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7號船再傳捷報: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器海上測控任務

2021-01-08 新華報業網

  航行在太平洋某海域的遠望7號船

  交匯點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CZ-5 Y4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火箭發射升空約30多分鐘後,遠在太平洋某海域的遠望7號船及時發現目標,捕獲跟蹤穩定,數據獲取有效,圓滿完成火箭二級二次工作段、入軌段火箭測量和探測器測控任務,為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著陸巡視探測提供重要支撐。

  向著勝利的航向前進

  此次任務,是遠望7號船自下半年出航以來完成的第一次海上測控任務。在短暫停靠母港休整20天後,遠望7號船迅速切換狀態,奔赴預定任務海域。船員們克服出海時間長、任務間隔短、技術狀態新、人員壓力大等現實挑戰,針對新設備首次參試、首次對雙曲線軌道定軌等特點難點,紮實開展特點難點及技術狀態變化分析技術交流對話,全面吃透技術狀態,確保消除技術盲區;嚴密組織軟體參試前確認測試、設備參試前性能指標測試、技術狀態清查,全面覆核複查參試狀態,確保狀態準確有效;採用全要素、全流程、不提前預告的方式開展實操考核,狠抓重點崗位人員參試前能力評測,全面檢驗參試能力;組織「全面抓質量,奮力奪成功」專題質量再深化活動,開展任務準備專項質量監督,對任務準備關鍵過程進行全面管控。

  航海系統精心操舵

  船指大廳崗位人員嚴陣以待

  此外,他們身在大洋、心向祖國,堅持學習兩會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振士氣,深入開展「請祖國放心 對任務無憾」任務動員大會,在萬裏海疆保持與祖國心連心。組織周末茶吧、海上趣味運動會、優秀電影展播、集體生日Party等具有海天特色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參試人員的海上文化生活,緩解精神壓力。舉行「向祖國再見」出領海儀式和召開「築夢海天」專題大討論,不斷激發船員使命感自豪感榮譽感。

  船員舉行「請祖國放心」動員儀式

  專題組織生活會

  「築夢海天」專題大討論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副主任陳進朝表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器海上測控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遠望7號船作為海上測控關鍵環節功不可沒。遠望號船直面風險挑戰、大膽攻堅克難,助力中國航天取得新進步,能力得到進一步檢驗。後續,全體遠望人將不斷創新超越、努力奔跑追夢,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測控系統精心測控

  通信系統精心保障

  輪機系統堅守崗位

  加強機房巡視,確保設備運行正常

  據了解,這次任務,是長徵5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也是中國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地球—火星轉移軌道發射任務。火星探測器飛行約6.5個月後達到火星,經過制動控制進入火星環繞軌道;在火星環繞軌道上,環繞器與著陸巡視器分離,著陸巡視器軟著陸於火星表面,在著陸區附近開展3個月的巡視探測,環繞器開展為期2年(約1個火星年)的中繼和遙感探測。遠望7號船完成此次海上測控任務後,將短暫停靠外港,補給物資後全速返航。

  參試人員圓滿完成任務的喜悅之情洋溢在臉上

  交匯點記者 陸威 通訊員 黃杰 朱元啟 浦弋傑

  (圖片均由通訊員提供)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遠望5號船圓滿完成亞太6D通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中新網遠望5號船7月10日電 中國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亞太6D通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遠在太平洋預定海域的遠望5號船精準測控,圓滿完成衛星海上測控任務。7月9日,中國成功發射亞太6D通信衛星。遠在太平洋預定海域的遠望5號船精準測控,圓滿完成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王煦之攝火箭升空飛行約21分鐘後,順利抵達遠望5號船測控弧段。
  • 遠望3號船圓滿完成天鏈二號01星海上測控任務
    新華社遠望3號船4月1日電(高超、何露東傑)3月31日深夜,我國成功發射天鏈二號01星。遠在南太平洋預定海域的遠望3號船持續測控500餘秒,保障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火箭升空飛行20多分鐘後,抵達遠望3號船測控弧段。
  • 遠望6號船起航執行嫦娥四號中繼星海上測控任務
    新華社南京5月5日電(李國利、魏龍)遠望6號船5日上午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赴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執行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海上測控任務。  根據計劃,嫦娥四號探測器年底發射,將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這顆被命名為「鵲橋」的中繼星承擔著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重任,事關嫦娥四號任務成敗。
  • 遠望5號船赴太平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海上作業將超100天
    解放軍報南京9月24日電 特約記者高超、記者安普忠報導:9月24日上午9時許,遠望5號船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海域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 遠望7號船精準測控亞太6C通信衛星
    遠望7號船在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嚴陣以待。    新華網南京5月5日電(魏龍、楊林海)我國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亞太6C通信衛星後,遠望7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為衛星準確入軌運行提供了重要測控支撐。
  • 遠望6號船太平洋上精準測控助力北鬥三號「收官星」入軌
    在執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海上測控任務現場,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就位的遠望6號船雷達啟動(6月10日攝)。新華社發(倪棟梁 攝)  新華社遠望6號船6月23日電(趙金龍、高超)我國23日上午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長徵火箭起飛約20分鐘後,在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就位的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成功捕獲目標,為火箭飛行、衛星成功入軌等關鍵動作保駕護航。
  • 今日科技話題:遠望5號船、「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
    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3次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12月14日上午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任務時間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計劃、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至此,遠望5號船今年累計海上作業逾220天,再創歷史新高;總航程達到51萬餘海裡,相當於繞地球23.7圈。
  • 2021年度任務拉開序幕,遠望5號船新年度首航太平洋
    5號船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此舉標誌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2021年度任務正式拉開序幕。  2020年,我國四個航天發射場共完成了39次航天發射任務,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作為航天測控的主要力量之一,多次赴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等海域完成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15次太空飛行器發射海上測控任務。
  • 揚帆太平洋 遠望5號船開啟跨年度航程
    中新網北京9月24日電 (高超 王煦之 郭超凱)9月24日上午9時許,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鳴響,遠望5號船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海域執行海上測控任務。這是該船今年第3次出航,計劃海上作業超100天。根據航天發射任務總體安排,船員將在海上度過元旦,預計2021年初完成任務凱旋。
  • 駛向南太平洋——我國首枚遠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海上測控40周年記
    新華社南京5月19日電題:駛向南太平洋——我國首枚遠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海上測控40周年記高超、亓創「580」是一個任務代號,代表的是我國1980年5月18日向太平洋發射首枚遠程運載火箭試驗。同時,這也是遠望號船隊「走向深藍」的起點。
  • 助神舟、嫦娥任務成功的功勳艦遠望2號落戶地披露:江蘇江陰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 圖新華社消息,圓滿完成40多年海上測控和衛星長期管理任務後,遠望2號船正式退出歷史舞臺,4月28日由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贈予地方政府,並將作為愛國主義和科普教育場所向公眾開放。至此,我國第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全部退出海上測控序列。據了解,與遠望2號船同期建造的遠望1號船,已於2010年10月被贈予江南造船(集團)公司。
  • 遠望3號護送「五姑娘」順利回家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在「五姑娘」歸家的旅途中,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在印度洋深處,為「嫦五」保駕護航。  此次任務,遠望3號船是唯一的海上測控力量。
  • 上天的事兒,為什麼要用船?
    1978年,以毛澤東手書、葉帥的七律詩《遠望》命名的遠望一號、二號船鍛造出爐,遠望號測量船也成為我國航天測控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我國成為繼美、蘇、法之後第四個擁有航天測量船的國家。四十年來,遠望人不斷開拓進取,勇攀科技高峰,相繼完成了從無到有、從火箭測量到衛星測量、從單一測量到綜合測控、從衛星測控到載人太空飛行器測控通信、從地球軌道測控到月球軌道測控、從單目標到多目標測控遂行多樣化試驗任務等七次重大跨越。而今年已經多次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6號船,於今年年初在東海某海域圓滿完成慣導精度鑑定和海上綜合校飛任務。
  • 我國測量船開赴太平洋執行嫦娥二號觀測任務
    本報兩名特派記者分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遠望六號」,將在發射現場和太平洋上發回「嫦娥二號」飛天報導  隨著「嫦娥二號」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為奔月承擔測控關鍵環節支持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已經在相關海域部署就位。作為唯一獲邀的地方媒體,本報特派記者焦哲已登上遠望六號測量船遨遊太平洋,將零距離接觸這艘我國最新型測量船,以及擔任此次海上測控的中國航天精英。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在文昌舉辦
    7月23日,國家航天局在文昌舉辦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布會,介紹任務相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發布詞全文如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同事們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
  • 星辰大海中的榜樣力量|李玉瑄|鄧雙林|遠望7號|楊業偉
    這是在一次任務準備的前夜,妻子打電話說孩子因病毒性肺炎,病危轉院了。「病危?」這讓一向穩重的鄧雙林慌了手腳,向組織匯報還是不匯報?匯報會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因為這畢竟是遠望7號船第一次執行任務,不匯報則自己手足無措。思慮再三,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沒有匯報,因為他深知任務高於一切,完成任務是功臣,完不成任務就是罪人。
  •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國家航天局 萬珂攝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