖然誤打誤撞選修了哲學,錯過了系統電影科班培訓的機會。但是哲學的思辨與高度概括的方法被巧妙的結合在電影裡,這一機巧的過錯卻無疑成為恩賜,使得樸贊鬱獨樹一幟,擺脫了韓國電影的老套路,特立獨行的敘事技巧和影像風格將電影的藝術性與美學理念展現的淋漓盡致。 樸贊鬱喜歡的B級片《追逐殺人蝶的女孩》(金綺泳導演)
希區柯克《迷魂記》電影海報
如果說樸贊鬱是大師,哲學的薰陶固然是完化其電影的發酵劑,邏輯密不透風,內涵深刻。而其絢目卻陰森的色彩及場景,流轉的剪輯,甚至故事的推進大多都是利用鏡頭語言去表達,沒有太多的臺詞,人物與場景也有大量的留白處理,一切都等觀眾自己沉溺其中,發現並探索。這種極簡和老道的做法讓他的電影有著鮮明的符號。
電影裡的每個人都是善良而平凡的小人物,因為貧窮和生理缺陷而導致無法挽回的過錯,你是個好人,但是我必須要殺你。這是一個悲情到絕望的故事,悲劇色彩遠遠掩蓋了仇恨的火焰,甚至已經無關道德與法律,只見人心。劇本在處理人物性格的時候,沒有過多花哨和濃情的渲染,只是通過一系列矛盾而合理的任務選擇來說明:人是個複雜的生物。而劇本的戲劇衝突又以人物性格做鋪墊,讓觀眾覺得每個人的命運都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李安與樸贊鬱
近日,這位韓國著名導演在中國出版了他的首部個人隨筆集——《樸贊鬱的蒙太奇》,其中收錄了他早年間的文字作品,既有關於女兒的溫情記載,又有對世界與人生的深刻哲思。此外,書中還刊載了大量電影訪談,揭秘經典電影的幕後故事,講述一個導演是怎樣成長的。除了正經訪談外,還收錄了很多爆笑有趣的訪問,樸贊鬱是如何與記者鬥智鬥勇的,《我要復仇》的拍攝過程中發生了哪些糗事……
這本書還收錄了導演本人的精彩影評,有關他鍾愛的B級片,熱愛的導演費拉拉、鈴木清順、希區柯克等,沒有比看導演剖析導演,大師解讀大師最過癮的事情了。因此,這部夾帶了太多「私貨」的隨筆集似乎也只能用「蒙太奇」來命名了。但也正如這個電影術語暗示的那樣,通過隨筆、訪談、影評等一系列雋言妙語、花言巧語、胡言亂語之後,你會離鬼才樸贊鬱更近一步,了解他在監視器背後的羅曼蒂克與偉大心靈。
本文節選自《樸贊鬱的蒙太奇》中的篇什,講述了樸贊鬱與女兒關於「家訓」的故事,寫的風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鐘聲(陣陣)
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我還是提前聲明吧。我的寶貝女兒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都不是什麼奇才(以下我稱她為「貓蛋」吧,老叫「我的寶貝女兒」未免有失尊重,直呼其名又怕侵犯她的隱私),我之所以如此斷定,是因為她沒能在小學二年級時就學會用斯瓦希裡語問早安,也沒有在網上開通「喜歡《愛欲銀髮世代》之人同好會」之類的博客,她唯一的特別之處就是跟郭景澤導演的女兒成了好朋友。
不過話說回來,天下哪有不特別的孩子。孩子們之所以特別,就是因為還沒有接受夠「教育」——人們習慣如此稱呼這千篇一律的制式訓練。正因為如此,孩子們很難理解,為何大人們晚上九點都要看世界盃轉播,而不是動畫片Bono Bono。
去年,也就是貓蛋上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布置了記錄家訓的作業。貓蛋回來問我:「我們家家訓是什麼呀?」我告訴她:「我們家沒有家訓。」貓蛋說:「老師說了,是個家就會有家訓。」說完,她就開始醞釀三個小時的哭鬧。我心想:完了,編也得編一個了。冥思苦想之後,我終於想出了一句「就算討厭,也要再試一次……」。多好的一句話呀,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戀人,爭個你死我活之後還能低吟一句「就算討厭,也要再試一次……」。不過片刻之後,我意識到這句話似曾相識,應該不是電影海報裡的,而是在別的什麼地方看到的。我絞盡腦汁想了好幾個小時,終於想起來了,那是在某本雜誌上看到的居昌高中某間教室裡的班訓。
家訓不像別的,不能隨意剽竊……幾個小時之後,我在白紙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不行就算了。」我跟貓蛋說:「人要有闖勁兒,不管啥事,先做了再說,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就酷酷地來一句『不行就算了』。」貓蛋高興壞了,這倒沒什麼奇怪的,小孩兒本來就是「想怎樣就怎樣」的瘋狂族類。
不過成人終究還是成人,第二天,貓蛋帶回來老師的口諭:「世上哪有這德行的家訓?」並要求孩子要麼重寫,要麼讓家長給一個合理的解釋。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家訓哪能說改就改?換句話說,至少在這件事上絕不適用「不行就算了」這幾個字。
於是我附了這樣的說明:「現代人總是傲慢地認為,只要有意志,就能改變任何事情,事實上,單憑意志能改變的事情少之又少。心懷這種傲慢想法的人,無疑會頻頻遭遇挫敗。拼盡全力仍不盡如人意時,我們應該學會放下。在這萬事都標榜競爭的社會裡,真正彌足珍貴的是放棄的哲學、斷念的哲學。你爸爸我曾做夢都希望《我要復仇》能創下票房紀錄,趕超你朋友的爸爸拍的電影,但結局慘不忍睹,票房只有他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我也是自言自語了一句『不行就算了……』」
也許老師真的被說服了,或者就算沒被說服,至少老師也領會了「不行就算了」的深意,總之,後來老師再也沒留記錄家訓的作業。「不行就算了」也就真的變成了我家的家訓,誰知一年後的今天,發生了一件讓我想要重新制定家訓的事。
貓蛋玩著爺爺送的玩具鍾跑了過來:「爸爸,這個鐘可以發出兩種聲音呢!」
「……我在忙著呢。」我看向貓蛋,她那一刻的動作我永生難忘。只見她輕輕搖了一下鍾,聲音清脆響亮。然後她用手包住了鐘身,聲音變得渾濁刺耳。天哪!小孩的耳朵是如此地細緻入微!對成人來說,這些根本算不上聲音啊。太驚人了!小孩的感受力實在是太棒了!他們不僅能看到表面的光鮮亮麗,也能容納陰暗處的醜陋!從今往後,我的子孫後代上小學一年級時就能這麼寫家訓了:「請成為能夠聽到兩種鐘聲的人吧!」
這篇文章寫於2002年,所以涉及了《愛欲銀髮世代》,後來我們一家搬到了京畿道某地。在那之後,就幾乎沒再見過郭導的漂亮女兒了。
書名:《樸贊鬱的蒙太奇》
作者:(韓)樸贊鬱 著
類別:電影/散文隨筆
上市:2020年1月1日
出版:磨鐵 文治
個性高於一切!
韓國國寶級導演樸贊鬱首部隨筆集
開創韓國電影新類型,帶領韓國電影走向世界
昆汀、徐克、高曉松盛讚的鬼才導演
「復仇三部曲」創作談/視聽語言/導演內心隱秘
「在Action和Cut之間,當整個宇宙都集中在演員臉上的那一瞬間,關乎在場所有人的生死。」
贈書活動,希望大家踴躍參與。在豆瓣對此書點關注,在公號文章底部留言,你喜歡樸贊鬱導演哪部作品?隨後轉發到朋友圈或微信群,截圖到後臺,就有機會獲得《樸贊鬱的蒙太奇》,一共兩本,隨機抽取,春節後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